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温馨提示:

点击右上角关注,

翻阅历史文章可领取任祎老师亲自审核整理的超值高考资料!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原籍广东省蕉岭县,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美籍华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1971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师从陈省身) ;1993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成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丘成桐囊括了菲尔兹奖(1982)、克拉福德奖(1994)、沃尔夫奖(2010)、马塞尔·格罗斯曼奖(2018)等奖项。特别是在1982年度荣获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1981年,32岁的丘成桐获得了美国数学会颁发的维布伦奖(维布伦几何奖(Oswald Veblen Prize in Ueom-etry)美国数学会颁奖.为纪念维布伦(Veblen,0.)教授,由其原来学生及同事集资,于1961年设立.后来维布伦夫人也捐赠了资金.开始两次分别在1964年和1966年颁奖,以后每5年颁奖一次.奖励在几何或拓扑领域有重大研究成果的学者.获奖者应是美国数学会会员.到1995年为止共颁奖7次,颁奖12个,获奖者13人.)。该评奖者认为,很少有数学家能够比得上丘成桐成就的深刻性、影响力以及方法和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菲尔兹奖章

1983年,丘成桐获得了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荣誉的华人数学家。菲尔兹奖是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赏,被称为是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该奖每四年颁发一次,对象是在数学上有重大贡献的且年龄不超过四十岁的数学家。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克拉福德奖

1994年,丘成桐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2010年又获得以色列沃尔夫数学奖-(沃尔夫数学奖是沃尔夫奖的一个奖项,它和菲尔兹奖被共同誉为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获得该奖项的华人为陈省身和丘成桐。由于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的年轻数学家,所以年纪较大的数学家没有获奖的可能。恰巧1976年1月,R. 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一千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其宗旨是为了促进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沃尔夫基金会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业五个奖(1981年又增设艺术奖)。1978年开始颁发,通常是每年颁发一次,每个奖的奖金为10万美元,可以由几人分得。),他也是继自己的导师陈省身之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奖的华人。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丘成桐囊括数个世界顶级的荣誉大奖,一时名扬海外。美国《纽约时报》将其称为“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并刊登丘成桐的人物报道,标题是《数学界的国王》。这是《纽约时报》历史上篇幅最长的科学家报道。文章这样说:“丘成桐的故事就是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通过他可以看到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传统的国家,欲与现代科学结合在一起,如果这种交融获得成功,那么最后可能就会重塑世界科技的平衡。”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丘成桐与中国

为了帮助发展中国数学,丘成桐想尽了各种办法,与他钻研数学问题颇为相似。他培养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建立数学研究所与研究中心,组织各种层次的会议,发起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并募集大量资金。

丘成桐建立的第一个数学研究所是1993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第二个是1996年建立的北京晨兴数学中心。中心建立与运作的大部分经费都是丘成桐从香港晨兴基金会筹得的。第三个是建立于2002年的浙江大学数学科学中心。 第四个2009年建立的清华大学数学研究中心。

丘成桐是这三大研究机构的主任,经常例行工作视察,作报告,指导学生,组织学术会议与暑期学校等。除了这三个研究中心,丘对于台湾理论科学中心的建立以及台湾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97年,他受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刘炯朗邀请,作为讲席教授访问一年。若干年后,他建议已是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席的刘炯朗,建立理论科学中心。正式成立是在1998年。他担任理论科学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直到2005年。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为了增进华人数学家的交流与合作。丘成桐发起组织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会议每三年一届。除了邀请报告外,还邀请几位非华裔数学家作晨兴讲座。每次大会的焦点是颁发晨兴数学奖,陈省身奖。第一届大会于1998年12月12-18日在北京晨兴数学中心召开。来自世界各地华人数学家的反响与支持非常热烈,有400多人与会。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重要数学国际会议。第二届大会于2001年在台湾召开,第三届大会2004年在香港举行,第四届大会2007年在浙江大学举行,第五届大会于2010年在清华大学举行。第六届大会于2013年在国立台湾大学举行。从第三届大会开始正式设立面向大学生,硕士与博士生的新世界数学奖。

数学界的“凯撒大帝”——丘成桐

为了激发中学生对于数学研究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和发现年轻的数学天才,2004年,丘成桐首先在香港成立了面向香港中学生的两年一届的"恒隆数学奖"。

2008年,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正式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