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文联主席袁宁:文学情怀与事业担当

唐山市文联主席袁宁:文学情怀与事业担当

唐山市文联主席袁宁:文学情怀与事业担当

11月2日,在我区召开的文学研讨会上,市文联主席袁宁发表讲话:文学情怀与事业担当。(全文如下)

唐山市文联主席袁宁:文学情怀与事业担当

10月23日,市人大十届十七次常委会在曹妃甸召开,开幕会上,市委常委、曹妃甸区委书记、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贵石到会致辞。通过孙书记的致辞,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曹妃甸区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指示,省委“两个率先”要求和市委确定的“四项战略”、“五场硬仗”和“十项重点工作”的目标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成就,给人的感觉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实现了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得到深度落实。

作为与曹妃甸同步发展的文学艺术事业同样成绩喜人。体现了曹妃甸特色,表达了曹妃甸风貌,续写了曹妃甸风情。而通过这些,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曹妃甸文脉的延续和文艺事业的发展。

——自曹妃甸开发建设的第一锹土开始,艺术就与建设相依相伴,有多少文学作品记录了曹妃甸发展的进程,有多少吹沙造地的雄壮场面背相机记录下来,又有多少艺术家把一线劳动者的身影和汗水写进音符,让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以面塑和芦苇画为代表的民间艺人把工匠精神写进工艺品,让生命在指尖延续。

——曹妃甸承载着希望和梦想向我们走来,一部长篇纪实文学《曹妃甸》,我以校对人的姿态从头读到尾,不仅感受到了文字的气势,而且更看到了唐山的未来。接下来,《首钢大搬迁》《大海上的钢城》共同铸就了“曹妃甸三部曲”,这就是实现梦想的地方,今番再次步入曹妃甸,首钢二期、中石化、恒大等一些项目接踵而至,正在续写曹妃甸发展的华章。《曹妃甸》中体现决策层的构想而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愿景,一一变成了现实。

——曹妃抑或是传说,但在曹妃甸作家的笔下,这一切都成了传奇,那么处处动人,那样的撩心,写出了花样,写出了寄托。

——每每来到曹妃甸,不用谁为你讲述,那一本本满载着曹妃甸作家乡愁和浸透着作家们情怀的作品集就说明了一切。

所谓情怀,人们的一种解释是,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它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与所产生情绪的对应表达。

当我们不满足于自身的渺小或处于无奈的境地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再次想起《平凡的世界》,当我们精神偶或松弛或懈怠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想起文学的力量。

数年前,我们曾经把钟情于唐海、曹妃甸工业区的笔耕不辍的作家和持续繁荣的状态,称之为“曹妃甸现象”,这种持续不断的繁荣景象,由表及里,深耕于心,融进血脉,故这群人的作品才从他们的每一个细胞里都闪烁出情怀的光芒。

有一位老作家故去,有人发消息,我县唯一一位中国作协会员离世,言语中充满着悲哀和惋惜。面对逝者我们惋惜,而面对荣誉我们倍加崇尚和珍惜。曹妃甸连续两年获批两位中国作协会员,不是巧合,却是必然。这当然是曹妃甸文学的光荣,更是唐山文学界的荣耀,至此,唐山的中国作协会员已达42人。

这一次,在我接到参会并发言的通知的时候,最先引起我大脑兴奋的是这两个人,孙武勋,老骥伏枥,担纲区作协主席和曹妃甸文化研究会主席,印象最深处,则是每每重大国事与吉庆佳节,总有一首诗或一首词,满满的思想,祝福和祈愿。另一位是孙梦成,力促曹妃甸成立文联,与梦成部长联系,全都是文学艺术界的事情,在听筒中传来的永远都是自信和笑意,而如果是面谈,则看到的是笑容。当然,这个作家群中还有郑录礼、杨海光、李庆玺、李克东、刘兰朝、郑景川、付秀红,等等,等等。

绝非唱赞歌,人应当带着感激之心生活,十分感激这些拥有者丰厚家乡情结和文学情怀的作家们。

今年8月份,第二届唐山旅发大会在曹妃甸召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其中的最大亮点,人们深刻地感受到,文化使旅游充满了魅力,旅游给文化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文学和艺术再也不是配角,也不是什么稀少的元素,而是与其他成分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举一个例子,民以食为天,一本《曹妃甸•味道》,图文并茂,不但使各种海鲜登上大雅之堂,尚未进餐,已是让人垂涎三尺。

当然,这本《曹妃甸•味道》只是“舌尖上的曹妃甸”,这部书还算不上真正的文学作品,但它可以有力的证明,文学已摆脱了他的清高,真正走入百姓的生活,雨露泽被,沁人心脾,文学对“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贡献率与日俱增。

文学与事业的交融,情怀成为担当的必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必定要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作家必须有的责任担当。文学应当助力高质量发展,对提高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发挥积极作用。应当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发挥作用。

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坚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以“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为永恒的主题,按照“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创作标准,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本路径,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家乡,才能无愧于我们融于血、浓于血文学情怀,和经年毕生从事的文学艺术事业。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