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摄影报道

11月19日晚,四川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三大队,张少明还没下班,在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一墙之隔的办公区里,他的母亲谷周蓉在档案室里加班整理资料。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张少明一家很特殊,全家五口人从事戒毒民警工作。1949年,他的爷爷张锡九随军南下到了宋家山,开荒种田、修路盖房,为沙坪劳教所(省眉山强戒所前身)奉献了整个青春。

如今,包括妻子、儿子、儿媳、孙子在内三代五口人,在他的影响下,都走上了戒毒民警的岗位。这位八旬老民警的老相册,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我省戒毒工作的提升发展。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第一代沙坪人 同单位的“异地恋”

在眉山的家里,86岁的张锡九老人翻开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从黑白到彩色的照片,记录了他与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一起走过的60余载岁月。

1949年,张锡九随军从太原南下,到了乐山峨边县宋家山上的沙坪劳动教养管理所。来不及适应南北的差异,他就和同事一起拿起工具,开荒山、建茶园、修公路、挖鱼塘。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张锡九曾在泸州公安警察学校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妻子张良德。他到宋家山时,张良德还在省农机厅工作,直到两人结婚后,张良德才调入了沙坪劳教所。

虽然在一个单位,但因为工作性质,两口子聚在一起时间很少。“当时我在五中队,她在女子一中队,两个队距离4、5公里山路,步行要好几个小时。”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除了交通不便之外,还因为他们都是出了名的“不服输”。

1979年的一天,宋家山上下着雨,本就泥泞的路更显湿滑。本该休息的张锡九,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仍坚持外出工作,结果不小心从岩石上坠落,造成气胸,至今仍留有后遗症。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第二代沙坪人 “继承”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想法都简单,没想过去别的地方。”张晋波是张家第二代戒毒民警,1984年,从部队退役后,他放弃了分配到县城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回到条件艰苦的宋家山。在集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沙坪所属茶叶加工厂工作。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张晋波深入茶园车间搞调查,又去四川农业大学学习了相关知识。1987年,沙坪劳动教养管理所经验收合格,正式被命名为“四川省沙坪劳动教养学校”。1992年,建立并实施了宽管、普管、严管三级管理,规范化的分类教育。1994年,先后有五个中队通过了现代化文明劳教所验收。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同年,经过张晋波和同事们的努力,成功研发出了“峨山玉叶”等多个品牌,获得四川省“优质名茶”称号,茶叶成为了沙坪劳教所支柱产业之一。

第三代沙坪人 环境在变“沙坪精神”不变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2006年2月,沙坪所主体迁建到眉山,实现了三代沙坪人“走出山门进城门”的夙愿。2013年,随着劳教制度的废止,曾经的沙坪劳动教养管理所,也转型为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场所性质、管理模式随之改变。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张家第三代戒毒民警也正式的走上了工作岗位。2014年,张少明经过三次公务员考试,终于如愿考入了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成为了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同事。

张少明除了用科学的方法对戒毒人员进行管理之外,他常常从心理上给予戒毒人员帮助。一名年轻的戒毒人员在他的帮助下,从不服管的“老大难”变成主动配合戒治的“模范生”。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他细心的发现,每到亲属探视时,这名戒毒人员都很沮丧。“别的戒毒人员都有家属来探望,他的家人却很少来。”有一次戒毒人员半夜发高烧,张少明亲自把他背到医院。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从接收他的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要让他健健康康昂着头走出去。”张少明的目标最终得以实现,这名戒毒人员已经于1年前戒毒期满离所,“虽然很少和爸爸爷爷讨论工作上的事,但是他们的精神已经潜移默化影响了我。”

三代五口投身戒毒事业 八旬民警老相册见证40年变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