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道20號」你知道,包頭的古人都用什麼買東西嗎?

秦漢以後,包頭成為中國北部邊疆重要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貿易發達,而作為重要中間媒介的貨幣,使用也日漸頻繁起來。因為過去的度量衡制度非常混亂,不同朝代之間、不同地區之間差異明顯,古代包頭人使用的貨幣可謂五花八門。那麼,這些貨幣由誰鑄造?用了什麼原材料?摺合成人民幣價值幾何?

「烏蘭道20號」你知道,包頭的古人都用什麼買東西嗎?
「烏蘭道20號」你知道,包頭的古人都用什麼買東西嗎?

布幣

布幣最古,宋錢居多

想了解古代包頭人使用的貨幣,就必須先分析在包頭境內歷史遺存和古墓裡出土的文物。目前,在我市出土的年代最久遠的貨幣,是考古部門於1981年在麻池鎮發現的一批三晉布幣。這是春秋戰國時期流通的貨幣,一共有40多枚,上面鑄有平陽、安陽、中都、高都、茲氏等字樣,即鑄造地的名稱。比如茲氏,就是春秋時趙國所置的郡縣,現在位於山西汾陽東南。

而在包頭出土最多的古貨幣,當屬兩宋時期的了,目前已達到三十多種。比如,北宋的太平通寶、元豐通寶、景德通寶等,以及南宋的開禧通寶、嘉熙通寶、慶元通寶等。

為什麼出土的北宋貨幣最多?那時因為宋錢鑄造極多而濫,銅鐵並用。比如元豐年間(1078—1085年),全國就鑄造了550萬貫銅、鐵錢,而在唐朝的時候,全國一年最多才鑄銅幣三百多萬貫。而且,宋錢的錯範比較多,錢文書體非常多樣,楷、草、隸、篆、行都有。

在我市出土第二多的古錢幣,是兩漢時期的五銖錢,主要出土地是幾個漢墓群內,分佈在麻池、古城灣、城梁等地,作為隨葬品,多則百枚,少則二、三枚,有的放在死者身旁,有的置於死者口中。這些五銖錢,以西漢鑄造的為多。跟宋錢相比,西漢的五銖錢明顯製作優良許多,但到東漢後期,就出現了錢文和邊郭較淺、形狀不規則等缺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開元通寶。這種貨幣始鑄於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中國行用了近1300年的元寶、通寶的貨幣名,就是從這時出現的。這種貨幣在包頭本地的一些墓葬裡屢有出土。唐代各時期的開元幣,鑄造都相對精良。唐初的開元幣背後有月牙痕,為後世所仿效,這背後還有個典故: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文德皇后在看樣幣(蠟樣)的時候“掐一甲跡”(留下指甲印),所以鑄造官就吩咐下面依樣鑄造了。

「烏蘭道20號」你知道,包頭的古人都用什麼買東西嗎?

五銖錢

五銖質良,通寶尤盛

不但名稱隨著朝代更迭不斷變化,在包頭出土的古代錢幣的鑄造原料、形制也各有不同。

拿三晉布幣來說,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幣,是從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布”是“鎛”的同聲假借字,在古代通用),保留著其作為工具的模樣。這種貨幣是由銅製造的。布幣在春秋戰國時通貨550餘年,為祖國繁榮發展作出了貢獻。布幣錢文有對稱之感,從唐代開元通寶到宋朝對錢都仿效了這種佈局。布幣錢文對稱還應用於建築上,如明朝建築北京天安門左右兩邊格局是相對稱的。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三套人民幣2元券右上有古布幣圖案水印、示意祖國貨幣文明史遠源流長。第三套人民幣2元古布幣水印,曾一度被收藏錢幣愛好者以30倍價格換取。

而行用了近740年的五銖錢,從鑄造伊始就確立了“唯一合法貨幣”的地位,由中央統一鑄造。由於私人仿製費銅費工,無利可圖,民間盜鑄絕跡,五銖錢使用至東漢,鑄數極大,使用極廣。之所以叫五銖,是因為錢背增加了輪廓,重五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它的標準重量為4克,直徑2.5釐米,厚0.12釐米。

到了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此後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包頭地區還出土過極少量的金代和元代貨幣,傳世的也並不多。這是因為,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與漢族交往中受中原經濟文化影響,除了使用唐宋所鑄銅幣外,也發行過民族文字與漢文類銅鑄幣,尤其在元代,主要流通的是紙幣。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沙爾沁鄉還出土過一批西夏的鐵錢,重達一百多斤。

「烏蘭道20號」你知道,包頭的古人都用什麼買東西嗎?

開元通寶

因時不同,貴賤有殊

儘管作為文物,出土的古貨幣所具有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最初鑄造時。但從各類文獻中,我們也可以分析出各類古貨幣在當時社會的購買力。

據研究,漢代一枚五銖錢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4角。西漢中期,一石糧食的價格一般為百餘錢,好一點的住宅價格在萬錢左右。買一隻羊得花500-1000錢。按照這個換算方式,如果在現在的包頭買一隻標價千元的羊,則需要2500個五銖錢。

當時,皇帝給官員發放年終獎已經有了定例,稱為“臘賜”,就是在臘月賞賜錢物,以備過年之需。依照官員等級的不同,“臘賜”的數量多寡不一。據楊侃的《兩漢博聞》記載:“臘賜大將軍、三公錢各二十萬,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特進、候十五萬,卿十萬,校尉五萬,尚書三萬,侍中、將、大夫各二萬,千石、六百石(均是官名)各六千,虎賁、羽林郎二人共三千。”

其中提到的“錢”是五銖錢,這樣算下來,連同牛肉、粳米加一起,大將軍、三公獲得的年終獎勵差不多高達10萬元,最少的虎賁、羽林郎兩位也要過萬,福利之優厚讓人羨慕。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開元通寶的購買力較高。 米價最便宜的時期是高宗唐高宗永徽五年,2.5枚開元通寶就可以買一斗粟米。唐代一斗米大約摺合今天的30市斤。也就是說,一枚開元通寶能買到12斤米,足夠三口之家吃半個月了。

而對於較早出現的布幣的購買力,《睡虎地秦墓竹簡·金布律》也有記載:布袤八尺,福(幅)廣二尺五寸。布惡,其廣袤不如式者,不行。錢十一當一布。其出入錢以當金、布,以律。這是說布長八尺、幅寬二尺五寸為一個布幣的單位。一布的長寬尺度,大體上是一箇中等身材的人可以做一件上衣的面料。布的質量粗劣,長寬不合規定的,不得充當貨幣使用。秦律規定“十一”個“半兩”錢相當於一塊布幣的價值。戰國晚期秦國糧食的價格,是一石值三十錢。也就是說,當時秦國的一枚“半兩錢”可購買粟米1公斤,一塊布幣可購買粟11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