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为人狠毒,处心积虑的把持朝政15年,为何死后汉臣全部反水?

狂野女子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吕后和戚夫人之争说起,吕后之所以能够取胜,原因就在于她凭借自己的优势争取到了绝大多数朝臣的支持,这也是刘邦死后他能够迅速掌握朝政的原因所在。不过,这些汉臣虽然在吕后与戚夫人中间选择了吕后,但却是以维持刘氏统治为前提的,在吕氏集团已经威胁到刘氏统治的情况下,他们的反水也就不难理解了。

△吕后吕雉

吕后与戚夫人之争,朝臣在吕后和戚夫人之间选择了吕后

吕后本是刘邦原配妻子,彭城之战后刘邦战败,吕后与刘老太公被项羽俘获,直到鸿沟议和之后才被放回。刘邦打败项羽称帝之后,吕后名正言顺的成为了皇后。

西汉初期,朝中势力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1、丰沛集团:这是最初跟随刘邦的人马,他们其中很多人在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立下功劳,再加上和刘邦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西汉初期的朝廷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例如周勃、曹参、萧何、樊哙等人。

△刘邦的嫡系丰沛集团

2、吕氏集团:这是属于吕后兄长吕泽的一支人马,刘邦起事之后,吕后的兄长吕泽叶在山东单父发动起义。虽然在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吕泽的军队一直在配合刘邦作战,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独立的一支部队。这些人在战争中也立下了极大的功勋,例如陈郗、靳歙、丁复、傅宽、蛊逢等人。

△吕后的坚强后盾吕氏集团

3、功勋集团:主要指在秦末战争和楚汉争霸使其逐渐投靠在刘邦麾下的功臣,这些人大多有比较突出的才能,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功劳甚大,他们不仅在朝中拥有极大影响力,而且很多人还被封王,实力不可小觑。主要有张良、陈平、韩信、彭越等人。

△功勋卓著的功勋集团

4、各地诸侯: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虽然大多在随后的战争中被消灭,但仍有少部分因支持刘邦而得以保留,他们在朝中势力或许较小,但却在地方拥有极大的权威。例如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等人。

△地方势力极大的各地诸侯

高祖八年(前191年),在平定韩王信的叛乱中,吕泽因公战死,这使得吕氏集团大受打击。此后不久,便爆发了“储君之争”,吕后与戚夫人矛盾加深,为了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吕后以朝中的吕氏集团为主,通过拉拢丰沛集团和功勋集团,威胁打压各地诸侯的方式,迅速掌握了朝中大势,最终使刘邦放弃了易储之事。

吕后之所以能够赢得“储君之争”,原因便在于朝中大臣对其的支持,使得刘邦不得不权衡利弊。早在刘邦起事前后,吕后便已经和丰沛集团的众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再加上吕后原配的身份,以及刘盈嫡长子的身份,朝中大臣在戚夫人和吕后之间选择吕后,这并不难理解。

吕氏集团威胁到刘氏统治,朝臣在吕氏和刘氏之间选择了刘氏

正是由于获得了朝中大部分人的支持,吕后不仅顺利赢得了和戚夫人之间的争斗,而且在刘邦去世之后,也使得吕后顺势掌握了朝中大权。

△吕后与戚夫人的“储君之争”

不过,朝中大臣在吕后和戚夫人之间选择吕后,却是有保证刘氏统治这个大前提的,因此并不能说他们在“储君之争”中支持吕后,就说他们不忠于刘氏。此后的事态发展也足以证明,在不威胁到刘氏统治的情况下,他们可以选择支持吕后,但在威胁到刘氏统治之后,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对吕氏的打压。

吕后掌握大权之后,不仅打破了“非刘氏不王”的约定,大封吕氏诸王。对于吕泽封王或许朝臣们的反对声音还不是很大,毕竟他的功劳足够,但对于分封其他吕氏,可就不得不令朝臣们警醒了。再加上吕氏在朝中权力越来越大,吕后随意废除皇帝,这时候的吕氏集团,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刘氏的统治。

△周勃

于是,在吕后死后,以陈平、周勃为首的丰沛集团和功勋集团迅速发动了“诸吕之乱”,为的就是彻底消灭吕氏的威胁,维护刘氏的统治。吕氏诸人显然对此准备不足,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就被消灭了。

陈平、周勃等人发动的“诸吕之乱”,可以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便完成了权力的交替,原因便在于吕氏的准备不足,以及吕氏此时的外强中干(除外戚之外无人可用)。而从周勃、陈平等人表现来看,他们更多是为了刘氏统治的稳固,因此才将齐哀王刘襄的大军阻挡在了关中之外,并最终迎立代王刘恒为帝,避免了产生更大、持续更久的动荡。


香茗史馆


这种说法有点偏颇,按照司马迁在《史记》里的写法,吕雉性格刚毅,辅助刘邦平定天下,在铲除异性王巩固刘氏天下这件事上也立下了大功。



彭越被吕后命人剁成了肉酱,韩信被吕后和萧何在未央宫诛杀,英布尽管没有直接死在吕后的手里,但是吕后听取了商山四皓的建议,鼓动刘邦亲征,就已经昭示了英布的最终命运。如果按照刘邦原来的计划,让刘盈去讨伐英布,说不定刘盈被杀不算,还要把刘氏江山整合搭进去。

吕后把持朝政没错,但是在她统治下奉行黄老之术,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面对匈奴单于的侮辱和挑衅,吕后选择了隐忍,并没有听取樊哙的匹夫之策,而是采纳了季布的智者之谋。

为了巩固中央的统治,吕后对于诸侯王采取了打压控制的策略。其目的无非为了维护自己儿子汉惠帝刘盈的地位而已,所谓的功臣勇将如果君主能力强还好,如果君主无能,这些人就会成为权臣、佞臣。

吕后去世前,只是告诉诸吕自保的要诀,她并没有指望这些废柴能干成什么事。不被连根拔起,保留吕氏的一点香火已经是吕后最大的愿望了,不过这个希望也落空了。

吕后死后汉臣不是反水,而是想想到合适的继任者,他们在诛杀了诸吕之后,选择了看上去没有背景和根基的代王刘恒,其目的并不出于忠心,而是出于私心。不过他们都看错了刘恒,这个温文尔雅的人也有其冷酷无情的一面,执政后不久将周勃下狱,培植自己的势力,架空陈平大权独揽、天罡独断。

其实一切都在刘邦的算计之中,当时的情况只有吕后可以慑服群臣,因此刘邦实际上是在吕后、功臣中谋求了一种平衡,这也是让朝局稳定的基础。君弱臣强,则国无宁日;君强臣弱,则国无大治;问题的关键在于平衡。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吕雉是刘邦的皇后,因此她的儿子刘盈作为嫡长子而被立为太子,虽然刘邦也曾想过废刘盈的太子之位,但最终刘邦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刘邦驾崩后,太子刘盈登基为帝是为汉惠帝,吕雉被尊为皇太后,同时吕雉也大权在握,成为了大汉的实际掌权人。



后来吕雉在刘盈去世后,又先后立了两个少帝同样吕雉还是掌握着大汉的权利,在这时期中,吕雉虽然想的是刘吕一家,但做的却都是背刘向吕之事,他不仅打压反对他的大臣,同时又打压刘氏宗室,而相对的则大封吕家之人,让吕家之人掌握着实际的权利来稳固她的地位。

吕雉也曾掌控把持朝政很多年,但当吕雉去世后,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大臣很快就铲除了诸吕的势力,而后拥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大汉的皇权又得以回到刘姓手中。

那吕雉为人狠毒,处心积虑的把持朝政,为什么吕雉去世后大臣会反水呢?

首先,吕雉虽然行事狠毒,手段凌厉,但不能否定她的确很有能力,这能力除了政治能力外还有就是治理能力。这是大臣所深知的,他们也觉得不是吕雉对手。

在吕雉掌权时,当时大汉朝廷虽然动荡,但相对于整个大汉还是有安定的情况。然而吕雉毕竟是外戚,并且干政的同时又打压刘氏宗亲,这让大臣们对吕雉也很有怨言。

然而吕雉那时权利在手,再加上吕雉的能力又强,大臣纵有反对之心,但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等待时机。因此吕雉在世时,大臣们没有出现过于激烈的反对,而且表面的顺从。


其次,吕雉在世时,大力封赏吕家之人,让吕家之人得高位、掌重权,而他们又以吕雉之威飞扬跋扈,因此让吕雉和吕氏家族更加被大臣所恨。

当时的大臣虽然表面服从吕雉,但他们心里知道他们都是汉臣,因此他们心里是向着刘氏而不是吕氏。

最后,直到吕雉去世后,吕家之人虽然手里有权,但吕家却没有像吕雉那样厉害的人物,也没有人有吕雉那样尊贵的地位。

随着吕雉的去世了,吕氏之人已经不能掌控局面,也不能服众,这就是大臣所等的时机。同时吕氏之人又想做乱。

这时忠于汉家的大臣于是开始反击诸吕,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大臣联合齐王等,最终除去吕家的实力。


吕雉去世后,大臣们会反水,主要是因为吕雉和吕家之人所做之事并不得人心,吕雉是以权压人,吕家之人是以吕雉之威压众。而所被压之人又都是心里向刘的汉臣,而当吕雉去世后,而当吕雉去世后,积压多年的痛恨终于被爆发出来。因此在能力很强、地位很尊的吕雉去世后,大臣们会反水。


中孚鉴


哈哈哈这个问题很有趣,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汉朝初期。

在古代虽然女人地位很卑微,但任何人都有对权利的渴望,万人之上掌握生杀大权天下为己有,在第一次和戚夫人的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后,吕雉对权利的欲望越来越大。执政后大肆封娘家人当官霸权,几乎取代了早期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所有人,要知道在古代比较看重名正言顺,秦朝即使赵高在怎么权倾朝野杀死二世皇帝后,宁可找个“傻子”,也得是皇室血脉,在吕雉大肆封官赏爵的时候刘氏宗亲已经有推翻吕雉政权之心了,只是苦于没有能力。

后期吕雉年纪越来越大给了刘氏家族机会来了,长期对吕雉的不满和欺压,可想而知等待吕氏家族只有杀戮!文章开头说这个问题有趣,因为汉朝过后的唐朝有一个人和吕雉惊人的相似:武则天。都是两个女强人,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唯一的不同是吕雉看不到自己的宗亲被杀,武则天看到吕雉家族的结局,所以很聪明的最后把皇权还给了李氏家族。而且武则天葬入丈夫旁边享受宗庙香火。

总结起来就是:做人留一线,即使不给自己留条路,也要给自己的子孙万代留活路。



不二小吧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正妻吕雉,可是个了不起的女强人。

按照《史记》作者司马迁的说法,吕雉为人刚毅,佐刘邦定天下诛诸侯,于汉家天下,功莫大焉。所谓吕雉佐刘邦定天下,主要是指吕后在项羽的军营中做人质的事,吕雉佐刘邦诛诸侯,主要是指诛杀异姓王,汉初三大异姓王,韩信和彭越直接死在吕后手里,英布很可能是间接死在吕后手里的。

韩信就不用说了,是被吕后和萧何骗到未央宫诛杀的;彭越原本只是失去王爵,被贬为普通百姓,但吕后认为这是养虎为患,不如斩草除根,一杀了事,于是,彭越被诛杀;而英布,是见到了中央政府送来的肉丸子,才准备造反以致于兵败被杀。

为什么英布见到肉丸子就准备造反了呢?因为那盒肉丸子是用彭越的肉酱做的,英布见彭越如此下场,很恐惧,害怕自己步彭越后尘,于是准备造反。而送英布肉丸子的事,很可能是吕后做的决定,所以说英布很可能间接地死在了吕后手中。

刘邦驾崩,太子刘盈袭号为帝。

刘盈是刘邦和吕后的独子,为人仁弱,不足以挑起汉家江山的大梁。

子弱母强的最终结果,就是作为皇帝的刘盈向吕后让渡权力,虽然刘盈做了七年皇帝,但在这七年中,刘盈基本上不听政,跟傀儡无疑,汉家皇权主要把持在汉高后吕雉手中,刘盈病逝之后,吕后又称制八年,算起来,吕后把持西汉朝政将近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里,吕后做了许多重要的人事安排,譬如罢免汉高帝临终定下的相国接班人王陵,该由汉高帝谋臣陈平和她的姘头审食其为丞相,譬如先后杀掉高皇帝三个当诸侯王的儿子,除掉高皇帝小儿子的封国,削减高皇子长子长孙一脉的封地,封高皇帝族兄刘泽为诸侯王,封自己的两个侄子做诸侯王,封自己的外孙做诸侯王,封妹妹吕媭为侯……

或许这仍不是吕后满意的政治格局,但吕后对汉初的政治格局动了这样的大手术,按理说应当可以保住她的政治成果。

吕后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布下的政治格局,在自己尸骨未寒的时候便被打破,自己信赖的周勃、陈平、灌婴、夏侯婴等老臣,纷纷倒戈,举起屠刀,屠戮了所有吕家人以及有吕家血统的人。

吕后的两个侄子,就不用说了,自然成刀下之鬼,就连吕媭这样的女流之辈,也被乱棍打死,樊哙的儿子樊伉,也因为母亲是吕媭,被杀死……更残的是,吕后活在世上的五个孙子,一夜之间全被诛杀,吕后算是断子绝孙了。

为什么吕后辛苦布局那么久,最后还是遭到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呢?有人说,那是因为周勃、陈平等老臣特别忠心于刘氏,我以为不然。

如果周勃、陈平等人特别忠心于刘氏,他们在位高权重之时,绝对有办法限制吕后的权力,但他们并没有那么做,为什么?

因为在周勃、陈平等人的眼里,吕后和汉高帝、汉惠帝、前后少帝没有分别,他们是一家人,而那些被刘邦分封到各地的庶子,根本就没有皇权的继承权,他们被吕后屠戮,纯粹是刘家家族内部的洗牌,和他们这些功臣没有任何关系。

直到齐王刘襄率先发难,周勃、陈平等老臣被迫在拥立刘邦庶子、庶孙还是拥立刘邦嫡孙之间二选一的时候,老臣们审时度势,认为只能拥立刘邦庶子,所以才向吕家发难,用阴谋诛杀了全部吕家人。

参考资料:《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孝文本纪》


遥望燕园


因为大家都有反水的理由,而且是说得过去的理由,推翻了吕雉,拥护了新君,那反水的人就成了功臣,能得到嘉奖和长期发展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