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有個朋友曾經問我:所到過的地方哪裡最浪漫,哪裡是適合倆人牽手去的地方。其實,浪漫不在哪裡,而是在於你是否有浪漫的情懷。

如果要說浪漫,最佳的選擇應該是尋一座古城,在朗月下,在古城街頭,手牽手,漫無目的地走一走了。古城到了夜晚,迷離的夜色,飛簷翹角的街邊小肆泛著古意,酒吧不時傳來音樂聲,如夢幻般摩挲著古城的星空。踱著鬆鬆垮垮的步子,聽著悠長的樂聲,默唸煽情的文字:“守望古城,帶我走吧!”讓我深深地愛上這裡。這裡是放鬆心情的地方,是我尋覓了多年,曾經在夢境中出現過的城垣,也是往事翩躚、記憶遺留的地方,到處都飄動著浪漫的氣氛。

如果恰巧有時間,那麼不妨在金秋的末尾,在各處樹葉奼紫嫣紅的時候,去這麼一座古城走一走,徜徉於明清街、醉心於石板路,抑或輕輕淺淺、更可搖搖晃晃,就這麼披著已略有涼意的陽光,在平遙古城的街頭走一走吧~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讓你停駐的美食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平遙縣的餐飲特色以麵食為主,和山西大多數地方一樣,一早一晚常以小米稀粥、饅頭、燒餅為主;中午則是各色麵食,如打滷麵、炸醬麵、搓魚兒等,調面的菜碼齊全,味道適口。在明清一條街上可以品嚐到平遙的當地風味小吃。平遙各大飯莊都有自己的特色:雲錦成價格經濟,麵食品種全;長生源的黃酒點心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昌興隆以接待過鞏利等明星而出名;天元奎飯莊是喝咖啡的好去處。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引你駐足的民俗


在中國西北,每年春節,各鄉村群眾自發組織各種社火活動。社火規模從幾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鑼鼓手,舞獅等等。群眾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隊伍,並贈予菸酒等禮物。社火經過之處,爆竹聲聲,鑼鼓喧天,人山人海,氣氛熱烈。以下簡單介紹幾種:

/ 推車 /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用木條製成獨輪車架,左右兩側用布圍合,畫出車輪。表演時由一人扮演女子乘坐車上,用綵帶把車駕起,假腿盤坐車上。車後有一推車者,在吹鼓樂伴奏下,進行表演。車旁有一丑角逗趣,烘托氣氛。內容有《送閨女》、《走孃家》、《送公糧》、《支前小車》、《送貨小車》等。


/ 高蹺 /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用兩根木棍製成蹺腿,一般在6尺上下,高者達1丈2尺。木棍上端處橫裝踏板,表演時演員的小腿綁在木棍上端,腳踏踩板,按各種舞步走動表演。技藝高超者,可跳躍板凳、桌子等障礙物或跌八叉、"金雞獨立"、下軟腰。傳統內容有《白蛇傳》、《慶頂珠》、《狐狸冤》、《唐僧取經》。新中國成立後,又加入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送子參軍》、《計劃生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本縣北城村、幹坑村高蹺表演出名。


/ 旱船 /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用竹條、木條、綵綢編紮成彩舫,四周用綢緞圍合,面用木條、綢緞搭篷。表演時以吹鼓樂伴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用綵帶系船駕於肩上,假腳盤坐"船"中,似乘船狀而行走。另一人扮船伕,持槳在前劃引。內容多為古代戲劇中與船有關的故事、有《打漁殺家》《許仙遊湖》、《秋江》等。船上裝有花燈,點燃蠟燭,在夜晚表演尤佳。


/ 背棍 /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挑選俊秀男女孩童,年齡6歲左右,經精心化妝打扮後,綁在鐵棍上端,下端綁在強壯男子背上。背棍者在行走中,根據背上的孩童扮演的戲劇故事及人物,配合鑼鼓點,邁出各種舞蹈步伐,使孩童不由自主地相應搖擺表演。形式有單人背棍、雙人背棍、三人背棍。


/ 抬閣 /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將鐵桿固定在抬杆上端,抬杆周圍用蓮花、彩雲等各種道具裝飾起來,再將三四個扮演各種戲劇人物和神話故事的男女小孩固定在鐵桿上,由成年男子抬著,在行進中表演。內容有50餘種,其中包括《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富貴圖》、《火焰駒》、《斷橋》、《虹霓關》、《起解》、《百花亭》、《盜靈芝》、《下河東》《揀柴》、《蘇護送女》、《雙弔孝》、《黃河陣》、《祥麟鏡》、《反棠邑》、《狐狸緣》、《鳳儀亭》、《血手印》等。

/ 龍燈 /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用竹、木、布等材料製作精製的龍頭,再以竹圈製成若干節龍身,用布圍起連接成長達20米以上的龍身、龍尾,上畫龍麟、龍爪圖案。表演時一人用木杆舉龍頭,十數人用木杆分節舉龍身、龍尾,前面有一人持彩珠火球戲龍引路。在吹打樂伴奏下,舞動龍頭,龍身隨龍頭走向翻滾起伏,蜿蜒擺動。表演形式有《二龍戲珠》、《調四角》、《八調調》、《蛇退皮》、《套明珠》等造型。龍首龍身內置有蠟燭,晝夜兼可表演。夜間表演時,龍體內燈火通明,氣勢頗為壯觀。


/ 竹馬 /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用竹皮或竹篾紮成,外面以綾紗裱糊,再經彩繪而成。竹馬分為前後兩截,固定在十二三歲男童的前胸、後腰。身系若干小銅鈴。竹馬隊一般由14名兒童扮演,12匹馬錶現十二生肖,前面一個引導的叫馬頭,用戲劇表演中的佛塵指揮,後面一個是馬尾。其餘表演者手持馬鞭,象騎著馬奔跑一般,伴之連連作響的鈴當聲聲,猶如萬馬奔騰。夜間,竹馬身上置放燈燭,表演起來尤為好看。表演的形式有《蛇退皮》、《翻身身》、《雙八調》《單八調》、《剪子股》、《八調調》、《對竹馬》、《沒頭頭》、《三環套耳》等。


/ 節節高 /

【找不到圖片吶!】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其表面看和背棍相似,實際表演難度更大。表演者多為7歲左右的男女孩童,化妝打扮成各種戲劇人物,站立在成人表演者的雙肩上面,無須任何綁系,全憑孩童雙腿膝部靠在成人後腦部,用勁站立,類似雜技表演。成年人隨著音樂節奏,在行進中表演,肩上的孩童在上面相應舞出各種動作,煞是好看。扮演的劇目以《西遊記》、《八仙過海》等居多,深受群眾喜愛。


/ 地秧歌 /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地秧歌有舞有唱,樂器有腰鼓兩面,鈸、釵各一付,鑼兩面,口刮四面,有條件時樂器可增多,表演者也相應增多。一位手搖撥楞鼓的表演者,思路敏捷,口才伶俐,借景抒情,以平遙方言即興演唱吉祥而風趣的“四六句子”。句段間,各種樂器驟然齊擊,緊鑼密鼓的間奏,鏗鏘悅耳。腰鼓手是樂隊的核心,拉開演奏架勢,手舞足蹈,在隊伍中走來走去,十分活躍。其他樂手既敲擊,又表演,形態自如。地秧歌流傳較廣的傳統曲目有《觀五京》、《十盞燈》、《王祥孝母》等。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歡度佳節、吉慶有餘

平遙旅遊節慶活動:祭星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時間:正月初八夜

打麵茶,制糕燈,設供桌於院內,祭祀值年歲君和滿天星君。有人因命星受歲星所克,恐生災難,便同時祭祀本命星官。

平遙旅遊節慶活動:添倉日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時間: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

添倉日又稱“填倉日”、“天倉日”。西漢淳于衍,曾做過糧倉官,為人正直,遭人陷害,判死刑入獄,經女兒上訴赦免。後人為了紀念他,把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定為添倉節(正月二十小添倉,二十五老添倉),此日,家家戶戶用白麵包紅糖製成口袋或元寶形狀的麵餅,俗稱“布袋袋”。入夜鋪燈燒香,供奉添倉官,大聲喊“倉官爺,添倉來,糧食元寶添到咱房來。黑小子,趕車來,糧食元寶趕到俺房來”。意在祈禱豐收,希望生活富裕。


平遙旅遊節慶活動:祭灶君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時間:臘月二十三日

有食粞瓜的習俗。傳說這天灶君昇天向玉帝彙報,人們以粞瓜祭灶,意在“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平遙旅遊節慶活動:爆食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時間:臘月初一日

有食爆米花的習俗,取意祛百病。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品味歷史、穿越古今

前空行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平遙上古時期稱古陶,原址今平遙喬頭村(冀壁),相傳炎、黃二帝阪泉之戰黃帝得勝,確立了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號令天下,大封領地,一日黃帝沿汾河入惠濟河巡視至今平遙喬頭村(冀壁)一帶平原,發現不遠處風景獨秀,青煙四起,上岸查看,此地所屬一處(今平遙杜村)製陶規模宏大、而甚精,封此地為古陶。固有皇帝封鼎於古陶之說。

西周時北方獫狁族興起,經常南下侵暴周王朝,西周定王頤靜命大軍北伐。西周名將伊吉普北伐後,率大軍駐紮平遙(今平遙古城南軍寨村)。平遙城為大軍前營並設防獫狁族不敢來犯。雙方百姓在此貿易形成集貿市場,日益繁華。

北魏時平遙商業貿易已成規模,空前繁榮。以古陶城為基礎,由洪善城、京陵城、中都城、範落城五城組建平陶城,因避北魏大武帝拓拔燾名諱,改名為“平遙”。

由於平遙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形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和貿易集散地,被歷代帝王所重視。經歷明清,特別是清代中期平遙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

文化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平遙縣堪稱文物寶庫,旅遊勝地。它最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以來的城牆、街道、店鋪、民居等歷史遺蹟,獨具特色,為國內所罕見,於1997年12月3日,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平遙旅遊業是以文物為依託的文化性旅遊格局,縣境內有國保單位5處(城牆、雙林寺、鎮國寺、文廟、茲祥寺)省保單位4處(清虛觀、日升昌、市樓、金莊文廟),縣保單位90處,古城內現存各類民居建築3797處,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民居有400餘處,目前,已有20餘處文保單位和民居院落被開發為旅遊景點。

傳說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平面呈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龜首,門外兩眼水井象徵龜的雙目,現如今已改成兩座亭子。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聖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特色別具、韻味悠長

平遙特色:票號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票號是指舊時山西商人所經營的以匯兌為主要業務的錢莊,在清末曾盛極一時。

票號商眾多是平遙的一大特色,據統計,平遙歷史上共有票號數十家,最有名的有二十二家:日升昌、蔚泰厚、蔚豐厚、蔚盛長、新泰厚、天成亨、日新中、協和信、協同慶、百川通、乾盛亨、謙吉升、蔚長厚、其德昌、雲豐泰、松盛長、祥和貞、義盛長、匯源湧、永泰慶、永泰裕、寶豐隆等。

平遙特色:明清建築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平遙有“小北京”之稱,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而著稱。明清時期,這裡的商家匯萃,人民生活頗為富庶,住宅建築也就頗為講究。走在臨街的店鋪前,看過去的票號、錢莊,會有時光倒流之感。

平遙民居多為四合院式,大門前有寬寬的石階,富裕人家的門前還有一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子;門楣上除了厚實的匾額外,還有精美的石刻磚雕,體現了明清建築風格與山西民俗文化的協調統一。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金秋倏爾,時不我待,遊在平遙


2001年,在國家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平遙縣首次創辦的“平遙國際攝影節”,完全按照國際規範操作,國內與國際接軌、傳統與現代互動,使平遙古城獨特的風貌、古樸的民風以及形式多樣的攝影活動交相逃映,在海內外產生了出乎預料的轟動效應。2002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吸引了來自法國、美國、西班牙、丹麥、俄羅斯、意大利、比利時、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著名攝影家參展,他們展出的18組30個展覽全部是第一次在中國亮相。國內攝影展覽有33組65個,整體上突出了“世紀中國”的主題,我們從大展所展出的幾千幅作品中選部分精品,編輯成冊,記載下這輝煌的瞬間。截止到2011年,已經成功舉辦了11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