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與“興趣”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形,當某人邀請某人去做某事時會發問:“你有興趣嗎”?這本來是一個很普通的問話,但其中卻包含了兩層含義:一層是,你邀請我去的這件事真的很有趣嗎?另一層是,如果你說的這件事很有趣,我才能有興趣了。這裡明顯暴露出“有趣”與有“興趣”之間的因果關係,正所謂:“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有趣”與“興趣”

“有趣”與“興趣”其實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對於物體而言,它本身必須“有趣”,而對於人體而言,他必須對有趣的物體產生“興趣”。由此可見,物體是否“有趣”才是能否調動人體中“興趣”的關鍵所在!

“有趣”與“興趣”

這也許與我們通常所認為的觀念相悖。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興趣”是一個人做好一件事情的主因,只要我們努力去培養一個人的興趣,這個人就會對任何事物產生興趣。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社會上到處都有什麼“興趣班”,很多家長甚至把知識與興趣混為一團,將自己的孩子們交給了那些僅僅只有知識,而自己都不知興趣為何物的老師去培養,結果反倒是,知識稍微增加了一些,興趣卻早已被培訓的蕩然無存,當然也就更談不上什麼智慧了。

“有趣”與“興趣”

中智院的研究表明,一個人興趣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後天直接培養出來的。一個人有興趣,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但興趣卻激發岀來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是否存在“興趣”,是一個早已隨著靈魂的存在而被置入的現象,只不過是它平時無法釋放,而一旦遇上“有趣”的物體時,興趣才會被“叫醒”,繼而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成為一個人一生前行的動力!

“有趣”與“興趣”

由此可見,如何能夠讓一個人、一件事、一個物體變得“有趣”才是煥發人體中“興趣”的關鍵!

“有趣”與“興趣”

過去,我們所談到的“有趣”,大多指的是某個人、某件事怎樣有趣,很少關注到這種有趣的程度。簡單講,儘管很多人和事看起來很有趣,但由於這種“有趣”沒有達到可以調動別人興趣的能級,所謂的有趣也只能是一笑了知了!

“有趣”與“興趣”

真正的“有趣”必須是獨特的、創新的、上癮的、令人魂牽夢繞的!記得韓國電視劇《看了又看》中老奶奶對其孫女說道:“你要想被別人愛,首先就要做出可愛的樣子”。在這裡,“可愛”成為“被愛”的前提。

“有趣”與“興趣”

千百年來,很多所謂有趣的人和事都由於時間的因素而變得“無趣”。可見,如何創造出更多讓人情趣盎然的“有趣人物”,正在成為人類追求創新的動力。相對而言,人類對於“人體”的創新顯得十分緩慢,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而對於“物體”的創新,卻顯得異常積極,大有“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的勁頭。

“有趣”與“興趣”

尤其是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區塊鏈”等智慧化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有趣物體”正在更大程度上激活了人們的興趣,並依此產生智慧,從而釋放出智慧的光芒!比如,互聯網、智能手機、機器人、阿爾法狗、無人飛機、遊戲等,這些被賦予“有趣”功能的智能物體,正在讓我們愛不釋手,直至產生出難捨難分的興趣!

“有趣”與“興趣”

正如美國知名作家麥克尤恩所說:“一部小說開頭的五頁到十頁至關重要。”記得19世紀的英國大作家亨利·詹姆斯曾說過:“有趣是小說家的第一要務。”寫作時他會以“有趣”來衡量自己寫出的東西。因為,讀者需要為了閱讀一部作品,投入“他們生命中非常寶貴的時間,你必須找到邀請他們有興趣來閱讀的方式。這個美好的開頭就叫“有趣”,也許正是這樣的“有趣”,才激發了讀者把這本書能夠看下去的興趣。

“有趣”與“興趣”

今天的社會,不是人變得聰明瞭,而是人變得更有智慧了。那麼,這個智慧來自何處呢?其實,就人的智慧而言,並非來自於人體自身,而恰恰是來自於人體對外部“有趣物體”的感知,也就是說,一切智慧從對“有趣物體”的感知開始!

“有趣”與“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