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起源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花青1718


漢族的起源是個動態的過程,他是以夏朝遺民為絕對主體,隨著夏朝衰亡、商朝建立,不斷分化、不斷融合的過程,他有幾個重要的時間地點節點。由於漢族姓氏幾乎99%來源炎帝、黃帝、蚩尤華夏帝王及其子孫。因此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夏朝所處位置和始止時間、遷移路線。公元前6200年第四紀冰川末尾期最後一次小冰期經過上百年,地球溫度逐漸升,高山冰蓋冰川退化,海平面從低現在海平面180米,逐漸上升。現代華夏人從亞特蘭蒂斯和土耳斯哥貝克力山地,向兩河流域下游遷移。



第一站是著名的兩河流域。從亞特蘭蒂斯遷移來的先民掌握,古代農業文明在這裡建立伊甸園,他是史上第一所大學,傳播語言文字,農業畜牧業,天文曆法,科技水利,馬車船舶,金屬冶煉,城市規劃建設等,隨之第一個文明國家蘇美爾邦國產生。

隨著時間推移這裡城邦國越來越多。屬於炎、黃部族的蘇美爾邦國後來發展到十二個邦國,還有亞速、埃蘭、赫梯、卡德爾、西伯來邦國,之後二千多年由於人口膨脹、氣侯變化、戰爭,蘇美爾邦國整體遷移,巴比倫楔形文字記載:“公元前2200年蘇美爾邦國變成一片廢墟”。公元前2224年他們從伊朗高原遷移至印度河流域,建立以哈拉帕邦國為中心的夏朝。

根據歷史記載夏朝是有典籍、檔案的文明古國,即夏朝具有成熟的文字系統,〈洪範〉、〈政典〉、〈甘誓〉、〈禹刑〉等典集。

有青銅冶煉技術,大型宮殿和城市建築,管理和祭祀階層。 其城市佈局分內、外城、神廟,這也是中國古代每個王朝都城都具備的佈局。

夏朝起止時間約458年,我國有兩個主要〈紀年表〉,第一,司馬遷〈史記〉記載夏朝起止時間從約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第二,北宋邵雍〈皇極經世書〉紀年表:記載夏朝起止時間為公元前2224年至公元前1766年。根據考古發現在中國範圍內符合文明古國標準的(成熟文字系統)只有殷墟安陽,但殷墟測年只有3300年,達不到夏朝起止時間。符合夏朝起止時間,又在文字、青銅、鬼神祭拜、天文星象、農業畜牧業、喪葬習俗與商朝吻合的,

只有在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境內哈拉帕、摩亨約.達羅城為代表的文明古國。下圖:摩亨約.達羅城,羌寨。摩城民居和羌寨多相似。



這兩座城邦國經碳十四測定:他們具有青銅、文字系統時間,從公元前2200至公元前1760年左右。公元前1766年(少部分公元前1750年)這些印度河畔邦國均變成廢墟。這些古國起止時間和邵雍紀年完全一致。實際先秦經典如〈詩經〉、〈山海經〉、〈穆天子傳〉等已指向了這個方位“崑崙墟”(又稱夏墟)。根據考古發現那個時期印度河流域有數百個大小大一文明邦國,符合〈詩經〉:“諸夏”的描述。

公元前1766年左右數百個城邦國變成廢墟毀,邦國人那去了。公元前1766年前後哈拉帕地區突發連續數年乾旱人畜生活發生危機,夏朝王桀率土之濱數百個邦國離開印度河流域數百個邦國。移遷是有序進行的,其中蚩尤邦國、彝、瑤、水、楚等邦國受令作為先遣遷移部隊出發,從巴基斯坦哈拉帕翻越喀拉崑崙山率先到達西域,炎帝邦國殿後。下圖:莎車縣蘭幹公元前3750年青銅遺址。


夏王桀本部與商邦國一起出發,到達南疆莎車縣附近,商邦國首領商湯趁機控制夏桀,宣稱為華夏族領袖。桀的子孫趁商不備率部分族人一路北上直至內蒙古高原,經數百年繁衍形成後來的匈奴,〈史記〉記載:“匈奴為夏朝遺民”。而炎邦國首領得知商湯政變後,認為其奪位不正,停留在天山南北、河西走廊地區,部分進入青藏高原,未隨遷移大軍東進,後來根據其所生活區域又分裂成為藏、羌、大月氏、北膘、氐等族。蚩尤邦國即苗、九黎邦國得悉後也不認為商湯正統性,從關中遷至山東境內,後與商戰爭失敗遷移湖南、雲、貴等地。彝、瑤等邦國也不認為商湯地位合法,從河西走廊直徑遷至四川、雲南地區,在那裡也分裂成十幾個少數民族。楚邦國首領也不服商王管轄率本邦族上遷至湖北境內,秦漢後楚邦國又與中原各邦國合併成漢民族。公元前50年炎帝后裔大月氏建立南到印度洋,北至鹹海,東至孟加拉,西至阿姆河,面積達450萬平方公里強大帝國貴霜帝國。他與當時的羅馬帝國、東漢帝國齊名。


〈竹書紀年〉:周穆王曾到西夏國與大月氏共敘親情。1500年後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

。到了河西走廊夏人進一步分化,留在河西走廊的後來形成羌族。向南移居青藏高原的形成藏族,



向西南方向屬緬族、

党項族、巴、蜀。還有部分人這時也從大部隊分化出來進入內蒙古大草源,他們形成後世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大部分人直奔中原,河南二里頭經考古測定最早的青銅意義時間為公元前1730年至公元前1720年。

這是夏人到達中原的標誌性時間節點。到達中原後又有部分夏人南遷,如苗、侗、黎、白、水、納西等南遷形成南方少數民族。夏人在中原建立商朝後,在中原形成以夏人為核心的漢族雛形。周朝後少部分與東夷、南蠻、北狄、戎部族融合,到了秦漢時期漢族人已基本形成,仍然是夏人為主體的多民族大家庭。

創建於2018.2.22


柴墟子孫


漢族的起源來自於“漢江(漢水)”,定格於“大漢王朝”。華夏經歷“上古”大融合(炎帝、黃帝、蚩尤)、“周朝”大融合(代神封諸侯國)、“大秦朝”大融合(一統華夏),到“大漢王朝”大融合(拓疆開土,征服少數民族部落)。數次的“民族大融合”,鍛鑄了一個“多民族一體化”的偉大民族――漢族。漢江(漢水)發源於陝西漢中一帶,分南、中、北三源,以北源為“正統”。華夏的數千數人文史、文明史、發展史與漢中一帶難以分割。在秦始皇嬴政掃六合一,建立華夏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國,僅僅“經營了15年”而夭折。隨後又出現“群雄爭霸的局面”,是劉邦以“示弱的方式”,最後爭得天下――建立“大漢王朝”。漢朝經過自漢高祖劉邦以後五任皇帝近70年的“休養生息”打基礎,到漢武帝劉徹時已具備非常強大的“國家綜合實力”。漢武帝劉徹是以世宗孝武帝的身份與太祖高皇帝劉邦、太宗孝文帝劉桓、中宗孝宣帝劉詢被大漢朝推為有卓越貢獻的“祖宗”並配享廟號的“漢四大明君”之一。 漢武帝在武治上,東征服朝鮮,南征服閩越,西聯合西域,北征服匈奴。拓展了疆土,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強最大最富裕的國家。在位開創了一個又一個“大漢盛世”,死後成全了“昭宣盛世”。在文上,啟始了“皇曆”,編纂《史記》,獨尊儒家術,唯才是舉,採用“推恩令”。在外交上,敞開國門,開創了使臣派遣,打開了“絲綢之路”,開啟了國與國之間的聯合與貿易。在民族上,最大值限的開展多民族之間的大融合。從此,“漢”成為王朝的代名詞,成為民族的代名詞,用“漢語、漢話、漢文、漢樂、漢服”等“漢文明”,給國家,給民族打上深深的“漢印”。 將中國古代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地,也讓“漢族”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讓以漢文化為主導的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漢族 為上古時期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後裔,即炎黃子孫,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漢族是一個在歷史上從未中斷過的、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據先秦文獻的記載與夏、商、周立都範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佈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為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這兩個文明為華夏文明圈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