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在大悟“搞事情”的青年央视都在围观!

2018年5月4日

孝感市大悟县枣棚村来了一群大学生

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

却有着共同的目标

帮助这里的农民一起创业

青年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到实践中

农民则用丰富的经验与他们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创业梦想

这群在大悟“搞事情”的青年央视都在围观!

六位青年大学生下乡创业

这群在大悟“搞事情”的青年央视都在围观!

在第一天大家一起吃了一顿大悟特色农家菜之后,第二天开始,每个人就开始了农民般的生活,一切都要自己动手;烧柴火灶,修补灶台,到河边洗衣,下地考察学习等,成为了他们的日常。

这群在大悟“搞事情”的青年央视都在围观!

在节目组的推荐下,六位大学生得到了三个创业项目及合作人,并成立了三个小队,开始了各自的创业之路。 22天社会实践,528个小时的历练,将专业知识与当地资源相结合,实现青年一代的中国梦。我们年轻,我们勇于实践,我们无惧失败。

【小龙虾小队】

这群在大悟“搞事情”的青年央视都在围观!

创业学生:倪钰昊、于佳琳

合作伙伴:杨玉稳

任务目标:帮助杨玉稳打响泉水小龙虾品牌

小龙虾小队的工作非常辛苦,晚上要忙到11点多,第二天凌晨四点,杨玉稳就要到养殖小龙虾的水塘去收龙虾。收完以后,再将小龙虾拉到武汉水产品市场去卖。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注意,他们先设计了“泉水小龙虾”的专属图案,然后在运输的车上也贴上了相关标识。

由于开始几人不了解行情,导致小龙虾滞销,或是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倪钰昊表示,这就像是自己的一件作品,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却以非常不理想的价格卖给别人了,心里真的很难受。

【快餐车小队】

这群在大悟“搞事情”的青年央视都在围观!

创业学生:毛思淼、熊雯悦

合作伙伴:刘福明

任务目标:让闲置的快餐车重新运营

刘福明家中的有一辆他儿子曾经创业用过的快餐车,因为创业没有成功,他的孩子决定前往武汉发展,于是这辆快餐车就闲置了下来。此次,刘福明就是想让这辆车重新动起来。

熊雯悦设计出了改造快餐车外观的彩绘图案,开始刘福明并不觉得她设计的图案有吸引力,但也抱着尝试新事物的心态同意让她试试。

毛思淼曾经开过食堂,做过餐饮工作,对这方面比较在行,他提出,这辆快餐车,就用来经营他的拿手绝活“麻辣拌”。他首先做了一份给刘福明夫妇尝了尝,得到了不错的评价。第二天信心满满的到当地的小镇上去售卖。

但由于对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不了解,他去的时候是晚上8点左右,当地很多居民表示都已经吃过晚饭了。两个多小时,他们仅仅卖出了三份麻辣拌。这种情况的发生,也让毛思淼难以接受,甚至还与队友熊雯悦发生了一点口角。毛思淼觉得,因为自己有这方面经验,能做出的效果远不止如此。

【枣棚小队】

这群在大悟“搞事情”的青年央视都在围观!

创业学生:曹博、杨腾达

合作伙伴:杨烈伟

任务目标:推广特色农产品

枣棚小队的创业过程异常曲折,曹博和杨腾达首先想到的是用当地的大米和红薯合起来制作一种饮品。杨烈伟也并不看好他们的这个建议,但却也给了他们实验的材料。节目组也为两人找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两人进行了实验,结果比较令人满意,但第二天开始在家中的灶台上进行实验时,却完全达不到在实验室的效果,这个红薯米饮料的创意以失败告终。

在两人不懈努力寻找下,又发现了当地的特色花生,这种花生榨出的油非常香醇,很有特点。于是两人萌生出了推销花生油的想法。他们找到了一个合作商,表示愿意让他们试试。曹博非常用心的设计了一个花生油的包装,第二天找人制作也跑了好几家店,一波三折,最终制作成功。

但当他们到一些店面去推销时,却不被接受,主要的原因似乎还是出在了花生油的包装上。这也让煞费苦心设计包装的曹博受到了打击。

这群在大悟“搞事情”的青年央视都在围观!

创业之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几天以来,他们解决了重重困难,但真正的挑战,似乎现在才刚开始。三个创业小队都遇到了瓶颈:

这群在大悟“搞事情”的青年央视都在围观!

能否突破眼前的困难

创造出新的辉煌?

我们期待他们的表现

详情请大家关注

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

5月18日下午6点播出的实习志3

这群在大悟“搞事情”的青年央视都在围观!

这场农村创业

他们最终无论成败

都将是他们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次经历

青春本就不畏惧失败

但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成熟勇敢

我们也希望这几位青年能创业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