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論點提出的八種方式

申論論點提出的八種方式



申論論點提出的八種方式

公務員考試申論文章不管寫成策論文、政論文還是評論文,論點一定要正確鮮明,這是考生在這一題中獲取高分的必要條件。申論文章的論點是該文章呈現出的最重要信息,閱卷老師拿到試卷後往往先去文章中找論點,論點不明晰,該文已經被打入三類或四類文章當中去了,從而註定了該大題的失敗。因此,考生一定要有提出論點的意識,並且能夠根據不同的要求採用一定的提出論點的方法,使論點得到突出,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印象,為整篇文章錦上添花,“公務員考試面試第一號微信公眾號”編輯介紹提出論點的八種方法,供考生參考。

一、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論點

申論考試的給定材料大都是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事出有因。因與果是密切相關的:因是果的依據,果是因的必然。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論點,就是從事物紛繁複雜的聯繫中,找出論點與特定的“因”的相互關係,並加以理性地分析闡述,水到渠成地引出論點。這樣,既能使論點成為必然結論,又能揭示論點的特殊意義,喚起閱卷老師的特別關注。我們可借鑑鄧小平的《要吸收國際經驗》,文章的標題就是本文的論點,為了引出這個論點,作者是這樣開篇的:

我們是在一個貧窮的大國裡進行改革的,這在世界上是沒有先例的。我們搞建設有三十幾年,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但是光憑自己的經驗和教訓,還解決不了問題。中國要謀求發展,擺脫貧窮落後,就必須開放。開放不僅是發展國際間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國際經驗。

沒有先例,需要經驗;經驗不足,要借鑑經驗;“中國要謀求發展,擺脫貧窮落後”,就“要吸收國際經驗”。在自我封閉了幾十年的中國,提出“要吸收國際經驗”的主張,本身就是十分響亮的論點。一個響亮的論點加上簡潔明晰的原因為依託,一下子突出了它的深遠意義。

二、在背景分析中提出論點

社會背景是申論材料中涉及的社會問題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歷史或現實的環境氣候,它對事物的發展變化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背景是產生論點的土壤。論點的提出,如果能結合背景分析,就會使論點有了雄厚的客觀基礎,顯示出它的必然性。如2009國考,有一考生的文章《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權衡——淺議糧價調控機制的構建》 一文論點的提出是這樣的:

“近來,有學者指出,‘次貸危機後,下一場危機將是農產品危機。’儘管世界各地農民全力增產,穀物供應依然緊張。糧價飆漲已演變成最急迫的經濟問題。全球飆升的食品價格,導致許多發展中國家帶來極大的風險。對此,領導人在安徽和河南農村視察時,有村民提出希望政府提升農產品價格和補貼。談到這裡,我們不禁思考:如果從全國發展的大局考慮,對農產品價格的調整是大勢所趨,但從執行的角度看,我們應該如何調控農產品的價格呢?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重要問題。”

通過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特別是對存在問題的分析,必然得出“從全國發展的大局考慮,對農產品價格的調整是大勢所趨,但從執行的角度看,如何調控農產品的價格呢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重要問題”論點,這樣提出 論點,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在擺出任務中提出論點

用這種方法提出論點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就是列寧的《青年團的任務》。在《青年團的任務》中,列寧以向青年發出的學習號召為中心論點, 但在提出這個論點之前,列寧用了較多的文字來闡述青年所面臨的重大使命:“從資本主義社會培養出來的一代工作者, 至多也只能消滅建築在剝削上面的資本主義舊生活方式的基礎。他們至多也只能建立這樣一種社會結構,這種社會結構幫助無產階級和勞動階級保持自己的政權,奠定鞏固的基礎,至於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建設,那就只有在新條件下,即人與人之間的剝削關係已不存在的條件下參加工作的一代人去擔負。”這一代人就是青年。 那麼青年們怎樣才能不負重託,完成肩負的歷史重任?列寧提出:“共產主義青年團及其一切組織的任務,可以用一句話來表示:就是要學習。”這樣,就使論點有了沉重感,也增強了它的激勵性。

四、在談是論非中提出論點

針對某一問題或現象,給定材料中往往也有幾種觀點,比如2008年國考中關於怒江水電開發的爭議,考生在作答“從怒江水電開發說開去”的文章時,可以對材料中各方觀點歸納總結,評說一下其中的是是非非,從而提出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的主張。用這種方法提出論點,作者要有明確的是非觀,要注意辯理,把論點建立在理上,力避簡單、武斷,以致削弱論點的說服力。有考生就是按照這種思路去寫的:

我國的水能資源豐富,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最近“兩庫十三級”怒江水電開發方案一出臺,便引起巨大爭議。有人認為怒江自然寶藏豐富,這裡的“三江並流”景象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稱在這裡進行水電站建設是掠奪性開發;也有人認為怒江地區經濟落後,可利用的資源有限,要改變當地的貧窮現狀,水電開發是最好的方式。

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生產發展 ,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在具體實踐中,我們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走生產發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作者對兩種不同的觀點進行了簡單概括之後,提出了“走生產發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這一有時代意義的論點,創造了有說服力的理論前提。

五、在層遞中提出論點

層遞,是一種層層深入,向目標步步逼進的藝術手法。利用層遞提出論點,就是作者故意把筆宕開,先從遠處說起,從一般說起,然後逐漸收筆,最後點出論點。這樣,不僅能為論點增強牢固的理論基礎,還有“深山藏古寺”的藝術魅力。

如毛澤東主席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開頭寫:

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決的問題。

革命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革命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決的問題。

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決的問題。

很明顯,本文的論點就是第三句,但作者有意設置了三個層次,把它隱藏在層巒疊嶂之中,挑起讀者的探求欲,在認識了一般戰爭的規律、革命戰爭的規律後,才“路轉溪橋忽見”地推出論點,以強大的邏輯推理,把論點牢固地樹立了起來。

六、在排他中提出論點

就是在排除他人觀點中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以他人的觀點為映襯,突出自己觀點的獨特性,令讀者耳目一新。 2009年國考刑偵執法類作文題,要求考生就給定材料中反映的一個主要問題,寫一篇見解比較深刻的文章,如果我們就糧食生產而談,就可以把網上談糧價的文章的觀點引出來,指出其不當不妥指出,緊接用筆鋒 一轉,提出自己獨 到新穎而又富有懸念的觀點,這樣提出論點,引人入勝。

七、在泛論中提出論點

在泛論中提出論點,就是從談論面上的問題引出論點。這樣提出論點,看似不動聲色,但因泛論的問題多是些熱點問題,而引出的論點又是熱點中最引人注目的,所以,這樣的論點,有很強的警示作用。如《不得暴力行政》一文:

“觀察當下的社會生活,有一種暴力化傾向在抬頭,在滋長。 家庭暴力、校園暴力、社會暴力,已經引起關注,一些地方屢屢發生的行政暴力現象還當特別警惕。”

由談論引起關注的“家庭暴力、校園暴力、社會暴力”而提出“屢屢發生的行政暴力”,這 是向全社會發出的警告,震動著全社會成員。

八、用設問提出論點

設問是自問自答的一種修辭手法。 設問中的問句並非多此一問,它是引起人們注意的藝術,它把確定的意思用疑問的句式提出來,一下了就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這時再給出答案,讓人把答案銘記在心。議論文常常用設問提出論點,突出論點,如毛澤東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不是。是自己頭腦裡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開篇第一句就是一問,像把一道哲學考題提到了讀者面前,迫使讀者不得不集中精力,認真思考。緊接著又排出兩問兩答,否定了唯心主義的謬誤。 就在讀者為尋找正確答案而冥思苦想之時,給出答案,點出論點:“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 只能從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把論點牢牢地烙在了讀者的記憶中。

申論文章用設問提出論點, 應該建立在一定的鋪墊之上, 使得文章的論點看起來更實在,層次感也強。

申論論點提出的八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