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位居元朝開國功臣之首,後人入朱標班底

  • 27歲那年,他和弟弟一起被父親送給鐵木真做奴隸。

  • 36歲那年,他成為鐵木真的左翼萬戶長,負責統領12萬蒙古軍隊中的6.2萬人。

  • 41歲那年,他跟隨鐵木真征伐金國,並在6年後成為征伐金國的最高指揮官,成為國王和代理皇帝。

——這個人就是被鐵木真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的木華黎。

他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位居元朝開國功臣之首,後人入朱標班底

1211年,長期遭受金朝民族壓迫政策的蒙古人開始復仇了,統領他們的便是成吉思汗鐵木真。木華黎作為鐵木真最重要的臂膀,幾乎是無役不從,伐金大戰自然少不了他。

蒙古軍隊橫越沙漠,在今天的呼和浩特托克托、白塔鎮以及河北省張北等地與金兵展開大戰。當時蒙古軍隊有10萬餘人,而金國軍隊則多達45萬,木華黎對鐵木真說“彼眾我寡,弗致死力戰,未易破也”,認為必須拼死一戰才能取勝,並親自率領敢死之士向金軍衝鋒,數次將金軍擊潰。野狐嶺大戰中,十萬蒙古軍隊全力攻擊金國中路軍,殲滅金軍十萬精銳。

他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位居元朝開國功臣之首,後人入朱標班底

1213年,鐵木真向西進攻居庸關,木華黎則繼續南下進攻金國腹地,攻取了山東、河北的一些地方。1214年,金國進攻歸附蒙古的遼王耶律留哥,他所統領的遼東地區在金軍攻勢下岌岌可危。木華黎於是進兵遼東,一舉攻佔了建州、惠和等十五座城,並在次年攻佔金國的燕京(今北京)、東京(今遼寧遼陽)、錦州、朝陽和北寧等城,使金國在北方的勢力基本被清除。

1217年,鐵木真決定親征西夏,征伐金國的重任便完全落到了木華黎的肩上。這一年,鐵木真正式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都行省承製行事,任命他全權指揮攻金戰爭,並讓他佩帶黃金印,頒給寫著“子孫傳國,世世不絕”的誓書鐵券。

他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位居元朝開國功臣之首,後人入朱標班底

在木華黎出征之前,鐵木真將自己的九斿白纛大旗賜給他以壯聲威,並告誡配備給他的弘吉刺、亦乞列思、札刺亦兒等十部蒙古軍將士:“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鐵木真還不無託付地對木華黎說:“太行山以北,我自己來經略,太行山以南就靠你來努力經營了”。

木華黎隨後南下在幽燕之地建立行省,代成吉思汗施行恩威,用天子禮制,衣服色尚紫紅,用日月龍鳳之紋裝飾,時人稱他為“權皇帝”,意思是代理皇帝。

此後的七年間,木華黎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與金國軍隊展開拉鋸戰。1221年,木華黎拔除了金國在河北和山東的大部分據點,派使者向正在征伐西夏的鐵木真報捷和請示班師日期。

他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位居元朝開國功臣之首,後人入朱標班底

不久,使者帶回了鐵木真的最新命令:攻佔金國全境之日,才是班師之時。當時,木華黎與使者有這樣一番對話——

  • 木華黎問:報捷的時候,大汗還有沒有說什麼?

  • 使者回答:大汗掰著手指算了算手下有多少像您這樣的大將。

  • 木華黎又問:大汗都把哪些人算上了?

  • 使者回答:還有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溫、速不臺、者勒蔑、哲別、虎必來,大汗說您和這幾個人都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木華黎深感鐵木真將滅亡金國的大任寄託在了他身上,他於是堅定滅亡金國的決心,率軍從今天的內蒙古托克托出發,西渡黃河逼迫西夏國主出兵五萬協助進攻金國。1222年,木華黎攻佔金國西京(今山西大同)、晉陽(今山西太原)等地。

當年八月,隱士喬靜真到木華黎軍中說“今觀天象,未可徵進”,勸他班師退兵。木華黎則說:“大汗命我攻取全部金人統治區,現在雖然平定了黃河以北,但是黃河以南和關西地區還沒有拿下,若是相信天象而不敢進兵,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天下?”

他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位居元朝開國功臣之首,後人入朱標班底

木華黎不為所謂的天象所動,繼續西渡黃河由山西向陝西進攻,一直打到長安城下。長安的守城金兵多達二十萬,木華黎急切之間難以克城,便駐兵城郊,同時分別分兵繼續進攻陝甘地區的其他金軍據點。

1223年初,金軍攻佔山西永濟,將木華黎西渡黃河時所造的浮橋拆毀,使蒙古軍的後路被截斷。但木華黎很快率軍收復永濟,並著手重新架設浮橋。與此同時,木華黎繼續指揮大軍向西進攻金軍,攻取了十餘座金人佔有的城池。

1223年三月,木華黎東渡黃河駐兵聞喜縣,當時他已經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在彌留之際他對弟弟帶孫等人說:“我征戰四十年助大汗建立功業,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仍沒有攻取金國的都城,你們要繼續努力,替我完成滅亡金國的重任”。不久,木華黎在軍中病逝,時年五十四歲。

他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位居元朝開國功臣之首,後人入朱標班底

木華黎在成吉思汗時代,是蒙古諸將中最富有謀略、戰功最顯赫的大將,他的離世讓成吉思汗久久懷念。後來,成吉思汗親自率軍攻打鳳翔時,不無感慨地說:“使木華黎在,朕不親至此矣。”木華黎如果還能活著,就不用我親自率軍到這裡征戰了。

從木華黎在1217年獲封國王起,直到忽必烈在1260年繼位之前,木華黎始終是蒙古諸將中唯一獲得國王封號的人。他的後人在元朝也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子孫中有十二人承襲了國王封號,七人建立了國王旗幟。

元朝末年,他的後人納哈出是遼陽行省的實際統治者,朱元璋以他是名臣木華黎的裔孫,多次勸他歸順。1387年,也就是元朝滅亡近十年之後,納哈出歸降明朝,被朱元璋封為海西侯,並賜給丹書鐵券。1388年,納哈出在隨傅友德出征雲南的途中死於武昌舟中。隨後,納哈出的兒子察罕承襲爵位,並被改封為瀋陽侯。察罕還是當時太子朱標班底中的重要武將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