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張作霖為何勃然大怒?

rosedameiniu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回答了,即馮玉祥不和張作霖商量,單方面驅逐溥儀,破壞了張作霖需要溥儀安撫東北的滿洲和蒙古勢力的打算。

現在我就來說說導致張作霖死亡的皇姑屯事件。當時的張作霖是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是當時中華民國的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和汪精衛還要排下隊。

1946,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就將皇姑屯事件作為日本侵華的起點:當時張作霖是國際公認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謀殺國家元首,屬於戰爭罪行為。

1928年皇姑屯事件時是一個各方勢力都處於緊張時期。蔣介石和張作霖爭奪中華民國國家元首之位;張作霖反悔不履行答應日本的事情引起日本人的憤怒;蘇聯繼續窺視東北,意圖獲取大連這個真正的不凍港。


張作霖的性格和價值觀

張作霖是東北一個貧苦家孩子出身,只進私塾讀過2—3年的書,最多不超過5年——在父親張有財死後,就不得不跟著繼父學獸醫謀生。

在李敖看來,張作霖雖然只讀過幾年的私塾,但還是非常尊重孔孟的。

張作霖很重視現代化的教育,特別是軍事化的現代化教育。張作霖創辦的東北大學每年經費比起當時排名第二的北京大學經費有3倍之多。

張作霖很重視軍事工業,建立了兵工廠,使得東北軍成為當時唯一一支擁有自主生產火炮和彈藥的軍隊。火炮多、火力猛、炮彈足,成為東北軍比其他軍的最大優勢。

另外東北軍還是當時國內唯一擁有海陸空三軍的軍隊。

張作霖的價值觀上還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的:

1、反對蘇俄主義。

李大釗被處死說明了這一點。

2、反對南方革命黨。辛亥革命後,張作霖就在東北大肆撲殺同盟會人員。堅定支持袁世凱做總統,稱帝。如果張作霖不死,蔣介石想要成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非常不容易。東北易幟也不可能發生。

3、張作霖是擅長利用外交獲取利益。根據東京審判中海相岡田啟介的證詞,張作霖一面接受日本的援助,一面向英美示好,意圖兩頭通吃。

即:由於沒有接觸過多的儒家教育,早早就謀生,張作霖成為了靈活變通的實用主義者。張作霖親善日本、蘇聯,但又想用英美來制衡日本、蘇聯。

在人才教育和工業建設上,都是以軍事武器的導向為主。

如果張作霖不死,在日本的支持下,蔣介石無法攻下東北,張作霖將割據東北。但由於張作霖是中華民國國家元首,會吸引很多北洋軍法中的人才去投靠;同時由於溥儀也在東北,蒙古和西藏的離心更強,很有可能重新形成明末時滿清——蒙古(含西藏)結盟的滿蒙模式和結構。

1927年9月25日北洋政府公告制定的「大元帥旗」,以五色旗為底,靠旗杆上角白色正方形內,繡制十二章國徽。


導致張作霖之死的皇姑屯事件的三種說法

一般來說皇姑屯事件都認為是日本關東軍所為。但還存在其他兩個說法:一、是蘇聯人乾的;二、是奉軍內部刺殺。

現在來看看三種說法:

一、關東軍私下作為。

根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和關東軍的密信,都顯示:在日本支持張作霖擊敗郭松齡和入關奪取政權後,張作霖卻沒有完全履行對日本的承諾,導致日本強烈不滿。但:當時的日本田中義一拒絕了關東軍要求對東北軍繳械的要求,於是關東軍決定私下行動,意圖通過刺殺張作霖,搞亂東北,從而佔據東北。刺殺機會是由河本大作制定的,秦真次和土肥圓賢二參與策劃,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親自下令執行。

這個觀點的證據有:

1、因為日本陸軍省反對公佈案件真相,日本政府一直以“滿洲某重大事件”來代稱,雖然陸軍省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影響日本形象和減少刺激反日情緒;

2、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宣佈是“南方國民政府便衣隊員”所為——蔣介石還處在軍事行動中,不可能在之前勝負未分的情況下部署刺殺行動,也不可能在6月3日得知張作霖回東北,僅僅用一個晚上就策劃和實施爆炸——效率不可能這麼高——而且也不能就準確命中張作霖的車廂——當時張作霖有替身。

3、東京審判中原陸軍省兵務局局長、陸軍中將田中隆吉的證詞:

“1928年6月3日,在南滿鐵路和京奉線交叉處,河本大佐帶領他的手下,爆破了北京開來的列車,張作霖就坐在那輛列車上。第二天,張作霖就死了。”

4、在太原解放後1952年河本大作的審訊供詞承認是他刺殺了張作霖;根據《小磯回憶錄》,1928年6月16日從東北迴到東京的河本大作私下向小磯國昭承認是自己殺死張作霖。


有疑問的地方:

1、不管關東軍是否確認張作霖當日是否死亡,在張作霖死之後13日後張學良才回到奉天,這段時間內關東軍為什麼沒有趁機佔領東北

甚至沒有和東北軍發生衝突。日本關東軍在事件發生後的動作,不符合刺殺張作霖是為了佔領東北的預期目的。

2、田中隆吉只是陸軍省之人,並非關東軍,甚至事件參與者。他的證詞只能是旁證。

3、參與者的證詞只有河本大作的證詞。其他參與人秦真次、土肥原賢二、村岡長太郎均無證詞或者相關證據,導致河本大作的證詞成為孤證。其次,河本大作的證詞不是東京審判上所做出的陳述,而是解放後做出的陳述。證詞權威性不足。河本大作既然私下承認是自己做的,為什麼不在1945年回日本,而是留在中國?

4、河本大作等人如何能夠準確知道張作霖在哪一節車廂——當時是黎明時分,即便車上有間諜,也不可能做出信號——因為天還沒有亮。張作霖回奉天不是週期計劃性,而是臨時突發性的。情報不可能如此快速準確傳遞。


二、蘇聯KGB刺殺。

俄羅斯歷史小說家普羅霍羅夫在《張作霖元帥之死檔案》一文中,依據的是蘇聯的情報資料。

主要的依據有:

1、1924年9月20日,張作霖和蘇聯簽訂《中東鐵路條約》,做出親蘇的姿態。

2、1926年1月,張作霖拒絕所拖欠的繳納1400萬盧布給中東鐵路管理局;中東鐵路管理局伊萬諾夫決定禁止張作霖軍隊使用中東鐵路,但張作霖不予理睬,強行使用中東鐵路,並逮捕伊萬諾夫。

3、1926年7月,張作霖要求當時作為中華民國國軍元首的吳佩孚將中東鐵路管理權交給他。雖然蘇聯抗議,但中東鐵路管理權還是落入張作霖手裡。

4、1926年8月,蘇聯政府命令KGB刺殺張作霖,刺殺特工為薩爾嫩和布拉科夫。他們的計劃是:布拉科夫負責運送地雷過境,薩爾嫩負責潛入張作霖府邸大院埋設地雷,並設定定時,成為定時炸彈,進而炸死張作霖。結果布拉科夫剛下火車,就被張作霖的人馬給抓了。蘇聯政府於是宣佈布拉科夫是白匪,刺殺機會是東北境內的蘇聯僑民策劃的,和蘇聯政府無關。

5、1926年12月1日,張作霖宣佈反G,同時宣佈和蘇聯斷交。

6、1927年1月到6月,張作霖都在進行清理蘇聯在中國的人員。

7、在張作霖的煽動下,根據蘇聯國家保安總局的統計,1927年到1928年,蘇中邊境發生了90多起入侵蘇聯事件;

8、1927年12月到1928年初,張作霖派人和日本談判,意圖在東北建立滿洲共和國。

9、在哈爾濱的蘇聯KGB埃廷貢獲得了張作霖和日本的談判機密,立即報告蘇聯總部。蘇聯政府再次要求蘇聯情報局和國家保安總局共同計劃刺殺張作霖,粉碎張作霖依靠日本建立滿洲共和國的計劃。負責刺殺人物的是:埃廷貢和第一次刺殺未成功的薩爾嫩。

刺殺小組為了嫁禍給日本人,特意將炸彈埋在日本關東軍警戒的皇姑屯鐵路架橋上。

10、事件發生後,最令蘇聯人疑惑的是,日本竟然承認是他們乾的,理由是張作霖和美國勾結,出賣東三省。

11、蘇聯KGB刺殺張作霖的史實材料,是蘇聯解體時俄羅斯歷史學家沃爾科戈諾夫在調查托洛茨基死因無意中發現的。

以上是普羅霍羅夫《張作霖元帥之死檔案》一文中的主要內容。這個觀點的最大問題是它是在蘇聯情報資料的基礎上作為的分析,沒有非常直接的材料去證實觀點。


三、奉軍內部作案。

日本歷史學家宮脇淳子在她的著作《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來自日本右翼史家的觀點》一書中認為:河本大作刺殺張作霖是謊言,依據有兩個

1、根據河本大作在爆炸之後所拍照的照片,橋上上的滿洲鐵路橋樑完全掉落,橋下的京奉鐵路地面並無損傷,因此爆炸只能是在橋樑涵洞天花板爆炸,而非如河內大作所說的是在地面埋炸藥爆炸;

圖片如下:

皇姑屯事件中被炸的列車,可以明顯看出火車是過橋下時發生爆炸的;

皇姑屯事件中被炸的車廂,可以看出車廂底損壞程度較低,車廂的上、左、右側均被炸爛,如果是爆炸是在地上,衝擊力必然撕毀車廂底部。

這張應該就是河內大作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日軍正前方並沒有因為爆炸形成的爆炸坑。如果是在鐵路上埋炸藥而發生的爆炸,必然有一個巨大的爆炸坑,周邊也是非常散亂。

2、張作霖的替身,在前一列列車,和後一列列車都沒有發生爆炸,可見情報非常準確,知道張作霖真正的車廂所在。

宮脇淳子認為是奉軍內部作案的理由是:

1、張作霖車廂爆炸,是在車廂天花板或其他位置爆炸,不是外面發生的爆炸導致的;

2、疑似案犯國民黨黨員楊宇霆和常蔭槐事後被張學良以間諜罪名私下處死;

3、張學良加入GC國際並得到授勳。


總結

張作霖是一個非常善於利用勢力均衡的實用主義者。他支持袁世凱,也善待溥儀;在滿鐵和日本合作,在中東鐵路和蘇聯合作,又騰出手意圖引入美國和英國勢力制衡蘇聯和日本,自己從中取利。

皇姑屯事件,從動機上,國民政府(張作霖是國際公認的中華民國國軍元首,蔣介石即便坐上,也存在瑕疵和合法性不足。從張作霖的勢力均衡策略來看,他在國際上的能量不比蔣介石低。)、日本關東軍(埋汰張作霖沒有履行答應給他們的事情)、蘇聯(一旦張作霖和日本結成同盟,外東北面臨重大安全威脅——張作霖有收復外東北的理由和動機)都有動機。

但從能力上來說,國民政府在時間和人員組織上,想要作案,難度非常大;日本關東軍和蘇聯KGB都有時間、人員、資源等的能力。因此,皇姑屯事件只能是他們中的一個,或者兩個都有份

由於蘇聯情報在90年代初才被發現,這就意味著在皇姑屯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並不知道蘇聯有刺殺的計劃,因此誤會是關東軍私下行動的,最後只能承認是自己做的。

當然關東軍應該確實有這個計劃,但至於是否實施,或者及時實施,就難以確定。

如果關東軍真的作案了,爆炸就在關東軍的警戒範圍內,就應該迅速出兵控制事態,控制張作霖,繳械奉天張作霖的軍隊。

皇姑屯事件,無論作案者是日本關東軍,還是蘇聯KGB,案發後日本和蘇聯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相反還造成了張學良的東北易幟。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張作霖一直充當著溥儀小朝廷保護神的角色。

雖然溥儀退位了,但備受皇恩的張作霖仍舊是晚清的堅定支持者。雖談不上覆闢封建統治,但優待皇室還是北洋的認知。張作霖一直是溥儀的保護神,不僅給溥儀經濟支持,溥儀大婚時,張作霖獻上巨禮,而且直皖戰爭期間,表示要控衛皇室。

但北京事變後,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紫禁城,卻是張作霖萬般沒想到的。張作霖進京後,立馬安撫溥儀,並和莊士敦密談,願意恢復皇室特權,可是要小心謹慎,共和深入人心,不能給別人落下復辟封建專制的口舌。

可溥儀很快發現,張作霖只是給他口頭支票,並沒有實際行動,這就有了後來溥儀潛往日本大使館,並被利用。


五味社


溥儀作為曾經的天下共主,張作霖作為後來的民國一哥,兩人交集不但很多,而且很好,張作霖對溥儀來說有感情,既有上輩子未報的恩情,又有現世的特殊關切!(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說張作霖與溥儀有交情,是因為張作霖雖然崛起於草莽之間,但身份轉變卻是在溥儀時期完成的,別人覺得帝制不好,皇帝壞,可張作霖不管,他只覺得溥儀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其他的都是扯蛋,這就是時代機緣巧合下的例外,縱使天下人都認為某個人不行,還是有人會念他的好。

雖然第二次直奉戰爭張作霖與馮玉祥一定程度上屬同盟關係,但他並不看好馮玉祥,不是不看好他的發展前景,主要是不看好馮玉祥的人品。

在張作霖看來:“這癟犢子看著是在行義舉,引得天下人為其擊鼓狂呼,實則內心陰狠歹毒,肯定是看上了故宮滿屋子的珍貴文物,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真要人搬家,能給兩個小時?就是普通人家,收拾下家當都不止兩天,更何況溥儀這樣的大戶人家,有人說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乾陵遺臭萬年,其實馮玉祥逐溥儀出宮這一招,比孫殿英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說孫殿英盜掘的是死人的,死人是不會作惡的,馮玉祥搶的是活人的,溥儀還有他的影響力和價值存在,即使溥儀無心,肯定也有很多欲“挾天子以令諸侯”,你把他弄出故宮,好事的人拿他做文章,不是噁心她媽給噁心開門,噁心到家了嗎?

張作霖氣的是馮玉祥目光短淺,沒有政治頭腦,只會政治投機,看著精明實則傻缺,哪壺不開提哪壺,因此即使做為盟友,張作霖對於馮玉祥逐溥儀出宮,可以說也是氣憤不已。

無論從政治還是從文化瑰寶方面,溥儀都不能動,後來的歷史發展也證明,故宮文物由於缺少了象徵意義上的主人,被偷的偷,搶的搶,賣的賣;而溥儀則被日本人擄去東北。

張作霖之所以讓人敬佩,不僅僅在於此他身份的轉變,更在於他在處理事情上的政治眼光,這一點是隻會投機的馮玉祥不具備的!


歷史三日談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有人說張作霖勃然大怒,因為老張對大清國那是死忠粉,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奉軍後來打了馮玉祥,把老馮打得屁滾尿流。還曾有人云,張作霖打算搞個二次復辟,把大清國再招搖一回,名目可以叫“大清第三帝國”(之前張勳復辟了一回,就算是大清第二帝國)。事實究竟如何呢?首先咱們來看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五年前,皇室曾收到一筆數額不小的款子,匯款人就是奉天那方面,也就是張作霖。

老張為什麼要給末代皇帝寄錢呢?因為他是東北王,而宣統雖然已退位,在東北的滿蒙人群中還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老張搞定了皇室,對他稱霸東北,自然是大大的好處。

當然這件事很快被媒體所捕捉,天津的《華北每日郵電》報,立馬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另一場復辟是不是近在眼前?》

看了這種新聞標題,溥儀立馬就打了雞血,他曾說:“我從心底感到了歡喜,也理解了為何奉軍領袖對紫禁城那樣熱忱”。次年,老張又託人給溥儀進呈了兩棵東北人參。1920年,老張甚至還通告溥儀,說俺要“鞏衛皇室”。京中甚至傳聞張作霖要入紫禁城內給“聖上存候”,溥儀那幫人簡直要樂顛了,要在“通常品目以外,加上一口寶刀”,作為給老張的賞賜。

哈哈!但老張並沒有來見溥儀,人忙著呢!事實上,深諳政治的張作霖也不會逆歷史潮流,為無權無勢的落魄皇帝而丟了大好出路。

1922年,溥儀大婚之際,張作霖打了一萬大洋的紅包給溥儀。而兩年之後,便發生了馮玉祥把溥儀攆出紫禁城的事件。這個時候,老張確實擺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派頭,就在這一年年底,他還曾約約小皇帝身邊的紅人莊士敦見面,而這一次溥儀送給老張兩樣禮物:一張溥儀簽名相片,一隻鑲滿鑽石的黃玉戒指。張作霖只收了相片,退回戒指,同時許諾將設法“協助皇上並拯救殘局”。

然無論如何,張作霖都不會真的幫溥儀復國,玩什麼第二次復辟,他曾公開發表聲明:“作霖以愛國為天職,凡有破壞我共和政體者,將挺身而擊之”。只要你不復闢,其實都是小問題。張作霖此後曾與溥儀見面,甚至磕了一個頭,喊一句“皇上好”。但縱然如此,老張還是不會支持搞復辟。所以最終溥儀還是潛往日本使館,最終走上了叛國之路。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辛亥革命後,清皇室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宣佈退位。當然,在退位之前,清皇室代表也和袁世凱多次協商,爭取了許多優待條件。比如每年要支付400萬銀元,還有繼續住在紫禁城等等。

說白了,也就說紫禁城是清皇室的小朝廷,溥儀雖說退了位,身份也是國民,但他在紫禁城裡的日子,遠比一般國民要滋潤得多。

(溥儀舊照)

然而,溥儀平靜的生活還是受到了軍閥混戰的影響。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係軍閥吳佩孚和奉系軍閥張作霖,為爭奪北京政權,在山海關正打得如火如荼。吳佩孚在百忙之中,抽調北洋軍保衛北京城。然而通過賄選成為大總統的曹錕卻認為吳佩孚是想監視他,也找藉口又把北洋軍調離北京城,支援山海關。

此時,早就和吳佩孚不睦的馮玉祥,暗中和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達成日後平分北京政權的約定後,發動倒戈政變,率軍直取北京,很快就圍困了總統府,並迅速布兵電話局、電報局和火車站,不毫不費力便控制了北京城,並將所在軍部改為國民軍。

馮玉祥不光囚禁了曹錕,還解散了國會及吳佩孚的兵權。

張作霖也違反不入關的約定,率奉軍攻打吳佩孚。吳佩孚大敗,只得退往湖北。

馮玉祥在接管北京政府後,立刻實現了第一次革命。

(馮玉祥舊照)

他撕毀了之前袁世凱和清皇室所籤的協議,重新修訂了一份新的協議,在協議中,他表示紫禁城的財產不能都歸溥儀所有,應該公私分明。然後,馮玉祥打著清除封建殘餘的口號,命令溥儀在兩小時內把他的私有財產及用品等,自行打包,搬出紫禁城。

正與直係軍閥殘餘兵力打得不可開交的張作霖,聽說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氣得大罵不止。那麼,為何張作霖對這件事這麼生氣呢?我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張作霖覺得被馮玉祥利用了。

張作霖和馮玉祥本來是合作關係,並且張作霖的勢力遠比馮玉祥的要大,所以張作霖一直輕視馮玉祥,結果馮玉祥驅逐溥儀這麼大的事,居然都不和他商量,顯然是沒把他看在眼裡。再說,幹活的主要是張作霖,吃現成的卻是馮玉祥,所以張作霖不怒才怪。

二、馮玉祥私吞紫禁城財物。

馮玉祥只給溥儀兩小時打包時間,顯然不盡人情,也是擔心溥儀把一些值錢貨轉移,所以馮玉祥派兵把守紫禁城,為的就是把溥儀趕走後,好大撈一筆。

(張作霖舊照)

三、打破了張作霖的計劃。

雖說溥儀已經過了氣,但是在八旗中,他還是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東三省那邊,不少滿蒙貴族都還唯溥儀為尊。張作霖為了能順利地奪取東北三省,也為了能得到滿蒙人心,一直與溥儀交好,多次解溥儀之危,很得溥儀信任。現在他放長線釣大魚的計劃,被馮玉祥搞砸了,他能不急眼嗎?

四、溥儀被趕後,會給別有用心的人制造機會。

溥儀繼續住在紫禁城,是和時人認為正統的北洋政權簽定的協議,也是國際社會上得到認可的協議。馮玉祥卻單方面撕毀協議,給社會上造成信任危機。特別是日本人已經佔領朝鮮,隨時都可以攻入東北,如果溥儀被日本人利用,再加上滿蒙八旗遺老們的支持,他張作霖在東北會是第一個受害者。

事實上,張作霖考慮確實有些道理,最後,溥儀果然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滿洲建立了偽滿洲國,做上了傀儡皇帝。當然溥儀此舉,給中國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不過,這已是後話了。

(參考史料:《中國通史》《我的前半生》)


張生全精彩歷史


宣統皇帝被驅逐出皇宮,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事實上,溥儀被驅逐的這個事件本身,只是當時的軍閥混戰中的一個插曲而已。因此要搞清楚溥儀被驅逐,張作霖為何大怒,就要先搞清楚當時的歷史背景。

民國十三年九月(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這場大戰的主力,分別是奉系槓把子張作霖率領的十五萬奉軍和直系二當家吳佩孚率領的二十萬直軍。


正當直奉雙方陷入膠著之時,身為直系,卻總是想自立門戶的馮玉祥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人物。那麼馮玉祥為什麼會有決定戰局的勝敗的能力呢?這還要追溯到兩年前,也就是第一次直奉大戰之後。

第一次直奉大戰後,直系槓把子曹錕因為當總統的問題跟直系的二當家吳佩孚起了矛盾。乘曹、吳相互懷疑對方這個時機,原本只是邊緣人物的馮玉祥對曹錕大獻殷勤,在曹錕當總統這件事上,馮玉祥忙前忙後,大肆張羅,贏得了曹錕的信任。因此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馮玉祥已經成為直系中很重要的一號人物了。


身為直系二當家的吳佩孚跟馮玉祥一向都有矛盾,總想搞倒他。豈不料,馮玉祥也不是吃素的,他也在暗中策劃搞倒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馮玉祥為了搞倒吳佩孚,幹了三件事:

第一、拉攏同為直系邊緣人物的胡景翼和孫嶽一起反曹、吳二人;

第二、暗中聯合張作霖,企圖藉助奉系的力量推翻直系,並與奉系聯合控制北京;

第三、聯絡南方的孫中山,藉助國民黨的力量制約張作霖,並將自己和胡林翼、孫嶽的部隊改為國民聯軍;

完成了前期部署後,馮玉祥於第二次直奉大戰期間臨陣倒戈,在10月23日夜,在古北口放奉軍入關,並連夜殺回了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曹錕。




北京政變的消息傳到了前線,搞的吳佩孚很被動。他一面部署防線,嚴防奉系突破長城;一面部署兵力,準備回救北京。但是防守長城的直軍被奉軍擊潰,奉軍打進關內。回救北京的部隊也在天津被馮玉祥擊敗。最後奉軍和國民軍南北夾擊,將直軍在華北的十多萬主力全部消滅(主要是吳佩孚的嫡系部隊),曹錕被軟禁,吳佩孚隻身逃亡南方。

先後搞倒了曹錕和吳佩孚後,北京和天津都被國民軍佔領了。而當時張作霖還沒有進京,因此在張作霖進京之前,當時的北京政府就是馮玉祥一個人說了算的政府。

11月5日,也就是吳佩孚在天津兵敗後的第三天,馮玉祥就派人把溥儀給趕出了紫禁城。他為什麼要驅逐溥儀,按照官方的說法是馮玉祥一向追求革命,驅逐溥儀是為了完成辛亥革命沒有趕走皇帝的遺憾,剷除了封建帝制復辟的禍根。但是實際上,馮玉祥的動機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馮玉祥近水樓臺先得月,搶先霸佔了京城。他的實力弱,跟張作霖共同執政,他是吃虧的一方。所以他要乘張作霖沒有來之前,先發展自己的實力。他本身不是北洋元老,也不是小站系出身,他入主北京,京城哪個大佬會鳥他?於是馮玉祥進城之後就給自己改了一個形象:進城之前是軍閥馮玉祥,進城之後是革命者馮玉祥。用革命者的形象,拉攏別人對他的支持。

革命者,自然要激進一點。那麼幹什麼事是最激進的呢?自然是以掃滅封建殘餘的名義,將溥儀從紫禁城裡趕出去了。於是,溥儀就成了馮玉祥改頭換臉的犧牲品。

其次,馮玉祥驅逐溥儀,廢掉了之前袁世凱簽訂的優待條件,重新簽了一份。根據新擬定的合約書,紫禁城裡的所有資產要公私分開,不能全歸溥儀所有。屬於公的部分必須留下,屬於私的部分溥儀可以拿走。但是,分出公私只給了溥儀兩小時的時間。這對溥儀來說,實際上就是收拾幾件衣服,把最貴重,也比較好攜帶的文物帶走。比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圖,這明顯就是公家財產,但是溥儀就帶走了,而且馮玉祥也沒有追究。

由此也看的出來,馮玉祥的目的很簡單,他給溥儀兩個小時的時間讓溥儀搬,溥儀也搬不了多少東西。最後紫禁城裡面那些值錢寶貝,大多數還是落到了馮玉祥手裡。

那麼馮玉祥到底有沒有搬呢?據當時在現場看熱鬧的曹汝霖回憶,應該是搬了!溥儀被驅逐後,國民軍趁機在紫禁城劫掠寶物,以軍用大卡車,運載而出,萬目睽睽,人所共見,無可掩飾。後來馮玉祥的心腹鹿鍾麟也說過,如果不是靠變賣紫禁城財寶,國民軍也撐不到後來的北伐戰爭。


因此,這便是張作霖聽說溥儀被驅逐後勃然大怒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張作霖的眼裡,姓馮的這廝藉著剷除封建餘孽的名義,明目張膽地偷東西,還他媽的揹著老子去搶!你搶完了,老子還能搶什麼?一直等到馮玉祥搶了大半個月後,張作霖才趕到北京,這個時候,張作霖就算想搶也下不去手了。大夥都看著呢,老張還是要臉的人。

另外,張作霖一直想利用溥儀,藉著討好溥儀以拉攏前清勳貴。之前張作霖在北京都是二把手,先後屈居於段祺瑞和曹錕之下。現在好不容易混成老大了,沒想到馮玉祥橫插一槓,壞了張作霖的好事。

那麼張作霖之前是如何討好溥儀的呢?這說來可就話長了。

袁世凱死後,張作霖一直就想當東北王。但是東北的滿蒙勢力很大,經常在東北搞一些獨立運動,背後還有日本人的支持,讓張作霖很苦惱。於是張作霖決定拉攏溥儀,藉助溥儀在滿蒙貴族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為自己奪取整個東北造勢。



第一次是在民國八年,張作霖給溥儀的爸爸載灃匯了一筆鉅款,以資助溥儀的日常開銷。那時候正是紫禁城比較苦難的時期,開支全靠民國政府的施捨,或偷偷盜賣文物國寶度日。張作霖在這個時候資助溥儀,讓溥儀對他頓時起了好感。之後,張作霖又派自己的拜把兄弟張景惠再次進京巴結溥儀,又讓溥儀對他非常感激。當時甚至有傳聞,認為張作霖會支持溥儀在東北登基,讓張作霖在東北的滿蒙區域博得了很深的好感

第二次是在民國九年,由於段祺瑞和曹錕鬧掰了,直皖戰爭爆發。大戰爆發後,北京城外炮火連天,張作霖立刻派人入宮向溥儀通報了軍情,並且表示要保衛皇室,讓溥儀放心,有他在,沒人敢動皇室一根毛,此舉再次博得了小皇帝的好感。直、奉聯軍獲勝後,紫禁城內得知張作霖立刻要進京,立刻派出內務府大臣紹英前去迎候。當傳聞張作霖要入紫禁城內給溥儀請安時,整個紫禁城都為之歡騰了。溥儀的近親重臣們還特意到醇王府開了個小會,商量怎麼賞張作霖。但是由於業務繁忙,張作霖並沒有進宮見到溥儀,這讓精心預備的紫禁城大為絕望。

不過,張作霖雖然沒去。但是奉系的各大將領卻跟北京的前清的那些王公大臣們,也是打得火熱,他們常常在一起集會、打牌、吃飯。乃至醇王府的總管張文治還和奉系將領、張作霖的把兄弟張景惠結拜兄弟。奉系將領張景惠和張宗昌還被授以紫禁城騎馬的殊榮。

第三次是民國十二年,溥儀大婚,張作霖此時由於跟直系鬧掰了,去不了北京,但還是給溥儀送去了賀禮。作為感恩,第二年張作霖嫁女兒,溥儀也給張作霖送了兩份大禮包。當年的三月,張作霖大壽,溥儀又送了一份大禮,並命人在大紅禮單上寫道:

張總司令二月十二日生辰,宣統皇帝致贈:福壽條一件、壽畫一軸、滿意一柄、彩色瓷瓶一對、洋菸一匣、衣料四件

民國十四年,張作霖生日,溥儀再次送去了一份大禮,包括:無量壽佛一尊、三鑲玉滿意一柄、彩色九桃瓶一對、彩色雙象耳瓶一對、彩色小瓷盤一對、青玉大吉葫蘆小插屏一對、打簧洋鍾一對、洋菸一匣、紅雕漆圓盒一對、綺霞緞衣料八端。此外,溥儀還在一個星期後補送“萬古英風”匾額一面,並福壽字及古玩等多件。

由此可見,張作霖是在放長線,釣大魚。眼瞅著就要釣魚的時候了,馮玉祥居然把溥儀給趕走了。如果讓溥儀跑了,特別是跑到日本人那裡去了,日本人會不會扶持溥儀在東北搞點小動作?這是有可能的。因此,張作霖怎麼可能不惱火!

事後張作霖一面派人跟馮玉祥進行斡旋,撤走了駐紮醇王府外的國民軍。一面趕緊進京,找人跟溥儀疏通,表示馮玉祥乾的這事跟他沒關係,讓溥儀寬心。當他聽說溥儀溥儀潛往日本使館後,張作霖立馬找人跟溥儀搭線,前兩次都被拒絕了,張作霖並沒有放棄,仍然要求面見。最後溥儀答應了,兩人在天津曹園見了一面。當張作霖走到溥儀面前後,毫不猶豫的趴在地上就磕了一個響頭,畢恭畢敬的給溥儀行了一個大禮。

隨後張作霖大罵馮玉祥,說馮玉祥那廝是為了要拿宮中的寶藏,而他是十分留意維護國寶文物的,他不光把奉天的宮廷維護得極好,並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庫全書也要弄去,博得了溥儀對他誇讚。最關鍵的,張作霖要搞清楚溥儀為什麼要潛入日本大使館,他最擔心溥儀被日本人利用了

於是張作霖話題一轉,對溥儀直言說:皇上你不該在我帶兵到了北京之後,還往日本使館裡跑,我是有滿足力氣維護你的。溥儀連忙解釋說:其時馮玉祥戎行還在,我實是不得已才進日本使館的。聽溥儀這麼一說,張作霖立刻接道:皇上要是願意,到咱奉天去。就住在宮廷裡,有我在,怎樣都行。溥儀最愛聽這話,因此在張作霖主持北洋政府期間,他跟日本人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接觸。



因此總的來說,張作霖並不是真的關心溥儀的死活,他只是害怕溥儀溜了,最怕溥儀被日本人利用,成為日本的棋子壞了他的大事。而他對馮玉祥驅逐溥儀這件事,惱火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馮玉祥和張作霖是合作關係,馮玉祥驅逐溥儀,應該跟他商量,而不是自己一個人偷偷的幹,這明顯就是瞧不起自己;

第二、張作霖在溥儀身上釣了很久,就是想利用溥儀。現在馮玉祥趕走溥儀,讓張作霖很沒面子,也讓他在溥儀面前很被動;

第三、把溥儀留在北京,是圈禁溥儀成本最低的辦法。現在溥儀跑了,再想把他請回去,圈在宮裡可就不容易了。後來日本關東軍為什麼能利用溥儀侵佔東北?還不是因為國民政府沒有限制溥儀的人身自由,給了日本人一個利用溥儀絕好的機會。

所以說,馮玉祥驅逐溥儀這事幹的很二。驅逐就驅逐唄,為什麼要放他走呢?您都以革命者自居了,幹嘛不革命到底?怕就怕以革命者自居,但實際上是在沽名釣譽。


Mer86


辛亥革命一聲槍響,共和風暴遍佈全國,1912年隆裕太后頒佈了退位詔書,封建帝制結束。但清帝退位之前曾經和民國政府簽訂了“優待條例”,其中除了每年給銀子,保持皇帝的尊號以外,還有就是讓溥儀居住在紫禁城內,這樣紫禁城內在辛亥革命以後仍然還是封建帝制的天下。但1924年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政變”以後,下令把清遜帝溥儀驅逐出宮。

當時“東北王”張作霖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非常生氣,並且馬上進行了斡旋,國民軍對醇王府的管制馬上放寬,等到張作霖進京以後,立刻便撤離了醇王府門前的國民軍隊,並且親自前往朝見溥儀。當時不少清朝的遺老遺少得知這個情況以後,還上書張作霖希望他能恢復“優待條例”,不過張作霖沒有答應。

張作霖為什麼願意“震怒”,並且覲見溥儀呢?因為他看中了溥儀的名號。溥儀雖然退位,但並不是一點用沒有,

首先守舊的人,比如清朝的遺老遺少們就還看重宣統的名號,張作霖“震怒”一下,自己不會損失什麼,還能結好於他們。其二,宣統皇帝在滿蒙地區還有一定的號召力,張作霖這麼做無疑能夠得到這些地方人的好感。

不過,明眼人都知道張作霖雖然尊崇溥儀,最終還是為了自己考慮,他不過是為了利用溥儀而已,真要他出兵出錢那是不可能的,但張作霖對於溥儀比別的軍閥要好多了,所以張作霖皇姑屯事變身亡以後,溥儀還派人送去了輓聯,也算是盡了自己的

心思。


歷史十二郎


張作霖是奉系軍閥,奉系是北洋軍閥最為主要的派系之一,北洋軍閥是袁世凱的新軍主要將領建立,新軍組建又是晚清的產物。和溥儀搞好關係,也會讓滿清遺老遺少認同自己。

張作霖和溥儀關係還不錯,溥儀結婚他還包過紅包,為什麼張作霖和溥儀關係不錯呢,除了拉攏滿清遺老遺少,還有一個原因是張作霖是東北王,東北呢原來又是滿人入關的地方,所以蒙古人和滿族人在這裡勢力很大,雖然清朝被推翻了,但是他們還是認溥儀為正統的。

我們也知道後來北洋軍閥誰也不服誰,直系和奉系大打出手,馮玉祥在這個過程中和張作霖合作,打退了吳佩孚,於是馮玉祥在這時也就順理成章接管了北京,張作霖也沒想馮玉祥進北京後竟然開始變革,撕毀和清政府的條約,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張作霖也知道,想要挽回已經不可能了,那麼總要對在東北的蒙滿貴族表達下態度吧,所以也就對此事破口大罵。

另外兩個人本來是合作關係,搞這麼個動作明明知道會破壞合作關係,馮玉祥也沒和張作霖通報一聲,也讓張作霖覺得自己被利用了,還有紫禁城是原來皇室住地,裡面少不了奇珍異寶,馮玉祥這麼一干,那麼這些東西不都全進馮玉祥的腰包了嗎,所以張作霖才會對此事勃然大怒。


玄坤


因為溥儀會來搶東北,滿清有個祖訓,就是關內如果守不住就退回東北,張作霖就想要把溥儀關在紫禁城圈養起來,如果他被放出來,回東北該怎麼辦,京城的王爺貝勒滿清遺老響應號召 跟溥儀一起來東北想要搶東北怎麼辦,這些滿清遺老雖然勢力不如以前,可財力不能小看,還有東北本身也有一些留守的滿人,響應溥儀號召怎麼辦。這不但威脅張作霖的統治,甚至威脅他的性命。

他的擔心最後成真了,溥儀帶著一批遺老來了東北,以及東北軍裡的一些滿族將領也裡應外合。溥儀 溥傑 善耆 熙恰 川島芳子,這些人和日本人同流合汙禍害東北。其中川島芳子更是參與了殺害張作霖的行動。


小羅絲~




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溥儀很傷心,遠在千里外的張作霖聽到此消息,勃然大怒,暴跳如雷。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張作霖和宮中的溥儀有非常緊密的關係?

關於張作霖為何這麼生氣,說來話長,得從馮玉祥開始說起。

馮玉祥打亂了張作霖的計劃



二次直奉大戰時,張作霖答應馮玉祥,只要他能臨陣倒戈,奉系勝利後,在關內的直系地盤全部歸馮玉祥所有。


馮玉祥很高興,因為這是一箭雙鵰的事情。與吳佩孚本來就有積怨,再一聽張作霖給出的條件,實在誘人,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馮玉祥倒戈後,直接導致吳佩孚的直系大敗,意外的是,馮玉祥乘機帶兵進入了京城。

馮玉祥進城後,以掃滅封建殘餘的名義,將溥儀從紫禁城裡趕了出來。



馮玉祥這麼做達到了名利雙收的目的,首先,他將北洋政府籤的對滿清廢帝溥儀的優待條件全部作廢。

然後,限制溥儀在兩個小時內搬出紫禁城。並指出紫禁城裡的資產,要分出公私來,不能全歸溥儀所有。

規定屬於公的部分不許動,屬於私人的部分允許溥儀帶走。

實際上,這就是赤裸裸的掠奪。

在兩個小時內,溥儀根本就不能帶走更多“私有財物”。剩下的財產,基本都被馮玉祥控制住了。

張作霖多年來,一直關照溥儀,不排除對宮裡的財產早已動心。結果,被馮玉祥鳩佔鵲巢,近水樓臺先得月啦!這是張作霖勃然大怒的原因之一。

張作霖想通過溥儀實現自己的目的




當然,張作霖勃然大怒還有其它原因。

張作霖雖然看似一個粗人,但是他老謀深算。

他想雄據東北三省,並且想控制整個滿洲,勢力直達外蒙。做一個真正的“東北王”。

但是,東北是滿清的發源地,是滿清八旗子弟的大本營,更是溥儀皇親國戚們的地盤。

雖然溥儀等於是個廢帝,但是隻要他在紫禁城一天,就能穩定東北局勢。

馮玉祥這麼做,完全打亂了他的計劃,這能不讓張作霖生氣?

為了東北的穩定,張作霖必須“震怒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了皇宮,這事引起了極大地“轟動”,各路軍閥,各路革命者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作為“東北王”的張作霖,也必須發聲。要麼贊成馮玉祥的舉動,要麼斥責馮玉祥的行為。

最後,傳遞出來的消息是張作霖很“震怒”,這個“震怒”是要讓外人知道的,因為東北大地上還有無數滿族人,還有無數大清後裔,隔壁蒙古境內更是有不少大清的支持者。

所以,張作霖的舉動是為了穩定需要和政治需要。張作霖的“震怒”也是一種贏得各方支持的態度。

令張作霖最擔心的是溥儀走出紫禁城後,如果他去了日本人那裡,一旦被日本人利用,東北將會不保,那可能會滿盤皆輸啊!

後來的發展完全如此,早期張作霖一直保護溥儀,令日本人無從下手。

後來,日本人對張作霖下了黑手,利用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日本人控制了整個東三省…

溥儀被趕出宮,張作霖“震怒”的原因是沒有佔到財寶的便宜,害怕失去對溥儀的控制,還有就是做給別人看。

(如果你有不同觀點,歡迎關注,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