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不是閱讀,聽書對孩子的傷害有時候可能是你想不到的

聽書不是閱讀,聽書對孩子的傷害有時候可能是你想不到的

最近一些家長在和我交流孩子的閱讀情況時,都反映出一個問題,孩子一直有聽書的習慣,家長覺得這是一種好習慣,就一直在堅持,可是孩子的語文學習並不好,字詞掌握的少,寫作文還是非常困難。他們會非常困惑地問:

為什麼我的孩子聽了那麼多書,語文還是這麼差。

家長,快醒醒吧。聽書真不是一種有益於語文學習的好習慣。

這樣的例子在我的身邊也同樣不少。一些來找我學作文的家長,孩子已經三四年級了,作文寫得連語句都不通順,不知道在哪裡斷句,不會分段。基本都是大白話,一篇作文處處都是用拼音代替的字……

經過交流後發現,很多家長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工作比較忙,沒時間陪孩子讀書,於是就讓孩子天天聽書。丟給孩子一臺故事機或音箱,結果發現這樣既節省了自己的時間,又不用花太多精力去陪孩子讀書,真是“一舉兩得”,就一直這樣做了下去。

故事聽完了,高興,開心,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直到後來,給孩子買了很多紙質書後,發現孩子非常抵制閱讀,要不就是纏著家長給他讀,自己根本不讀。有時候逼著讀,也是入眼入口難入心。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是錯過了親子閱讀,培養閱讀習慣最好的時期了,這個時候再讓孩子改變是非常難的,而且也很難安靜投入地去讀一本書。

聽書不是閱讀,聽書對孩子的傷害有時候可能是你想不到的

happy girls with smartphone and headphones

我們來先說聽書本身這件事。其實孩子在幼兒時期,聽書作為一種閱讀啟蒙的手段還是非常好的。可以讓孩子在輕鬆的狀態上,通過聲音去讀故事。而讀故事正是閱讀啟蒙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凱書講故事”其實面對的主要就是3-5歲這樣學齡前,處於閱讀啟蒙階段的孩子。

從聽的內容上講,基本上都是在聽故事。其實也唯有故事孩子才真的聽得進去。可是如果一味聽故事,久而久之,孩子養成的是聽故事的習慣,而不是閱讀的習慣。

從聽書中,孩子更關注的是故事的情節,是主播的語氣語調的變化,是背景音樂的感受。而對於故事背後的一些東西呢?這個故事是什麼樣的故事,這個故事裡的人物是什麼樣的人,故事又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完全是不會主動去思考的。

因為聽書是一種被動的吸收,不需要太動腦筋思考,如果故事情節不吸引人,孩子的思想一溜號,聽的什麼根本不知道。而如果是單純的知識或是道理,孩子可能會更沒有興趣。這完全不同於捧起一本書來讀這種主動的行為的。

很多家長都知道看電視的危害,電視是由聲音和圖畫構成,是帶著你思考,是不需要太調動自己的大腦的一種方式。而想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閱讀文字(當然還有親身的體驗)。所以我一直覺得,看電視只適合三種人,一種是3歲以下兒童,一種是60歲以上老人,一種是懶人。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了小學,卻還在聽書而不願自己捧著一本書去讀。家長們一定要引起警惕,這是一個看上去,不那麼危險的信號。後期的危害卻可能十分巨大。

請家長們一定要牢記:閱讀,耳朵不能代替眼睛。

而聽書對於語文學習的危害就更大,更直接了。

第一, 孩子只是在聽故事,專注的是故事情節,不會對故事之外的任何內容產生興趣。說得簡單點,你不講,我不聽,你講什麼,我聽什麼,除此之外,我才不想呢。

第二, 聽書,孩子是看不到書裡的字詞的,對於他的認字,詞彙量的積累毫無作用,這個很好理解。看都沒看到這個字,就算你可以張口就講出這個詞,某個成語,可考試時還要是用筆來寫答案的。所以,能寫出來,才是真正學到手,掌握了。

第三, 很多孩子聽完書講的頭頭是道,可會講故事了,但是一到寫作文,就完全寫不出來了。為什麼?因為聽書真的是培養了“偷懶”的習慣。把孩子變成了一個只愛動口,不愛動手的孩子。而閱讀,尤其是朗讀,培養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孩子。

說到這,如果你的孩子還小,可以多聽書。但是,沒有任何美妙的聲音,會比媽媽與爸爸講出來更動聽了。真正的聽書,應該是親子閱讀中的講與聽。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是小學生了,還在聽書,聽故事,那要趕緊徹底斬斷,拉回到紙質書的閱讀上。而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已經有了紙質書的閱讀好習慣,這時候再配合聽一些書,包括故事類與知識性的,才是有益的補充,大家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歡迎點擊下方專欄購買“林老師小學作文十講”,孩子聽了更會寫作文,家長聽了更會輔導作文

聽書不是閱讀,聽書對孩子的傷害有時候可能是你想不到的

輔導孩子作文,林老師來幫你

================

林老師開設網授作文輔導課,網絡作文的好處是:

  • 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效率更高
  • 既有一對一又有公共課,效果更佳
  • 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進步

您可以發私信或添加微信:sisitao7788詳細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