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的“總導演”——竟然兩朝丞相的他!

歷史上有些人、事、物總會在機緣巧合下站到風口浪尖上,真相也隨著時間碎落滿地。

陳橋兵變的“總導演”——竟然兩朝丞相的他!

唐代末年,藩鎮割據,軍閥之間混戰長達150多年。從907年朱溫滅唐建梁到960年短短的50多年中,共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加上此時出現的十個相對較小的割據政權,他們之間隨著兵權的變化政權更替,攻伐殺掠。各地百姓飽受戰亂痛苦,希望儘快結束分裂割據,實現國家的統一。這成為當時各階級、各階層的殷切願望。

陳橋兵變的“總導演”——竟然兩朝丞相的他!

就在這樣的一個歷史時刻。960年正月初一,後周君臣正在宮中慶賀新年,忽然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範質沒有辨別,就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初三,趙匡胤到了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酒醉而臥,而有擁立之意的將士們卻環立待旦。次日黎明,四周叫嘯吶喊,聲震原野。趙普、趙光義排闥入告,將士們直叩寢帳之門,高呼:“諸君無助,願策太尉為天子。” 趙匡胤驚起,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回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仍定都開封。接下來先南後北統一南北。

陳橋兵變的“總導演”——竟然兩朝丞相的他!

這裡的兩個關鍵人物:

陳橋兵變的“總導演”——竟然兩朝丞相的他!

趙匡胤,出生於河南洛陽的一個軍官家庭,後漢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軍旅,深受周世宗柴榮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柴榮病重時,任命趙匡胤為

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陳橋兵變的“總導演”——竟然兩朝丞相的他!

趙普,出生在“燕”地,後隨父為躲避戰亂搬家到了常山(石家莊附近),又搬家到了洛陽定居。飄泊流離的經歷,使他對戰亂有著深刻的瞭解,23歲時步入仕途,從節度使的幕僚到鄉下教師一直不得重用。直到遇到了趙匡胤,出“奇計”大破滁州。從此趙普平步青雲。

959年,後周柴世宗死後,7歲的柴宗訓繼位,由符太后掌握政權。柴榮臨死前擔心他的駙馬張永德謀反,便將

趙匡胤封為殿前禁軍統師。這時趙匡胤不但掌握全國的精銳軍隊,還負責防衛都城開封。

陳橋兵變的“總導演”——竟然兩朝丞相的他!

趙匡胤看到後周孤兒寡母當政,便覺得有可乘之機。其實五代時期的武人,一旦有了節度使的地位和一定勢力都有萌發奪權的野心。尤其禁軍又是可以顛覆政權的決定性力量,而趙匡胤在禁軍中影響很大。起初,柴榮和宰相王樸在時,並不敢對政變有所企圖。正是因為君明臣賢、將帥畏服,後周政權很鞏固。但王樸病死,柴榮的突然離世,讓趙匡胤動了心思。

但是,武人當政,不懂治理國家,所以趙普在趙匡胤身邊一直都是出謀劃策的角色。趙匡胤暗地裡同其趙普和首領石守信等結為十兄弟,企圖奪取後周政權。

陳橋兵變的“總導演”——竟然兩朝丞相的他!

趙普首先偽造出契丹和北漢南下的情報,逼迫朝廷將實際兵權交給趙匡胤。並且讓趙匡胤假意推脫兵太少不能出戰,逼迫朝廷只能給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發動兵變前,趙普一直擔心北方的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等有了調動權的趙匡胤便可以派韓令坤、慕容延昭去邊境震懾符彥卿解決反抗力量。出發前,趙普令人準備好了“黃袍”與“

禪位詔書”。並且在開封城留下一支軍隊給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保衛並迎接趙匡胤回城的安全。準備好一批人手在出發後,在城中散佈謠言:“策點檢為天子”,策應趙匡胤發動政權是天意。

陳橋兵變的“總導演”——竟然兩朝丞相的他!

就這樣,初一朝廷接到契丹和北漢南下的消息,慌亂之中急召趙匡胤,趙匡胤假意兵少獲得天下兵馬調動權,派人震懾邊境。即刻與其弟趙光義(有傳趙光義在開封策動兵變)、趙普帶兵出城。大軍出城之日,開封城內已有趙匡胤要當天子的謠言,百姓為之惶惶,宮廷內部卻全然不知。

初三,趙匡胤大軍到達陳橋驛。當晚趙普先讓趙匡胤裝作醉酒。而後策動禁軍幾位主要將領鼓譟而起,聲稱“聖上幼弱,派我們出征,即使我們賣死力打了勝仗,立了成功,有誰知道?不如先立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北征。”一時之間,傳遍全軍。趙普分析形勢,派人連夜回通知石守信作好內應。

初四,天微微亮,趙普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黃袍來到趙匡胤睡覺的地方,把黃袍披在假裝酒醉未醒的趙匡胤身上,並且立即一齊跪拜,高呼萬歲。

陳橋兵變的“總導演”——竟然兩朝丞相的他!

趙匡胤先裝著惶惑不安,後又做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己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若能聽從我的命令則可,不然,我絕不當你們的皇帝。”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從”,趙匡胤提出,對於周恭帝和符太后以及朝內的公卿大臣都不能加以凌辱,這是爭取官僚集團必要的措施,接著又強調必須杜絕兵變的傳禪之故技,嚴禁掠奪殺戮,否則嚴懲不貸。

初五,趙匡胤率大軍返回開封,韓通本想反抗,卻被留守的石守信、王彥升在回家路上攔住殺掉。趙匡胤見到當時兩位宰相時,裝出一副不得已的樣子,表示非常慚愧。兩位宰相範質、王溥還未及表態,趙普便教下級軍官便舉刀斷喝:“我們一定要立殿前都點檢為天子!”範質、王溥見狀嚇得不知所措,急速跪下,向趙匡胤叩首稱臣。

陳橋兵變的“總導演”——竟然兩朝丞相的他!

這時,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佈周恭帝退位,趙匡胤正式當了皇帝,史稱宋太祖。由於他當初任歸德軍節度使的地方是宋州(河南商丘),因此就改國號宋,史稱北宋。

趙普不但是陳橋兵變的策劃者和參與者,而且是宋初大政方針的決策者,是最高統治集團的“智囊”。他三次為相,“出入三十餘年”,兢兢業業,建樹甚多,成績昭然,對奠定和鞏固北宋的統一局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