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見證6次鐵路大提速 火車“方向盤”告別歷史舞臺

20多年见证6次铁路大提速 火车“方向盘”告别历史舞台

孫立柱舉起信號旗子。

扳道工又被稱為“火車的方向盤”,即在鐵路的Y型道岔口,通過人力決定火車行進方向的工人。孫立柱是鄒城火車站的一名扳道工,從人工扳道到計算機聯鎖控制,幾十年間,孫立柱見證了鐵路的滄桑鉅變,也感受到了鐵路發展的日新月異。隨著高科技在鐵路交通上的普遍應用,扳道工這個職業逐漸消失。

扳道全憑人力

曾是火車的“方向盤”

中國鐵路濟南局兗州車務段鄒城站,位於京滬鐵路的中段,已有百年曆史。鄒城站南側有一間不足10平米的磚瓦房,房內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張床,桌上放著一部電話,用於接聽行車室值班員的工作指令,這就是扳道員的工作房。“咱是方向盤,以前哪個鐵路上也少不了扳道工,那時候很難想象鐵路上會有這麼大的變化。”扳道員孫立柱說,他在扳道員這個崗位上幹了20多年,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和高鐵動車組,他親歷了鐵路的6次大提速,見證了鐵路的滄桑變化。

“以前車站用的是‘臂板信號’,接發列車和調車作業時,需要人工扳動道岔定位置。”孫立柱說,以往這種作業方式非常麻煩,光扳道房就有6個,近60副道岔。每組靠“手信號”聯繫列車車輛需進入哪條股道,確認後再搬動道岔完成作業,不僅效率低,安全係數也不高。

“最怕冬天凍上。”同為扳道員的王立華記憶頗深,有一次值夜班,夜裡上凍快,接到準備接車的命令時,扳道岔時凍上了,使出渾身氣力也扳不動,當時心裡嚇壞了,緊急時刻,幸好附近掃雪的同事及時趕到,倆人合力才算完成任務。

輕點鼠標扳道

鐵路走向自動化時代

隨著鐵路事業的發展和時代變遷,扳道房內的電話越來越先進。煤炭爐換成了空調,人工道岔已大面積被電動道岔代替,動車、高鐵已經邁入自動化時代,扳道工這個隨著鐵路出現誕生的職業,即將消失。“在扳道崗位上幹了一輩子,以後少不了給孩子們講扳道的故事。”孫立柱說,如今時代變遷科技進步,自動扳道取代人工是必然,不僅更加精細準確,鐵路運輸安全也更有保障。

鄒城站信號樓內,8個實時監控大屏正顯示著站內的全部線路,信號員按照值班員的命令辦理著接發列車。“現在的扳道工作已經全部自動化,只需要一名信號員點擊鼠標,3—5秒鐘便由微機聯鎖裝置高效完成扳道作業。”鄒城站運轉車間主任韓旭說。

“告別了人工扳道時代,作業效率明顯提高。”談起扳道岔的變化,鄒城站站長王成說,從最早的人工扳道,到後來的“TDCS列車調度指揮系統”,信號員只需在室內通過控制檯上的按鈕,便可扳動道岔,而現在換成更為先進的“計算機聯鎖”,只需輕點鼠標即可搬動道岔,而且股道道岔情況在電腦屏幕上直觀呈現,越來越方便快捷。

扳道工消失在歷史舞臺,這讓孫立柱感到有些失落。不過他也明白,這是社會和科技不斷髮展的必然,作為改革開放40年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受益者,他感到無比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