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動機投入3000億,為何仍落後美30年?院士一番話人恍然大悟


中國發動機投入3000億,為何仍落後美30年?院士一番話人恍然大悟

殲20自首飛以後,就一直牽動著中國軍迷的心,這款中國自主研發的五代機,是我們目前最為先進的戰鬥機,同時也讓我國成為全球僅有的三個能研製出五代機的國家之一,雖然我們在起步較晚的情況下,取得了足夠的進步,但是短板依然很明顯,發動機作為我們的老“心病”,並不能完全發揮出殲20的實力,影響殲20的大規模列裝,以及後續六代機的研發,嚴重製約了中國航空業的發展。

中國發動機投入3000億,為何仍落後美30年?院士一番話人恍然大悟

航空技術被稱為工業之花,航空發動機更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需要強大的工業體系和科學技術作支撐,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此前中國院士坦言,以美國發動機現在的水平就是原地踏步,我們再花二十年也很難追上。

拿我們現在接近美國F110、F119發動機性能的渦扇-10和渦扇-15對比,這個差距將達到30年。美國量產列裝的時候,我們還在摸索,六代機地面測試的時候,我們還在預研,落後不僅僅是一代那麼簡單,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不能縮小差距就意味著被越拉越遠。

中國發動機投入3000億,為何仍落後美30年?院士一番話人恍然大悟

我國航發雖然起步較晚,但起點並不低,在前蘇聯的幫助下,中國從無到有,迅速邁進了噴氣時代,前年,我國實施“兩機”重大專項,舉全國之力突破核心技術,投資500億成立了中國航發集團,擁有職工近10萬人,包括6名院士,200餘名國家級專家學者,之後有消息稱預計累計投入將會超過3000億美元,用來徹底解決國產航空發動機長期存在的技術問題,由此可見國家對航發事業的重視和決心。

中國發動機投入3000億,為何仍落後美30年?院士一番話人恍然大悟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制約著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呢?此前,中國院士現身說法,首先,我們的基礎太差,航空發動機作為尖端技術,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即使投入巨資,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

其次,在材料方面,需要重量輕、強度大且能承受2700°高溫的合金材料,有些部件在試驗階段可以生產出來,但是量產時由於工藝和材料的問題,導致良品率極低,直接影響了發動機穩定性和壽命;

最後,航發領域需要持續的投入,甚至幾代人參與其中,幾十年心血也未必能見成效,投入多回報少也造成科研人員流失的問題。

中國發動機投入3000億,為何仍落後美30年?院士一番話人恍然大悟

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對軍工業發展至關重要,技術突破沒有近路可走,唯有踏踏實實搞研發,拿出“兩彈一星”精神,艱苦奮鬥,勇於攀登,同時注重人才梯隊的建設,重視人才,提高待遇,持續大量的投入,才能最終徹底解決這塊“心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