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相声俱乐部能跟德云社相抗衡吗?你怎么看?

愁容骑士114


第一,衡量标准,两个相声团队的衡量标准不同,所以基本来说没有回出现相互抗衡的共同点,德云社的主要衡量标准是商演,观众喜欢就是他们做相声艺术好坏的最佳标准,但是北京相声俱乐部不同,他们是有工资,有固定的演出安排。他们的主要作用还是在歌颂、文艺性的内容,他们基本来说衡量标准就是能否正常上班,能否安排的艺术下乡活动顺利进行等等。

第二,演出阵容,北京相声俱乐部的主席是李金斗老师,目前演出阵容200人,实际上台表演人数59人,除了李金斗、孟凡贵、宋德全能有点名以外,其余的人几乎没有名气,比如说贾伦,是侯耀文先生的弟子,但是一提到侯耀文的徒弟,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郭德纲,很少能看到这位。德云社目前400多位演员,上台表演人员201位(八大队),能独自撑场面的组合超过10对。从演员阵容来说,基本后者秒杀前者。

第三,相声段子,北京俱乐部目前开展15周年惠民演出,从相声段子来说,总体没有很多有新意的,都是以前李金斗老师,孟凡贵老师等等的老段子,有种“老酒换新瓶”的架势,德云社目前在全球巡演还有全国的相声专场,各种相声组合有不同的相声段子出炉,最新的张鹤伦《沙漠骆驼》、饿了么,张云雷的新曲等等。

第四,观众受众,这个就不用说了,有人说北京相声俱乐部常年保持20元的票,很亲民,但是这个受众群体就跟苹果手机一样,大家都知道苹果手机很贵,但是大家都还喜欢买苹果手机。一个道理,即使北京相声俱乐部依旧坚持20元的票价,观众不喜欢看,即便是免费也不管用,德云社张云雷的专场,6000元一张的门票都有粉丝去抢着买,这本身就是一种群众受众多寡的一种折射。

通过这四点的描述,应该来说高下立判了吧,且说能否抗衡,感觉想沾边都特别的难,很多的粉丝压根都不知道这个所谓的相声俱乐部。


纯手打,希望各位看官不吝评论、关注和点赞!谢谢!


雪球财略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来头不小,成立于2003年,李金斗担任俱乐部主席。恰巧!郭德纲在北京摸爬滚打多年后,同年正式将他的团队更名为北京德云社,规模也扩大到了十几个人。从这两个专业相声团体阵容来看,当年德云社无法与相声俱乐部抗衡。因为当年相声俱乐部的演员阵容是由知名演员带领的团队,甚至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大腕。例如:李金斗、孟凡贵、宋德全、贾仑、田立禾、王彤等。这只是平时演出阵容,若俱乐部举办活动时各路曲艺名家是纷纷到场,例如:姜昆、李增瑞、方清平、刘兰芳、冯巩……等等,就这么说吧!你能想到的相声演员基本都到齐了。论人脉、论排场、论气势当年的郭德纲在他们面前是毕恭毕敬:




德云社当年只是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小团队,最大的腕就是郭德纲自己(无人知晓),也无人把他放在眼里。相声俱乐部以低廉的票价(20元),面向工薪阶层。短短一年就荣获各种表彰,05年还被曲协评为德艺双馨团体,被文化局评为优秀品牌团体。笔者注意到有些网友提出质疑:20元的票价,场馆也不大即使都坐满也就398个座位,能够养活这么多大腕吗?确实就算是场场爆满,一个星期下来也只有不到8000块钱(每周一次演出),恐怕连场地费也不够吧?何况还得200多人的团队去分。其实大家有所不知,这些演员大多数是拿体制内工资的,并非是个人成立的相声团队。即使卖20元也不亏本,相当于由政府扶持的一个团体,主要以惠民慰问等演出为主,不在于赚钱。



相声俱乐部成立之初目的也不是与谁抗衡,目前俱乐部团结了全国800多位相声演员(全国除德云社恐怕都到齐了吧),个人团体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谁曾想两年后2005年,郭德纲打破常规,异军突起迅速火遍全国。恰恰将相声推向高潮的不是“周末相声俱乐部”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德云社”,相声行业能有现在的春天,郭德纲功不可没。杨议杨少华父子多年从事影视剧工作,也都回归相声剧场了。新的相声团体也在不断的诞生,例如:相声新势力不但有了自己的团队,商演票价甚至超越郭德纲约一倍(3333元)。
笔者认为:这是好事,如果德云社一家独大未必是好事,缺乏竞争。那么自从德云社风生水起后,几乎淹没了所有同行包括“相声俱乐部”。当下论相声的水平实力,德云社必须在塔尖之上(无论你愿意不愿意)这是事实,无人能与其抗衡。



论人脉、关系、辈分、荣誉等德云社与相声俱乐部是无法比迪的。不过总的来说,德云社是以商业的运营模式维持400多人的团队,而相声俱乐部是以惠民慰问演出为主的团队,两家并不冲突井水不犯河水。现在百花齐放,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对于相声发展来说是个好事。其实笔者觉得把这两家放在一起比较,不太合适。毕竟相声俱乐部不是商业运营模式,多大的腕来演出都是20元(网站预订30元c位)。其实如果相声俱乐部真能抗衡德云社话,当年火的应该是相声俱乐部才对。如今德云社全球巡演,万人的场馆商演不断,这就更谈不上“抗衡了”德云社了(没什么可比性)。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明辨是非123


这两家没有太多可比性,除了都属于“同行”之外。德云社属于民企,民间相声团体,靠市场规律生存,得不到曲协扶持,反而时不时要被“搞”两下。“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是体制内相声演员的聚集地,基本没企业性质,估计连国营院团都不是,更像是领固定工资的相声演员周末兼职赚点外快的“临时搭班”(无贬义),所有门票肯定亲民的低。

除了“俱乐部”主席李金斗,以及孟凡贵、宋德全等三人稍有知名度外,现有演出相声演员基本都是在行业内默默无闻,艺术水平肯定也是一般。毕竟只要能耐够硬,谁也不愿意赚那点门票钱。

这些年李金斗不时给一些不知名产品代言,赚点广告费(也因此没少被工商总局点名),还经常给相声演员收徒仪式、婚庆、企业开业等当主持人,说明是真缺钱,更说明“俱乐部”效益很一般,甚至不赚钱。

德云社除了八支相声队伍在各个剧场和分社驻点演出和轮值演出外,还有国内主要城市的巡回商演,以及国外特邀商演,最近还登录了英国脱口秀殿堂。不仅靠自己养活了五百多名演员和职工,还赚了个盆满钵盈。在名气声,别说郭德纲和于谦,就是岳云鹏、张云雷或八队队长,随便拎一个搭档出来,基本都可以分分钟秒杀“俱乐部”,所以一开头就说“没有可比性”。

如果说在2003年“俱乐部”刚刚创立时,凭借新生事物的雄心壮志,以及体制内的协助和扶持,还可能把尚未走红的德云社比下去。但经过了十五年的此消彼长,距离已经太远了,就好比两个同时从海南岛赴京赶考的秀才,一个坐汽车已经到了河北,一个走路才到湖南,只能相忘于江湖了。


岑詮


北京相声俱乐部就是无作为,有工资拿就懒得想进步。十几年票价都二十元这是为人民服务的级别啊!点赞👍为人民着想是好事,可会不会没利润也就没激情所以也不好好说相声,反正有工资拿应付了事。还有公家单位不让唱十八摸,观众不爱听了吧?德云社也就郭 于说得好,别人不怎么样,对比郭炒作的好,建议北京相声俱乐部也拿出好作品多上卫视演,希望不要违背了侯宝林先生的心血。


jsy29193261


其实嘴皮子功夫是都练过的,真要是拿同一段相声说,各有各的特色,也不一定谁比谁差太多。关键在于脑子,不是嘴皮子。郭德纲有多少段子?姜昆李金斗有多少段子?郭德纲会的段子能不能是他们的总和?为什么非要提段子数量?我和你的车都是同款车,我油箱比你大10倍,你怎么能跑的过我?在谈段子质量,,,还用谈么?谈人品的话…反正,李金斗嫖 娼我是不相信的哈~

其实不用比,压根儿就不是同行业竞争,都不是同一个工种。前者要养活自己要赚钱要自立,后者要教育别人要传播正能量


忍不住想说下


如果真可以抗衡其实也不错,那样就都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写出好作品了,就拼实力了。受益的是广大相声爱好者了。可目前看,怎么抗衡?德云社票价一千多,少则好几百,还一票难求。他们票价二十,这是抗衡吗?就是别人吃肉,他后面弄点汤喝,怎么抗衡?


带刀侍卫55470432


北京相声俱乐部票价还是很亲民的,李金斗先生曾经说过,二十块钱票价十几年没变过,票也比较好买。而德云社郭老师就不那么亲民了,几百几千的票价,而且还那么难买!两家一对比,其结果不言而喻!


千方万计了了了


抗衡不抗衡的,除了继续挑拨,还有别的意义么?

能活下去的都是好团体,各有各的活着的方式,这才叫百花齐放。

老郭很优秀,既有才华,又够勤奋,还做到了了常人做不到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德云社。但是,一个时代,只有一个角儿是不够的,更是不对的。

那些黑老郭的,还没见老郭想逼死所有同行吧,老郭也仅仅是想给自己留一条活路罢了。

那些吹老郭的,你们希望看到千人一面么?如果中国相声只剩下老郭及其一脉,相声这个行当基本也就差不多了。


王鹏SPS


任何说相声场所(硬件)都一样。说相声艺人是有区别的。(软件)门票自主定价。消费者选择说相声场所是主要的。艺不如人。不是门票亲不亲民。消费者就卖你的帐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每一个经营者都打算自己的成本。人工成本。经营者就是为了赚钱。不赚钱,干这个干什么?德云社有一整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学不来的。因为你是说相声的外行人。承认事实。自找内因。遵循经济市场的规律。不要人为恶性的打票价战。谁破坏了经济市场的规则。经济市场就淘汰你。


用户9450444899321


德云社2017年5000人以上的商演111场,5000人以下包括小剧场3000多场。李金斗有本事公布你商演次数及人数?就有比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