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号回国的历程及其背后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苏联逐渐意识到“核战争无法赢得战争胜利,不能成为达到政治战略目的的手段”,因此苏联海军重视常规武装力量建设。但与美国相比,苏联航母舰载机数量有限,质量又跟不上,且不可能为航母配备像美国航母战斗群那样的护航舰队,因此,适当增强航母自身的攻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瓦良格号孕育而生。1983年苏联军方授意乌克兰联盟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承建。之前同规模的库兹涅佐夫号已于1982年9月开工,1985年12月4日下水,1991年1月21日服役,现部署于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

后来苏联解体,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乌克兰共和国获得,但由于乌克兰经济情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就此停工,此时的瓦良格号完成度为68%。期间,俄罗斯曾与乌克兰商谈瓦良格号的赎买问题,但谈判均以失败而告终。

1998年,徐增平的创律集团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实际总共花了1亿美元)买下瓦良格号,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迪斯科舞厅、旅馆和博彩设备等。徐增平为何买瓦良格号?

1997年,徐增平了解到中国曾探讨过购买瓦良格号,最后因故放弃的消息。他认为,中国不买这艘航母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让它落到其他国家,尤其是对中国敌意的国家手中。当时国力有限,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军费也相当紧张,因此要国家一下子拿出上亿美元去买瓦良格号很不合算,倒不如由创律集团出资8000万美元,把实际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瓦良格买回来,改建成海上旅游设施。一旦国家需要,创律将毫不犹豫向国家献出这艘航母,为国家服务。

瓦良格号受阻挠,被困黑海瓦良格号要回到中国,必须从黑海水域通过号称“欧亚分界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再经地中海穿越苏伊士运河,过红海,经印度洋、太平洋,最后到达中国南海。在美国、日本、印度和台湾地区不同方式的干预下,1999年土耳其政府不让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其中一项是“根据1936年蒙特利尔海峡公约,土耳其对这段海峡享有主权,商船可以自由通航,但涉及大型军舰,必须向土耳其方面申请,否则不能通航。”早在1998年左右,创律就曾与土耳其方面协商通过事宜,遭到拒绝,但徐增平未提及,使得瓦良格号回国遭此一劫。

因某些因素,中船重工接下此船,并担负将其运回国内的任务。而外交部驻土耳其大使馆也在此之后开始介入,担负通过海峡的一系列外交协调任务。中国与土耳其的交涉一直持续到2001年下旬。由于中国以对土耳其输出武器技术等条件,土耳其态度开始转变,同时,土耳其也提出经贸上的交换条件,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后双方达成协议,中国向土耳其提供3.6亿美元经济援助,并同意对土耳其开放观光旅游。

随着各项条件谈妥,土耳其在2001年8月25日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就在当天,土耳其派代表前往北京,向中国政府告知这项结果,并附上土耳其海洋署提出关于瓦良格号通过海峡时的20项相关安全措施,其中有一项为“需准备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2001年11月1日,滞留了16个月的瓦良格号终于摆脱噩梦,启程回国。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南中国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

瓦良格号靠泊大连的第二天,创律集团的博彩许可证被吊销。瓦良格号并未如早前所宣称般改作为赌场用途,而是将其放置在海港上一年而未有任何动作,甚至任由民众靠近参观。经过一番努力后,最终将航母交予中国军方。当时查创律集团有十六个字:胆大妄为,严肃查出,以敬国法,以敬效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