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近年來,隨著觀眾審美的快速更迭、新式網綜的迅猛出芽,老牌綜藝IP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伴隨外界挑戰的,更有創新乏力、審美疲勞、模式固化等自身難以突破的瓶頸。

據統計,在去年一整年的時間裡,“衛視+網絡”上線綜藝共208檔,面對僧多粥少的綜藝市場,越來越多的老牌綜藝節目面臨著“攻城不易守城更難”的困頓局面。

是穩坐舒適圈,固守城池?還是跟蹤觀眾訴求曲線、實現不斷創新?在一系列未知的挑戰下,老牌綜藝如何在融媒體時代依靠創新打開局面,成為了電視人熱議的話題。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11月17日,由中央電視臺大型節目中心推出的大型互動綜藝節目《我要上春晚》在CCTV-3央視綜藝頻道首播,不僅拿下了1.07%的高收視佳績,更得到了《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客戶端、工人日報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北京晚報等中央級和國內重要媒體的集體點贊、報道,用成功案例攻克“老牌綜藝創新難”的行業課題。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人民日報海外版:“《我要上春晚》既有基於個人奮鬥的勵志追夢表達,又有展現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動人故事,更有彰顯大格局家國情懷的壯志抒發。”

北京晚報:“節目類型豐富,在傳遞歡聲笑語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平凡背後的追夢之心與正能量。”


追根溯源不難發現,《我要上春晚》之所以能被媒體及觀眾追捧,除了在秉持主流價值觀的基礎上,更大膽推陳出新——新穎有趣的表演內容、靈動的節目形式,外加臺網融合,“三線”同步創新,打破了眾多老牌綜藝始終邁不過去的固化思維門檻,以全新的面貌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藝術與情懷兼具的視覺盛宴。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頭部內容頻創新

助力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每到歲末年初,央視春晚便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不僅因為央視春晚是全球華人辭舊迎新的標籤,更因其具有以藝術形式展現國家實力、凝聚國民精神的深層內涵。

作為央視春晚的前期預熱平臺及節目輸送平臺,《我要上春晚》見證了一代代人的“春晚夢”變遷。2010年8月19日,《我要上春晚》進行首次錄製,來自民間的藝術愛好者第一次獲得了與專業表演藝術家同臺角逐的機會。在很多人看來,《我要上春晚》的開放性、包容性為他們搭建了難得的逐夢平臺。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八載時光沉澱,《我要上春晚》的舞臺匯聚了太多有才華、有夢想的表演者,為春晚輸送新鮮血液的同時,更為觀眾奉獻了上百場精彩絕倫的藝術表演。

旭日陽剛、西單女孩、朱之文……眾多生活中的普通百姓通過《我要上春晚》而被觀眾們熟知,用自身的魅力向全國觀眾展現了平凡人的不平凡,最終圓夢春晚舞臺,締造了屬於草根藝術表演者的傳奇。

2017年《我要上春晚》更是為狗年央視春晚輸入了11組優質表演團體,共計29人,創造歷屆選手進入春晚人數之最。這個數字從側面論證了多年來《我要上春晚》節目內容屢屢創新提升,向高精尖、新奇特藝術境界不斷求取奮進的行業競爭意識。

《我要上春晚》打通藝術壁壘,讓民間藝術達人直通頂級藝術殿堂,實現自我價值,具有積極的價值觀引導作用,為社會各界樹立勇敢追夢的信心,意義深遠。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多年的深耕探索使得《我要上春晚》積累了深厚的受眾基礎,被譽為老牌綜藝中的“常青樹”。但即使如此,《我要上春晚》卻依舊步步警醒,並沒有因成績而固步自封,而是大膽創新,在節目內容的包容性、創意性領域發力,順應當下時代精神,開拓創新,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新鮮體驗。

在新一季《我要上春晚》的首期節目中,被稱為 “動作偶像男團”的OWE東方職業摔角聯盟登上舞臺,炫酷的打鬥技巧、豐富的劇情、有趣的人設,讓不少觀眾耳目一新。尤其是獨特的中國武術元素與職業摔角兩相融合,一舉一動中盡顯中國男性的陽剛之美,震撼人心,具備市場差異化審美優勢。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由95後新青年組成的樂劇坊團隊,用生動而又極具眼球效應的黑幕劇《樂遊記》征服了觀眾。新潮而又魔性的音樂,與眾不同的喜劇表演形式,將經典的傳統故事以新時代的審美形式呈現給觀眾,新奇而有趣,啟發年輕受眾對於傳統文化藝術的好奇心與好感。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在即將於11月24日播出的第二期節目中,“打破傳統”這一概念被展現得更為鮮活。

選手高紅星帶來的“3D抖空竹表演”激活傳統文化中的時尚因子,將現代科技LED燈光秀與擁有上千年文化傳承的抖空竹技藝完美結合,實現難度、花樣、技巧的多重突破,打破審美邊界,令人期待值滿滿。

《我要上春晚》打通傳統與流行元素次元,讓民族文化瑰寶一次次走向世界。在第二期節目中,從HHI世界街舞錦標賽載譽歸來的延安STC街舞團活力出擊,這群平均年齡僅8歲的女孩,面臨了巨大的考驗,除了克服年幼、傷病、怯場等客觀因素,更肩負瞭如何將國際範兒的街舞跳出東方魅力的藝術創作命題。

身為“好口碑“、“強收視”、“受眾龐大”的節目代表,《我要上春晚》深挖內容創新,為”長青節目”的可持續發展全面賦能。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不僅僅是表演本身獨具創新性,《我要上春晚》在舞臺的包容性領域也追求極致,95後新生代青年、侗族少數民族孩童、曾挑戰無數次春晚舞臺始終不言棄的魔術師……《我要上春晚》海納百川,為來自五湖四海有才藝、有夢想的表演者提供展現自我、追逐夢想的平臺,構築傳媒新時代藝術人才、表演形式多元化表達的良性生態系統。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高靈活性、強互動性

全面提升觀眾浸入式觀感

相比歷年《我要上春晚》,新一季節目除了在內容領域深挖主題、精心佈局,更圍繞節目內容精心編排外圍看點——以靈活的節目形式提升觀眾浸入式觀感;打破第四面牆,全面升級互動性;以觀眾視角審視舞臺,讓藝術更加接地氣,迴歸大眾,為節目賦予感染力。

得益於精妙的有效互動,《我要上春晚》的舞臺將藝術性、可看性、趣味性充分融合,看點十足。首期節目中,OWE東方職業摔角聯盟的小夥子與主持人尼格買提現場為觀眾演示“摔跤”與“摔角”的區別,在兩人的默契配合下,將“受到一分力要表現十分痛苦”的摔角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引發現場觀眾捧腹大笑,成就看點。

相比選手之間的演示,選手與主持人之間的互動則更能激發觀眾代入感,可以說舞臺上的每一個小細節,都蘊藏著幕後創作團隊的匠心。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為了展現肌肉力量和陽剛之美,選手還在現場挑戰起了“二頭肌夾碎蘋果”的表演,令人眼前一亮的差異化表演形式不僅激起了主持人、現場觀眾、電視機前觀眾的挑戰欲,更讓“二頭肌夾碎蘋果”的遊戲走俏網絡,打通圈層,引發全民參與熱潮。

在年輕圈層中,彩蛋、花絮、番外往往因表現形式靈活,比正片、正劇更得年輕人喜愛。新一季《我要上春晚》輕鬆的舞臺氛圍給觀眾製造出一種“看花絮”、“追彩蛋”式的愉悅感,緩解緊張氛圍的同時,更釋放老牌綜藝的年輕態費洛蒙。

今年的《我要上春晚》更加重了助夢區的戲份,作為正式表演之前各位選手的前哨觀察站,助夢嘉賓的觀點與點評,在無形中為觀眾掌握了話語權,表達了大多數觀眾的內心想法,不僅增加節目的互動性與趣味性,也意味著節目組更加尊重受眾主體的意見。

為了順應當下最新綜藝互動模式,《我要上春晚》還增設了助夢嘉賓舉牌支持選手環節。有無條件的“我力挺”,也有猶豫不決的“再看看”,潮流語態極為吸睛,讓節目形式變得更加年輕態,滿足年輕觀眾愛玩的互動心理。

棚內綜藝因相對固化的空間感一度被戶外真人秀搶盡風頭,如何變空間劣勢為優勢,同樣是《我要上春晚》深挖的課題。節目充分拓展評委們的舞臺活動空間,打破禁錮,走出評論區,投入舞臺參與表演,不僅舒緩了緊張的競技情緒,更實現藝術圈層、藝術形式的交融。

多元化、年輕化、趣味化,《我要上春晚》在傳統主流意識形態節目內核下,融入了更多年輕受眾喜愛的流行元素,讓整個節目形式“活”了起來。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激活行業創新因子

“老大哥”央視開拓臺網融合邊界

近年來,媒介融合趨勢明顯,移動終端收視習慣逐漸養成,臺綜跨屏交互模式成為難以抗拒的市場進化大勢。高覆蓋面、強滲透性、廣影響力的優勢,讓諸如《我要上春晚》這樣的金牌IP有了牽手網絡的契機。

電視媒體想要突破創新,網絡平臺需要借力更多渠道出口以及品牌傳播廣度,在這樣的局勢下,打破不同平臺之間的壁壘,強化電視媒體和網絡平臺間的共振效應和口碑傳播,實現優勢互補、臺網共贏,儼然已經成為了媒介融合的新趨勢。

一個是有著不可比擬的內容生產和公信力優勢的電視平臺,一個是具有強互動性的新媒體渠道,雖然在一定層面上來講二者處於對立競爭面,但是交互共榮的跨界應用操作也為其合作與共贏奠定了基礎。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而如何徹底打通臺網融合創新壁壘,開啟“臺網合作共贏”,在內容研發、模式創新、傳播渠道等各個環節精準佈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始終是媒介能否真正融合的關鍵。新一季《我要上春晚》擊破各個癥結,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優質且典型的事例模板。

在強大的群眾基礎、濃厚的文化底蘊支撐下,《我要上春晚》鋪陳的“上春晚”情懷與願景儼然成為了競爭力強悍的核心IP,其背後的價值不可估量。在這樣的利好因素下,央視聯合咪咕視頻共同打造的《我們一起上春晚》便成了自帶光環的品牌衍生IP。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我想上春晚》藉助春晚的聚合力將互聯網用戶輸出至電視平臺,而《我們一起上春晚》也可憑藉互聯網優勢將電視端受眾引流至網絡視頻平臺,這樣一來,就將以往臺網爭流的局勢扭轉為借力互助模式,實現一舉兩得。

除了傳播渠道的融合外,《我想上春晚》在整合資源、統籌全局、內容開發等各個產業鏈條節點上都大力佈局融合。視頻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咪咕視頻報名參加《我要上春晚》,獲得在舞臺展示自我的機會,加大“直通春晚”的可能性。


老牌綜藝如何為行業賦能?《我要上春晚》開啟春晚季良性生態系統



好玩有趣的互動模式充分調動起了當下年輕用戶的參與心態,使得“上春晚”這一IP熱度再次升級。這不僅開啟了劃時代的電視+網絡雙向互動模式,而且也實現臺網價值的最大化,將融合後的強大優勢和效能發揮到了極致。

節目內容新穎、表現形式靈活、臺網融合創新,《我要上春晚》不僅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感體驗,更為電視老牌綜藝節目“推陳出新”提供新思路,為行業未來發展全面賦能。接下來的《我要上春晚》又將帶來怎樣的驚喜?CCTV-3央視綜藝頻道,週六晚19:30,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