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心雨165325473


这么说吧,如果要问唐诗里最忧伤的是哪一首,我会告诉你三个字:李商隐。可能跟他的身世有关,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李商隐喜欢写爱情,但他写的不畅快,让人读来吧,像是在猜谜,就比如这首《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这首《落花》很妙,妙在它本是一首咏物诗,却把惜花、伤春、悲己三者融为一体,花开有时、命运无常,诗人把落花写得愁肠寸断,非常哀婉动人。

你看这首联,说高阁上人们竞相离去,只因小园里的春花已经随风飘落、渐渐凋零,落花无人赏。这联诗有花有情,一个“”字,一个“乱”字,让人顿生惆怅,颇感茫然。而且这联诗起句很妙,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如果调换过来就味道全无。

再看颔联,上句写园中小路崎岖蜿蜒,行路艰难,下句写小园的主人伫立在楼上,目送客人不断离去,斜阳的余晖照射在他身上,仿佛是在送别夕阳。


颈联,客人都已离去,小园主人的视线回到园内,他不忍归去,只因眼前的落花越来越多,铺在地上让人肠断,他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就这样匆匆离去了。这一联实际是惜春,东风吹落百花、吹尽春色,诗人是无奈且伤感的。

尾联最妙,清朝人屈复在《唐诗成法》里说,“人但赏首句,赏结句者甚少”,可见其推崇结句。究其原因,这尾联语义双关,一方面惜花:花儿自然是多情的,她们用自己的美点缀了春色,结局却是飘落凋零,粘人衣裙。一方面悲己:惜花之心因春尽而破碎,只能落得个泪沾襟的结局。

整首诗读来,我们能感到诗人的幽怨,有一种美好事物被摧残的哀伤。为何李商隐会对落花如此惋惜?时李商隐因陷入牛李党争,又因为母守丧,正在永乐闲居,他有一首诗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从诗题就能知道,这小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亲自种下的,而今春去花落,自己辛勤所得的美好,竟然落泪沾衣,情何以堪啊!



也可自话


李商隐是晚唐追求诗美的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奇落,尤以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流传。

由于在党争中失势受牵,一生不得志,陏陏寡欢。常借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感情。《落花》就是这样一首诗。

小楼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处,所得是沾衣。

客人都已经了,小园里落花随风乱飞。一派人去楼空的落莫景象。落花稀稀落落铺满了弯曲的小道,远远的目送夕阳的余晖。诗人寂莫落魄的心情跃然笔端。"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诗人伤心不忍扫落花,希望它仍然回归。这是诗人的绝望,却也是愿望。诗人还是想有机会施展向己抱负的。回想自己一心报效国家,所得却是党争中受牵连,诗人也只能"肠断"加喟叹了。


8232354703122


《落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咏物诗是李商隐在当时境况不如意时,以园中落花抒发自己情感而作。

此诗纯白描,淡淡笔墨之下,蕴藏了更丰富的内涵。借落花的神韵,婉转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思。从大自然演变过程中,诗歌人世沧桑变幻,荣枯无常。此作全无脂粉之气,起句奇绝,其中巧妙,有着独持的风格。

《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迢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花

唐代: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诗人当时的境况不佳,心情郁闷,诗文里流露出来的是幽恨与怨愤。

高阁上,曲终人散去。小园里,风吹花落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

斜阳在花雨中西下。心痛怜惜这花雨,不忍将它扫去。



苦苦盼望着,盼来了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情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消失了,春去花谢,我却泪湿衣裳。

飘零的落花的结局,早已注定。梦想碎灭后的看花人啊,只落得泪垂沾衣、低回凄凉的惨况。

春来春去,这是极尽绚烂后的落寞。几多花开,几多花败,衣衫泪透,红尘看破,一切都是轮回之道而已。


清心一栈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李商隐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抨击宦官专权。但政治上受压抑,思想消极苦闷,晚年受佛教影响较深。这种消极情绪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充分体现。这首《落花》诗:"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遞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是一首看似专门咏落花的诗,一片伤春之感,委曲动人,柔肠寸断。实也隐含作者此时此刻的失意落魄之幽情。起首2句,应倒置,便有"花乱飞"送"客竟去"。一个"飞"字了得,从而生发"参差",隐喻花影横飞迷乱,而"迢遞"则乃写映日斜辉协风乱花,对花的描写细致入微,请看这"未忍扫"花,妙不可言。作者的缠绵悱恻之情,跃然纸上。"仍欲归"则一语双关,既指春,又喻落花,甚至是作者本人。看着随风而去的落花,"芳心"随春而落,伤心至极,泪洒沾湿衣服。这又何曾不是想说,我一心一意想报效国家,却落得个满腔热血冷水情,只有暗泪心中流!悲也壮乎!


hushouchang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朝著名的诗人,祖籍河南焦作市,沁阳,生于郑州荥阳。是我最喜欢的唐朝大诗人之一,一生所作诗篇,多达820首,作品收录于‘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的‘落花’是众多诗篇中的一首,全诗如下: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余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高阁上的游客都相继回去了,花园里的花还到处飞舞,好像要留住客人似的。花影迷离,参差的连着湾湾的小径,望着远去的游客,落寞的看着远处的夕阳,一点一点的消失。此时的心情糟透了,肝肠寸断啊,都不忍心让任何人打扰,望眼欲穿的仍然盼着曾经的热闹快点回来。诗人内心的读白,又有谁能理解呢?他是在感叹,这美丽的春天,怎么就这么匆匆的离去了呢!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只留下了我泪洒衣襟的感伤。这就是我对李商隐‘落花’的理解,此刻,我的眼里浸满了泪花,深深的,深深的被诗人的伤感而感动、而难受。李商隐,一生坎坷,多有磨难。但他从不向艰险屈服,虽历尽艰辛,却以惊人的坚强的毅力,为世人留下多达820多首的不朽诗篇,真的是可歌可泣。











蓉儿寻找靖哥哥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

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沾衣:指流泪。▲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

  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意境浅尝

  花朵,用生命装点着春天;春天,却用凋残凄凉了花朵。

  所谓“落花有意随流水,而流水无心恋落花。”痴心在左,无情在右。世间最无奈,也莫过于此。

  花朵痴情,恨不能一次绽放几世的美丽;春日寡义,视花朵只一抹不起眼的风景。这飘零、沾衣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一如那梦想碎灭后的感花人,只落得泪垂沾衣、低回凄凉的惨际遇。

  此刻,竟有了一丝心疼,花开花谢花舞漫天,不忍看到它的坠地,然而,耳畔却残忍的传来了你落地的声音,像抽丝一般绞痛,像山崩一样巨响。我想到了祭奠,洁白的纸花,洁白的衣纱,洁白的面容,洁白的悲伤。

  花落处,小径独自幽香,有人说,这是美人出生的地方,只可惜这倾国倾城的绝代风华在一季的绚烂后,却风尘天涯。抬头望,何处是归家?那一朵育下了匈奴的文姬花,尚且在历史的书页里夹杂了一片芳华;那一只月夜魂过沙漠的昭君花,是否还能启开家乡门前的破旧篱笆?

  或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却偏偏选择了秋日葬身陪水逝前随风撒,这是极尽绚烂后的落寞,留的千古一声遗憾:红颜,多薄命!日悬山巅,命薄如花,昔日秦淮河上还弹奏着声声琵琶,今日却不闻扬子畔掩抑鼓瑟。既然生于红尘,亦当归于红尘,或许,多年以后,红尘外我们还能依稀记得她当初沉鱼落雁的红颜!

  步非烟下,人道是青楼师师,纵然哭倒了长城,也不能下世轮回再次香君!落花渐入迷人眼,一朝花落终不见。落泪的时候,花还在飘洒,春归的时候,你却已不在。人生,几多花开,几多花败,衣衫湿透,红尘看破,一切都是轮回之道!▲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820篇诗文








溪桥烟柳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晚春的一个傍晚,客人走了,花谢了,太阳落山了,诗人流泪了。表面看是伤春惜春,实则另有深意。

首先看,“客竟去”是说客人竟直离去了,引发诗人一连串的伤感。这里可以设想一下,客人没有带来好的消息,或者和客人交流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假如有一件好的,诗人就不会伤感落泪了。

接下来,诗人写到“眼穿仍欲归”,是语意双关,表面上是说春天仍然要归去了,实际上的意思是,我望眼欲穿仍然想回到原来的地方(地位)啊。

最后写到,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可以理解为,我对您(春)是尽了一片忠心啊,可是我得到的却是泪湿衣服。

综上所述,可以加深理解诗人为何会如此伤感。

以上浅见,如有错缪,请勿怪罪。


皈峰


李商隐是唐代大诗人,《落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原文是这样的: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首诗主要是描写落花,通过对落花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落花的不舍和难过的心情。也是以花自比,在一片伤春之情中,暗寓自己不被理解的痛苦心情,见花飘落,夕阳残照,已经断肠,流露出惜春之心,不禁泪沾衣襟,包含太多的无奈和悲苦。诗歌情景交融,抒发了缠绵伤感而又凄迷怅惘的情怀,


Wqhua


李商隐的〈落花〉,就是直接写落花的嘛,花开花落,自然规律这没法改变的。世上一些人和事也是一样的,有时也是你没法控制的,诗人也是表现出自已当时的无奈。也算是他生不逢时吧,你说李商隐要生在现在,你说他那么大的才,就算随便写写,那搞费也花不完呀。再拍个广告,接个代言啥的,收入轻松过亿。所以只能是无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