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雞籠養概述——白羽肉雞籠養系列

前言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肉雞存欄量、雞肉產量和消費總量排名第二的國家,

肉雞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畜牧業中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近幾年我國的肉雞產業,尤其是白羽肉雞產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時期,在健康穩定發展方面面臨著若干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

1、祖代雞引種的問題:由於種源地發生禽流感,導致白羽肉雞祖代雞引種量持續3年偏低,2017年下降到69萬套,遠低於我國正常100萬套的需求量,傳導到下游導致雞苗價格大漲(5元/羽以上),養殖戶成本大幅增加。

2、環保調控的問題:禁養區搬遷關停,設施配建率增加,散戶養殖量持續下降(白羽肉雞養殖量最大的山東省,由於環保調控,造成大約1/5左右的散養養殖場關停)。

3、土地問題:《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643號)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5〕17號。養殖用地要求越來越高,離村莊、湖泊、河流、公路、水源地都有硬性要求,導致越來越難找,養殖用地越來越難以批覆。

4、疫病的影響:雞病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食品安全管控越來越嚴格,尤其是出口企業或者百勝供貨商等,已經到發病後無藥可用的地步。

5、人工成本問題:養殖場勞動強度大,需要24小時值班,沒有節假日,一批雞養完才能休班幾天,導致年輕人不願從事養殖業,養殖工人越來越難找,工資越漲越高,人工成本不斷增加。

解決的辦法

因此,白羽肉雞養殖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成本管控越來越高,逼迫白羽肉雞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快速發展。籠養模式以其佔地面積少、成本低、用人少、出欄成績高等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養殖場老闆改地養、平養為籠養模式,籠養肉雞成為山東地區白羽肉雞養殖的主流模式。

籠養模式飼養肉雞的優點

1、充分利用建築空間,降低每隻雞的場地及建築投資成本。

2、飼料回報率高,雞隻具有較強的生長優勢。

3、易於提溫,節省能源,每隻雞的燃料費大大降低。

4、減少雞隻與糞便接觸的機會,降低腸道疾病的發生。

5、能夠較早發現病弱,便於及時淘汰,對控制大群發病有幫助。

6、可在四十天前出欄,縮短飼養週期。

7、節省藥費成本,每隻雞藥費在一元以內。

籠養模式飼養肉雞的缺點

1、一次性投資偏高:一次性投資需要45元/只,比平養貴15-20元左右。

2、通風難度大:飼養密度大,尤其是4層籠養,中間層雞通風不良,出欄成績差。

3、夏季降溫有困難:密度大,中間層籠內雞,通風不良,容易熱死雞。

4、清糞費工:每天都需要清理糞便,糞便過重時下邊傳送帶無法承接。

5、雞隻飲水僅限於兩個乳頭,有時會出現飲水不足(每個籠子內的雞有13只,只有3個飲水乳頭,網養雞可以來回走動飲水,籠養無法自由走動飲水)。

6、落地雞不易捕捉,往往變成殘弱(最上層籠2米多高,籠內雞工人不容易夠著)。

7、籠養雞最高層抓雞不容易,防疫難度大、雞群發病死淘較多時,撿出病死雞也不容易。

8、直立式三層、四層籠養,中間層通風不良,影響生長(平均比下層雞出欄體重少50-100g)。

9、帶雞消毒不能徹底,會有死角(平養雞消毒藥直接噴在整個雞舍內,籠養雞舍有設備阻擋)。

10、呼吸道疾病多發(上層雞冷空氣容易直接吹到雞身上)。

近年來隨著籠養技術的不斷髮展與雞舍構造、養殖設備的改進,以上缺點正在不斷的降低,籠養的優勢越發的得到體現。

不同飼養模式比較


白羽肉雞籠養概述——白羽肉雞籠養系列

審校:王林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