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万物是火”。

火是危险,是激情,是某种跃动的能量。而花朵,作为植物的欲望,拥有植物特有的静默与柔顺的气质。它是纯粹的美的化身,是没有温度的“另一种火”。

盛放的花朵在火焰里燃烧。

这是蒋志的《情书》。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情书》系列,艺术微喷

情书是献给爱情本身的。

“美却残酷,这不是很像爱情吗?”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 :

1971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沅江市,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居住和生活在深圳和北京。

蒋志是在中国九十年代实验艺术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跨媒介性,涵盖影像、绘画、摄影、装置、诗歌还有小说。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1999年,蒋志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食指》,记录了诗人食指在精神病院的一些日常。直到2016年这部纪录片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纪录片《食指》,1999,via飞地

“一位作家朋友彭希曦想去拜访他,希望我陪他去,顺便拍一些照片留作记录。当时食指已经吃药十几年了,多年在精神病院,还一直没有间断写诗,那年他正好是五十岁,我们常听说‘五十知天命’,我也特别想去了解他,他的状态,他的感悟,因为我一直对人的命运、人的精神性非常感兴趣。也正好,邱志杰当时手上有一台Hi8的小摄像机,我就借来带着去了,然后在一年里断断续续拍了几次。”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纪录片《食指》,1999,via飞地

“食指谈日常生活及诗时,思维十分清晰。但有时会让我们听不懂,他的思维会时不时滑到那个年代混乱的记忆和狂想之中。交织在一起。他津津乐道。”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纪录片《食指》,1999,via飞地

剪片子时,他们留下了正常交流、读诗的诗人。那些令人心生不忍的画面,被他替换以急速倒流的河水,替换以自导的一幕荒谬剧:废弃的荒地上,两个戴着白头套的人,左右钳制着中间的黑头套人,然后对之拳打脚踢。

这使得纪录片与魔幻现实主义的界限变得模糊。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纪录片《食指》,1999,via飞地

旧屋旧竹椅上,诗人食指沉睡复醒,他衰老而疲惫的身体在起身后,又重重的落下。这是纪录片《食指》中的一个镜头,在这一连串的动作中诗人食指似乎是耗尽了全部的能量,它闭上眼睛低沉的说:“老了”。

在这句哀叹声中,一个时代被终结了。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散发之物16》,摄影、艺术微喷,80x120 cm,2017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散发之物13》,摄影、艺术微喷,80x120 cm,2017

对于自己的创作观,蒋志不愿多做描述,他觉得这样会限制观众的对于作品的主观感受。

“艺术是创造感受、创造新的感知方式……不可以套进一个束缚里去。”

他认为世界是在每个人的主观作用下生成的,对人来说,没有外在的世界。对于他的作品,从观者的角度而言,有什么样的感觉生成机器,便能看到什么样的图像,它取决于观者自身的“预设”。

“2008年那个时期是我一个很大的转折期,世界观和创作观都和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主要在于如何破除主观与客观二元的意识局限,如果能明白王明阳所说的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句话,就能知道我要变化的原因,世界虽说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都是我们的显现。”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0.7%的盐》影像,2009,8分 35 秒

2009年,蒋志邀请了香港女艺人阿娇拍摄了作品《0.7%的盐》。

当时无论哭笑都被恶语相向的艳照门女主角阿娇,在蒋志的镜头前卸下角色和社会语境,还原成一个单纯的人。

八分多钟的短片,背景干净,只有女孩由平静到渐渐啜泣的脸。

朋友和文朝曾用“空性”来评价这些作品:

事物既为空性,只余下观者心相。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2017年蒋志的个展“余下的只是铁锈和星尘”即将开幕之际,他的老师去世了。蒋志立刻决定将展览改为他老师的名字“范沧桑”。

范沧桑是蒋志高考前美术班老师。应该算是他最初求艺之路上的启明星。

“范老师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我不得不如此做这么一个展览。用作品与他的作品对话,对我来说是最自然的一种追忆与感念吧。”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蒋志(右)与范沧桑(左)

“我能感觉得到范老师对我的赏识,这种专业上的赏识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当时正处于人生成长塑造最重要的时期,它可能在我父亲过分严厉的教管之外,是另外一种我急需的精神依赖,像血液一样源源不断给我提供能量。”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之B-2017-09》,

油画,120x180cm,2017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之B-2016-10》,

油画,209x111.5cm,2016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之A-2015-05》,

油画, 128x179cm,2015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除了图像和影像,蒋志也的文字也同样动人。

蒋志的诗。

《指甲》

无痛的 安静的

如停止的风

如扮演最后命运的小小角色

如出示无常的碑石

镶嵌在感觉的身体里

是的,它们是

模拟死亡的利器,但

无疑不肯舍弃,

要不然不会一直在陪伴

也许

让我们用来

把自己抓得遍体鳞伤

2011-2-16

《不需要》

不需要理由

不要往返不休的重生

比如

变成沉默

变成不需要

2010-9-13

蒋志从小就喜欢阅读、写作和画画,会花很多时间在上面,而在那个年代,家长们都不太愿意小孩除了语文数学还做这些不务正业的事情。但那时的蒋志对这些却疯狂的热爱,完全不顾经常挨骂或挨打。他当时只是觉得:

“你热爱一个东西而花很多时间在上面,这是必要的,很正常。”

“高中的时候,暑假去外地学习美术,我有过三天没有钱吃饭的经历,饿得从沙发缝里发现一颗花生都高兴得不由自主地流出眼泪。十几天只能吃馒头加腐乳也是常有的事情。

大学毕业几年后,我在深圳主动失业,几个月之后就身无分文,但是我那时还每天保持上午6点开始写作到中午,午饭后带着DV机四处拍摄,晚上看盗版碟的习惯,有次我逛进了一个菜市场,发现那里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蔬菜当垃圾倒掉,我一下子就感觉自己没有生计问题了,我想我自己完全可以靠这些活下去,而且还可以不用去上班工作。”

生活的困苦并不能阻碍真正热爱艺术的人逆风前行。

蒋志:他用100%的心感知世界,以0.7%的盐回馈

除了创作,蒋志私下里还喜欢写写书法。每天都会花上半小时至一个小时来临摹一些古代碑帖。

也会画画国画,他称这些为“无趣闲笔”。

“控制一小撮柔软的毛,去形成变化无穷的线条,这对身心来说都是很好的训练。还有太多的经典需要我去学习。”

他形容自己是一个无趣的人。

但他的朋友却对他有着完全相反的评价,他的老友邱志杰说:

“像蒋志这样有趣的人,如果不幸生活在极权社会,一定会被判定“有意思罪”,就地正法。”

有趣却不自知,这或许就是蒋志的魅力所在。

而蒋志的作品就像他自己,需要亲自去感受去探索,他不多说什么,却能从他的眼里感受丰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