走 楊凌農高會上去淘“寶”

走 杨凌农高会上去淘“宝”

11月5日,第二十五屆楊凌農高會開幕。在本屆農高會設立的4個室內展館內外,參會群眾熱情高漲。 記者 袁景智攝

11月5日,第二十五屆楊凌農高會如約而至。

一路走來,楊凌農高會不僅從一個區域性的農博會成長為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農業綜合展會,更成為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交流對話的重要舞臺。藉助農高會平臺,參展客商實現了技術的交流與合作,抓住了農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機遇;參會農民實現了“以農會友”“以農促產”,在收穫中演繹精彩。

農高會開幕當天,濛濛細雨擋不住參展商的參會熱情,也擋不住農民朋友的逛會熱情。一大早,來自省內外的農民朋友,帶著滿腔熱情,相聚在楊凌農高會,看展館、問專家、談客商,感受農業發展的新趨勢、觸摸農業發展的新脈動,共同歡慶這個屬於自己的盛大節日。

【諮詢現場忙“取經”】

11月5日8時30分,楊淩示範區延長化建大廈東門廣場,楊凌農高會農業科技專家諮詢服務第二諮詢現場人頭攢動。

“怎麼才能增強葡萄幼苗的抗逆性?”“如何恰當地防治病蟲害?”“咋樣延長葡萄果實貯藏,貯藏過程中需要注意啥問題?”河南靈寶葡萄種植戶武英才,一見到王援國教授,便迫不及待地上前請教。

今年已經是武英才第5次參加農高會專家諮詢活動了。“諮詢現場都是農業大咖,來這兒能學到好多東西。我前天就來了,專門等著參加今天的諮詢會。”武英才說,“專家十分耐心地答覆了我提出的問題,讓我受益匪淺。”

與武英才一樣,從事農作物選種、育種的寧夏固原市農民郭志乾,前兩年參加農高會學到了不少新知識,今年他特地帶著同鄉來學習。瞭解土壤改造、肥料使用和彩色小麥的育種與栽培技術是他們今年逛會的主要目的。而從事甜瓜種植及銷售的楊凌農民盧會強,已經連續9年上農高會,他每一次來都要參加專家諮詢活動。今年農高會,他向馬建祥教授諮詢了關於甜瓜採後貯藏的問題,為自己的甜瓜銷售“取經”。“上會看啥?就是看新趨勢、學新理念,還能收穫專家一對一的技術指導,這就是上會最大的收穫。”盧會強滿意地說。

會場外秋雨淅瀝,但會場內農民朋友的求知熱情不減。由於有專家現場解答,參加百名農業專家現場諮詢活動,已成為每年農高會上廣大農民朋友逛會的主要目的之一。

【農高會上開眼界】

有人逛會為學技術,有人逛會為淘“寶貝”。

當日18時,農高會展館外全是提著大包小包、收穫滿滿的逛會人。來自長武縣洪家鎮風口村的王六六便是其中之一。

66歲的王六六帶著老伴,領著孫子,坐著兒子開的車,一家四口齊逛會。“我們早上6點半就出發了,逛了整整一天,雖然累但收穫很多,買了好多東西。”王六六一邊說,一邊展示著剛買的櫻桃樹苗和石榴樹苗。“我家種了30畝蘋果。這次逛會就是想找一些新品種試種。”王六六樂呵呵地說,“這是我第4次逛農高會了,明年我還來。”

來自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胡張鄉胡張村的武紅波今年也是第4次逛農高會。當天,武紅波帶著從未參加過農高會的同鄉馬太平一連逛了4個館。

“從1998年起,我陸續從農高會買了許多新品種試種。現在家裡已經有20多畝果樹。”武紅波興奮地說。頭一次來逛會的馬太平在一旁插嘴道:“我更關注的是農機新設備、新技術。今天逛館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大飽眼福,明年我還要來。”

【會場內外尋商機】

有的人在農高會上找專家、細請教、學知識,也有人在農高會上增長了見識、找到了商機、成就了夢想。

“這件披風咋賣?”“這雙虎頭鞋多錢?”“還有這個虎頭槌,太可愛啦!”在農高會B館,鳳翔福利刺繡專業合作社王金平的展位,被人圍得水洩不通。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虎頭造型的飾品是福氣的象徵。”王金平說。帶著手工藝品趕大集,這已是王金平第2次參加農高會了。去年,她一個人帶了8箱貨,銷售1萬多元,不到3天貨品就賣空了。“來農高會讓我認識了很多新客戶,這可真是一個展示鳳翔刺繡的好平臺。今年我帶了11箱貨,10多種產品,估計能賣1.5萬元。”王金平信心滿滿。

在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專題展上,30歲的吳林正在向觀眾推薦自產的蜂蜜酒。2014年,吳林第一次參加農高會,有了做蜂蜜深加工的想法。第二年,吳林辭去了銷售工作,回到老家咸陽,在淳化工業園開辦了林源蜂蜜酒有限公司。2016年,吳林帶著公司生產的蜂蜜酒參加農高會,並接到了大筆訂單。如今,他的公司已有員工30人,銷量達到8噸,收入200多萬元。

從看新鮮到看專業,從學知識到找商機,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在農高會上,淘到了“寶貝”、學到了技術、實現了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