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個弟弟前仆後繼的實力插刀後,這個好人終於淪為了亡國之君

古人云,立子以嫡,無嫡立長。只要確立了這個原則,任何一個有兒子的帝王都不必為立儲而糾結。

但是後秦皇帝姚興卻有個煩惱:最年長的兒子姚泓雖然“孝友寬和”,卻好像沒什麼用,還多病;最能幹的姚弼文武全才,偏偏不是嫡長子。

在九個弟弟前仆後繼的實力插刀後,這個好人終於淪為了亡國之君

姚興

在九個弟弟前仆後繼的實力插刀後,這個好人終於淪為了亡國之君

後秦疆域圖

很久後他決定了:還是立姚泓。

姚泓也沒有令他失望:“常留總後事。博學善談論,尤好詩詠。”

當時有大臣認為法律太寬,應該嚴苛一些,姚泓反對:“人情挫辱,則壯厲之心生;政教煩苛,則苟免之行立。上之化下,如風靡草。君等參贊朝化,弘昭政軌,不務仁恕之道,惟欲嚴法酷刑,豈是安上馭下之理乎!”

而且,他對老師也很尊敬,他的老師博士淳于岐病了,他親自去探望,還拜於床下。於是整個秦國的公侯都上行下效,養成了拜見師父的禮節。

有一次,姚興在外抵抗夏國入侵,馮翊人劉厥聚眾數千在萬年叛亂,肩負留守大任的姚泓自然責無旁貸,出東宮禁兵平亂,斬殺了首惡劉厥,卻赦免了其餘黨。

左右都勸他,為什麼不拿首惡的首級宣揚四方呢?

姚泓表示:我奉命留守期間出了亂黨,我自責都來不及,哪還有心思耍威風?

右僕射韋華聞訊,對河南太守慕容築說:“皇太子實有恭惠之德,社稷之福也。”

姚泓不僅對亂黨好,也對弟弟廣平公姚弼好。

即使他知道這個弟弟心裡想的是什麼,又為了自己的野心做過什麼,比如通過巴結叔叔常山公姚顯而回到中央,做了尚書令、侍中、大將軍這樣的要職。

有一次,姚興病重,姚弼就想搞個大新聞。

好在姚泓的弟弟們姚懿、姚洸、姚宣、姚諶、姚裕還站在他這邊。幾位年紀較大的皇子都在各地擁兵,從弟弟姚裕處得知姚弼要搞事後,大都大義凜然要起兵勤王,討伐姚弼。

尤其是姚懿,不但年紀大,還是姚泓的親胞弟,看起來很明白自己和大哥是利益共同體。

正好姚興病情轉好了,畢竟姚弼是自己親兒子,雖然姚懿、姚洸、姚宣、姚諶趁著入朝都說要法辦姚弼,即使姚宣甚至還哭了,也並沒有什麼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早有明眼人看出,姚弼不可能善罷甘休的,就算本人答應,其黨羽也不答應。

的確如此。

姚弼先對姚宣下手,把這個不聽話的弟弟弄進了監獄,自己代替他出外統兵。他統兵也的確有兩下子,打退了夏國的入侵,難怪他爹捨不得辦他。

後來,姚興吃五石散中毒,姚弼的心思又活絡了。

在九個弟弟前仆後繼的實力插刀後,這個好人終於淪為了亡國之君

當然還是沒有成功,不然中國歷史上就有一位名喚姚弼的帝王了。

然而姚泓卻對父皇說:都是我的錯,殺了我、廢了我吧。

不僅如此,他還請求放過姚弼的黨羽。

這哪裡是未來的君主啊,這明明是紫薇好麼。

相比於之前,姚弼這次受到的懲罰要重一些,不但被囚禁了,還差點死了。

大哥寬恕了他,他心存感激嗎?

當然是“感激”的。

至少他的黨羽對這位為他們求得寬恕的太子爺那是相當的“感激”。

“感激”到他們想趁太子爺迎接病重回京的皇帝的時候,帶他一程,送他去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人圖謀劫持皇帝再以皇帝名義廢太子。

老皇帝姚興表示這都是你們逼我的……以太子姚泓錄尚書事,收繳姚弼黨羽的兵器。

這一次,姚興病得比較重,連新年也沒過。

而他的不孝子們並不想讓父皇安生地走。

姚興的兒子們即使除了姚弼以外,也並不是清一色的都向著大哥姚泓的。

比如他的小兒子姚耕兒,就向哥哥南陽公姚愔謊報父皇死訊,並煽動姚愔作亂。

這倆十有八九就是向著姚弼的。

關鍵時刻,忠於姚興、姚泓的軍隊頂住了姚愔的攻擊,姚興也強撐病體走出來,禁軍見老皇帝並沒有駕崩,更是鬥志UP。

姚興死後,姚泓登基,先秘不發喪,派兵追捕兵敗逃跑的姚愔等人,這回不再心慈手軟了,包括站錯隊的散騎常侍後涼末代皇帝呂隆,人手賞盒飯一份。

至於姚弼怎麼辦,那已經不需要他考慮了,他的父皇臨終前已經下令這位人才自己上路了。

不乖的弟弟們都死了(姚耕兒後事無載),他終於熬成了皇帝。

在九個弟弟前仆後繼的實力插刀後,這個好人終於淪為了亡國之君

姚泓

他下令“士卒死王事,贈以爵位,永復其家”,還打算封宮臣十六人為五等子男,說大家都同甘共苦,不能就自己一個人享福。

沒想到,苦盡甘來這種事,根本是不存在的。

這不是他被弟弟們插刀的結束,而是開始。

第四個(這序號小編也很無奈啊,小編也很想從一開始計數的)插刀的是姚宣。就是那個哭著求父皇法辦姚弼的姚宣。

本來他也是老皇帝的兒子,雖然一度蒙冤入獄,但也放出來重新鎮守地方了,然而卻不等過年就聽信手下一堆什麼主上新立、威德未著的鬼話,把治所讓給叛羌,自己去據守險要,想稱王稱霸。他叔公東平公姚紹正在附近平叛呢,為了節約成本,順便也就把他收了,為了節約糧食,順便也就送他下去見父皇。

如果這位的插刀還不至於傷到國家,那麼後面這幾位的插刀就厲害了。

和大哥一個肚子裡出來、曾經熱血上頭要為大哥除奸的太原公姚懿雖然當時沒能武力除奸,卻的確有武力除奸的能力,他大哥才登基,他就不甘落後做了一件長臉的事,不辱大哥之命,打敗了幷州的數萬叛軍,並擒獲首惡。

時值東晉權臣劉裕北伐,圍攻洛陽,守城的徵南將軍陳留公姚洸告急,姚懿當仁不讓受命救援,駐兵蒲阪。

在九個弟弟前仆後繼的實力插刀後,這個好人終於淪為了亡國之君

劉裕

沒想到姚懿不但沒能救得洛陽,還犯了和姚宣一樣的毛病,聽信手下的鬼話,圖謀踢開大哥自己做,還為了給自己加聲望散發糧食。兩位大臣勸他說,您是皇帝的胞弟啊,應該和國家休慼與共啊,國家都被敵軍壓境了您還搞什麼么蛾子啊……

姚懿聽了他們這番正直的話十分感動,然後把他們鞭死了。

姚泓對此也很無奈,還得找姚紹。

好在失道寡助的姚懿並沒得到太多人的響應,支持者連五位數都沒有。

姚懿,OUT。

先前姚洸也已經在洛陽城破之際投降了劉裕。

然後呢,再沒有弟弟給姚泓插刀了嗎?

是,也不是。

說是,是因為,苦逼的姚泓再也不用擔心被親弟弟插刀了。

說不是,是因為,雖然親弟弟已經各種前仆後繼相繼陣亡了,還有堂弟弟呢。

劉裕大軍壓境不說,姚泓還沒有從被一母同胞的弟弟姚懿插刀的傷痛中回過神來,還在前殿和大臣們一起哭的時候,又傳來一個重磅消息——

據守安定抵抗夏國的齊公姚恢率三萬八千人前來京城了!

姚恢是誰?他來幹什麼?

是的,姚恢就是姚泓的堂弟。具體是什麼來路,史無明言,從封號看,可能是姚泓的叔叔齊公姚崇的兒子。

之前,姚紹曾經為姚泓規劃打退劉裕的辦法,建議把安定的戶口遷到京城長安。

左僕射梁喜不肯,說姚恢雄勇有威名,多次和夏作戰,彼此都是死仇,必定會死守安定的。關中軍隊抵抗晉軍足夠了,為什麼要放棄嶺北?是不是還要請赫連勃勃和劉裕一起來家門口拜年啊?

要說姚泓對姚恢有多信任,其實也說不上,他們是有樑子的。

吏部郎懿橫就對姚泓說:“當初姚弼奪嫡的時候,姚恢是忠於您的,您卻沒好好賞賜他,不讓他參政,還讓他把守那麼危險的地方。再說安定人都不想呆那麼危險的地方,都想內遷,萬一……”

姚泓表示:把禍頭子召回京才是蠢呢。

姚恢當初其實也沒為姚泓立什麼功,只是猶猶豫豫地殺了站錯隊的原後涼皇弟安定太守呂超而已。

沒想到,懿橫一語成讖。

姚恢真的率軍來拜年了。

《琅琊榜》的林燮身為軍區司令不聽指揮擅自發兵殺向京城方向(如果對應中國地圖的話),至少還聲明自己是去殺敵的,也的確是殺敵了。

在九個弟弟前仆後繼的實力插刀後,這個好人終於淪為了亡國之君

而姚恢就耿直多了,他的口號是:清君側!

姚恢把安定燒了,全軍而出,顯然不打算回去了,但姚泓已經沒心思考慮赫連勃勃來不來拜年了,先解決眼前這個拜年的好兄弟要緊。

揚威將軍姜紀本來就是姚弼的黨羽,也跟了姚恢,勸他直取長安。

擒賊先擒王這麼淺顯的道理,姚恢竟然不懂……他先跑去郿城把姚泓的弟弟姚諶揍了一頓。

長安大震,姚泓只能再求助於姚紹,還有始終沒背叛過自己的弟弟姚裕等人。姚裕雖然連被封為什麼公爵也沒記載,但他已經長大了,能夠打跑赫連勃勃的侄子,現在也做到了車騎將軍。

撫軍將軍姚贊是姚泓的父輩,姚泓對他哭訴:“元子(姚泓的字)不能崇明德義,導率群下,致禍起蕭牆,變自同氣,既上負祖宗,亦無顏見諸父。懿始構逆滅亡,恢復擁眾內叛,將若之何?”

他都被六個弟弟堂弟們先後插刀了,這當口,他竟然還在說自己的不是!

姚贊趕緊也歸咎於自己,哭著發誓要和姚紹一起為了皇上滅了姚恢。

姚恢本身也不是什麼作戰高手,說什麼“雄勇有威名”,其實根本沒打過什麼拿得出手的勝仗,最多跟著姚弼和姚紹陪過跑,還曾經被夏國打得單騎逃回長安,如果當時姚泓就拿他問罪,哪還有今日之事?

要說魅力,更是談不上,連他的親舅舅都沒響應他!

隨著朝廷大軍集結,姚恢徹底變成了紙老虎,OUT。一同被殺的還有姚恢的三個弟弟(只有《十六國春秋別傳》的說法不一樣,說是三個兒子)。

所以,實際上插刀姚泓的兄弟不是六個,而是九個!

姚泓還是沒能狠下心來,不但為姚恢哭了,還以公禮葬之!

《魏書》:泓既有內難,裕遂長驅入關。

被折騰得內外交困的後秦還拿什麼抵抗風頭正盛的劉裕的晉軍?

北魏吃瓜群眾崔浩表示:

昔姚興好事虛名而少實用,子泓懦而多病,兄弟乖爭。裕乘其危,兵精將勇,何故不克!

撇開劉裕本尊不談,檀道濟、王鎮惡、朱氏兄弟、沈林子,哪個不是著名的外掛?

何況姚懿、姚恢的二連補刀,實際上起到了實力狼助的效果。

姚紹也指望不上了,連戰連敗,嘔血而死。

姚諶和姚裕,甚至還有先前被迫投降晉軍的姚洸,這幾位弟弟倒是堅持到了最後,也不知道姚洸怎麼跑回長安參與保衛戰的。晉軍殺進長安的時候,姚諶力戰而死,姚裕陪姚泓逃跑,姚贊也來和姚泓會合,但顯然,無力迴天了。

姚泓十一歲的兒子姚佛念知道即使投降也難以活命,從宮牆上跳了下來,這就是“佛跳牆”的由來(劃掉)。

姚泓的另一個弟弟平原公姚璞也堅持到了最後,他當時大概已經接手了作死二哥姚懿的任務駐守蒲阪,在姚泓投降後,才以城降晉。

對姚泓、姚璞等人這些順應天命的舉動,劉裕十分感動,然後把他們都送上了西天。

姚泓畢竟是皇帝,所以劉裕友情贈送了他一張去京城建康的單程票。

《晉書》:

元子以庸懦之質,屬傾擾之餘,內難方殷,外御斯輟。王師杖順,弭節而下長安;兇嗣失圖,系組而降軹道。物極則反,抑斯之謂歟!

贊曰:興始崇構,泓遂摧滅。貽誡將來,無踐危轍。

可憐可嘆的好人皇帝姚泓,死的時候只有三十歲,只做了兩年的皇帝。

他對弟弟們的一再寬仁,卻成為了弟弟們一再對他插刀的資本,最終人也死了,國也亡了。

雖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鐵石心腸的,故事講到現在,還有誰能看出,屢次幫助姚泓度過難關的姚紹——

最初曾經是姚弼的黨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