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宣传沪江网沈逸公开课的微信群裂变方案复盘「案例分享」

Edusoho联合沪江网校在7月25日晚上推出"如何打造百万级微信营销体系"课程,借助 "官方公众号+微信社群+朋友圈" 做了一次小规模的微信群裂变推广。活动效果是符合预期的,这里做一下整个方案的复盘。

活动目的

2. 品质课程推广,利用优质内容促进用户沉淀和转化。

3. edusoho品牌推广。

活动效果

本次活动共覆盖14个群,共吸引1100个用户入群482个用户加入课程QQ群。期间合计覆盖新用户数为1500人,课程转化率约30%。到课率最高36%

活动流程

活动涉及官方、自传播用户和朋友圈用户三个人群,整体链路为:

1 引导用户入群

2 引导用户发送带群二维码的海报到朋友圈

4 引导用户发送关键词

5 领取课程福利并加入上课群

2.4活动步骤复盘

时间:2018.7.24~7.25

策划方:edusohu 运营中心

以"沪江网校+朋友圈+海报"为中心的社群裂变方式,后续无论是导入公众号、直接推广产品、构建长期社群,都是性价比很好也很高效的一种方式。

文案主导型海报,由于面对的受众是在线教育运营人员,用KOL和核心亮点刺激吸引。

海报吸引点:免费获得大咖讲课

福利包含2个部分(增加转发诱饵):

1 原价998元的课程免费领取

2 教培行业内部大礼包

诱惑力依次递减,色调采用了常用的红色、黄色,在线教育运营案例背书,沪江网校就足以成为一个IP。

这次宣传沪江网沈逸公开课的微信群裂变方案复盘「案例分享」

【入群引导话术】

这次没有要求保留30分钟后再截图,因为课程本身的吸引力和大IP,其实有底气用30分钟转发的"重度要求";

对于裂变社群而言,海报的诱惑力和用户分享的时间是能否引爆的两个关键指标,同时也需要权衡在当前福利下用户的耐心,促进他们的分享始终是第一要务。

这次宣传沪江网沈逸公开课的微信群裂变方案复盘「案例分享」

要求回复领取资料的用户 关注edusoho公众号 后台获取福利链接。

这里没有用文案向用户暗示"我们的审核很严格",同时可以用"老师做课不易,请您多多支持"这样煽情向的语句。

用这个方法给公众号导流,假设能做到100个100人群的规模,即使转化率只有20%(经验不止这个数字),也能为这个公众号导流将近2000粉丝,效果还是相当可观。本次裂变由于干货满满,转化了50%的公众号关注。

这次宣传沪江网沈逸公开课的微信群裂变方案复盘「案例分享」

【转发后】审核加入上课群

这一步的审核,因为受到人力和技术的限制,无论在文案上说得多么煞有介事,大多数时候是虚的。爆汁等大多数裂变工具都有这个漏洞:朋友群审核不精确,很多人发了秒删或者仅自己可见了,没有扩散出去。

虽然反复强调"诚信互助原则",但实操时,用户并没有做任何的分享,回复的内容也仅有无关紧要的"你好"和一张原海报图片,甚至这个号都没有加群,仍然成功获取了加入课程资源。

最后,直播课程质量,内容还算OK,但是课程和学员之间互动是明显不够的,前期缺乏和老师的有效沟通,如何保证课程和资源的优质和实时性,而不是一波流量进来就算,这是我们接下来大部分用户产生"狼来了"的戒备心之后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这次宣传沪江网沈逸公开课的微信群裂变方案复盘「案例分享」

这次宣传沪江网沈逸公开课的微信群裂变方案复盘「案例分享」

【活动流程路径】

这里的分化逻辑非常的推荐,总共推了多次公众号和服务(类似矩阵)。

领取方法都是关注公众号+回复"资料"关键字。算是充分利用长尾流量的做法,但是直觉上有如此繁琐的操作路径会足够让一大批用户望而却步了。

可优化的点:精细制作的优质资料里带上公众号的水印和二维码,变成流传在整个网络的"活广告"。

这次宣传沪江网沈逸公开课的微信群裂变方案复盘「案例分享」

引导关注公众号领取PPt及课程回放链接,自此整个活动裂变逻辑结束。

最后解散裂变群还要做一次福利课资料收集,赞!

这次宣传沪江网沈逸公开课的微信群裂变方案复盘「案例分享」

详情流程见下图:

这次宣传沪江网沈逸公开课的微信群裂变方案复盘「案例分享」

这次宣传沪江网沈逸公开课的微信群裂变方案复盘「案例分享」

活动中,群二维码生成、群机器人推送均是借助第三方爆汁工具实现。

上述流程中,关键步骤是引导用户入群并发送素材到朋友圈实现裂变,群内未响应流失率最高。

其原因为:

1. 需要将海报和文字发朋友圈,部分用户内心拒绝;

2. 想要按步骤进行素材推送(共4个素材——一大段引导文字+图片海报+配图文字+公众号二维码,步骤为文字引导用户转发【图片+文字】到朋友圈;引导用户发送"领取"触发关键词发送公众号二维码),素材一多且用户节奏不一,回复关键词触发指令后导致素材一次性发布或者穿插发布,群内节奏紊乱。

3. 引导的文案有不清晰

活动流程改进和复用

活动设置长链路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规避微信封号规则,活动增加了一个环节,即在用户扫描海报二维码后增加一个h5页面,点击"我要入群"再出现群二维码。

总体来说,这次活动微信号和公众号都没有受影响,入群二维码没有被封,结合群内步骤繁多节奏紊乱的问题,可针对群引导流程作如下流程改进:

A:

用户入群后,机器人@对方,发送"推广引导语+海报"引导用户将海报发到朋友圈,并在发布30分钟后让用户加客服微信,截图确认后再添加公众号领取材料。

· 有利点:该步骤精简引导内容,规避一开始出现直接添加公众号导致群内节奏比较乱,流量大会有封公众号可能。

· 风险点:小助手号加人过于频繁容易被封禁,一般是暂时封禁。

· 风险解决方法:活动前期多养几个微信客服小号,预估活动力度不大时客服号一般不会被封,如果被封,换上备用机器人号即可,风险点较小。另外,加了客服小号微信,有利于朋友圈持续内容推广和转化。

B:

用户入群后,机器人集中@,发送"引导语+推广海报+推广语"引导用户将【文字+海报】发到朋友圈并截图发到群里,表明30分钟后客服会一一验证,核实后将发送课程链接并邀请加入课程上课大群(实际无法做到一一核实,时间节点到了后,采取在群内统一发送领取课程和邀请入群的素材)。

· 有利点:

避免客服微信(机器人)被封,避免公众号被封。引导内容精简,海报发至群中带动其他人的自传播。

· 风险点:没有加客服微信一环节,实际无法做到一一验证,有些人会浑水摸鱼。但该风险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一是人数不多,裂变传播在大部分人完成海报分享后已经达到目的;二是浑水摸鱼者不会公开在群内点明自己浑水摸鱼,对后期活动的影响较小。

· 用户在关键环节的参与度显见且流失度低,但一味将用户运营交给了机器人,没有给予及时的问题反馈。

暂时看B优于A


整个活动参与人员整理的一些不足

宣传阶段:

1. 朋友圈宣传没有集中,时间点不太合适;

2. A/B版海报和文案的效果不能监测,对下一次裂变设计无太大改进参考意义;

3. 朋友群

审核不精确,很多人发了秒删或者仅自己可见了,没有扩散出去;

报名阶段:

4. 扫码进群页面不稳定,进入报名群的学员有部分流失;

5. 后面新建的几个群,进群后机器人自动回复未设置回复领取资料,关注公众号的可能有部分流失;

6. 听课群的引导不明确,很多人发了截图不知道怎么进入听课群,部分有流失;

课后阶段:

7. 课程结束后,群内未进行统一清楚的公告所有人课件领取方式及回放观看方式,导致很多错过直播的用户不知道怎么听课。

8. 对已听课的学员,进入听课群未听课的学员,进入报名群的学员的进一步转化路径不明确;

改进建议:

1. 建议下次集中在晚上21:00-22:00(刷朋友圈高峰期)开始裂变活动;

2. 进报名群的方式是否可以改成发朋友圈or转发至100人以上的教育行业群;

3. 提前配置好各个环节的话术、发送时间节点,并做一遍测试,以免遗漏;

4. 每隔一段时间测试下扫码进群的步骤,保证流程顺畅;

5. 直播结束当晚告知所有人课件领取方式及回放观看方式,并推荐往期的课程内容(比如下一次,可以推荐西瓜的课程);

6. 把活动用户进行分类,分析原因,做相应转化;

上完课并领取课件→引导高质量社群,日常维系,沉淀下来作为后期裂变活动的种子用户。

进听课群/报名群未上课的→引导关注公众号/小助手号,通过朋友圈海报or群发刺激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