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I進化簡史

轉發在《瞭望東方週刊》上發表的文章。

近距離觀察日本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縮寫)的應用和發展,感覺跟中國相比,既相似,也有其獨到之處。

幾年前去日本時,第一次看到“AI電飯煲”這個說法,覺得很新鮮,就特意去問了下是什麼意思。得到的答案是,有AI功能的電飯煲能夠根據以往的數據,蒸出符合主人喜好的米飯。

那個時候,AI在日本更多是一種“黑科技”;最近兩年,AI已經真切走進了日本尋常百姓的生活。

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人工智能音箱在日本開始流行。回到家,喊一嗓子,燈就打開了,窗簾就關上了,空調送來暖風,電視直接打開到常看的頻道——這些以前在科幻片裡看到的未來,就這麼來了。

更加直觀的AI載體——機器人也在日本社會里越來越常見。

不久前,我在位於東京大手町的三菱地所株式會社的公司大堂裡,碰到了一位機器人引導員。這個紅白兩色的機器人,胸前有一顆小小紅心閃動。你只需告訴它你約了誰,它就會很有禮貌地把你引導到相應的會議室,最後還會日本式地向你鞠一躬,感覺把人都萌“化”了。

後來得知,這是日立公司研發的多語種機器人Emiew,它不但可以引導你去相應的位置,還可以用多種語言與你進行簡單交流。除了寫字樓,在機場、車站也可以用來指引外國遊客。

日本製造業界的朋友則告訴我,AI對於整個製造業的思維方式,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比如,把AI導入生產流程後,通過現場傳感器傳回的實時視頻可以出現在同一個控制平臺上,生產因此變得“可視化”。一旦出現問題,因為“可視”,解決問題就變得特別容易,也大大節省了時間。在這些日積月累的“大數據”的基礎上,還可以研究出提高工作效率的新方法。

最近一段時間,和日本商界和學界的專家談到AI時,出現最多的一個詞,是“深度學習”。

2016年,AI圍棋選手AlphaGo橫空出世並戰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讓人們對AI的“深度學習”能力有了刷新式的認識。

這樣的能力已經被開發成了企業和個人可以使用的“AI參謀”。我在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會創新中心”裡,就見到過這樣的一臺人機互動設備。

比如在決定某個項目是否值得投資時,AI參謀能夠在短時間內,從指定數據庫中,迅速對媒體報道、調查報告等進行檢索和分析,通過“解析課題—文章檢索—判斷價值取向—抽取典型文章—對全部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後產生報告”的流程,為“主人”清晰呈現出“贊成”和“反對”兩個方面的論據和數據,供決策參考。

“深度學習”會是日本AI下一步大發展的領域,應該也是AI未來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

瞭望東方週刊 2018-11-21

日本AI进化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