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與醉馬草

王昭君與醉馬草

相傳,王昭君出塞後,居住在雞鹿塞。因呼韓邪單于與郅支單于兄弟爭權,匈奴分為南北兩派,南派為呼韓邪單于,他親近漢庭,以為後援,屯兵雞鹿塞養精蓄銳八年逐漸強大。為表示與漢庭永久和睦之意,上表求親。王昭君自告奮勇出塞和親,來到了雞鹿塞住下。其時,雞鹿塞臨近屠申澤,水草豐美,地勢險要,為陰山南北的重要隘口,宜於大隊軍馬駐紮,為秦時名將蒙恬北逐匈奴時所修。蒙恬見其四野:“雄雉于飛,洩洩其羽”、“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故命名為“雞鹿塞”。

王昭君與醉馬草

王昭君本為江南女子,南方的鐘靈毓秀滋潤了她的絕色天嬌,漢宮的待選日月成就了她的柔情才藝。出塞之時,她懷抱玉石琵琶,心中的愛恨情仇,化為一曲曲幽怨哀傷的樂曲,在琴絃上流淌,在大漠中迴響。住到雞鹿塞之後,雖說呼韓邪單于對她百般呵護,珍愛有加,但畢竟是老夫少妻,政治婚姻,昭君內心的失落和思鄉的愁苦是呼韓邪單于無法體會的。這日,昭君懷抱琵琶走出營地,信馬由韁,獨自向西緩緩而行,不知走了路程幾許,那駿馬停下來啃噬野草,不肯前行。昭君因無目的,不願驅策,下得馬來,登上一座山頂,向南望去,天地蒼茫,南飛的大雁,哀鳴嘹亮,一時又勾起她思鄉的愁緒。那香溪的夥伴,溫潤的江南,慈祥的父母,故鄉的炊煙,無不勾起昭君如夢如幻的思戀。她坐在一塊青石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輕輕地一撥琴絃,陰山之巔,便迴響起柔腸萬縷,纏綿傷懷的妙曼之音。王昭君琴藝純熟,聰慧過人,此時孤懸塞外,舉目無親,鄉愁令她哀豔悽絕,那琵琶彈到精妙之處竟如“大弦嘈嘈如狂風驟雨,小弦切切如紫燕呢喃,嘈嘈切切,大珠小珠落盤。彈到激昂之處真乃“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彈到傷感處又是“萬結愁腸無晝夜,回首鄉關歸路難。”昭君彈到傷心之處,哀不能禁,放聲痛哭,一時淚如泉湧。那哭聲驚天泣神,只聽地動山搖一聲悶響,昭君落淚之處噴出一股山泉,汩汩而下,流入山谷。昭君並不驚疑,拔下金簪,在大青石上寫下“江南王嬙之淚泉也”。寫罷,昭君擦乾眼淚,緩緩下山。這眼淚泉,一流就是二千多年,常人飲之,神清氣爽,健身美容,用其洗眼,則有明目之效。這就是阿貴廟神泉。王昭君下的山來,又騎上駿馬在草原上馳騁。草原上行走三五十里猶如庭院跑馬一般。昭君看到原野上有好大一片花草。一叢從,一簇簇十分漂亮,於是,下的馬來,觀賞一番。但見這草綠葉藍花十分漂亮,昭君摘下一朵輕嗅其香,不由得又想起山清水秀的故鄉。無聊傷悲之際,從馬背上取下一壺美酒,這是呼韓邪單于專門為她準備的草原極品奶酒。據傳,草原奶酒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發明,草原遊牧民族將吃不完的馬奶、牛奶至於皮囊之內發酵,又經過濾蒸餾,製成奶酒飲用,這酒暖身驅寒,忘憂解悶,活血

養身,待客娛樂,祭神敬天,視為人間佳釀。昭君獨自坐下,連飲幾杯,感覺心中寬慰不少,眼前又無人說話,倍覺寂寞,不由自語道:“自古萬物有靈,山有山神,花有花神,我暫且以花為友,共飲幾杯。”言畢,倒滿一杯酒對著花叢說:“野花呀野花,你是活得多麼的瀟酒,你有許多的夥伴,你不用為了生存討好皇家,紮根泥土就是家,陽光雨露能開花,為什麼做人就歷經千辛萬苦也找不到幸福哪?你我對飲一杯,請你分擔我的痛苦吧。”說罷,將酒灑入花叢,王昭邊說邊和花叢對飲,不一時,酒喝完,昭君也醉了,昏昏沉沉醉臥在花叢中。呼韓邪單于久不見昭君歸來,連忙派人尋找,最後在花叢中找到昭君,護送回雞鹿塞。說來奇怪,草原上這種草自從喝了昭君的美酒果然分擔了昭君的愁苦,這種草從此以後,牛羊吃了以後就像喝醉酒一樣,走路搖搖晃晃,而且有毒。酒醉是因為草喝了昭君的酒,有毒,是因為分擔了昭君的思鄉悲苦,柔腸寸斷之毒。這種草被後人叫做醉馬草,也叫作斷腸草。

王昭君與醉馬草

卻說昭君初到塞外,飲食不慣,語言有礙,身負和親重任,民族和睦之責,雖有愁腸百結卻也不能輕易流露,與呼韓邪單于情好相處。呼韓邪單于見昭君不僅有落雁之容,更有溫柔嫻淑之美德,愈加喜愛,寵信非常,愁苦之心,稍有寬慰。這一日,昭君騎馬向東南而行,不幾時來到居申澤,但見屠申澤煙波浩淼,百鳥飛翔,蒹葭蒼蒼,水天一色,大有江南水鄉的風采,不禁又逗起了鄉愁。她找了一處空闊之地坐下,信手彈起了思鄉的樂曲。這曲如訴如泣,如怨如悲,水中游魚聞之探頭,空中飛鳥聞之聲噤聲,哀怨之音,催人淚下。這聲音飛過白雲,飛過銀河,飛入天庭王母宮中。王母聞聽,睜開慧眼向凡界一望,見昭君愁怨不化,悲苦傷心,不禁嘆了一口氣,輕移蓮步,走出天庭,駕一朵五彩祥雲,降到了昭君面前。昭君正彈琵琶,忽見一朵五彩樣雲落在眼前,祥雲之上一位仙母端莊大方,雍容華貴,身上放出萬丈霞光,目含慈愛,臉掛笑容,凝視自己。昭君連忙放下琵琶,整容下拜:“仙母光臨,有何見教?”王母微微點頭道:“王嬙,我在天庭見你悽苦哀傷,特來點化你。你本是我的三女兒,天宮三聖母是也,因見凡界漢族匈奴廝殺不休,兵連禍結,人民塗炭,故而請願下凡,救民於水火,所以才有今日塞外之行。你犧性自己的青春年華,可換來邊疆六十年安寧,身後揚名,千秋不朽,是為天上人間大功德也。今日母親見你,不忍你悲傷無限,忘卻初衷。”這番話令王昭君如夢如幻,前世今生湧人心頭,無限悲苦消弭於無形。她整衣再拜道:“原來是母親大人,女兒失禮了。”王母道:“兒啊!你既有救民之志,當應好自為之,我送你一件親用霞帔,可擋塞外寒風之苦,你本長於江南,身體單薄,塞外之冷,徹入骨髓,無此神衣,恐不能持久。”王母說罷,脫下自己的霞帔,遞與昭君。不料旁邊一根蘆葦掛住了霞岐,將霞帔撕破一處,王母乃惜物愛美之人,心中生氣,順手拔過蘆葦咬了一口,至今所有的蘆葦葉片上,都有三個牙印。王母叮嚀一番,返回天庭。昭君經王母點化,心中豁然開朗,回到雞鹿塞與呼韓邪單于真心相愛,協理國務,在匈奴中樹起了崇高的威望,為民族和陸,邊疆安寧,做出了名垂青史的貢獻。據傳,磴口縣原有一座三聖母廟,本意正是紀念王昭君。後有愚庸之輩改為三聖宮廟,廟毀無存後,地名叫三聖宮,到如今,已經叫成三盛公了,有名無意矣。

王昭君與醉馬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