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对于食客来说,一盘食物到面前,摆盘、色泽和气味,花里胡哨的外在就好比拆礼物包装纸,吃一口靠谱才是灵魂的归宿。

说起来,旅居纽约的王超对于食物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家乡湖南衡阳,奶奶做的食物和巷子里大人小孩嗦粉的声音。那声音悠长清远,也像是烙印一样深刻于他记忆深处。以油画家的身份和艺术相濡以沫25年之后,他决定放下画笔,把这份记忆翻腾出来,换一种方式表达他对于艺术的体会。

食物是我在艺术上的延伸,而绝非冒险

王超郑重其事道,并把这些箴言放在网站专页上。

一家地道的湖南米粉小吃店应该是什么样?于王超不仅是记忆,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毕竟是这食物让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发出“嗦”声——也只有大米做出的米粉浇上特制浇头才有这种轻快顺滑。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跟安静优雅的西餐不同,米粉是一种十分接地气的食物,王超给这家店命名为Slurp,英语中啜食声,一阵阵嗦嗦嗦的声音才是正确吃米粉的方式。字体设计的时候特别注意了食物圆边的细节处理,更靠近米粉的软弹感。

恰到好处的装饰设计,实则是开启餐厅与街区的对话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在上海和纽约两地扎根的新实建工作室接受了来自王超的米粉店设计委托。看到纽约东村区熙熙攘攘的行人后,结合餐厅的空间特性,将入口处的天花板设计成圆角行的空间体量,根根层叠的木条延伸着构成整个空间的纵深感,就像是阵阵延绵的音量,也是根根米粉的隐喻。透过门外的落地窗,里面有多热闹可见一斑。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从餐厅的前台一直延续到内部空间——构成街道和餐厅之间的对话仪式感,伴随着几张长条形的桌面的贯通,倒是一气呵成。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墙面与木屏之间的前面特地用了粗糙的细节处理,其中的通透再加上灯光的辅助强调反而更加拉开不同空间的层次感,黄色灯光的处理也跟暖木色相得益彰,放眼望去,从桌面的视觉延伸到木条形墙面让过于实的空间有了喘息的节奏,并再次呼应米粉的条状外形。

就算是嗦粉,也要打出一片优雅的光

仔细看Slurp 的设计细节,除了第一眼被吸引的空间实物设计,还有一个很舒服的部分是隐藏的,那就是光的安排。入口处落地窗和白色墙面呼应其实是为了自然光和百墙的搭配,没什么光比自然光更自然更舒适。

长条形的空间决定了越往深处,光线愈来愈暗淡。所以室内打光一定是关键的部分。

小吊灯、墙面地灯,镜子后面的灯以及座椅下方的地灯——无论是从功能需求还是装饰品的角度,Slurp店内的光线都是舒适和慵懒的,像是王超版本的湖南米粉,是下里巴人,也是阳春白雪。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在纽约,换一种姿势嗦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