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20道選擇題練習,看你備考程度如何?

本文為20道小學教師資格科目二單選題,考生可利用10分鐘左右時間作答,看看你複習的程度怎麼樣了。


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20道選擇題練習,看你備考程度如何?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語出自( )。

A.《論語》

B.《大學》

C.《孟子·盡心上》

D.《勸學篇》

【答案】C

解析: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認為動物界已存在教育,並把動物對其幼子的愛護、照看當成教育,這種理論是( )。

A.心理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神話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答案】B。

解析:利托爾諾是生物起源說的代表人物,認為動物界也存在教育。

3.“教育是與種族需要、種族生活相適應的、天性的、而不是獲得的表現形式,教育既無需周密的考慮使它產生,也無需科學予以指導,它是紮根於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為。”這種教育起源說屬於( )。

A.心理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神話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答案】B。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是人和動物共有的一種本能。

4.“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在漫長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種訓練和培養的綜合”所體現的教育思想是( )。

A.全民教育思想

B.終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

D.精英教育思想

【答案】B。

解析:終身教育是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的要求,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質在於,現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一生。

5.下列表述中屬於社會本位論的是( )。

A.個人的一切發展都有賴於社會

B.個人價值高於社會價值

C.社會要求會阻礙個體素質的發展

D.教育目的應根據個人發展需要制定

【答案】A

解析: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觀點是: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受制於社會環境,因此要從社會發展需要出發,注意教育的社會價值。B、D兩項為個人本位論的觀點。

6.下列教育家中( )提出了“泛智主義”教育思想,主張“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

A.裴斯泰洛齊

B.誇美紐斯

C.赫爾巴特

D.贊可夫

【答案】B。

解析:誇美紐斯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思想。

7.下列最早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闡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著作是( )。

A.凱洛夫的《教育學》

B.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

C.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

D.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

【答案】A。

解析:凱洛夫的《教育學》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

8.古希臘一些哲學家認為,人是理性動物,是理性的負荷者,教育的目的,理性和價值,就在於使人在本質規定和人的和諧發展得以實現,這屬於( )的觀點。

A.外在目的論

B.內在目的論

C.個人本位論

D.社會本位論

【答案】C。

個人本位論從個體本能需要出發,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並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發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使個人自我實現。

9.教育相對於社會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下列關於教育與社會發展關係的論述正確的是( )。

A.教育的思想和內容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無關

B.教育具有自身規律,不會受政治制度的影響

C.教育不受生產關係的制約

D.教育要先行,可以超前於當前經濟發展水平

【答案】D。

解析: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體現為教育既有質的規定性、有繼承關係,也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往往是不平衡的,教育可以超前,也可落後於政治、經濟、文化。

10.《學記》:“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說明了教育具有( )。

A.經濟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B

解析: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表現之一就是教育培養合格的公民和各種政治人才。

11.我國政府通過在國外設立“孔子學堂”,讓更多的外國民眾學習漢語,瞭解中國,喜歡中國,這說明教育可以( )。

A.創造更新文化

B.傳播交流文化

C.選擇提升文化

D.篩選保存文化

【答案】B。

解析:建立“孔子學堂”,把中國的文化傳播到國外,這種橫向的交流,體現了教育的文化傳播、交流的功能。

12.西方古代社會,最初是神本位,所以教育主要是培養僧侶;文藝復興後,人本位占主導地位,教育開始注重發展人的個性,這表明( )。

A.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目標的確立

B.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

C.文化傳統影響教育內容

D.文化傳統影響教育目標

【答案】D。

解析:題幹中,在神本位的主流文化背景下和人本位的主流文化背景下教育目的也不相同,強調文化影響著教育目的的確立。

13.兒童的大腦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出生後第5個月到第11個月之間,這說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C。

解析: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現之一就是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

14.人的童年期以形象思維為主,少年期抽象思維已有所發展,青年初期則以抽象思維為主,這表明人的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B。

解析: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性,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題幹中闡述人的不同年齡階段思維發展特徵不同,表明了人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15.人們的生活經驗證明,人們由於長期進行某一方面的訓練,就可以使腦的某一方面反應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較強的顏色鑑別能力,釀酒老工人具有敏銳的鑑別酒質的能力,這種現象說明( )。

A.遺傳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

B.遺傳素質的發展過程制約著年青一代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

C.遺傳素質的差異性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D.遺傳素質具有可塑性

【答案】D。

解析:遺傳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並且具有可塑性,即遺傳提供的可能會在環境、個體主觀能動性等因素的作用下發展改變。

16.美國心理學家霍爾說“一兩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這體現了以下哪種觀點?( )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多因素相互論

D.教育萬能論

【答案】A

解析:霍爾是內發論的代表人物,內發論強調遺傳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17.馬克思說:“搬運工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這一論斷表明( )

A.遺傳素質最終決定人的發展

B.遺傳素質只是為人的發展提供可能性

C.遺傳素質具有差異性

D.遺傳素質對人的發展不起作用

【答案】B。

解析:遺傳素質影響人的身心發展,首先排除D選項;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促進人的身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排除A選項;不同的人遺傳素質具有差異,題幹強調“搬運工和哲學家原始的差異很小,其不同是社會分工造成的,而不是遺傳導致的,所以選B。遺傳因素只是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可能性。

18.把女子教育列入學制,並取消了讀經課和忠君尊孔的內容的學制是( )

A.癸卯學制

B.壬子癸丑學制

C.壬戌學制

D.壬寅學制

【答案】B。

解析:壬子癸丑學制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形性質的學制,第一次規定男女同校且廢除讀經。

19學校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區別在於( )。

A.是否有目的地培養人

B.是否有活動場地

C.是否有具體活動內容

D.是否有活動工具

【答案】A。

解析:教育的本質即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也是教育區別於其他活動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20.“教育在於使青年一代系統地社會化”,這種論斷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

A.教育無目的論

B.個人本位論

C.社會本位論

D.宗教本位論

【答案】C。

解析: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主張教育從社會發展需求出發,注重教育的社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