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战列舰、战列巡洋舰、重巡洋舰的区别在哪里?

呵呵5701010589795


战列舰是贯穿于工业革命后各国主力战舰的统称,现代意义上的战列舰定位在1906英国的无畏级战列舰。而这时的战列舰秉持着大口径舰炮、厚重的装甲、较低的航速。由于这一时期的巡洋舰吨位都在4000吨左右,主炮口径都在155左右,就是一个大号的驱逐舰



而英国人想能不能有一型只针对对方巡洋舰的军舰,它拥有战列舰的主炮也拥有巡洋舰的航速,于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战列巡洋舰就诞生了。由于当时技术还不够完善。在军舰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要增加速度就必定要增加锅炉,而在主炮口径不变的情况下,那只能削减军舰装甲的厚度和主炮的数量。而为了给锅炉腾出位置就必须把舰体拉长,所以相信,所以相较于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的身体更为修长。
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一战结束之后,各国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条约大大限制了各国大力发展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于是各国就将精力放在了巡洋舰身上,将原来4000-7000吨的巡洋舰提升到10000吨左右,这时就被称为重型巡洋舰,而后来又为了限制重型巡洋舰的发展,又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限制重型巡洋舰的数量,而大家又发展轻型巡洋舰,注意轻型巡洋舰和重型巡洋舰并无大小之分,而是按照口径来分的,重型巡洋舰口径一般在200毫米以上,而轻型巡洋舰口径一般在155毫米以下。

这应该是美国波特兰级重型巡洋舰满载排水量10200吨


日本最上级轻型巡洋舰满载排水量为13668吨,因为超出了条约规定被称为最严重的违约舰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如果给以舰炮作为主要武器的水面作战舰艇做个排行,那么战列舰无疑是老哥大,战列巡洋舰就是二当家的,重巡洋舰就是老三,上述三种战舰都是二战时期除航母之外的主力战舰,其主要任务是在水面交战中以强大的舰炮火力摧毁目标(不过在二战时期,随着海战模式的变化,水面炮战的地位有所下降,主力舰之间的交战很少出现,战列舰大多去干岸轰的活去了。)

二战时期的英国“声望”号战列巡洋舰。


战列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风帆战舰时代,其名称就源于风帆时代的战列线战术,现代战列舰是指由1906年英国“无畏”号战列舰开创的无畏型及超无畏型战列舰,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采用统一口径的重型舰炮,可以实施统一火控,同时采用蒸汽轮机推进,提升航速,配置厚重的装甲以抵御对方重型舰炮的轰击。战列舰作为海上霸主的地位一直持续到二战时期航空母舰和潜艇的崛起。在二战时期,各国战列舰其实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1922年《华盛顿条约》之前设计建造的旧式战列舰,经过现代化改装升级后继续服役,另一类是在《华盛顿条约》签订后设计的新型战列舰,在条约框架内(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406毫米)设计的通常被称为条约型战列舰,但条约失效后各国新造战列舰多有超出条约规定,比如排水量7万吨,装备460毫米舰炮的大和级。

史上最强战列舰:日本海军大和级战列舰。


战列巡洋舰其实是英国海军在20世纪初叶基于自身的战略需求和当时的技术水准创造出的主力舰类型,是作为“装甲巡洋舰杀手”的角色出现的,具有与战列舰相当的吨位和火力,但航速更快。英国人的主要目的是用战列巡洋舰打击敌对国家海军的装甲巡洋舰,以保护海运线,而在主力舰交战中担任己方战列舰队的前卫或后卫。战列巡洋舰的最大特征就是航速快,在20世纪初叶,战列舰的普遍航速在21节左右,而战列巡洋舰的航速能够达到25节以上。但是,由于当时船舶引擎技术的制约,为了提高航速只能加装更多的锅炉,占用更多的重量,导致战列巡洋舰只能削减装甲,因此战列巡洋舰的装甲防护较同期战列舰薄弱。日德兰海战中,3艘英国战巡的瞬间爆沉暴露出战巡防护不足的弊端,同时,随着船舶动力技术的进步,采用燃油锅炉和新型蒸汽轮机的战列舰在保持强大装甲的同时也可以将航速提高到25节以上,甚至30节以上,成为性能更为均衡的高速战列舰,这使得战列巡洋舰逐渐消亡了,实际上在一战后各国基本不再建造战列巡洋舰。到二战时期,真正的战列巡洋舰仅有英国海军的2艘声望级和1艘“胡德”号(沉了2艘)。日本海军的4艘金刚级本是战巡,在两次大战间经过改装后成为高速战列舰(其实舷侧主装甲比一战英国战巡还薄,在战时沉了3艘),此外,德国海军的2艘沙恩霍斯特级和法国海军的2艘敦刻尔克级也被归为战巡(1沉1瘫2自沉),不过更多地是从作战使命进行界定,从技术上已经与最初的战巡概念颇有不同,更倾向于高速战列舰。

二战最悲催的战列巡洋舰:英国海军“胡德”号。


重巡洋舰这一舰种源于两次大战之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和《伦敦条约》,它并不是巡洋舰技术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由国际政治决定的技术限制下出现的舰型。《华盛顿条约》规定各国新造巡洋舰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203毫米,这种舰型被称为条约型巡洋舰,于是各国竞相建造了大批203毫米舰炮巡洋舰,竞争激烈,为了遏制这种势头,《伦敦条约》又限制了巡洋舰的吨位比例,同时将条约型巡洋舰区分为两类,主炮口径在155毫米以上的为A级巡洋舰,也就是重巡洋舰,主炮口径在155毫米(含)以下的为B级巡洋舰,即轻巡洋舰,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重巡洋舰的概念直到1930年才正式确立。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的区别仅在于口径,与吨位、装甲无关。

德国海军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其标准排水量高达14000吨。


在二战时期,区分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主要看吨位和舰炮口径,战列舰的吨位通常在30000吨以上,装备283毫米口径以上的舰炮8~10门,舷侧主装甲带在300毫米以上。重巡洋舰的吨位通常在9000~15000吨,装备6~10门203毫米舰炮,舷侧装甲的变化较大,早期重巡仅在要害部位敷设轻量装甲,后期重巡加强防护,但舷侧装甲带也基本在100~150毫米,远远无法抵御战列舰炮弹的攻击。至于战列巡洋舰仅限于上文提到的少数级别,它们与战列舰的区别不是太明显,其舷侧主装甲带已经达到战列舰的水平,但水平防护仍比较薄弱。


崎峻战史


在辨明这三种舰种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对战列舰(BB)和巡洋舰(CL)(CA)之间的关系。

二战参战的战列舰由主要由《华盛顿海军条约》(即一战结束后列强国家对彼此海军的总吨位、建造规格、火炮口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规定限制的公约)失效后改造的一批老式条约舰以及二战期间下水的更为先进的战列舰组成,它们的吨位基本都在30000吨以上,主炮口径绝大多数在365mm以上,装备有厚实的主装甲带(除了沙恩霍斯特和敦刻尔克这种奇葩战列舰),在战舰队中承担最主要火力输出任务,也是一个国家国力象征和震慑敌国的主要工具。

相较于战列舰国之重器的地位,巡洋舰就是一个干脏活累活的老牛。巡洋舰,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兼具远洋航行能力与强大火力的舰种,因为对补给和泊岸的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具有很好的适航性,因此被欧洲老牌强国委以镇压及支援殖民地的任务。而在舰队对抗中,巡洋舰因为火炮口径小(通常在152mm到203mm之间),装甲薄弱却有比战列舰更高的航速,因此主要出任火力支援、机动舰队护航及防空等角色。

那么说完战列舰和其小弟巡洋舰,我们就来说说战列巡洋舰,战巡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因为英国需要大量舰队维护其在世界殖民地的权益,故而需要一种兼具战列舰主炮威力同时又具备巡洋舰远洋适航性和航速的军舰,所以战列巡洋舰应运而生,他兼备火力与航速,其防护能力也介于战列舰和巡洋舰之间,二战参战的战列巡洋舰主要集中于英日两国,譬如英国的胡德,日本的金刚、比睿,但战列巡洋舰的构想在实战中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战巡这种军舰早于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

图片依次为:美国战列舰依阿华号,英国战巡胡徳号以及日本重巡洋舰爱宕号。





王鲁九班


战列舰,重炮重甲;战巡,重炮轻甲;重巡,轻炮轻甲(相对前者)。

战列舰是传统主力舰,二战时期战列舰多在3万吨以上,火炮口径通常在305-460毫米,并配备同档次(可防御一定距离战列舰主炮)的装甲。条约型重巡洋舰,主炮在155毫米以上至203毫米,排水量万吨上下。配备同档次装甲(可防御一定距离巡洋舰主炮)。战巡是个介于二者之间的舰种,有着巡洋舰的速度和防护,同时拥有战列舰的火力和吨位。战巡既可以补充战列舰数量不足,辅助己方战列舰一起对付敌军战列舰,也可以压制对手重巡以下辅助舰只。简而言之就是遇见敌军战列舰跑得了(跑不了也可以拼一下),遇见敌军巡洋舰打得赢(也追得上)。在英军的战术想定里,以战巡作为前哨,可以凭优势火力扫荡对方的前哨的巡洋舰,从而遮断敌人耳目,让己方战列舰抢占有利战位。然后还可以凭借不亚于战列舰的火力和超越战列舰的速度提升己方的输出,甚至夹击敌人的战列线。但实际使用中则并没有什么太抢眼的战绩,反而屡有折戟沉沙。杂而不精,如果遇不到理想的预定场景,反而地位尴尬。


锡兵中士


伪军迷,随便讲讲。

战列舰吨位在二战而言,吨位从3万多吨至6,7万吨,主炮口径从305毫米到460毫米,航速一般从23节至30余节。装甲较厚,主装甲带一般可以抗住自身主炮从交战距离发射的穿甲弹。

战巡排水从两万多吨至四,五万吨,主炮从280至381,航速往往大于30节,有的甚至能跑到35节。装甲相比战列舰削弱,往往只能抗住次一级甚至次两级主炮的射击。

重巡排水从6,7千吨至近两万吨,主炮以203为主。航速在30节上下。装甲配置也是抗住自身火力级别。


foxfool


这三种军舰都是重型水面舰艇,都可以作为水面舰艇编队的旗舰。

这三种重型水面舰艇中,二战前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已经都合并成了战列舰或者叫快速战列舰,重巡洋舰是成为了水面舰艇编队的主要力量。

按照伦敦海军军备限制条约的分类,战列舰是在排水量在一万多以上,主炮口径大于8英寸的重型军舰,当时条约规定战列舰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16英寸,这种战列舰叫做条约型战列舰,像英国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都是这种,但是二战中的战列舰排水量和舰炮口径都远远超过了这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可以了解战列舰的基本情况。

而重巡洋舰则是排水量1万吨以下,主炮口径是8英寸就是203毫米以下,但是大部分的重巡洋舰都是用203毫米作为主炮口径,轻巡洋舰的排水量限制和重巡洋舰一样都是1850吨到10000吨,主炮口径小于155毫米,大部分国家都是用152毫米作为主炮口径。

这三种军舰的主要区别就是排水量的大小和主炮口径的区别。

而战列巡洋舰是早期由于舰船动力系统的技术水平的限制,在装甲和火力上进行取舍的结果,简单的说就是战列巡洋舰具备战列舰的火力和速度,但是只具备巡洋舰的防护能力。一般来说战列舰设计的时候,都是遵循一个自己的装甲不能被自己的舰炮打穿的原则,但是巨炮和重甲的代价就是重量,而当时的锅炉系统是没有办法提供所需的动力,于是当时的战列舰的航速普遍不高,一般只有20节左右,而巡洋舰的航速一般可以有30节,为了追上敌方的巡洋舰,英国人提出制造一种有巡洋舰的航速但是有战列舰的火力,为了这个目标,那么牺牲的就只有防护了,战列巡洋舰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巡洋舰,那么装甲只要能扛得住巡洋舰的主炮就可以了。

战列巡洋舰在一战以前风靡一时,但是在日德兰海战中,战列巡洋舰大部分都是被编排在主力舰队中,这样战列巡洋舰速度的优势无法体现,但是防护力差的毛病却突出的暴露了出来,英国和德国被击沉的都是战列巡洋舰,这次海战证明,用速度换防护的思路被证明是行不通的。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能够提供充沛动力的锅炉系统被开发了出来,这样使制造火力速度防护均衡的战列舰成为可能,就是跑得快,大炮猛,能扛揍,但是海军的军备竞赛使各国均不堪重负,于是各国开始坐下来谈判,通过了为期十年的伦敦海军军备限制,限制新的战列舰制造,这段时间被叫做海军假期。

在假期里边,不能造新的战列舰,但是各国也没有闲着,各国使用新的技术,把原来战列巡洋舰都改装成快速战列舰,这样的战列舰也就相对性能更加均衡,这里边日本的4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最有名,这四艘老金刚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非常活跃,属于劳模级别,参加的海战远远超过大名鼎鼎的大和武藏。

二战中,战列巡洋舰这个舰种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战列巡洋舰已经全部被改装成快速战列舰。不过在二战的海战中,战列舰已经是成为了海战的配角,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确立了自己的战场地位,而到了二战结束后,曾经的巨舰大炮纷纷退役,海战空战化成为了海战的主要特征。


有痰


战列舰实海上的霸主,兼具火力,防护力,机动性的平衡,火炮口径在14到18英寸之间;战列巡洋舰是在强调机动性但牺牲防护力的产物,一般航速要比战列舰高3-5节; 重巡洋舰是吨位比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次一级的大型作战舰艇,吨位多在2万吨一下,火炮口径一般是8英寸,航速比战列舰高,与战列巡洋舰差不多,防护力一般。


南岭春晓


名称字少的死得快



土豪、中产、小康的区别


舰艏行处是长城


吨位、口径、舰员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