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禅位给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历史真相是怎样呢?

mtolao


《走向共和》里面有一句这样的台词“搞政治,是会上瘾的”,权力也是如此。乾隆皇帝禅位嘉庆,做了太上皇,但他这个太上皇不同于唐明皇,不同于宋高祖,乾隆皇帝的太上皇和宋高宗差不多,有实权,退位与不退位也没有什么区别。但乾隆选择了退位,因为他自己的一个誓言。

乾隆登基之初,即拜谒圣祖康熙皇帝陵寝,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意思就是自己才德浅薄,不敢和圣祖一样在位时间达到61年之久。等到乾隆85岁的时候,曾经以为难以达到的61年却指日可待,乾隆没有办法只好选择禅位于嘉庆,这样既守了诺言,又能继续掌权。


上面那一条是出于乾隆自身权力的考虑,还有一种说法是乾隆禅位是为了除掉和珅。

和珅在乾隆一朝已经是一手遮天,乾隆好大喜功,挥霍无度,缺钱用钱都需要和珅,造成了和珅后来的独秉朝纲。但乾隆需要和珅,大清朝却不需要和珅,就如同明朝的严嵩于嘉靖一样。所以为了解决掉和珅,让嘉庆杀人立威,乾隆选择提前退位,让嘉庆积蓄实力。


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历史十二郎


乾隆最有心机,虽然禅位给了嘉庆,可仍然把持朝政。乾隆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嘉庆则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为什么这么说?请听笔者为您讲述那段历史。

碍于情面,无奈禅位

乾隆的爷爷康熙帝,在位61年。乾隆继位之初,乾隆曾经对文武百官发表过演说:

“践阼之初,即焚香默祷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

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如今我有幸获得大位,要焚香向上天祈祷。如果我能够身体安康,有幸在皇位达六十年,那么我到时候一定会把皇位让出来。不能超过我的爷爷在位61年的记录。

乾隆皇帝那时候25岁,心想60年后,自己早已85岁高龄了,说不定还活不到那个时候呢。这才有了乾隆皇帝的“和上天的一个盟约”。

可眼看到了乾隆六十年,自己的身体还是很硬朗,无病无痛的。早已习惯掌控天下的乾隆皇帝不甘心。

可君无戏言,如果贸然摒弃,少不了会落得个言而无信,这是大大的不划算。

让位不让权,两全其美

乾隆皇帝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那就是让位不让权。

皇帝我让你当,我做太上皇,可权力还是在我手里。于是嘉庆从太子,当上了皇帝,可惜却是个傀儡。

这点我们看历史文献中记载的,

“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你当皇帝以后,凡是遇到军国大事和任免官吏等大事,仍然要向我请示。这是为了怕你没有经验,做错了事情。

呵呵,好一个心机男。嘉庆皇帝在心里默默的嘀咕了一句。

嘉庆虽然坐上了皇位,可这个皇帝做的憋屈啊。

隐忍待发,诛杀和珅

乾隆依然把持着朝政,和珅是乾隆眼前的红人。

为了讨好乾隆,先要讨好和珅。

于是嘉庆皇帝又是给和珅送房子,又是送银子的,用尽一切的手段麻痹和珅,麻痹乾隆。

终于,乾隆在当了三年的太上皇以后,与世长辞了。

嘉庆终于挺直了腰板,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便烧的是和珅,抄了家。

可惜了和珅,在乾隆年间疯狂的敛财,不曾想最后还是全部给了大清朝。

果然是和珅倒,嘉庆饱。


奇点历史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二十五岁时从父亲雍正手里接过皇位,当了整整六十年皇帝,尔后让位于儿子嘉庆,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直到1799年去世,享年虚岁八十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几个皇帝之一。

乾隆之所以在当了六十年皇帝后不再干下去,而是选择让位给儿子,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据说和他的爷爷康熙有关。

康熙八岁登基,做了六十二年皇帝,享年七十岁。乾隆对他的这个爷爷非常敬仰(其中有一个原因,传说当年康熙之所以选择雍正为自己的接班人,乃是因其特别喜欢乾隆,是为了能让乾隆当皇帝,是故才定了雍正),他处处以爷爷为表率。为了表示对爷爷的敬畏和尊崇,因而在当皇帝的时间上,绝不超过爷爷。(幸好他没决定在寿命上也绝不超过爷爷)。

当然,乾隆虽然让出了皇位做了太上皇,但他这个太上皇仍然是大清帝国的首屈一指的灵魂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他不过是把帝国的日常工作交给了儿子,帝国的大事,必须向他汇报,由他来圣裁拿主意。

举个例子,像乾隆一直宠信的和珅,嘉庆早就想拿掉他,但由于太上皇的存在和庇护,嘉庆也无有为力,所以等到乾隆一去世,嘉庆就迫不及等地拿下了和珅。


聂作平


纵观历史,我们都知道乾隆是清朝历史上实际掌握权力最长的一位帝皇,可以称的上是千古一帝,而他本人也开创出了乾隆盛世。

那么乾隆在位60年,为什么会突然让位给嘉庆帝呢?

可以说乾隆爷的让位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乾隆25岁时,初为帝皇,可谓是义气风发,豪情万丈,有一次在康熙爷的灵位前,乾隆爷不知道突然发了哪门子疯说,爷爷你这么厉害,在位61年,并且国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我要是能在位60年就心满意足了。

结果,谁知道乾隆爷可谓是身体健康,吃嘛嘛香,一直到85岁还是没有什么大病,那么这个时候问题来了,自己说了在位不过60年,现在马上要超过60年了,怎么办呢?君无戏言,结果当然就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让位给了嘉庆。



乾隆让位于嘉庆后,曾说过这样的话“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说白了就是你虽然是皇帝,但是遇到事情还是我来决定,你就在旁边看着就好了。其实际还是乾隆爷在掌管权力,而嘉庆帝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一直到三年后,乾隆爷去世了,嘉庆帝才真正的为皇帝,有皇帝的名,更有着皇帝的权。


一缕风尘854


乾隆六十年底,已经当了六十年皇帝的清高宗爱新觉罗 弘历传位给太子颙琰,大清国正式改元嘉庆。弘历从皇帝的位置上退下来,又当三年多的太上皇,直到嘉庆四年正月去世。

权力这东西,是世间最好的兴奋剂,谁得了,都不会轻易放弃。除非外在压力之下,自己保不住权力了。才不得不放手。乾隆在退休之时,还是牢牢把着朝廷大权,当时身为太子的嘉庆皇帝,虽然已经三十六岁,但他没有李世民那样的能力,能把权力从自己父亲的手里夺过来。可是乾隆还是禅位给儿子,自己做了太上皇。

乾隆只所以这样做,与自己与他的祖父康熙以及自己早年所说的一句话有关。康熙皇帝大概是大清王朝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按封建社会的规制,王朝的第一代皇帝具有开创之功的,称为“祖”,其余的称为“宗”,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祖宗”,“祖”有功,“宗”有德。康熙做为清朝第四代君主,入关后的第二代,死后能称“圣祖”。可见他在大清王朝的地位。康熙的一生,为大清王朝政权在中原的确立和巩固,做出了具大的贡献。清朝的后代君主提起康熙,都充满敬仰之情。乾隆也是如此。

乾隆皇帝继位的时候,把自己的祖父康熙拿出来,做为自己的榜样。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享年六十九岁。在中国历史的帝王中,不断享国时间长,而且年近七十,也算是高寿。乾隆登基的时候说,自己登上皇位之后,向祖父学习,但在位时间决不超过康熙,只干六十年。在当时,乾隆其实是耍了个小聪明。康熙是八岁登基,去世时不到七十。而乾隆上台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六岁了。假如干满六十年,他已经八十五六,快九十了。他没想到自己能活那么大的年纪。谁知造化弄人,干满六十年后,八十六岁的乾隆依然身体健康,精神不错。这时,他自己就陷入了两难之中。退位吧,放不下手中的权力。不退吧?有违自己当初的诺言和明君圣主的形象。思来想去,还是退了吧。于是,一咬牙,便把位置交给嘉庆了。

位置虽然交了,但权力并没交。他自己一直干到乾隆六十年十二月,才把位置交了。可见心中有多么不舍。交了位置之后。权力却没有放,清史说,“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宫中时宪书用乾隆年号”。也就是说,朝廷中的大事,嘉庆皇帝是没有权力处理的,必须要请示太上皇之后,才能决定。这时的嘉庆是标准的儿皇帝。最奇葩的是,大清朝全国都已经进入到嘉庆元年了,皇宫之内的年号还是乾隆六十一年。可见乾隆内心多么的不情愿。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王朝新气象。但嘉庆朝有点例外。一朝天子虽然换了,但一朝臣却换不了。只能用新瓶装着旧酒。其中的代表人物,当然就是和珅。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宠臣,乾隆虽然退位了,朝廷的一切事务还是要按乾隆的意思来办。谁最能了解乾隆的心事,肯定是和珅。所以,在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去世之前,大清王朝的朝廷里,身为皇帝的嘉庆,还没有大臣和珅权力大。朝廷中,嘉庆与和珅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在乾隆刚刚去世,嘉庆立马把和坤拿下,并处死。

和珅的结局,与乾隆退位当太上皇有直接关系。原因很简单。假设乾隆当初没有说过只干六十年的话,也就不用退位当太上皇。乾隆不退位,和珅就直接为乾隆打工,和嘉庆之间,不会产生太多的利益冲突。现在,乾隆退位了,和珅处于尴尬的地位。他成了嘉庆的臣子,却为乾隆干活。任何处在这种状态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假如乾隆不退位,等他死了之后,和珅免不了最终还是要下台,但未必会那么惨。原因是新皇帝上台时,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办,这些事情无一不要依靠老皇帝的班底。等到一切安排妥当,怎样也要一两年之后。这时,和珅没有靠山,办事时只能按新皇帝的旨意行事,与嘉庆的冲突也不会那样激烈。当然,这一切,只是假设。假设大多不会成立,历史只能是他本来的那个样子。所以,和珅也只有被杀这一条路。这是他为乾隆轻易许诺所付出的代价。


七月流火140400643


真相就是乾隆有毒,先后立了几个太子,结果全都夭折了,这使得乾隆不敢再立太子,因为他快没儿子可用了。而乾隆还有一个忌惮,那就是怕晚节不保,倒不如退位给嘉庆,这样,权力还是自己掌握,但是背锅的就成了嘉庆了!

乾隆对外宣布的退位原因是不想在位时间超过他的爷爷康熙皇帝。在传位这个问题上他确实是比不过他的爷爷。乾隆一辈子最佩服的一个人就是他的父亲,雍正皇帝。乾隆也是已知唯一知道他父亲过世后会伤心的皇帝,雍正把乾隆带在身边历练长达十年之久,乾隆也是帝王家唯一享受过父爱的皇帝。而乾隆自己却没法像康熙一样培养出一个跟雍正一样的继承人!嘉庆从资质上确实平庸,所以乾隆想要退位来保嘉庆,由自己来历练他。

其次,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可是在缅甸平叛的时候,清军全军覆没。虽然对外号称全胜,可是内情乾隆全知道,这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缅甸军的进口火器让乾隆深以为忌惮。万一再来几起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就晚节不保,当不了十全老人了。


优己


距现在仅百十年的清史稿应该是可信的。

清乾隆帝做为中国历史上当政6O年年龄最大的皇帝(89岁),一生可谓盛誉满赞、富贵无边、风光无限。

他幼年就被皇爷爷康熙接入宫中精心调教,据说后来雍正继位与此有关。

他二十四岁继位,可谓风华正茂、风流倜傥,续写了康雍乾盛世的最后一篇。他自称文治武功,自封十全老人,带着文武侍驾、嫔妃待从六巡江南,派场之大古今无人企及。

当政60年后禅位于皇十五子颙琰一一嘉庆帝,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因他曾经许过愿不能超过皇爷爷的6O年)

他这个太上皇与历史上的太上皇不同,如惊恐不定的唐高祖,以泪洗面的唐明皇,掳去北国坐井观天的宋徽宗。他太上皇当的那叫硬气!除龙椅上坐的和年号为嘉庆外,其他军国大事仍独揽,没有他的点头认可,嘉庆连诏书都发不出去,因为玉玺还牢牢握在那手里。尽管嘉庆早对和珅一班媚臣不满,也只得隐忍。因为这时的嘉庆如同穿上龙袍的皇太子。


四年后,乾隆去了清陵,嘉庆才真正当政,第一件事就拿和神开刀,抄了他的家,资产竟达亿两银子(相当于清朝七年的国库收入),随充入宫中,才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从而才看到乾隆晚期不知纵容养肥了多少贪官。

嘉庆干了这么一件大事,朝纲为之一新,惩治了一批贪官,但以后再无大的建树。政绩平平,比起祖、父逊色多啦。后人提及他的时候不多。


晚亭与落霞同晖


乾隆禅让于嘉庆,有着明面上的真相和隐含的政治真相。政治上,我们要是太相信于历史书上的寥寥数语,那就会显得太过于天真了,所以我们要有所保留的阅读和用自己的思维结合当时的背景来推敲。

明面上是因为乾隆对康熙圣祖皇帝很是推崇,所以乾隆曾经表示自己如果能够在位年长,那绝对不会超过60年的皇帝期限,不敢逾越圣祖皇帝的当政时间。所以乾隆在85岁那年,也就是在位60年的时间节点上,他昭告天下,禅位于十五皇子颙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政治是真真假假的,可能我们也不能否认乾隆的确存在着对圣祖皇帝尊重崇敬的心思,所以不敢当政时间超越康熙。但我相信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政治上的无奈。

乾隆25岁登基,谁能想到他自己可以活到89岁的高龄呢?当初之语不管是不是出自真心,可是说出去的话那就是泼出去的水,何况帝王自古以来是一诺千金的,这肯定得有个交待,所以乾隆履行了承诺禅让了帝位,自己成为了太上皇。虽说是太上皇,可是乾隆对于权利是绝不肯放手的,他的诏书内容大意是:以后凡是军国大事,人事调令都必须要经过他的垂询,至于那些个小事,如祭祀之类的等等就由嘉庆皇帝出面,不必请教于他。这是人不再其位了,可是朝政大权仍然被紧紧窜在手中,一切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真正变化的也只不过是叫法罢了。

对于一个一辈子高高在上的帝王而言,对于一个自称为“十全老人”的君王而言,对于一个自信更自负的皇者而言,皇权在握,他看尽了世间的冷暖,享受了世间的尊荣,他如何肯放弃这至高的享乐源泉,所以禅位对于乾隆,只不过是一种高姿态的拿高轻放的政治态势罢了。


历史风云天下


历史真相就是乾隆根本不想退位,退位是被逼的。这问题就更大了,作为皇帝就问谁敢逼皇帝退位?要么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像当初李世民一样先把自己的皇兄杀了,然后找到自己的父皇,把刀架在脖子上逼他退位,为了活命李渊都从了,难道乾隆也遭遇到了当年李渊一样情况?不是的,乾隆退位是自己承诺的,这就更有意思了,古往今来,这样的承诺还真少,一般皇帝都是不死不退位。



在雍正皇帝深夜暴病而亡之后,年轻的弘历继位也就是乾隆皇帝,当时他还只有二十五岁,可谓是意气风发,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是清朝比较厉害的皇帝了,开创了康熙盛世,而且在位61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当乾隆皇帝还小的时候,就对自己的皇爷爷敬佩不已,所以在成功继位之后就曾经在心中默默发下自己的毒誓,如果自己可以长命百岁的话,一定只做60年的皇帝,而绝不超过皇爷爷的61年,以表达自己对皇爷爷的敬佩之情。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就过去了,说慢也不慢,说快也不快,一晃乾隆皇帝就活到了八十多岁,在位也将近60年了,在古代八十多岁是极为罕见的事情,可见上天还是很眷顾乾隆皇帝的。但是皇位这样的东西可不比别的,一旦坐上了就会上瘾的,这乾隆心里这个后悔啊,肠子都要悔青了,本来自己也就八十多岁了,而且身体也没有什么异样,说不定真的老天照顾活到了一百来岁那不是亏大了。



原本乾隆皇帝想这也就是自己的毒誓,也没有谁知道就随他去吧,反正也无所谓,不退位也没人说反正。哎,说来也奇怪,就是乾隆皇帝正好在位6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怪事这可把本来有点心虚的乾隆皇帝给吓坏了,在我们现在叫做日食,但是在古代不知道啊,当时好好的大太阳突然慢慢变暗,就像变成了夜晚一样,当时这个乾隆给吓得啊心都差点跳出来,果然乾隆以为是上天要惩罚他,于是就果断退位了。



但是退位之后这乾隆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其实就是乾隆换着花样又做了三年皇帝,除了年号啥的都改了,其他一概没变,没有太上皇的允许,继位的皇帝很多事情都办不了的,表面上看是乾隆的自私,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古代无论是明朝朱元璋也好,清朝也好,一般都是很早就立了太子的,因为早些立好之后就可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历练以后也方便接任皇位,而当年乾隆是突然退位的,在此之前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退位当了太上皇之后乾隆就是担心刚刚继位的皇帝做不好,所以才把自己掌政,以便皇帝先适应适应。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自从嘉庆元年(1796)正月元旦,乾隆帝禅位给皇太子嘉庆,到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病逝,乾隆在这三年零三天的太上皇生涯里,仍然总揽大权,让位不让权,让嘉庆这个嗣皇帝变成成天恭听圣训侍奉游宴的侍皇帝,

嘉庆新政=乾隆晚年

这三年零三天,对于眼看着国事糜烂乱象四起而焦灼忧虑的新君嘉庆来说,是痛苦的三年零三天,是煎熬的三年零三天,更是可悲的三年零三天,他只能看着吏治越加腐败,军备越加松弛,而不敢有一言,不敢有一丁点动作,他只能隐忍。

难道说这三年零三天对于嘉庆来说就没有一点好处?有,当然有一点,嘉庆可以悄悄的观察朝政,观察朝臣,积累经验,就当是在太子位上的磨练。

乾隆禅位的时候,让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去天安门城楼宣读了一份长长的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非常的长,把他在位的六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罗列的点滴不漏,但是,对于中期以来出现的危机和种种弊端却只字不提。中心思想就是:儿子啊,老子把这花花世界盛世江山就传给你了,希望你好好守成啊!

嘉庆帝又不傻,心里自然是一清二楚,但是,他能指出他爹的传位诏书写的不实在吗?不能,他得做孝子,得陪他爹游宴。

自从乾隆退位以后,天天像过节,无休止的大宴小宴,赐皇子宴,赐亲藩宴,千叟宴,赐群臣茶宴,蒙古王公贝勒宴······

那真是一宴还比一宴豪,那是欢乐的海洋,喜庆的世界,在乾隆的带领下,满朝文武尽情欢庆,真是幸福又美满!

做为毫无实权的新君,嘉庆被乾隆捆绑手脚毫无作为,每每下发的圣旨大多头一句就是“奉太上皇敕旨”的话语,旨中有旨,正是嘉庆初年的真实状况;毕沅某次上奏某事,把乾隆放在嘉庆后边了,就引起乾隆的训斥。可见,所谓嘉庆新政不过还是乾隆末年罢了,嘉庆只能奉旨行事。

最威风的太上皇帝

古往今来没有那个太上皇帝比乾隆更威风更滋润,身为上皇的乾隆依旧能够乾纲独断,大权在握,外边是嘉庆元年二年三年,但是内廷依旧是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六十三年,但凡军国大事用人诸事,莫不启奏太上皇,一切军国要事都是乾隆亲理,嘉庆只能敬聆训诲随同学习。

此时的乾隆不说老迈昏聩,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早已经被阿谀奉承蒙蔽双眼,越发抓权不放。做为嗣皇帝的嘉庆还得耐着性子去躬亲侍宴,“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

国事呢?往年爆发的苗民起义战火未熄灭,规模更大历时更久的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烽烟又起,如此艰难的困境就是乾隆留给儿子的遗产,他这个威风的太上皇却似毫无责任尽情的享受最后的奢侈,真是哪怕死后洪水滔天,说的就是乾隆。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