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虎難下吳亦凡

能親眼目睹千禧年到來的盛況是幸運的。

1999年12月31號23點56分,三十出頭的宋祖英在舞臺上唱起《愛我中華》,歌聲嘹亮雄渾,令天壇喜慶之外散發著某種神聖的光輝。

歌聲漸止。在全世界13億華人的注目下,七十出頭的江澤民穿著軍大衣,在零點到來的那一秒,親手點燃了新世紀的火焰。

一時間,大地眾人歡呼,天空奼紫嫣紅。

2000年雖然只是無窮時間長河中的一瞬,但確實很多故事都是從這一年開始的。

比如這個叫李嘉恆的廣州男孩,在這一年隨母親遠走他鄉,開啟了嶄新的生命篇章。

李嘉恆出國時剛滿10歲。父母離婚後,母親一個人帶著他來到加拿大。

作為第一代90後,他一定不太喜歡自己在國外的新名字:Kevin。

翻譯過來就是凱文,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名字,走在大街上隨便一喊都有人回頭。

這是他媽媽的意願,表達了和他那位科學家爸爸對孩子完全相反的期待。

在加拿大的他過的非常不好。因為工作原因,母親沒過多久就回國了,留下他一個人借住在朋友家。

剛去時他英文不好,交不到朋友,又沒有家人陪在身邊,10歲的他變得越發內向,做事小心謹慎,生怕犯錯。

後來他又有了一個普通但充滿玄機的中文名字——這次是隨媽媽姓,也隨媽媽意——吳亦凡。

沒想到,十幾年後,如果你在中國任意城市的街道上隨便喊這個名字,回頭率一定會驚人的高。

但這些都不重要,符號而已。真正重要的是5年後,他做了人生第一個重大決策,回國!

他就讀於廣州市第七中學,擔任校籃球隊隊長,一回來就帶領球隊在2005年拿到了少年NBA華南地區的冠軍。

在當時,這步棋是無奈之舉,但按照現在的說法叫降維打擊。吃了5年加拿大艾伯塔牛肉的他,回來和吃大米飯的中國初中生搶籃板。

從此吳亦凡第一個初始版本,「吳亦凡1.0」正式上線。

版本核心功能:打籃球

上線時間:2005年

用戶群:廣州市第七中學及華南地區中學籃球圈

初始用戶:千人級別

迭代能力:差

《道德經》言“道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放在現代信息時代,那就是“道生0,0生1,1生萬數。”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只是在0到1之間徘徊,一輩子依靠親朋好友這幾十人的關係活著,渾然不知,自得其樂。

找不到不可替代的社會價值,就擺脫不了螺絲釘的角色。

而年紀輕輕的吳亦凡在15歲就找到了那個“1”,並在2年後再次離開大陸,遠赴韓國加入SM公司,成為了一個社會分工下的新角色——韓國練習生。

韓國練習生能出頭的概率極低,據吳亦凡回憶,當時連給母親打電話報平安的自由都沒有。

而幸運的是,打籃球的吳亦凡在SM等來了踢足球的鹿晗、練武術的黃子韜和6歲就演戲的張藝興,他們在2012年以EXO組合正式出道。

從17歲到23歲,五年前途未卜、辛苦萬分的青春換回了一個完美的結果。吳亦凡走對了第三步棋。

此時「吳亦凡2.0」華麗上線。版本架構宏大,發展路徑清晰,被這幫韓國產品經理圈養了5年,是時候上線測試跑跑流量了。

版本核心功能:唱跳耍帥

上線時間:2012年

用戶群:中韓兩國的女中學生

初始用戶:萬人級別

迭代能力:強

騎虎難下吳亦凡

認為吳亦凡這個名字充滿玄機,要從我年輕時說起。

中學時代,周圍同學男迷金庸,女喜亦舒,彼此見面,比的是筆記本里摘抄的句子誰最美,炫耀的是自己能不能也“模仿”出一兩句。

而我既醉心於挑燈看劍,又愛夢裡賞花。《天龍八部》和《朝花夕拾》居然是一起讀完的。當時甚至覺得,後者更打動我心,文字犀利、精闢,又不乏溫情。

當時我就仔細琢磨過“亦”這個字,覺得放在名字三個字的中間很有深意。亦舒原名倪亦舒,亦舒,亦不舒,意為張弛有度。

聽說她現在恰好也移居加拿大。

所以,吳亦凡三個字,亦凡,亦不凡,老成持重,鋒芒藏於袖中。

回到正題。為什麼說等到鹿晗、黃子韜和張藝興的吳亦凡是幸運的。

因為如果沒有其他三位同根同源的中國男孩,吳亦凡可能現在還在韓國演藝圈發展。

當時韓國老闆們覺得大陸人傻錢多,手上又有他們的人,何不走出國門,反過來割中國人的韭菜。

好完美的一盤棋。但現在看,不得不說這幫被韓國行業規矩教條化的老闆們,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他們完全不瞭解大陸娛樂圈獨有的玩法規則,簡單說就是沒有規則。要不然就不會有師徒反目,版權混亂,公司撕逼。

想要在新大陸大撈一筆的韓國人,最後居然為他人做了嫁衣。

於是2014年5月15日,「吳亦凡2.0」做了一個大版本的升級。直到走到法庭的那一天,韓國人還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自己一手寫出來的代碼居然要造反了?

太正常了。代碼都是有生命的,他們早晚會佔領地球。

吳亦凡在“歸國四子”中是第一個站出來的人。

如果說去加拿大練球、回國帶隊拿獎、去韓國出道這三步都是誤打誤撞、機遇使然,那24歲的吳亦凡走的這第四步,一定是自主研發的結果。

帶著韓流粉絲、頂著SM官司,他明確的知道,要想發展順利,有一個標籤必須摘掉——流量小鮮肉。

這就是「吳亦凡2.0」升級到3.0的核心:構建壁壘。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這幾年,吳亦凡被嘲笑也好,受委屈也罷,不都是因為對核心壁壘的求而不得?

你可能要說了,這幾年吳亦凡不是一直很火嗎?

但看看現在的鹿晗你就知道,吳亦凡一直以來的擔憂是非常有遠見的。

騎虎難下吳亦凡

回國後的故事其實很簡單。

在表哥吳林的幫助下,吳亦凡先後拿到了電影圈與時尚圈眾多羨煞旁人的資源。

雖然說表哥一直在幫忙鋪路搭橋,但我認為這只是次要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大陸太缺優質偶像。從韓國歸來的吳亦凡再一次用降維打擊的方式,獲得大陸資本市場的一致青睞。

2013年8月,TFboys正式出道,他們用了一年時間就登上央視,成為國內赤手可熱的偶像團體。

此時正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期,信息傳播方式徹底被顛覆。

幾百萬、上千萬的粉絲,幾十億、上百億的商業機會,讓資本看傻了眼。

這個時候,天降吳亦凡,大熱韓團EXO的隊長。如果是你,你不心動?

所以不要說是徐靜蕾的電影接納了剛回國的吳亦凡。老徐是聰明人,用她的話說,吳亦凡往那一站就是一個巨星,誰都能遠遠感受到他傲人的氣場。

這種氣場來源於父母的相貌基因,來源於家庭的文化薰陶,來源於國外的獨立生活,來源於籃球的運動磨練,來源於練習生的職業培訓。

再加上吳亦凡對事一直勤奮努力、對人一直謙虛有禮。

既有氣場又聽話,這種藝人,內地娛樂圈實在太缺。

所以除了老徐,郭敬明找他唱《時間煮雨》、《夏有喬木》找他演男一號、《時尚先生》找他拍封面、馮小剛找他拍《老炮兒》。

而以上這一切,全部都是在2014年回國半年內發生的事。

不懂的人都會覺得這是因為吳亦凡的資源強大,背後一定有牛逼的爹媽,說不定還有牛逼的乾媽。

其實任何合作都是以雙方互惠互利為前提的,沒有永遠的關係,也沒有永遠的乾媽

天下,只有永遠的利益。

騎虎難下吳亦凡

接下來的2015年和2016年,吳亦凡一直高歌猛進,從電影到時尚再到音樂,他走到哪風頭就能出道哪。

但這場戰鬥遠沒有結束,2.0 距離升級成 3.0 還差很遠。吳亦凡需要找一個抓手,找到核心壁壘,趕緊上岸!

而在韓國訓練這麼多年,他對自己音樂天賦心裡一定是有數的。吸引流量還行,想要靠它上岸,太難。也可以或者換句話說:對於音樂,他還沒有準備好。

所以回國後,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電影。無奈雖百般努力,卻還是被網友調侃為“面癱”,看來演戲這條路也不好走。

選音樂還是演戲,這是個問題。

就在這個十字路口,2017年的夏天發生了一件大事。

對於吳亦凡,來《中國有嘻哈》本來只是秀一把,順便拿個通告費。但沒想到的是,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卻解決了他三年一直未解決的問題。

他的壁壘找到了——音樂,說唱方向。

他收穫了一個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形容詞:專業。

騎虎難下吳亦凡

不管你怎麼不屑,至少2017年夏天,大眾都是這麼認為的。

於是同年10月,英文單曲《Deserve》被粉絲哄抬到美國iTunes總榜第一,創華人記錄。

「吳亦凡3.0」從天而降,夢幻到難以置信。

不管吳亦凡信不信,反正他的粉絲以及背後的資本是信了。

版本核心功能:說唱

上線時間:2017年

用戶群:中國年輕女孩

初始用戶:千萬人級別

迭代能力:強

按道理,流量有了,壁壘也有了,接下來就是高歌猛進,一路狂奔。

可現在看,事情並不簡單。

總所周知,吳亦凡的負面新聞這兩天成了全球幾億人的談資,比上次“虎撲事件”厲害太多。

本來鬧鬧就算,畢竟現在的互聯網,娛樂熱點一定活不到第二天。

但誰都沒想到,今天iTunes居然直接刪除了吳亦凡新專輯的數據,導致事件再次升級。

騎虎難下吳亦凡

這下真的是全世界的網民都在看這個中國歌手的笑話。

其實吳亦凡一直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對待演戲是,對待音樂更是。

從韓國回國開始,他一直把生日留給了音樂。2014年生日當天發佈《有一個地方》,2015年生日當天發佈《Bad Girl》,2017生日當天舉行《JULY》的新歌首唱會,2018年新專輯《Antares》也在生日當天發佈。

可見音樂在他心中的分量不輕。

但這又有何用?什麼都改變不了。

因為音樂不會騙人。

準確的說,吳亦凡的音樂其實不那麼爛,但並沒到能上岸的地步。只不過《有嘻哈》給了粉絲,給了市場,給了資本一個假象,讓現在的吳亦凡騎虎難下。

他到底選擇繼續死扛3.0版,還是代碼回滾到2.0版,這是一個新問題。

選擇前者提心吊膽,如履薄冰;選擇後者,新人偶像們又虎視眈眈,就是個慢死的節奏。

我們要知道:tfboys從出道到大火用了一年,蔡徐坤只用了兩個月。

誰出的題這麼的難,沒有一個正確答案。

藝人為何如此難當?

粉絲的虛榮要考慮,資本的利益要考慮,大眾的眼光要考慮,家人的心情要考慮。而且不止一種粉絲,不止一波資本,不止一類大眾,不止一個家人……

但誰來考慮真正的那個自己?

這一切矛盾的根源究竟來自於哪?

騎虎難下吳亦凡

前幾年互聯網流行過三級火箭理論。不管是騰訊、360還是新興的羅輯思維、抖音都被扒過。

火箭想要送一顆衛星上天,供眾人瞻仰,就必須獲得強大的推動力掙脫重力束縛。

18世紀初,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就已經推導出了單級火箭的運輸公式。結論是,就算用最輕的燃料,火箭如果設置成一級,也是萬萬達不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三級火箭。

簡單說就是果斷把燃燒完的燃料和容器都扔了,整個火箭才能輕裝前進。

但矛盾的是,級數多了,對於機械設計的複雜度會大大大增加,級數少了,又滿足不了動力要求。

如果把火箭比成偶像,道理是一樣的。

每次版本號的升級都是對過去自己的一次拋棄,一次“斷臂”。

火箭每一級之間的銜接設計很難,但更難的是人。一個活生生的人要把自己的習慣改掉,脾氣改掉,愛好改掉,甚至審美改掉,太難太難。

10歲的吳亦凡不忍著眼淚離開家鄉,就很難有他在籃球上的成績;

17歲的吳亦凡不忍著眼淚離開家鄉,就很難有他在演藝事業上的高起點;

24歲的吳亦凡不忍受背信棄義的罵名,逃離韓國,就很難有現在的今天。

現在的吳亦凡,做夢都想拋棄流量小鮮肉的標籤,飛往下一個高空。

騎虎難下吳亦凡

“道生0,0生1,1生萬數”

當你選擇從0到1後,你很難在做自己了。而且數字越大,版本號越往後,丟失的自己會越多。

很多嘻哈歌手爆紅後與社會發生的各種摩擦,原因就是在此。Gai、Pgone、Jony J這三個最大流量rapper,無一倖免。

那麼多人在高空仰視你,你還想獨善其身?或者換句通俗的話:你可以站著把錢賺了,但不可能站著賺大錢。

所以說上岸很重要。

沒有壁壘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你帥,總有年輕人比你更帥。

流量,流動的能量。它存放在你那的原因,只是因為暫時還沒有找到下一個主人。

所以都理解吳亦凡現在騎虎難下的處境了吧。有沒必要一天到晚破口大罵,或者著急洗白嗎?

讓我們手挽手,一起看他如何應對這個困局多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