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四川大学派两个大厨去复旦交流结果火上了天?

黄周海


看到这个题目,有书君觉得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眼前幻化出一道道川菜美食,麻辣鲜香齐袭味蕾。大家不要笑,有书君纯纯的吃货一枚呦,舌尖上的美味,谁能抗拒?

言归正传,我们先回顾一下新闻。

复旦川大也许是想在创建校园文化中,增添一丝饮食文化的别样色彩。两校决定互派厨师,交流各自的校园饮食特色。

谁成想川大的两位大厨,只用12道家常川菜,就彻底征服了复旦校园,甚至还有师生为美味提前去餐厅占位。

一时间,九曲十八弯师生排队等待的图片;色泽诱人的川菜图片;热霸朋友圈。川大的两位大厨简直火上了天。

也许有人会质疑,为何简单的饮食交流就会火上天呢?

有书君觉得,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盛衰交融,可是饮食文化长盛不衰,皆因民以食为天,吃乃人之本性。

复旦川大对饮食交流的宣传,既推广饮食文化发展,又符合了师生追求美食的本性,两校此举火上天就顺理成章喽。

当然火上天的原因,还有两位大厨技艺精湛,更有舌尖上的中国不可抗拒的魅力。且听有书君聊聊观新闻有感吧。

一,两校饮食交流一举多得,宣传名片火上天。

中华饮食可以说食霸天下。

中国人对饮食至精至美的追求,既出于人之最基本需求,更有文化名人追求美食的推波助澜。

正如孔子曾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连我们最为尊敬的孔圣人,都将饮食看做人的本性,吃乃人生第一大要义。那中国人追求饮食色香味五味调和,就顺其自然了。

食色性也,孔子不只是说说而已,其自身就是一个美食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则是孔子的饮食原择。就连现在日本人食生鱼片必有姜,都还遵循着孔子的古训,这皆是名人效应吧。

当然,古代还有许多名人吃货喽。就如看似狂放不羁的苏轼,就是妥妥的吃货一枚。

其在被贬的困境中,正是美食冲淡了他落拓心愁。他被贬黄州时,曾应景写过一首打油诗《猪肉赋》。其中一句,“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可见苏轼对猪肉烹调方法的熟练把握。

红烧肉正是在《猪肉赋》的推送下,才从百姓餐桌走向上层社会大火,也才有了“东坡肉”经典菜品传承至今。

自笑平生为口忙的苏轼,就是吃货中的奇才。他所到谪居之地,都能发现人间至味,因其得名的美食数不胜数。

中华饮食文化,正是有这些名人推广,才有各地美食流传开来。诸如名人吃货平生都在为口忙,复旦学子热捧川菜亦是天性使然。

两校此举不但推广了饮食文化传播,火上天的宣传名片,亦在吸引精英吃货来就学啦。

二,舌尖上的川菜魅力无限。

如果只有宣传,菜品没有魅力,又怎能火上天?我们再来看看川菜文化吧。中国八大菜系中,将中华饮食文化精髓发挥到极致的,当然首推川菜喽。

成都自古蜀国时,就已经存在。其在历史上,曾六次容留了大规模的迁移居民。

其以宽容之心,接纳了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并将其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川菜文化。

川菜味重,其魅力皆出自其独有的麻辣。同时,它又将甜酸麻辣交叉调味,从而川菜复合调味使用偏多。

君不见川菜没有鱼肉,它愣能做出鱼味,鱼香肉丝、鱼香茄子就是其经典美味。有书君想想就要流口水了。

川菜虽然名气很大,但它是相当接地气的。

其经典菜式大多都是咱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其追求的并不是菜品的贵重,而是川菜入口时对味蕾的刺激舒爽。

就如麻婆豆腐,用四川独有的辣酱提色调香。

当滚烫爽滑的豆腐,划过舌尖,流向喉咙,我们是不是会有一种四肢百骸都酸爽的感觉?川菜的魅力尽在不言中,还是亲自体验方知其中味。

川大的两位大厨,正是携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等十二道家常菜入复旦。复旦学子正处于朝气蓬勃的年龄,他们追求的是刺激味蕾多变的体验。

川菜的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就如川剧变脸,让人眼花缭乱,也许正和了青年才俊们的口味。

川菜征服了复旦师生之胃,令其体验了一把“食在中国,味在成都”之说,并非妄言,亦令川菜大火复旦。

三,工作亦是修行的工匠精神。

当然,引起川菜文化大火的原因,还有重要一环,就是两位大厨多年练就的深厚厨艺功底喽。

同样的菜谱,千人可以做出千种味。大厨们只有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将菜品火候掌握的炉火纯青,得失方寸心,只有恰到好处,方能做出川菜的灵魂。

川大的两位大厨,不但拥有深厚的功底,亦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们从选材、刀工、烹饪都亲力亲为,有些原料甚至是从四川原产地购买。

他们把工作看做一种修行,有书君觉得,其实这也是一种工匠精神。他们选择了厨师专业,将其做到极致,这才有了川菜文化火霸复旦。

饮食文化代代相传,只有心的传承,才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我们期待心传永流传。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如何看待四川大学派两个大厨去复旦交流结果火上了天?

支持厨师,虽然有很多人看不起厨师这个职业,但是厨师吃的都是技术饭,赚的都是辛苦钱,这两位到复旦的倪大厨和王大厨,确实为了我们厨师争光了!加油支持你们。

每位大厨都有自己的招牌菜,倪大厨的《回锅肉,生爆盐煎肉,水煮肉片,醋溜鸡,干煸鸡,青笋烧兔》王大厨的招牌菜《鱼香肉丝,酱爆鸭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夫妻肺片,豆瓣鲫鱼》都是在复旦大学,大家公认的美食!

舌尖上的大厨,每天到饭点,都有很多人去排着队打饭,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两位大厨做的川菜美食,味道正宗,有时候在吃饭的时候都没有位置!

贴心的大众菜美食,《在复旦与你相遇--川大》就在几个字,在朋友圈天天都见到有人发,两位大厨成了最近的交谈话题,在加上最近舌尖上的美食3,都是在讲大厨和传统的美食烹饪技巧!

我觉得这两位大厨走红,并不是侥幸的,是因为平时的付出,加上自己的美食菜品的口味成功的,也许我们只是看到了人家的走红,并没有看到人家的辛苦呢,不管是川菜大厨还是其他的大厨,都是很辛苦的!加入您身边有做出的朋友您可以问问他辛苦吗?


小管家美食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越加便捷。近日,一则消息火遍朋友圈----四川大学派两个大厨去复旦交流,令人没想到的是,由于两位大厨厨艺十分高超,制作的菜品丰富鲜美,迅速征服一众复旦学子的胃并在微博、朋友圈广泛流传,实实在在的“火了一把!

复旦餐厅特地为两位大厨设立了窗口,并设置了巨大的宣传语“在复旦与你相遇--川大”,可是说是十分暖心而又不失风趣了,不仅如此,两位大厨的照片和招牌拿手菜也被做成宣传牌,放在醒目的位置以方便同学选购。倪大厨,拿手的有:回锅肉,生爆盐煎肉,水煮肉片,醋溜鸡,干煸鸡;王大厨拿手的是鱼香肉丝,酱爆鸭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夫妻肺片,豆瓣鲫鱼等,一听就令人垂涎三尺。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是在复旦吃过最好的一顿”“一楼的小炒跟这比起来就是渣渣”“十分羡慕川大的同学了”等等,由于过于火爆,窗口前往往大排长龙队伍,但不少同学表示“不管怎样一定要吃到,勇敢排队”。那么对于如此火爆且受人喜欢的“大厨交流”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本人略有一些浅见。


首先,民以食为天,前段时间大火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美食乡愁热,对于美食,中国人更有亲切感而且更易接受,川菜是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不同地域的人,因此,川大厨在复旦火爆并非偶然,“舌尖上的大厨”如此受人喜爱,不仅因为他们为复旦学子带来了新的美食,也因大厨们付出了心血和劳动而得到的尊敬。“要想抓住学生的心,必先抓住学生的胃”,胃得到满足,学生也更有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此次关于川大与复旦的“大厨交流”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不仅拉近了两校学生的关系,也对于自家学校和美食做了一番重要宣传,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也许还能提供给我们新的思路---美食文化可以更容易的将不同地区的人联结在一起,其他领域的文化或许也值得尝试一番,新的思路新的交流或许能有新的体验!


大三老学长


本人河北人目前在川师读书,也曾去过川大食堂,总的来说,四川这边的美食实在是太多了,话不多说,直接上图,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伙食和亲自拍摄的。这些年,我在四川吃到的校园美食!胖了十斤这事儿,我就不提了!






















以上就是手机里选了几张,跟大家分享,其实不只是川大川师,四川的高校伙食普遍味道很好,毕竟成都是一个美食天地。在外面吃饭,也从来都觉得十分美味。

大家有感兴趣哪里好吃的话,我的一点小经验,可以给您推荐哈!吃好玩好的同时,也推荐您试一下全新的魔域手游,听说大学里现在很火爆,同学们都在玩!我最近刚玩过,觉得这款游戏很不错哟!


逗你笑的小猫


哈哈,这个新闻确实引起了周围很多人的关注。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个是川菜本身的魅力,还有一个就是复旦食堂的实力吧。

个人经历

之前我去复旦大学找过同学,然后前前后后在复旦的食堂里吃了两顿饭,口味只能说很一般。然后我的同学也给我吐槽他们的学校食堂,他的话很精辟:虽然不能说我们学校的食堂厨师水平有多么差,但是这些菜也确实让你提不起胃口

。可能是地方的饮食习惯加上厨师的水平,多方面造成了这种情况。



川菜影响力

我就在重庆念书,也是吃了几年的川菜,真实爱的不要不要的。川菜的辣和香是所有菜系中出了名的,再加上川菜的味道比较重,很多人都迷上了川菜。川大厨师在复旦如此受欢迎,想必也是川菜的自身魅力加上厨师的水平两个方面造成的。



虽然大学生在学校还是以学习为主,但是给予学生美味的餐厅也是学校应该做的。现在不是以前艰苦的年代了,每个人对生活都或多或少有些追求。



最后,祝复旦学生食堂早日提升水准,祝复旦学子早日脱离苦海!

希望大家点击一下关注,谢谢您的支持!


V电竞


不吹不黑,我是陕西人,去过全国20➕多省,也比较喜欢研究各地的饮食文化!

要论做饭的味道和下饭程度,无人出川菜左右!

大学食堂要的是食材便宜,便于大锅制作,还要味道好吃,下饭,川菜在这方面优势太大了!

随便举几个菜名

回锅肉

水煮肉片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水煮鱼

麻辣兔头

串串香

东坡肘子

口水鸡

等等..........

随便上几个图,真的是随便找的







长安大圣


身为一名川大的学生,那我就说一下川大食堂。我呢是2011级计算机学院的,在江安校区生活了四年(还是很怀念以前的生活的)。我住在六舍四单元302C(记忆力就是这么好😄),离我们宿舍最近的是第二餐厅我们都叫二餐,那我就先说下二餐吧。二餐顾名思义就是校内第二大食堂,所以去的人是最多的,一楼卖的有卤菜(肺片,鸭肠啦等等)、盖饭(一些普通的盖浇饭)、冒菜(这个不错,我还记得卖冒菜大妈的样子)、面条(记得有酸菜面,西红柿鸡蛋面)、小炒(自己选菜现炒)、汤(西红柿牛腩,鸡腿鸡蛋PS只有刚开学的时候好吃,因为汤是新作的以后只是往里面加水😂)。米饭呢分2种,一种2毛一两(应该是陈米)味道有股发霉味不好吃,另一种是东北大米3毛一两味道挺好的。二楼呢,大一到大三没怎么去过基本和一楼一样。但是到了大四二楼重新装修了一下,菜品和味道那就不一样啦(基本大四都在这吃啦),统一的三毛一两的东北大米,菜样式也变的好看,尤其是现炒的干锅排骨,里脊,兔肉啦特别好吃。一餐呢,因为离宿舍太远啦,但是离教学楼很近,在青春广场一般都是上完课的时候才去吃,因此人非常多,菜品基本和二餐大同小异,但是做的明显比二餐好吃,还有一些自己的创新菜品(我从大一开始就逃课所以去一餐吃饭比较少PS请不要和我学习),大四的时候一餐也升级啦,菜品样式也多了很多。三餐呢,就更远啦,要走过宿舍区、青春广场、长长的长桥、图书馆、二基楼,总之是很远啦。但是离体育馆很近,一般都是上完体育课才去三餐吃饭,所以食堂比较小菜呢也少,一般。除了这三个大食堂呢,还有很多小餐厅,比如清真餐厅,馨悦食府啦,总之呢各有特色。其实我想说的是除了这些学校食堂外的,还有好多外来人员开的饭店小吃,我们大一来的时候,整条商业街都是各种饭店,小吃,从一层到三层真是数不胜数,因为大一上学期比较老实一般都在食堂吃啦(悔恨啊,大一下学期基本就全拆啦,没能吃个遍),但是呢也吃过几家,杨胖子干锅这家量大实惠肉特别多,尤其是鸡腿干锅,好多鸡腿啊,能够吃的特别爽,后来搬到正门那边啦,离宿舍特别远,偶尔也去吃过几次,每次都意犹未尽。时光走廊,这一家呢一直开到毕业(收款老奶奶老算错账PS只会多收不会多给),这家的当时水煮肉片是真的好吃(从大一到大四感觉越来越难吃),还有他家的盖饭炒饭都不错,价格也实惠,我最喜欢腊肉炒饭,是真的想,尤其是配上他家的泡菜(泡菜每次我们都有额外跟老板再要一份PS一份不够吃😄),因为开的久,所以是吃的做多的啦。还有美美,美滋,他们家的盖饭,还有砂锅也很好吃。那出名的肯定是江安神藕啦,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又脆又辣又麻,一闻到味就流口水,吃一口,好脆,还拉着丝,嚼两口妈呀舌头没感觉啦,总之呢feel是真的棒,哈哈。还有其他好多,水饺、面条、沙县、卤肉卷等好多好吃的😄。总之呢,我还是很回忆大学四年,尤其是宿舍的那帮兄弟,想想现在都毕业好几年啦,听说商业街都拆啦,物是人非啊。第一次打这么多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请大家见谅哈。


西瓜TV阿松


“复旦的吃货们,川菜来了!”这是2017年6月5日四川大学为宣传舌尖上的四川发布的微博。当日复旦大学食堂的川菜窗口摆出的12道川菜,吸引了很多同学和教师来品尝。两位大厨凭借过硬的厨技和高顔值,迅速征服复旦师生的胃。有些同学开始在朋友圈宣传,让其他高校的学子羡慕不已。



近些年大学的食堂也成为学生选择学校的一个新因素。因此各大高校屡放大招,不断颠覆大家对传统食堂的印象,高校食堂由传统改走潮流化路线。《天天向上》节目推荐的同济食堂,一份龙虾只要35元,肉质鲜嫩;北京语言大学号称“食堂小联合国”,里面有世界各地美食,韩餐、日餐。东南亚餐……我表妹就读的厦门大学,不但校园风景美,在食堂花8元就可以品尝到最地道的沙茶面。四川大学的大厨到复旦大学交流,不仅带动大学饮食潮流,也在宣传极具特色的川菜佳肴和文化。



俗话说,36行,行行出状元。四川大学的两位厨师走红,并不是偶然,靠的是自身的过硬厨艺。要做一名优秀的厨师并不容易,从前期挑选食材到烹饪手法,色香味俱全,还让跨地区的人喜欢品尝,需要花费时间和经历研究。任何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别人鲜为人知的努力。

投桃报李,没过多久复旦大学的厨师也到达四川大学交流厨艺,为川大学子送上稻香东坡肉、芙蓉鸡片等美味的菜肴。两所高校的学子因被彼此学校大厨所折服,开玩笑道:“互相押厨师!”



两所高校进行的厨师交流,活跃校园气氛,同时也宣传两地的饮食文化,满足学子吃货要求,可谓一举两得。你有记忆深刻的校园美食吗?期待你的留言分享哦。


许悠然


回想当初自己大学时的大学食堂,四个字“清汤寡水”,吃一顿饭只管三四个小时,还没到饭点自己肚子就会饿的直打鼓,有人会问,你咋不吃多点,我只想说,清水煮白菜你能吃多少?不管饱。今天看到川大大厨去复旦交流学习,用自己的高颜值和超高厨艺征服学生们的胃,让学生心甘情愿的为你宣传,不难想象,想要吃到川大大厨做的菜不早点排队就没了。



其实学生们的胃太容易满足了,毕竟不像那些隔三差五天下馆子的社会人,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想当初大学吃个自助餐就感觉太好吃了,现在再去吃自助,只感叹“这都是啥?糊弄人的”。不过在学校,只要大厨舍得下材料,正常发挥水平,学生们能吃的有滋有味就已经很满足了,不要再搞什么清水煮白菜了,吃腻了也太难吃了。


不过像这次交流后川大大厨火上天也有客观原因,毕竟新事物的进入必定要引起连锁反应,平时吃惯了的味道不再是美味,新的味觉冲击才是美味,不过时间久了,热度必然下跌,味道自然也就没那么好吃了。

不过不知道,复旦的学子们是否受得了川菜的辣度,是否上火了?


天涯0咫尺


川菜在厨师手里做出来真的是无比好吃,他们讲究调料恰到好处,这一点和云南菜异曲同工。云南菜讲究发挥材料本身的鲜味,调料不太多,做出来又好吃,对身体没多大害处。然而川菜在四川老百姓手里就非常可怕了!为啥?他们不管什么东西,都想吃火锅,除了口感不同,味道都是一样的,实在难吃!四川医院里看病的人,胃病和高血压的非常多,就是麻辣这两字儿惹的祸!因为老百姓不懂得调料太多吃了要生病,手艺有限,就多加辣椒,辣椒一多,舌头渐渐变得麻木,就觉得盐不够,要多加盐才有味道。我在的这个四川村子,中老年人基本都有胃病和高血压!还有几个想参军的年轻人,体检血压高!以前在云南的时候,医院里最多的病人是感冒的,还有关节炎的,高血压的人也有,来来去去都是几个熟面孔。我刚结婚时,还想着学习一下四川菜,现在都是拿着四川的食材调料,用心地做云南菜,再也不会去做什么四川菜了,我没有什么做菜的天赋,还是云南菜好一些,起码孩子不会因为饮食得高血压病。在其他城市,川菜馆子很多,那些可以去吃,比四川当地的好吃。云南川菜馆子最好,调料恰到好处,他们在云南呆久了,慢慢被同化了,做菜都不会猛劲放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