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韓令”三年後,韓流文化是否失去中國市場?

勿忘幸福的味道



這是韓國《中央日報》日本站的新聞。一個叫“柳相哲”的韓國《中央日報》的總幹事痛苦的發現韓國文化在中國的衰退型是全面的。


如果你認為僅僅是藝人問題,那你就錯了, 這位韓國總幹事到中國發現,在中國的外國菜裡面,過去流行的韓國口味變成了日本口味,韓國公司的存在感也變弱了,三星和現代汽車的廣告變少了,三星手機過去是商人地位的象徵,也幾乎消失了,韓國旅遊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突破,至於藝人,幾乎全面消失。


這個韓國人的觀察是正確的。


韓國提供給中國的是淺層次的文化,作為中華文明影響下的韓國,很難給中國提供“高層次”以及“不可替代”的文化,就拿韓國料理來說,比如說炸雞啤酒,炸雞啤酒是《來自星星的你》推廣的,但是有一說一:炸雞啤酒真的好吃?真的健康?


再說部隊鍋,這玩意也是“現代韓國飲食”,是起源於朝鮮戰爭期間,居住在美軍基地附近的韓國人把美軍基地不要的香腸和午餐肉之類的東西,拿過來加入一些醬料和湯底,本身就是窮苦時代的產物,這玩意本身就不健康,韓國人吃這東西有點憶苦思甜的意思,拿到中國這種美食大國來賣,也就只能依託於韓國明星,韓國電視劇,韓國綜藝節目之類的來推廣,不然誰吃?

中國又不是沒有火鍋。


《大長今》裡面,招待明朝使臣的飯是這樣的


這是喂兔子麼?

那明朝使臣就只能這個表情


韓流文化本質上有自己的缺點,從某種程度上說,倒是和美式文化非常相似:極其快餐,極其快餐的結果就是,這玩意就只能走大眾消費的路子。


就跟肯德基麥當勞一樣,麥當勞在中國九十年代算是“富裕階層”的象徵,吃一頓麥當勞高興的跟什麼似的,現在呢?就是徹底的快餐。

真快餐化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快餐化就必須要打價格戰,而韓流文化產品又不願意打價格戰。


韓流文化無法成為獨立的支柱,必須去依賴於所謂的影視,綜藝節目,演唱會,藝人之類的東西才能存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能還不如日本,比如說日本的壽司,法國的鵝肝,吃就是了,吃這些食物就是為了體驗一下這些食物。不需要依靠什麼影視劇。


但是韓國的炸雞啤酒,如果沒有看過《來自星星的你》,誰要吃這玩意。


李建秋的世界


1.首先並沒有“限韓令”的存在。對韓國各方面的交流出現障礙是由韓方一手造成的,不顧中方的立場,背信棄義的部署薩德,本身傷害了中國人民眾的情感和國家利益,所以現在的局面是中國市場自己的必然反饋,是有良心企業和老百姓自己的選擇,並沒有任何書面文件或法律限制韓國。責任全在韓方。

2.確實存在“限娛令”,從意識層面上,對國家青少年的未來做正確的指引,而不是純粹靠市場讓度黃金時間,引導國民尊重合理價值觀和健康的娛樂休閒方式是國家的責任,一系列限制娛樂節目的政策跟韓國也沒直接關係,因為不止韓國,中國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娛樂節目均受到了一樣待遇。

2.是否有影響。薩德部署後韓國是否有影響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旅遊方面,團體遊客的減少直接重創韓國旅遊經濟,免稅店收入減少,比如63大廈的免稅店關門了,機場免稅店拍賣由爭搶變為禮讓也是必然反饋,搞得免稅店要靠代購和灰色市場方式存活,但是誰都知道這並不是正常的經濟模式;以明洞為例,僅今年倒閉的化妝品商戶就達一百二十多家。總的來說,入境遊客雖然減少三分之一,但是收入卻減少一半以上,一是為了做銷量數據,免稅店利潤都讓給了灰色空間地帶,二是中國人均消費能力排名第一,並不是招來一堆東南亞客人就能彌補的。旅行社倒閉,免稅店搞灰色市場,郵輪空置,大面積失業和購物中心、商業中心的凋零都是直接後果。

其次再說文化交流,尤其娛樂業。中國在韓國投資很多娛樂股份,中韓文化交流受阻中方利益同樣會受損嚴重,但民族利益面前,企業也要有社會責任,中韓遊戲領域合作,娛樂節目進口和影視受阻都是既成事實。娛樂公司的收益變成這麼樣子大家都看的清楚,使得在韓企業不得不開發其他市場彌補,但是全球哪個國家還有能力幾個粉絲就隨手給愛豆買廣告位的?但我覺得最大的影響還是韓流降溫後的未來十分堪憂,現在喜歡韓國明星的人在零零後眼中開始變成老氣橫秋的代名詞,八零九零代追的韓流,新一代已經很少接觸了,未來想去韓國自由行旅遊、留學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除此之外,政治上的高層對話減少,留學生降為兩成以下,其他領域的各種合作出問題,也都是韓國咎由自取的。兩國只有在互信互利的基礎上,加強交流與合作,實現自己的事情能做主,不看某些國家的眼色行事才能更加互惠互利。

兩國一衣帶水,文化相通,人緣相親,自古在韓國大地上生活的很多人都來自中國,比如韓國第九大姓張姓,曲阜孔氏,新安朱氏,甚至盧武鉉總統祖上也是來自中國東陽盧氏,遠親不如鄰近,韓國能夠迷途知返,返回對話,必然對東亞和平進程帶來新希望,為中韓交流的新高潮,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發展全面深化,依靠大陸市場,也可以拯救低迷的韓國經濟,拯救國民。


宋令禧


隨著“限韓令”的出臺,曾經在國內火熱的韓流文化的確如同潮水一樣在極速退去。現在還不能說韓流文化徹底的失去了中國市場,但是韓流文化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在大幅度降低,已經逐步被中國本土文化所取代。

其實韓流文化對國內影響最明顯就是三個領域:娛樂業、美食與服飾審美。下面我就從三個領域入手講講韓流文化的衰退。

本土娛樂業已經逐步取代韓國娛樂業

韓流文化影響中國最深的時候,韓國偶像團體、明星、綜藝節目、電視劇在國內影響力極高。韓國偶像團體EXO、bigbang、少女時代成為了少男少女紛紛追捧的對象。

國內2014年、2015年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是網絡播放的韓國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當時最火的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也是模仿韓國節目。韓國明星李敏鎬甚至在2014年登上了春晚的舞臺。


隨著限韓令的出臺,本土娛樂業迅速搶佔了韓國娛樂業原有的市場。《明日之子》、《火箭少女101》等偶像養成節目,推出了一大批本土偶像。國內也出現了《琅琊榜》《甄嬛傳》《破冰行動》等大量優秀的電視劇。越來越多原創綜藝節目,逐漸登上了各大衛視的黃金時段。

至於韓國明星與偶像團體不僅很少出現在春晚的舞臺,就連跨年晚會上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低。韓國娛樂業在國內被本土娛樂業打的一敗塗地。


韓國美食不在成為流行

在韓流文化比較火的那幾年,部隊鍋、石鍋拌飯、啤酒炸雞、韓國烤肉等特色明顯的韓國餐飲開邊了國內的大街小巷。可是這些食品充其量也就是吃個新奇,堅持到現在店面越來越少。

反倒是蘭州牛肉麵、黃燜雞米飯、沙縣小吃三大品牌在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畢竟這些食物吃起來,更能讓我們感覺美味與慰藉。

現在最火的網紅食物應該是《長安十二時辰》裡出現的火晶柿子了,其實這在陝西地區已經有了上千年的食用歷史了。可是曾經也做過網紅食品的韓國火雞面,在國內銷量斷崖式下滑。


韓國的服飾審美也被逐步淘汰

韓流文化火的那幾年,相當一部分女性會模仿韓劇女主的穿衣風格與妝容特點。有些沉迷於韓流文化的男女,甚至會主動穿著韓服,舉辦韓式婚禮。

可是這幾年,我在看到年輕人越看越多是身著漢服出行遊玩,婚禮選擇傳統中式婚禮的小夫妻也越來越多。曾經一度風靡的韓式妝容,也被吐槽是“網紅妝”,成為了輕佻、豔俗的代名詞。



韓流文化終究根基太淺,幾乎沒有什麼精品內容是不可取代的。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相比,韓流文化毫無戰鬥力。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限韓令是國家做的最明智的決策。韓國片子裡的娘炮真的會影響腦殘粉。韓式剪洗吹風靡大街小巷,男生沒有陽剛之氣,怎樣保衛祖國?電視劇的男主全是劉海,整容臉。顏值高於一切的觀點,韓國政府也在呼籲不要過度宣傳這種論調。最近這種情況好很多。希望繼續禁止


43962016MKT


首先,我的理解,中國沒有一個白紙黑字的所謂“限韓令”,只有娛樂和藝人方面的明確要求。

我認為,這兩件事情,要分開考慮。

1- 娛樂和藝人的限制

記得前幾年(早於三年前)韓國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幾乎佔據了我所能看到的電視媒體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確實有優秀優質的作品,但不可否人,其中還存在很多隱患。特別是“偶像文化”“追星文化”。

偶像,是指為人所模仿的對象。那麼,做為受人追捧的偶像,他必然得履行自己的社會義務,這是非常正常的生存關係。可當年大批韓星大肆湧入中國圈錢,根本把道義責任拋至腦後,大言不慚地對著媒體說自己沒錢就去中國走一圈,這不是說中國錢多人傻?這樣的偶像能給追星群體帶來什麼樣惡劣的影響,結果不言而喻!而,追星群體恰恰是要承擔起國家將來發現的年輕一代。

我們歡迎優秀的善意的文化交流,但堅決不能讓那些三觀不正,為圈錢沒有底線的所謂偶像,披著文化的外衣,惡意誤導、侵蝕我們年輕一代的世界觀!

當年有關部門及時出手隔斷這些毒草繼續禍害我們的社會,我認為是非常正確的。

之後,通過慢慢理順、整理,那些韓國優秀的作品,善意優質的韓國藝人,在我們國家仍受到善待,人氣依舊高漲,他們在粉絲們心中仍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其實,我認為韓國想以文化滲透的形式侵蝕中國,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大。

其一,大家的文化源自同宗,儒家文化在中國似乎已經眼睛看不到,可這東西已經以意識形態的形式滲透到了每個中國人的內心骨子裡了。韓國的儒家文化傳統保留得很好,看上去傳統保留得很完整,可那流於表想的部分還是很大的。試問,表象能輕易撼動意識形態嗎?

其二,很韓國人接觸過的人,大多有這種感覺:韓國人很剛,不輕易妥協,而中國人感覺沒脾氣,缺乏血性。可仔細一想,就能明白,所謂“剛”,是對外界的排他性及自卑與自大相矛盾的外在行為反映,而看上去沒脾氣沒血性的中國人,反而是因為會包容很多外來的東西,有足夠寬廣的胸襟,才不會為一點點利益或者一點點的問題大發雷霆。

因為能包容,我們才不會怕吸收文化優秀的地方,這些將會是我們加快發展的助力啊。

所以,娛樂限制令限制的是低俗的,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行為,而不是整個韓國文化。阻隔的是披著光鮮文化外衣的所謂“韓流”蝗蟲般粗俗的入侵。

韓國文化中優秀的部分,在中國仍有著不俗的市場表現。

2- 民間自發的漠視

我想問題中所說的三年前,應該是指那場韓國政府作死自己的薩德事件。這場風波真正衝擊到的影響最大的,就是韓國經濟。原先早幾年“韓流”限制令,已經讓該國文化在中國的表現衰退不少,而三年前是韓國經濟在中國的影響力跳水式衰退的契機。

中國老百姓,非常理智、甚至以溫和的方式,明確表達出內心的憤怒。我們只是默默改變自己的習慣,不去買韓國店裡買東西,不去韓國旅遊,不去韓國料理幫襯……

僅此而已。

只不過是韓國盤子太小,自亂陣腳罷了。

中國人不是沒脾氣,你善意,我們便報以良善。但一旦你踩到我們的底線,我們不會氣急敗壞地上串下跳,只是堅決背對你,讓你無計可施。

原本在中國商業信用口碑挺差的韓國企業可謂是雪上加霜,很多撐不住關門跑路,大批曾在中國傲慢不可一世的韓國人也倉皇走掉了,大批韓國商店關門,韓式餐館也倒閉,韓國旅遊也遭受重創……

總結起來,娛樂圈“韓流”限制,很早已經在執行了,韓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力已經開始衰退。但相信只要是優秀的,它在中國市場仍會有不俗的表現。



韓日綜藝秀


一種文化的興起與沒落,在短短三年之間是看不到什麼的。

實際上,韓流影響力的衰弱只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在世界範圍內韓流依然處於一個開拓市場的階段.

比如向東南亞,中東擴張,韓流目前依然在尋找機會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一個產業才短短二三十年,怎麼可能就輕易的衰落呢?更何況這個產業對於韓國來說不僅是市場層面的東西更是政治層面的。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會覺得韓流的影響力衰弱了呢?

從表面現象來看,對於韓飯來說,普遍來自於那個印象中黃金時代——05年到10年,再寬泛一點,03-13這十年

那個時代有什麼呢?有東神,SJ,少時,SHINee,F(x),EXO,big bang,WG等等.

還有什麼呢?一部家喻戶曉時至今日再難超越的韓劇《大長今》.


其他的不談,來自中國的韓飯普遍都來自於那個年代,或多或少都有所接觸.已經絕少有人是通過接觸14年以後的韓流進入韓圈.

而時至今日,再也沒有那樣即使不對韓流感興趣的人都至少略知一二的歌曲(nobody,gee等)或團體了.

13年以後的歌曲或團體對於中國的非韓圈群體來說影響力明顯下降.

從這方面來看,確實韓流的影響力不如往日.

韓流對於中國人來說,吸引力開始下降是肯定的.


韓流現在的影響力依然是在使用那個時期打下的底子.

韓流基於韓國娛樂產業,那麼只有韓國娛樂產業對於中國娛樂產業處於優勢地位,才能保證自己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而中國娛樂產業已經顯然漸漸度過了曾經的“直接使用韓娛產品”的階段,而是開始借鑑娛樂產業模式,並開始僱傭相關從業人員,進而自產自銷的時期(最差也是中韓合作,很少直接拿一幫韓國人直接來華了).

比起直接播韓劇,用韓國人,我為什麼不用自己人?幹嘛非要分錢給外國人?

實際上,在中國娛樂產業和韓國娛樂產業差距沒那麼懸殊的情況下,人們顯而易見的更青睞於本國產業.

中國貨是不如韓國貨,但是能湊活用,我就不給外國人送錢.

結論太套話(我自己都不愛說):韓流在中國的影響力的衰弱是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中韓娛樂產業差距縮小而必然產生的結果.

所以這題本身就不那麼成立——韓流本身也在發展,並非沒落.只是中國娛樂產業的發展造成的差距縮小讓現在的韓飯產生了這種錯覺.而這種在中國產生的“韓流沒落”感是必然越來越強的.並很有可能不可逆.

何去何從,那就只能期望於拉大兩國之間的產業差距,但目前來看不那麼太現實.


仙界娛某某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準確,因為所謂的“限韓令”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但“韓流”在我國的“退潮”卻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趨勢會愈演愈烈,最終必將所謂的“韓流”打回原形。

“韓流”在我國的由盛轉衰,標誌是薩德事件的爆發。2016年9月30日,韓國國防部宣佈確定樂天集團的星州高爾夫球場為“薩德”系統最終部署地點,此舉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

薩德反導系統也稱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作為專門用於對付大規模彈道導彈襲擊的防禦系統,雖然薩德最大射程只有200公里,但其探測半徑卻高達600公里,甚至覆蓋我國首都北京,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的意圖,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而作為美國的殖民地,雖然韓國民眾也反對薩德部署,畢竟薩德會激起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制,這不僅會讓外向型經濟下的韓國民眾錢包元氣大傷,更會讓韓國因周邊國家以牙還牙的報復而淪為刀俎魚肉。

但韓國高層似乎並沒有這樣的意識,作為韓國第五大企業,樂天集團雖以中國為最大市場,但無法忤逆美國爸爸的他們最終助紂為虐。而當時的朴槿惠政府卻幾乎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美國的要求,這種跪舔令周邊國家怒不可遏,於是報復韓國的政策陸續出臺。

幾乎在樂天集團宣佈為薩德提供場地的同時,我國就爆發了針對樂天的抵制行動,網絡上也是一片聲討之聲。而針對這一嚴重威脅我國國家安全的國際事件,我國外交部多次強烈抗議,要求韓國不要一意孤行,相關企業也陸續出臺了針對韓國的抵制行動,比如取消韓國明星在華活動,停飛中韓航線,雙方關係迅速涼涼。

但此時的樂天卻發佈了一則挑釁味十足的公告,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在接受韓國《環球新聞眼》採訪時表示:“不用擔心,中國人非常市儈,無骨氣無血性,我們降價他們就買。我對樂天在中國市場的前景非常樂觀。根據以往的經驗,他們最多抵制一段時間,像刮陣風。”

而這個火上澆油的消息無疑令國人怒髮衝冠,隨即各界做出更大規模的抵制,韓流開始遭遇巨大考驗。

2017年12月2日,在緊張局勢持續了8個月之後,海濤旅行社組織了32人團赴韓國遊,並打出了“破冰韓國”的口號,一時間在網絡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32人旅行團在遭受了網友的嘲諷甚至謾罵後,更遭到了人肉搜索等一系列“懲罰”,國內對韓國的抵制依然在持續。

而這次韓國翹首以待的“破冰之旅”終究未能挽救韓國凋敝的旅遊業。而比韓國國內百業蕭條更尷尬的是,我國的樂天門店也因抵制接連破產,市場份額急劇縮水。

而因為我國大量減少了韓國影視劇的進口和播放,國內民眾對韓國偶像的追捧也一夜回到解放前。

薩德事件爆發後,我國官方並未宣佈所謂的“限韓令”,外交部更是一再強調這是中國人民的選擇,但官方風向的主導已經決定了民眾的好惡,昔日囂張無恥的韓國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冰火兩重天。

而韓國的噩夢明顯不至於此,繼旅遊業遭遇了當頭棒喝後,包括三星電子、現代汽車在內的韓國產品彷彿一夜之間被打入地獄,昔日一度佔據我國手機市場20%的三星手機因爆炸等故障令國人避之不及,現代汽車等也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代名詞,縈繞在韓國頭頂上的陰霾,讓國人從追捧迅速轉化為不屑一顧甚至深惡痛絕。

但世界上從來不缺稀罕中國市場的資本,於是在全民抵制韓流的情況下,其他文化迅速填補了中國市場的空白,就連印度也急不可耐地來分了一杯羹。這就像土地上被種上了莊稼一樣,韓流的野草徹底沒有了春風吹又生的可能。

而更令韓國絕望的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迅速增強,文化復興也勢不可擋,文化自信帶來的巨大影響力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昔日高高在上甚至需要某些人跪下來仰望的韓國明星再也不是那麼高不可攀,反而被窺見了大多數明星生活窘迫甚至淪為達官顯貴玩物的悲慘現實,韓國也成了所謂的狹隘偏激、夜郎自大的存在。

不過,韓流的痕跡終歸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消弭。今天的靜夜史身邊,依然有大量的韓國代購往返於中韓之間。而國人的淡然視之一方面說明了很多國人依然不自信,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韓國除了代購整容這樣的邊角,幾乎已經一無是處。

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繼續強大,昔日翹首以盼的所謂“中日韓自貿區”也逐漸變得可有可無,越來越自信的我們再也不可能將這個彈丸小國奉若圭臬了。

雖然文在寅在清算朴槿惠問題上毫不手軟,但面對薩德卻依然虛與委蛇,甚至陽奉陰違,這肯定是不行的,所謂韓國人的小聰明,無疑更讓人不屑鄙夷。

韓流你好,韓流再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好像是的。”一位高預期的中韓合拍偶像劇製片人表示。

最近韓國娛樂文化相關的消息頻繁,韓國偶像lisa擔任愛奇藝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的導師;央視與韓國TJ Academy Inc 簽定合約,韓國明星、模特將參加中央電視臺的綜藝節目《我要上春晚》。

更有消息稱,“限韓令”已經開始小範圍內解除,允許韓星在國內舉辦見面會。更有多位韓國組合成員在中國的日程已經爆出。

這樣的消息先讓一部分牆頭在韓國的粉絲們激動起來,也讓一些中韓合拍劇的劇粉們提前期盼。為此骨朵專門詢問了一部中韓明星合拍偶像劇的製片人,對於以上消息對方的回答態度表現模糊,既沒有否認,但也非十分肯定,只是表示“好像是的”。

種種跡象表明,韓國文化要重新進入內地市場,但三年過去,國內娛樂市場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回顧此前的國內娛樂市場,“韓國文化”於千禧年進入中國,尤其以韓國明星、偶像明星、電視劇為主的內容對國內市場產生影響,形成屢屢風靡的現象。

但隨著2016年政治事件影響,韓流文化逐漸降溫。三年之後,國內影視已經迅速發展,再加上國內受眾心態變化,和國產偶像文化發展,媒介權力分化等客觀因素。倘若可以再回來的韓流文化,面對中國市場這塊蛋糕時,或許並不會表現得太自如。

韓流退潮後

女性受眾的心態變了

不過,“限韓令”解除或許還是一件相當樂觀的事情。

有消息稱,韓國偶像來華規模人數限定在幾百人左右,小型的籤售活動此前在國內一直可以舉辦,但大型的演唱會可能性幾乎為零。有人表示“什麼時候中韓合拍的電視劇能夠上臺播出,什麼時候韓國藝人可以舉辦演唱會籤售會,‘限韓令’才算是解除。”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表示樂觀接受“限韓令”解除這件事,在國內知名的論壇上一則帖子的標題引起注意:“不知不覺‘限韓令’已經3年了,大家還習慣嗎?”。這則問題下方的跟帖回覆者大多持反對態度,還有人直接說到“習慣了,歐巴們都拜拜了,才發現中國帥哥好多。”

從網友的反應來看,韓流文化缺席的這三年裡,受眾的需求已經通過國內市場補足,韓流文化模式在面對迅速生長的本土模式,似乎正慢慢失去優勢。這就不得不說一說韓流文化面向的受眾們了。

九十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製造業為主的韓國經濟受到了重創。在這樣的情況下1998年,韓國總統金大中提出“文化立國”戰略,以軟實力發展帶動國家經濟上漲,並出臺和完善了多部法律法規給予支持。

包括偶像產業、影視劇、音樂娛樂等內容迅速成為主要娛樂消耗品,韓國經濟迅速發展,其潮流、時尚、造夢的文化產業迅速席捲東南亞。2000年隨著偶像歌星和《大長今》等劇集播出,韓流文化打開了中國市場,並在長達16的時間裡深深影響著國內娛樂圈的發展,一直到現在影響也一直延續。

這期間,很多瞄準女性受眾群體的娛樂產品得以傳播,比如《浪漫滿屋》《來自星星等你》《太陽的後裔》等影視劇在國內掀起了廣泛的觀看熱潮,用“萬人空巷”形容也毫不誇張。其中《太陽的後裔》這部劇在2016年播出時,也曾傳出憑藉此劇為愛奇藝拉動500萬付費會員的消息。

其偶像團體在“限韓令”之前,國內的受眾關注度從未疲軟過,女性受眾分佈廣泛。也因此一些中國明星遠赴韓國練習,再通過韓國團體出道受到中國市場關注,一些韓國娛樂公司看到中國市場的消費活力,開始注重推行中韓團概念。

比如韓庚的Super junior組合、宋茜的f(x)組合、以及中後期吳亦凡,鹿晗,黃子韜,張藝興的EXO組合,包括此前剛剛解散的Wanna one組合,其中就有中國明星賴冠霖。

這種滿足女性觀眾“美好幻想”的偶像產品與影視劇被年輕追捧。影視劇宣傳的“少女”、“甜美”和“高糖愛情”的瑪麗蘇偶像劇和“滿足粉絲想象”的人設產品批量產出。

但韓流文化退潮,本土文化產品隨著網絡視頻等平臺崛起,新內容迅速填充了空缺市場,女性受眾不會一直等待韓流文化。國內女性受眾的觀念早就在經濟、文化影響下發生轉變,這種高甜的、不用思考的作品不再是娛樂“消解品”,主張獨立女性精神、精英主義的劇集反而成為新需求。

也就是說,韓流退潮的同時,女性受眾的心態逐步發生變化。再回來時,它或許已經不再是女性受眾的必需品了。

賴以為傲的偶像文化

剩餘空間不足

再說回到韓流文化的中堅力量,偶像文化和韓劇。

偶像文化是韓流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練習生文化和粉絲文化發展尤為迅速。國內的明星市場和粉絲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可以追溯到韓流文化在國內的鼎盛期,2014年到2016年。

這期間主要盛行的團是歸國四子的偶像團EXO,團體主張每個人的實力不是絕對的突出,但需要有一定的特長。門面擔當、舞蹈擔當、rap擔當等,以優勢標籤區分,以帥氣的面龐和團體的唱跳實力爭取粉絲。同時期國內偶像團體TFBOYS是與之對打的團體,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養成”,滿足粉絲的陪伴感、成就感與虛榮心。

從這兒就可以看出,國內市場裡韓飯和內娛飯兩種受眾群體對偶像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一個要求業務能力出挑,一個要求偶像對自己的“重要程度”。兩種需求的不同,勢必造就市場供給不同,這個時候的中國偶像產業正處在蟄伏期。

相同點是他們都是通過電視綜藝走入千家萬戶,一檔《快樂大本營》足以讓所有的年輕人都關注到他們。不同點在於,韓流偶像一茬一茬的出現,但相比之下,本土偶像紅得更長遠。

變化時刻發生,2016年韓流降溫的同時,互聯網影視崛起。以前韓星通過《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等電視綜藝就能迅速地走進中國家庭,但隨著客廳文化瓦解,媒介權力分化,想要不廢吹灰之力的走紅,已經不太可能。換而言之,流量已經不那麼容易被推出來,尤其是國內流量境遇一落千丈的當下。

今年從韓國綜藝《produce101》出道的Wanna one組合裡中國籍成員賴冠霖,從他回國之後的發展路徑就能一窺韓流文化已經逐漸不適應本土市場,以往“一呼百應”的盛態已經成為昨日黃花。

他回國之後,國內的傳媒語境、媒體權力漸漸從電視臺過渡到視頻網站,可以讓一個明星通過一檔節目就能實現走紅的全民性質傳播平臺缺席了。即便現在接到了粉絲心中認為的好IP《初戀那件小事》,搭檔最近勢頭不錯的小花趙今麥,也沒能讓這部劇走出來。該劇目前骨朵熱度體系網絡劇榜第4名,劇和人都沒能相互賦能。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2018年隨著舶來模式下生產的《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的徹底走紅,韓國的偶像明星市場已經被擠壓,國內偶像市場甦醒了。

用“他山之玉以攻石”形容最好不過。那些動輒億元投入的大型偶像綜藝,結合互聯網文化的這些快餐綜藝裹挾著偶像文化,迅速激活了國內偶像產業市場。坤音娛樂、香蕉娛樂、覺醒東方、樂華娛樂等此前不被大眾熟知的經紀公司,也因為隨著節目熱播而大放異彩,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關注。

坤音娛樂在《偶像練習生》結束後的1個月內就完成了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融資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真格基金跟投;憑藉樂華七子、孟美岐、吳宣儀等偶像熱度,樂華娛樂此前衝擊IPO之路雖然艱阻,但也由此受到資本市場關注。

以往賴以為傲的偶像文化,倘若再次進入中國市場,需要面對的除了媒介渠道變化帶來的難題之外,還有來自國內偶像市場的同期競爭。

困於模式內容,

韓劇的“快餐模式”不吃香

再說韓流文化中的另外一個主力軍——影視劇。

韓國電視劇在國內的聲量下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目前表現出來的現象是它的受眾愈發收縮。直面客觀的環境因素受限的同時,韓劇還面臨幾個其他的嚴峻問題。

首先從自身來講,韓劇題材類型中現代劇比較受到國人喜歡,因為注重講述人物情感故事的內容,尤其具有高傳播價值。

實際上回望過去,曾經在國內引起廣泛討論的韓劇,都是浪漫言情的風格,比如《那年冬天風在吹》《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 等,表現美好男性與女性絕對完美的愛情故事,浪漫的氛圍鋪陳,這類劇迅速俘獲了國內的受眾。

但受困於韓劇題材創新度的影響,韓劇中再沒有高分劇集出現,一些甜寵浪漫的言情劇來去之間的模式與內容沒有太大差別,同質化、套路化現象是不可迴避的問題。沒有出現適合目前女性觀眾收看的劇了。

同時期內三大視頻網站加大自制劇投入,國內受眾開始追起了懷舊青春風的酸澀戀情故事,和讓人腎上腺素激升的懸疑劇,故事更寫實的同時,也用現實手法展現日常生活。一些現象劇出現了,今年暑期檔中《長安十二時辰》《小歡喜》等劇集都在反映國劇製作理念的升級。

此外,韓國電視劇在國內聲量迅速下滑,爛尾劇、邊拍邊播的方式逐漸顯露出弊端。開頭高期待播出,結尾匆匆收尾,觀眾投入大量的情感成本,卻在劇集收官之後,迅速耗盡。

去年播出的張娜拉、崔振赫、申成祿主演的韓劇《皇后的品格》,講述的是在君主立憲制背景的韓國宮廷裡發生的一起多角戀故事。這部劇採用邊拍邊播的模式,原本主線講述的是皇后與侍衛長之間相互扶持,共同復仇的愛情。但後來由於和皇帝的角色比較出彩,劇方看到觀眾呼聲,便加大了帝后CP線,結果導致後期劇情邏輯無法自圓其說,最終爛尾。

這部劇在韓國收視率很高,但在國內的豆瓣顯示上僅有1.3萬人打分,和2013年播出的《來自星星的你》中21萬的打分人數,數量相差幾乎20倍。再加上近兩年,國外泰劇、美劇的衝擊,都讓韓劇的輝煌不復以往,它變得更小眾了。

短短三年時間,受眾心理變化、市場環境變化、自身因素影響,讓韓流文化在面對本土文化時逐漸式微。再回來時,曾經賴以為傲的偶像文化和韓劇作品,面對國內多元內容和娛樂方式的衝擊,它的市場還剩多少,這是需要留給時間去回答的問題。





人民娛樂


韓國的電影拍的不錯,特別是揭露人性的和一些犯罪類型片拍的真還不錯,值得學習一下,但是還是要限制韓流入侵,特別是女生愛慕虛榮的整容,男生各種娘炮,這種有毒文化真不好,日本都限制韓流入侵的,所以總的來說限制是很有必要的,毒害年輕人啊😆


關中面俠343


是的。同時也是中國人開始厭惡來華演出韓星們拿了鉅額報酬,還要小人得志、對中國觀眾耍大牌、頤指氣使的醜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