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表海楼

(碑记)表海楼复兴记

刘沂生撰文 郭同生 温兴林策划

南阳河,又名洋溪,古名长沙水,有南北二源头。南源头,启于玲珑山北麓井塘清泉;北源头,始于大阴山侧阳泉。二水相汇后,由南向北,流经驼山西麓,在楼楼山北面,接纳瀑水涧清流。而后掉首东北,经青州南阳城岱宗门(西门)外,纳"醴泉"汇集的洋溪。流经南阳城与东阳城之间,穿越万年桥,蜿蜒东去,注入巨水(弥河)后,掉首北去,奔腾入渤海。

南阳河,是青州的母亲河,哺育出钟羽正、邢玠、房可壮、冯溥等诸多治国良吏。南阳河两岸,人文景观层出不穷。河北岸、尧王山下,有广固城遗址,被列入中华十大古都行列。隔河相望的东阳城与南阳城,曾是长达一千五百余载的山东首府。

王府街道,是青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南阳河上游,是青州5A王府的一条靓丽景观带,值此良机,特将南阳河畔的青州地标表海楼奉献于诸君欣赏。


青州表海楼


青州表海楼


青州市王府街道办事处

青州表海楼


青州表海楼

居高临下洋溪畔,

历经沧桑数千年。

今朝整装重现世,

几许帝君化尘烟。

表海楼,位于青州南阳河北岸,雕栏衡王桥东侧,属于全国四大名楼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鹊楼齐名。

功勋冠当朝,誉荣传万代。表海楼,源于《左传》“世胙太师,以表东海”。太公姜尚,辅周灭商,深得周王尊崇,封其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据考察,遗址即今青州何官镇臧台),坐镇海岱。万寿祭台今犹在,栉风沐雨三千年。周王为其授权:“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表海楼原址,在青州云门山下长沙水(即今之南阳河)畔。太公所封之齐,隶属于东夷。当地民风不化,极为彪悍。就任后,太公乘车南巡,来至长沙水。立于河畔,指天盟誓,立志治齐。于是乎,因俗而治,移风易俗,令齐国三月而大治。为纪念其功德,后人于其誓师治齐处,修建六角重檐亭,名曰表海楼

表海楼下紫气聚,长沙岸畔起辉煌。长沙水,南近云门,西倚莲花,是一方宝地,东阳与南阳二城,先后在表海楼脚下诞生。两城繁荣景象,使楼台宾客云集,上至达官贵族、文人墨客,下至贩夫走卒,俱喜临楼赏景。宋代苏轼、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名家,都有吟楼佳作传世。逮及明朝与清朝,仍有许多名人留下歌吟绝唱。

悲哉,北夷犯中原,名楼罹灾难。宋朝末叶,金人南下,摧毁东阳城,祸及表海楼。蒿莱深处,兔跃雉飞。洋溪河畔游人寡,残楼瑟瑟泣西风。及至明朝,知府李昂,别建于青州北关西侧。明末清初,表海楼又一次遭劫,竟达踪迹无存之惨境。

朝更代迭,又逢盛世,表海楼于故址重生。复兴之表海楼,临深壑,立岸畔,红栏碧瓦层层高,穿云拨雾擎蓝天。靓丽迷人,巍巍壮观。登斯楼也,遥望云门郁葱葱,俯瞰洋溪流淙淙。古城美如画,尽収视野中。抚今追昔,思绪泉涌。人生苦短莫虚度,应效先贤流芳名。


青州表海楼


刘沂生题 宋执贵书

青州表海楼



青州表海楼


太公姜子牙

青州表海楼


万寿祭天台(臧台)遗址

青州表海楼


八旬翁刘沂生

刘沂生,男,祖籍山东青州,1937年生于沂水县城,笔名草堂瘦叟,作协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1963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三十余载。

1984年,以《欲纠无策空叹息》为题上书“人民日报”,呼吁“救救教师、救救教育”。“人民日报”以《值得忧虑的一个现象》为题摘刊,引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 “尊师重教”重要批示,被誉为“给中国教师命运带来拐点的人”,《值得忧虑的一个现象》被“人民日报”评为1984年度“好新闻”一等奖。

退休后,从事通俗文学创作,先后出版《犟牛本色》、《魏嵋传》、《古州传奇》、《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话》,与诗集《草堂清韵》等著作,被誉为古州文化奇人。

刘沂生长于传奇,兼工碑记。诸如《青州龙兴寺复兴颂》、《圣水祠赋》、《雕塑“盛开”落成记》、《衡王府宫廷宴复兴颂》、《忠魂凝铸八岐山颂》、《龙潭秀姿靓云门》、《重修卧龙桥志》、《王府长庚养生园落成志》、《春晖桥落成志》、《青州北关初中腾飞志》、《古柏荟萃园志》、《黑龙守渊颂》、《鲁冠纳百园颂》与“青州衡王桥栏板石雕王府故事”等作品,为青州市诸多景点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光彩与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