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充電設施只能管理平臺“羊城充”服務廣大車主

羊城充app是廣州供電局發佈的一款充電設施智能管理軟件,這款軟件可以幫助廣州用戶在手機上查詢附近的充電樁,你可以將你的電動車通過軟件與手機連接,隨時查詢電量狀態,並且還可以進行充電預約。

停車難是大城市的老大難問題。日前,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第六期探討“推動停車場、充電樁建設”,政協委員調研發現廣州車位供需矛盾有增無減。廣州市工信委表示,將建設全市統一的充電設施智能管理平臺——“羊城充,對充電設施數據實時監控,促進充電設施互聯互通。

截至今年6月,廣州市本市籍機動車汽車保有量255萬輛,其中中小客車208萬輛。此外,廣州市還有大量的非本市籍車輛。目前全市的停車位數量還沒有全面的統計摸查,從夜間停車絕大部分車輛“有位可停”的實際情況看,全市實際泊位數可以達到200萬個以上。按此推算,廣州市停車位與中小客車比接近1:1,與城鄉建設部《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要求的1.1~1.3倍之間有一定差距。

市政協經濟委聯合廣東省靜態交通協會開展專題協商調研發現:雖然《廣州市停車場條例》(下稱《條例》)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但與國內其他大城市相比,廣州在以智慧停車和充電新能源為代表的靜態交通產業上發展稍顯落後,尤其是在中心城區,車位供需矛盾近年來有增無減。

廣州市充電設施只能管理平臺“羊城充”服務廣大車主

羊城充

省靜態交通協會李濤秘書長表示,根據條例,6米以下的室外立體車庫,滿足一些條件的前提下,可免於報建(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程序簡便了很多。如果超過這一高度的報建辦法,現在還沒有專門的報建細則,只能按照建設工程相關規定報建。“程序很多很複雜。比如,一般廣州建設工程項目報建流程分四個階段幾十個部門要審批。”

市國規委相關負責人對此回應,《條例》對停車場進行分類管控:對於利用既有停車庫內部富餘空間安裝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無需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對於利用小區自有用地在室外增設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如果高度少於6米,規模少於50個車位等小體量的,只免於申請規劃報建,用地業主只要協商好同意加建的,由質監部門、屬地鎮街對增設設備工作進行指導和協調;對於體量較大的機械立體停車設備,納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範疇,由用地單位或業主代表作為申請主體,協調好與周邊利益相關人的關係,依法辦理相關手續,“該事項目前在市國規委僅需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一項。”

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7月,廣州已建成各類充電設施約2.1萬個,其中公用、專用充電樁有約1.6萬個,私人充電設施近5000個。在廣州充電設施管理平臺上,已登記的充電運營服務商達56家。該負責人表示,將建設全市統一的充電設施智能管理平臺——“羊城充”。通過平臺對充電設施數據實時監控,促進充電設施互聯互通,為政府安全監管和決策提供高效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