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者的心理痛苦有多强?从哪里来?心理学:情绪改变了人的大脑

2018年4月的一天,一位20岁的北大中文系女生从学校逸夫馆理科楼跳下来,当场死亡;

2018年北京时间6月18日上午,美国当地时间6月17日晚,在美国圣地亚哥的高通华裔工程师大卫·吴跳楼自杀,当场死亡;

2018年6月28日中午时分,一名男子黄某在上海世外小学附近挥刀砍杀,造成2名男童死亡,1名男童和1家长受伤。

接连发生的悲惨事件真是令人扼腕,触目惊心!!

自杀者的心理痛苦有多强?从哪里来?心理学:情绪改变了人的大脑

很多人认为两起跳楼自杀事件是自杀者本人心理脆弱,不堪忍受压力造成的,不太应该得到过多同情,再说自杀轻生者全世界每年都在发生,也不是新鲜事。

但是挥刀砍人就是千夫所指,罪大恶极的!

表面上看,黄某只属于故意杀人,但从本质上来说,黄某此举也是一种自杀行为。

他头脑清醒,智力正常。29岁的他,湖南科大建筑学院07级毕业。

被抓之后,他没有半点反抗,被问及为什么杀人,他说自己是因为生活无着想报复社会。

言下之意就是想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怒,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肯定是知道的:杀人是要偿命的,等待他的,就是死亡。

如果不想死,他会秘密地去杀人,而不是选择在光天化日之下。

明摆着杀人之后,必然被抓住,他就可以去死了。

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死都不怕,却不肯好好活着?

一个人的内心该有多痛苦才会去选择死亡?

自杀者的心理痛苦有多强?从哪里来?心理学:情绪改变了人的大脑

心理痛苦的痛苦程度到底有多强?

心理学曾给出过答案:

"Jame曾非常形象地对心理痛苦进行描述:当人们处于极度痛苦之中时,最残酷的身体折磨反倒变成了一种解脱。"①

"Eisenberger的研究表明,社会排斥诱导的情绪性痛苦所激活的神经网络和身体疼痛期间激活的神经网络中的情感网络部分重叠。"②

意思就是说心理痛苦引起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疼痛,因为它和身体疼痛时激活的神经网络部分是一样的。

一句"生活无着"就反映了黄某极有可能是一个遭到社会排斥甚至是抛弃的人。

正如人们的评论那样,如今的社会只要肯吃苦,吃饱饭还是不成问题的,哪怕是去送快递,也不至于饿到去走绝路。

但是有个问题,如果是快递也送不下去呢?

有这样一些人,他去任何单位都会遭到排挤,他会发现到处人们都不喜欢和接纳他们,这种情况叫做社会适应不良。

有社会适应不良的人生活中是处处遇到挫折的。

因为社会适应不良者一般都有令人无法接纳的性格缺陷或者是人格障碍,所以到处不受待见。

而社会适应不良者自己是不知道自身问题的,反而在和他人发生不快的时候,愤怒地认为是他人的问题。

比如,一个社会适应不良的人询问同事问题,但同事当时正在处理事情而没有及时回答他,这个人就会感觉很不愉快,甚至心生怨恨。

比如有的人性格懦弱,所以就会经常受欺负,被欺负的人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性格问题导致,只会埋怨欺负者,等等。

由于不善于处世,社会适应不良的人会经常体验羞辱、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除了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也会极大地损害人的大脑。

自杀者的心理痛苦有多强?从哪里来?心理学:情绪改变了人的大脑

为什么会这样?

了解情绪的神经心理学原理你就知道了:

生物在生存过程中,面临各种刺激时产生反应的过程叫做应激,而经常性、或者应激过程延长叫做慢性应激。

"慢性应激时,机体内稳态失衡,由于一系列的神经生化改变可导致大脑器质性损害,而与情绪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尤其是海马结构最易受到损害。"③

具体解释是:

"海马结构不仅是高位调节中枢,更是受应激累及的最敏感区域。慢性应激时,海马结构存在器质性的改变。比如:

1.神经细胞的变性和丢失

2.细胞萎缩、轴突末梢结构改变

3.细胞再生减少

慢性应激损害大脑的神经生化机制,比如: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功能亢进

慢性应激过程中,持续的HPA轴激活和糖皮质激素高分泌会影响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葡萄糖载体的表达,干扰细胞的代谢,降低细胞的生存能力等;

2.谷氨酸(Glu)的堆积

谷氨酸是中枢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也是海马中主要的兴奋性突触神经递质,应激时HPA轴激活,引起Glu的堆积,造成海马的毒性,引起神经元持续去极化,导致离子渗透压力和电化学改变,造成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结果引起细胞坏死,等等。

3.一氧化氮的合成异常

4.神经营养因子(NTF)的下调

……"④

心理学的理论和大脑的神经机制研究已经证实了负面情绪带来的慢性应激对人的身心造成的伤害。

被负面情绪损害的大脑又反过来干扰人们得到良好的情绪

自杀者的心理痛苦有多强?从哪里来?心理学:情绪改变了人的大脑

"研究表明,左脑损伤病人常常表现出过度的情绪反应性。不可控制的爆发性哭也常常发生在左额损伤的病人中;

Cohen等人报告,基底神经节损伤的中风病人有类似的情绪面部和声音表达缺陷,而且对情绪刺激的理解也有困难。"⑤

因此,负面情绪损害大脑,尤其是长期的,受损的大脑又反过来破坏情绪,导致大脑更加受损,就这样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人的社会适应不良症,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久而久之,社会适应不良的人渐渐觉得,情况在每况愈下,这种痛苦的恶性循环正在把人带入到更大的痛苦中,

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社会适应不良的人想。

所以他们选择了死亡。

所以,自杀者是大脑的某些功能,比如掌管人际关系智商的脑功能受损,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尤其在巨大压力下,导致了大脑的认知功能、情绪调节和压力应对功能等等大面积受损造成的。

本质上说,自杀者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但从大脑角度来说,自杀也是属于身体疾病。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的快乐大多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就是把他孤立起来,断绝他的人际来往。

社会适应不良的人一般只能游走在社会边缘,很难得到亲情、友情、爱情,所以他们的身心会遭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自杀者的心理痛苦有多强?从哪里来?心理学:情绪改变了人的大脑

正如本文中那位轻生的北大女孩遗书中所写的:

"回想20多年的生活

真正快乐的时刻,屈指可数

记不清楚上一次发自心底的微笑是什么时候

记不清楚上一次从内心深处感觉到归属感是什么时候

……

看着心爱的人注定的远去

越来越不堪忍受的环境

揪心的孤独感

……

没有亲人,没有朋友,

苟延残喘活在过去回忆的灰烬里

……

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无比盼望中学,曾经以为中学会更快乐

中学的时候无比盼望大学,曾经以为大学会更快乐

盼望离开欺负与讥讽自己的人”

而了解了情绪与大脑的关系,我们于是就非常容易理解她的痛苦了。

在受损的大脑和压力下,痛苦程度达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为什么会这样?

从小到大,老师家长把学习看成一切,从来没有快乐生活的她长期地脱离人群,脱离社会,脱离生活,一心只读考试书,

但虽然没有人际交往能力,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她不会经常体验坏情绪。

而大学不同了,不会人际交往的她生活中处处碰壁。经常性的坏情绪—慢性应激瓦解了她的精神系统,带她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自杀者的心理痛苦有多强?从哪里来?心理学:情绪改变了人的大脑

那位高通的工程师也是这样的。

他的人生一直都在不停地奔跑着,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如愿考上了国内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后美国留学,然后工作,去了世界最著名的公司,

可是他已经这么努力了,40多岁的人,还工作在基层岗位,这还不算,竟然被裁员!他觉得他的一生已经没有奋斗的目标和理由了,他的精神世界崩溃了,于是选择了死亡。

殊不知,人生都是有起有落的。而他大概被从小告知:不准失败!

但是他们都没有考虑过伤害别人,

他们只是默默地吞下人生中所有的痛苦,甚至不让人知道。

砍杀小学生的黄某却不是这样,

社会适应不良给他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慢性应激痛苦,

而他认为自己所有的痛苦都是他人、社会造成的!

所以,他的主要情绪体验就是愤怒。

所以,他的痛苦越深,他对他人、社会的愤怒和仇恨就越深!

自杀者的心理痛苦有多强?从哪里来?心理学:情绪改变了人的大脑

心理学认为:

"情绪压抑本身只是压抑了情绪的表达,而不会改变情绪的体验。"⑥

所以情绪不能凭空被强迫性消灭,只能被宣泄或暂时性的转移。

想象一下,当人有怒气的时候,一旦发泄出来,心里就会舒服很多。

所以黄某在长期的愤怒情绪下,他的情绪需要一个出口,再加上长期积累的仇恨心理,负面情绪积攒多了,他需要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发泄他心中的痛苦、仇恨和愤怒。

所以他把发泄仇恨当成了自己生命的终极目标,一旦达到,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完满,不用再忍受生活带来的苦痛,可以死了。

这样的人已经走上了邪恶了。

或者说,人就是这样走上邪恶的。

于是他有预谋地实施了他的杀人计划,被抓毫不反抗。

可是为什么选择小学生呢?

鲁迅先生在他的《华盖集•杂感》中说: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这句话是非常睿智和具有心理学基础的,是鲁迅先生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所谓的怯者就是那种没有辨别是非和改造命运的能力,只会把自己的怨气撒到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弱者身上的人!

因而讲这样的人,不仅缺乏人的能力,而且在他的内心里藏着深深的恐惧!

自杀者的心理痛苦有多强?从哪里来?心理学:情绪改变了人的大脑

他的无能和恐惧从何而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项:男性暴力型犯罪青少年的愤怒情绪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结果认为:与正常人相比,"犯罪组特质愤怒主要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成正相关,愤怒表达主要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成正相关。"⑦

此项研究很好地解释了黄某恶意砍杀小学生其实早有根源:

黄某父母很少给予黄某情感温暖和支持,不仅不这样,还曾经至少暴打责骂过黄某,

所以小孩子被吓坏了,长期的恐惧和愤怒造成的慢性应激损害了他的认知,扭曲了他的性格,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适应不良,

而他父母长期在情感上对黄某拒绝否认、冷漠疏离,

这些都造成了黄某胆怯无能不自信,却又残暴乖戾,

于是,长期情感痛苦和严重社会适应不良的黄某,带着扭曲的人格和反社会倾向,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总的来说,

北大女孩、高通工程师、砍杀小学生的黄某三起恶性事件,追根溯源都是因为曾经的父母教养方式问题造成的。

如今社会给家庭和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佼佼者的心理没有错,但是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事件中两名被砍杀的孩子已经不能复活,

我们在悲痛中只能祈祷他们一路走好,希望类似的事件不会再发生,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自杀者的心理痛苦有多强?从哪里来?心理学:情绪改变了人的大脑

当然,其实不管是在家庭、学校、单位、社会,人们都应该给社会适应不良的人多一点理解和善意,

就像是对待生病的人。

来自人们的善意可以安慰很多受伤的心灵。

其实自杀者都没有意识到:

由于情绪好坏是人自己决定的,所以人心理上的所有痛苦基本上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眼光看待问题。因此出问题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逝者已经没有人生重来的机会,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

快乐和幸福是需要能力的。

即使家庭没有培养自己这样的能力,通过努力,自己也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方法就是

1.多找事物背后的本质和真相

这会让人渐渐理性和客观。

2.从满足自己最小的愿望开始,让自己逐渐快乐起来。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

3.多找自己的缺点,对自己和他人要求不用太高。

自杀者的心理痛苦有多强?从哪里来?心理学:情绪改变了人的大脑

要知道,坏情绪首先伤害的就是你的大脑。

当你发现绝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欢你,可以反过来想想,会不会是自己的问题?

当你把理性批判的目光投向自己,那么你的坏情绪立马就没了,心也渐渐平和了。

也许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甚至艰难,毕竟人要看到自己的缺点还是很不容易的。

但只要坚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让理性指导自己的生活,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

其实快乐并没有那么难。

【参考文献】

①② 刘爱萍,李琦.更糟糕的"心理痛苦".中国社会科学报(心理学版),2010-3-30(009)

③④ 张艳美.慢性应激、大脑损害与抑郁症.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02):105-109

⑤ 马庆霞,郭德俊.情绪的神经心理学理论概述.心理科学,2004,27(1):150-152

⑥ 杨海燕,姜媛.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研究进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09-114

⑦ 邵阳,谢斌,乔屹,黄乐萍.男性暴力型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愤怒情绪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对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4):481-4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