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儒雅风

点击蓝字“废纸帮”,关注最美书人书事

他(1927.10-2002.10)原籍江苏如皋,蒙古族,生于北京,笔名卯君、阿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擅长版画、装帧设计。历任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

他的先辈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他的祖父冒鹤亭先生既是一代名士、学者、文物收藏家,又是上海文管会特约顾问。

他是冒鹤亭三孙(冒景瑜次子),自幼随祖父冒鹤亭生活,先在北京,后从北京迁居上海模范村,受到祖父悉心的关爱和培育。冒鹤亭经常让他校阅、抄录自己的著作,所以,他不但能够洞悉祖父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又提升了自己的书法技艺。他的艺术天赋也是受到祖父的熏陶。祖父除了拿出自己的藏画让他观摩,还专门请吴门画家顾公雄和篆刻家王福厂为他讲授山水画和篆刻。后来他涉猎多个领域,并且能够游刃有余,都源于这个时期在名师指点下打下的厚实的根基。

渐行渐远的儒雅风

他,就是冒怀苏。

1、 《给小孩们穿新衣裳》、《假日》等三幅作品选入全国首届版画展览。

2、 《雨》、《里弄中》套色木刻二幅和《助人为乐》木刻,分别选入第三、五届版画展览。

3、 60年代创作《渔港之晨》、《水乡集市》套色木刻。分别收入《上海版画选集》、《中国新与版画五十年选集》。

4、 套色木刻《山区秋色》收入日本著名美术理论家内山嘉吉编的《中国现代版画展览目录》(第一页彩色版)。

5、 80年代先后创作《寄深情——上海思南路周公馆》、《秋》等套色木刻,分别选送日本横滨和送澳大利亚展出。

6、 90年代创作《拼搏——上海南浦大桥工地之夜》套色木刻,选入全国第十届版画展览,并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7、 1992年在四川省乐山市举办个人画展。

8、 其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年鉴》、《20世纪国际美术精作博览》、《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等辞书。 作品还有 《他们为正义而斗争》、《寄深情》等。

9、 出版有《外国黑白木刻选集续编》(合编)等。

渐行渐远的儒雅风

纪念沈从文藏书票作品-已故版画家冒怀苏创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晚年的冒怀苏已经无法再驾轻就熟地操纵刻刀,闲不住的他萌发了一个为祖父编写年谱的念头。这对于仅靠一己之力的冒怀苏来说,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尽管他从小跟祖父生活在一起,但是那毕竟是残缺的记忆,想要完整地编写祖父年谱,他几乎查遍所有跟祖父有关的图书馆,连那些小地摊都不放过,一有时间就去搜寻,每每有所斩获,喜不自禁,很多摊主都是善于察言观色的,狮子大口一开,可怜的老人就得挨饿好几天。

除此之外,他还拜访跟祖父有交集的名人雅士,广泛搜集、梳理所得史料。笔者近期收藏到了一封冒怀苏先生写给柳曾符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内容如下:

渐行渐远的儒雅风
渐行渐远的儒雅风

曾符先生文席:

昨日晤谈,快慰何如!

归家后,我老伴忽告我,她昨日上午曾几次与先生通电,打不通,近午再打,仍打不通。(因我事先关照她,星期日下午沙龙,次日上午去单位过组织生活,拟改下午拜访尊府。)

我昨上午去单位,尚不晓得此情况,以为上午已通电告知,故我稍后从单位步行至尊府,掀下电铃三次,未见开门,迟疑未决,适见(实则未见面)先生上楼,先生问我,我则用笔谈,姓冒,先生似乎恍悟,才让我进入客厅,我以为先生略知此事,故我未作交待,于是发生小小的误会,一笑。昨晚我老伴再打电话,仍打不通。尊府电话62673513对否?

另靳文翰先生处,我今上午又嘱老伴打个电话,老伴说无此号码,63537430对否?以上恳祈略告一二。又尹元先生住铜仁路几号?亦祈抄示。

不恭之处,乞谅。余不一一,匆此敬请

秋安

怀苏奉

九月八日

有关生卒年,我已在自校本作一一注明和补充。先此致谢。

东安一村二村已开始进行改造(套),列为市府实事之一,故我近几月来未得安宁也。又及

这是一封文化人之间的交流信,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浓厚的儒雅之风。“文席、尊府、适见、恳祈、乞谅”既体现了对收信人的恭敬的态度,又似可见写信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信中可以看出,他之前已经和柳曾符先生约定了时间,但是由于工作原因,只好推迟。本来以为老伴已经跟柳先生电话言明,谁知到了柳府却扑了个空,幸而柳先生回归,才不至无功而返。

信中有两个词给我印象很深,“步行”和“笔谈”。冒怀苏先生的工作单位和柳曾符先生的住所居然近到可以步行而至。这么近的距离,信中却说“实则未见面”,看来他们是一面之缘,应该是冒先生从别处打听到的柳先生住址。但是,既然已经见过一面了,相谈甚欢,距离又这么近,为什么不找机会再去一次,而要写这封信呢?这就是信中所说的“笔谈”之故了。冒怀苏先生自幼身有残疾,耳不能听,口不能言,交流都需要用笔写下来。由此可见,在柳先生家,虽然“晤谈快慰”,但是这次漫长的交流,一定给柳先生带来极大的不便。不愿再次给柳先生添麻烦,他才写了这封信,除了表谢昨日之恩,还问了几个问题,冒先生缜密的心思,善良的心地可见一斑。

渐行渐远的儒雅风渐行渐远的儒雅风

寒来暑往,整整四年,《冒鹤亭先生年谱》终于在1998年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面、立体地介绍了这位名士的一生,给学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冒怀苏先生九泉之下可以告慰祖父了。

▶这篇文章经作者 废纸帮群友:选秀 授权,由废纸帮独家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但是喜欢的话可以朋友圈哦!)。如有抄袭行为,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关于“废纸帮”:

本公众号的作者,天南海北, 全是书友。以前是群聊,话题包括名人墨迹,新旧书,月旦人物免不了。大家投缘,乐呵,还长见识。年近中年,事儿忘得快,下决心做了这个公众号。今后我们碰过面、经过手,值得一说的,都放在这上面了,如题,都是关于“废纸”。

废纸帮

关注最美书人书事

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