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那尊铜像

坐落在安徽合肥徽州大道169号的校园里竖立着一尊铜像,雕刻的是一位女校长,她在合肥教育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南门小学的前身三育女子中学的校长李青鸾。

校园里的那尊铜像

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早已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再一次陷入战火之中。1938年5月,合肥沦陷,所有学校的教育工作完全停止。局势稍稳定下来后,许多家长学生要求复学,当时选择留在三育女子中学的教师李青鸾挑起了重担,开始担任那里的校长,着手恢复教学秩序。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抗战之际,在三育女中的学生中也传唱着这首歌曲。

当怒不可遏的日本人听到这首歌时,把唱歌的孩子抓进了日本宪兵队,并且发誓一定要揪出那个教孩子们唱歌的“可恶”老师。

李青鸾心急如焚地直接冲进了宪兵队,对翻译官说:“你我都是中国人,要是还有点良心,你就告诉他我们教的是教会的赞美诗,是否在曲调上雷同而产生误会?”或许翻译官还心存一线良知,总算混了过去。

对日本人的深恶痛绝刻在身为中国人的李青鸾的骨子里,早在李青鸾没有担任校长之前,她坐火车回家乡南京,途中同车厢的日本人妄想调戏容貌姣好的李青鸾,便故意向她借扇子,不料刚烈的李青鸾直接将扇子扔出窗外,气急败坏的日本人伸手想要打李青鸾,最终被旁边围观的群众劝下。这期间李青鸾一直展现着中国人的气节,丝毫没有显露一丝怯意,支撑她的就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爱国情怀。

在李青鸾担任校长期间,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危机不计其数,在其女儿写的回忆录《我的母亲李青鸾》中记载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有一天,日寇突然闯入学校校长室,凶狠地质问李青鸾,要求检查所有学生的作业本,原来,有人举报说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写有反日情绪的批语。李青鸾急中生智,叫人倒茶与日寇闲聊拖延时间,并暗地里通知老师赶紧自查,最终化险为夷。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美关系破裂,美国对日宣战。日伪当局通知李青鸾日方要接管学校,李青鸾当即宣布辞职,并即刻解散了全体教师。后来日本人要求李青鸾去到日方所建学校担任职务,但也被李青鸾断然拒绝。

校园里的那尊铜像

二、

李青鸾女儿在文章中写道,在李青鸾晚年,90岁高龄之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在三育女子中学当校长的几年,没有一天是安闲达到。我不知道明天我是否还活在这个世上。”

身处旧中国的李青鸾,仍然有着超出一般人的新颖思想,她建构了一套先进的教学体系,并且倡导勤工俭学。李青鸾的外孙关晔诚听母亲提起过,当时的学校里有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于是组建了“苦儿班”,专收贫苦儿童以及无父无母的孤儿。设有六个年级六个班,课程学习为全日制,商务学文化,下午学技艺。此外,学校还设有理发、木工两个职业班,聘请理发老师一人,木工师傅一人,专收年龄较大的贫苦失学儿童,实行半工半读。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富贵人家的孩子不愿意帮忙,于是“苦儿班”就承担了这一责任,这也省去了请专门人士打扫卫生的费用。

当时的三育中学依靠教会经费,抗战期间,教会一度停止经费供应,于是李青鸾就发动大家自己动手,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每日放学后,关起校门和大家一起砍草、修树枝烧锅,丝毫没有校长架子。

李青鸾除了担任校长之外,还担任音乐课教学工作,曾教过学生《义勇军进行曲》之类的进步歌曲。

在“人人平等”的方面,李青鸾更是有着超越普通人的思想。李青鸾和丈夫任教时,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就雇佣了几个保姆帮忙照看家里在李青鸾家中,吃饭的时候,大人们坐在李青鸾同一桌,孩子们在桌旁搬个小板凳吃饭。

对于家中的保姆,他们从不另眼看待。李青鸾及其丈夫都是与保姆同坐一桌吃饭,丝毫没有轻视的对待。保姆张妈是李青鸾丈夫的朋友介绍来的,张妈还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儿子,一同住在李家。每当张妈看见李青鸾的孩子们读书认字时,便时常感叹“识字好,识字有前途”,于是李青鸾及其丈夫便供养张妈的儿子上学,直到他高中毕业。

校园里的那尊铜像

三、

李青鸾是当时合肥沦陷后,三育女中留下来的唯一教师。看到众多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睛,在教会的人劝说下,充满仁爱情怀的青鸾老人决定出任三育女中的校长,并亲自选聘教师,使得该校很快复课。

据李青鸾的外孙关晔诚回忆道,妈妈口中的姥姥,是非常有仁爱精神的。当时学校“苦儿班”里的一些孩子们家离学校比较远,李青鸾就让这些孩子们到自己家里来吃饭。李青鸾绝不仅仅把自己当做一位老师,更是一名守护者。守护着日寇摧残下,依然渴望读书的孩子们。

关晔诚还跟我们讲述了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当时学校里有老师用毛笔写了“倭寇”二字,结果有人将这件事捅到了日本人那里,日本人要求李青鸾开除这位老师,迫于无奈,李青鸾只好照做。

“奶奶当时对那位老师说‘你的课我来带’。”

被开除的老师留下了两个自己的孩子仍然在学校里读书,所以即使是李青鸾代课,但工资仍然照发给那位老师,以便她补贴家用,并且将她的两个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吃饭。

当时日本人要求在学校教授日语课程,并由日军教官任教,全校师生的抵触情绪都很大。有一次,一名学生与日本教官不知怎的起了冲突,日军教官挥舞着军刀,向这些孩子们挥去。李青鸾见状没有一丝犹豫,直接冲上去抓住了军刀,为学生开脱,让学生有时间跳窗逃跑。

在关晔诚的印象中,李青鸾是一位十分坚强的老人,她一生养育了许多孩子,不论是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的学生,她都尽心尽力。终其一生,李青鸾的仁爱之心永远没有停止跳动。

李青鸾是江苏南京人,当年因为丈夫工作的变动,随着丈夫来到了合肥,这座与她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在这座城市,她将自己的才学与勇气献给了一所学校,她带领这所学校顽强的生存于炮火之中,她给了学生们一个学习的地方,更给了一些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她保护着学校,保护着孩子们,保护着这个国家的尊严。

正如现在矗立在校园里的那尊铜像一样,当年的李青鸾一定也是如此坚定地捍卫着这所学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