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三園”振興長安

圍繞西安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長安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幹到底,把大學城建成創新創業樂園,把城市建成宜居宜業公園,把鄉村建成和諧美麗花園,全力打造國家康養民宿示範區、國家鄉村振興示範區、國家校地融合示範區。

把大學城建成創新創業樂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長安科教智力資源非常密集,有30餘所大學30多萬名師生、20多所科研院所5000多名科技人員。長安區將科學規劃、強力推進長安國際大學城建設,傾力打造產業聚集的創新創業之城、充滿活力的開放共享之城、生態宜居的品質之城。

堅持項目帶動。啟動常寧新區核心區6條道路建設,加快13條綜合管廊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西北水電等3個央企項目、西北大學等9個高校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大學城夢想小鎮,打造全球最大的高校產學研平臺聚集區、一帶一路科技成果創新轉化高地。加快建設“產業、旅遊、人文、社區”四位一體的常寧全生命週期康養小鎮。

堅持產業聚動。支持西北水電、中航工業、中交二公局國家級企業中心加快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實施一批重大科技示範項目,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壯大。積極發展“大學生創業經濟”“校友經濟”“院士經濟”“院所經濟”“教師經濟”,促進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堅持創新驅動。搶抓長安區被評為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的重大機遇,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支持高校、院所以技術許可、技術作價入股方式進行技術轉移,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搭建大數據服務平臺,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高校信息技術,促進“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加快發展。

把城市建成宜居宜業公園

長安區將以城市讓市民生活更美好為方向,科學規劃、加快建設公園城市,積極構建“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形態。

補齊短板、完善功能。紮實開展“四改兩拆”工作,實現城區違法建設清零,2019年底實現主城區架空線纜全部落地。3年內實現城中村改造清零。實施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深入開展“廁所革命”,統一規劃設計、整治規範環衛工人休息室、通信電纜箱等“城市傢俱”設置管理。實施打通斷頭路、道路綜合提升改造、城區雨汙分流工程。增設公交樞紐、公交線路,力爭全區出租車、公交車早日融入大西安。

扭住重點、綜合提升。實施潏河溼地公園景觀綠化工程,建設濱河景觀帶、湖面景觀區等七大主題園區。建設望山公園、樊川湖生態公園等一批公園。實施城區“五路”兩側增綠美化,做到“四季常綠、一路一景”。實施城市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打造“古韻流光、時代異彩”的城市夜景亮化效果。

改造 河、引水入城。加快實施4.4公里 河截汙納管工程、河道清淤工程,1.2公里 河除蓋美化工程,西安市第九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建立水質監測體系,以河長制推動河長治,努力把 河打造成水清岸綠的清水河、人水和諧的景觀河、惠民利民的民心河。

把鄉村建成和諧美麗花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紮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長安區將堅持全域推進、分類創建、產業融合、人民發展的原則,加快建設花園鄉村,努力實現全域景區化、城鎮化、小康化。

讓生態綠起來。建設街頭綠地或小型公園廣場,見縫插綠,能綠盡綠,實現一街一景觀、一村一園林。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實現生活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堅持“柔性治水”,加快繪就“水滿澇池、鄉韻鄉愁”的美麗景象。

讓環境靚起來。及時清理垃圾、雜物、違章建築,實行長效化、精細化、制度化保潔管理。2018年底實現土坯危房清零。制定完善鄉村規劃,引導農民建造、改造現有住房,建設關中特色民居。

讓產業強起來。加快建設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傾力打造農業文化旅遊共同發展、生產生活同步改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鄉村振興新典範。以景區理念規劃鄉村,以景點要求建設村莊,創建一批5A、4A、3A級景區村莊和景區化城鎮。

讓群眾樂起來。實施農村道路硬化、亮化、美化,改灶、改廁、改水工程,改造提升農村電網,加快農村片區化社區建設,加強文化活動中心、文體廣場、農家書屋建設,提高基層衛生院、衛生室建管水平,每年改擴建提升一批學校。 長文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