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央行又在放水

刚刚,央行又在放水

白宫最新声明:9月24日起,对中国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将于9月24日起对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0%,并将在2019年1月1日起上升至25%。中国政府此前曾表示将对美国6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5%的不等关税。

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500亿元7天逆回购、500亿元14天逆回购,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

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65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利率为3.3%,与上次相同。当日无流动性工具到期,实现净投放2650亿元。这是9月以来央行第二次开展MLF操作。

市场人士表示,央行加大流动性支持力度在意料之中。

MLF投放的是中期流动性,既有助于平抑短期多因素扰动,又可满足机构对跨季跨年资金需求。维持3.3%的操作利率不变,表明央行维持长期利率平稳的态度,加强对长期利率的引导作用。

9月份市场流动性面临多重扰动因素,包括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税期扰动、月末监管考核和节假日现金投放等。从9月12日起,央行重启并连续3日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分别实现资金净投放600亿元、1200亿元和1500亿元。短期内集中投放流动性,维护市场流动性平稳。

“本周地方债发行量大,发行总额高达3789亿元,为年内单周最高,远超此前几周2000亿元至2800亿元的单周发行量,投放MLF可以起到对冲地方债缴款的作用,以防止资金面过度收紧。”国盛固收分析师刘郁表示,同时,本周到期逆回购金额较大,达到2700亿元,提前进行MLF操作可以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

此外,9月12日发布的8月份社融数据显示,银行贷款中票据和居民贷款占比较高,企业中长期贷款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刘郁分析,央行此次操作也是为了促进银行信贷投放,改善信用债融资状况,从而推动经济企稳。

“当前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面临内外压力,维持利率平稳运行、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十分重要。”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在市场流动性存在较大缺口、内部需求平稳、信用扩张不通畅的环境下,通过MLF投放或定向降准加大基础货币供给、提高货币乘数是较为适宜的手段,央行此次操作突出前瞻性。

从目前的流动性环境来看,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的水平,市场利率均有所下跌。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为例,9月17日隔夜Shibor报2.4660%,下降2.3个基点;7天Shibor报2.6390%,下降0.6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8220%,下降0.8个基点;1年期Shibor报3.5160%,下降0.65个基点。

“9月资金面无需特别担忧,价稳量宽维持。”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为维持信用环境平稳、配合地方债发行等因素,央行仍会着力于维持流动性平稳宽松;但目前资金面主要矛盾集中于信用传导问题,下一阶段央行工作重点主要是对资金流向的引导。



央行17日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650亿元,无逆回购操作。由于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全天实现净投放2650亿元。

市场人士表示,MLF投放的是中期流动性,既有助于平抑短期多因素扰动,又可满足机构对跨季跨年资金需求。短期流动性供求面临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央行加大流动性支持力度在意料之中

中信固收团队表示,当前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面临内外压力,维持利率平稳运行、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央行操作更加突出前瞻性,即在流动性面临收紧压力之前开展对冲操作,维持资金面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中信固收团队认为,首先,根据财政部此前文件要求,9月份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集中发行期,在9月7日全额续作MLF到期量后,本次新作2650亿元1年期MLF可补充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导致的流动性缺口,避免流动性环境遭受较大的冲击。

其次,中秋节假期和国庆假期来临,公众现金需求增大,央行投放流动性补充流动性缺口

此前,8月22日-9月11日,央行连续15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9月7日,央行开展1765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持平于3.30%,当日有1765亿元MLF到期,无逆回购到期。9月14日,为对冲税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到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多位机构人士认为,央行用MLF替代OMO(公开市场操作),操作上“锁短放长”,央行不太可能让资金面过于宽松。本周后三个交易日有2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似有意用MLF的“长钱”替换OMO,以长期限、较高利率资金,提高资金成本,倒逼银行放贷

在中信固收团队看来,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过程中,通过定向降准来放大货币乘数是助力宽信用的重要渠道。当前存款增速缓慢,中长期流动性缺口仍然存在:一方面,10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和四季度MLF到期量较大;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的MLF大量操作造成了MLF余额的快速攀升。

而从工具对冲的角度看,9月底美联储再次加息几乎板上钉钉,央行大概率小幅跟随加息,与此同时的定向降准对冲显得更为重要。预计10月前后可能再次实施定向降准措施



央行再投2650亿元MLF,资金市场水满“鱼”难抓?

人民银行17日在公开市场开展了1年期26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与上一次操作持平为3.30%。当日无逆回购操作。

近日,银行间市场利率小幅下行。17日发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利率为2.4660%,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行2.3个基点;7天和14天回购利率分别下行0.6个基点和0.8个基点;1年期利率为3.5160%,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行0.65个基点。

在目前流动性宽松、资金价格偏低的情况下,1年期MLF利率3.3%所传递的信号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一位银行交易员表示,虽然资金量充裕了,但是“缩短放长”的资金期限调控表明,该去的杠杆、该守的指标还是要继续执行下去

货币市场为何不差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资金市场上,时间轴或许只需半年。

“以前每天一大早就急着向大行交易员借资金,现在反过来了,经常是大行交易员主动来搭讪,问我们缺不缺钱。”一位农商行资金交易员向记者感慨道。

过去一路高企的非银机构资金拆借价格,现在也贴近甚至低于银行的资金基准价。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报价2.466%。而在交易所市场上,上交所质押式国债回购(GC001)隔夜价格报2.38%,加权平均利率报2.422%,均低于隔夜Shibor。代表银行资金价格的DR007以及全市场的R007,昨日两者几乎持平。而过去R007加权利率都远高于DR007加权平均利率。

其实,资金面宽松,也是因为机构很难找到合意资产。一位股份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货币市场上资金主要来源于大行,而大行的资金来源于多余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在银行信贷等资产投放不足的情况下,就会有多余的超额准备金头寸,这部分资金“躺在”账上只能拿极低的利息,不如拿到回购市场上出借出去



资产投向为何陷入两难?

“今年外部信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我们是高收益资产不敢投,低收益资产没法投。这是一个两难局面。”一位城商行资产管理部人士也颇感无奈。

在他看来,今年外部流动性宽松,导致整个资产收益下滑。从表外理财来看,因为资金成本是刚性的,导致收益和成本倒挂,资产投放不足。其实,从资金端来看,今年资金头寸是比较充足的,无论表内自营资金还是表外资金都较宽松。

但从资产端的信贷投放来看,今年的节奏仍慢于预期。“不是实体经济没有融资需求,而是有效需求不足。”一位股份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好资产比较缺,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较低。”

既要严控风险,又要保障收益,还要满足监管要求,实现平衡并不容易。在债券投资方面,上述人士表示,行业、外部评级都是关注项。在存单方面,上述城商行人士也感到了压力。“由于大行的存单价格太低,不符合收益要求,我们只能被动下沉信用评级,投一些AA+及以下银行的同业存单,我们现在持仓的存单都是AA、AA+左右的,相对来说金融机构的违约概率较低。”

总体来看,流动性好、期限短、收益相对适中的资产是市场上普遍受欢迎的标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等级信用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