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官場“亞文化”說不④:立“明規矩” 破“潛規則”

《聊齋志異·夢狼》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者夢見在外做官的長子白甲貪贓枉法,化身為虎,被金甲猛士擒拿。老者不放心,便讓次子去探看。次子到那一看,大哥果然像父親夢裡一樣為非作歹,便流淚苦勸,白甲卻說:“你不知道官場的訣竅,升降之權在上司而不在百姓,上司喜歡就是好官,愛老百姓怎麼讓上司高興呢?”

“不求百姓拍手,只求上司點頭”,白甲所謂的“仕途之關竅”並不見於典章制度,卻又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不跑不送、降職停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章子不如條子,條子不如面子”“兩個嘴巴說話,兩張面孔做人”……這些被擁躉者奉為圭臬的“官場生存之道”,背離道德觀念和制度規定,侵犯主流意識形態和法規制度所維護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隱蔽的形式存在,成為所謂的“潛規則”。雖然形式上隱蔽,但是當事人對其“效力”卻十分認可。因為正是通過這種隱蔽所產生的規則替換,正式規則被屏蔽於局部互動之外,當事人能獲取正式規則所不能提供的利益,所以“潛規則”看起來無影無蹤卻又無所不在,無名無分卻又大行其道,悖情悖理卻又一路綠燈。

現實中,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對成文的黨紀國法還有所忌憚,可對沒有寫成條文的規矩,卻賦予了可硬可軟、可白可黑的複雜內涵,既可以任意曲解,也可以隨意打破。有些人張口閉口“按規矩來”,可實際上這些“規矩”並非指不成文的優良傳統、好的工作慣例和正確的政治標準,而是上不得檯面的“潛規則”。“潛規則”大行其道,白紙黑字的明規矩就成了“泥塑的菩薩”。

“潛規則”之所以能在一些地區、部門暢通無阻,說到底還是“官本位”意識作祟。特權思想、老爺思想、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根深蒂固,自然容易與官場“潛規則”一拍即合。野心膨脹、權慾薰心,一門心思只想當官發財,誰能決定自己的位子就成了最重要的“工作”;奉行“朝中有人好做官”的信條,為吏為官都想找個靠山,先天不足便後天鑽營,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成了公開的交易;把擺平各種關係作為自己的“護官符”,遇事不是找組織而是找關係,繞過正常程序的“後門”成了心領神會的“捷徑”……官場“潛規則”既是社會“潛規則”對黨內的侵蝕,反過來又直接或間接影響其他各行各業的“潛規則”。如果聽憑“潛規則”逞威能,坐視劣幣驅逐良幣、貪官汙吏得逞、公平正義淪喪,後果將不堪設想!

“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從根本上破除官場“潛規則”,關鍵在於讓“明規矩”立起來、嚴起來。要不斷紮緊制度的籠子,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儘可能減少“明規矩”的空白點和模糊地帶,不斷壓縮各種“潛規則”的生存空間和滋生土壤,把懂規矩、守規矩作為衡量一個幹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形成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的大氣候。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向“潛規則”宣戰,需要每一名黨員幹部“從我做起”。不想“被潛”,不僅要有“不信邪”的一腔正氣,更要有“不跑不送”的身體力行。(劉廷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