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到底蹲還是坐?世界廁所日直面WC裡那點事兒

如厕到底蹲还是坐?世界厕所日直面WC里那点事儿

有人說,評判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如何,“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對每個人來講,廚房未必是每天會去的場所,而茅房,也就是廁所,一天可不止去一次吧?據計算,人每天要上6到8次廁所,一年約2500次,一生約3年在廁所度過,女性還會更長……

您可別小瞧這3年時間,也別認為廁所裡的事都是些登不了檯面的事兒,其實,這裡面可關乎著你的大健康呢!今天是第六個“世界廁所日”,趁著這個日子,好好學習一下,你還沒聽過?先來科普一下↓

世界廁所日是由世界廁所組織(WTO)於2001年提出,在第67屆聯合國大會2013年7月24日正式確立的,主要是為了凸顯窮人面對的環境衛生危機而設立,以推動安全飲用水和基本衛生設施的建設,倡導人人享有清潔、舒適及衛生的環境。希望通過全世界人民的努力,共同改善世界環境衛生問題。

好吧,還有什麼不能設為節日的呢?不過,今天咱們的重點,還都是跟廁所相關~

說起廁所的那些事兒,最根本的就是先解決咱的排洩問題,比如,大小便……而正由於此,不少疾病的最初端倪也可能被發現!

便便顏色可識別腸道健康

醫學上有一種大便分類法,叫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將大便分為7大類。

如厕到底蹲还是坐?世界厕所日直面WC里那点事儿

第一種“便便”

這種像兔子屎一樣一點一點蹦出來的便便,費時又費力,說明你急需多喝水多吃纖維食物。

第二種“便便”

這種香腸一樣的便便是由很多便便結塊而成的,比第一種情況略好一點,但也還是要多喝水多吃纖維食物。

第三種“便便”

依然如香腸一樣的便便,但是比第二種美觀,即使有一點裂痕,也還算比較健康。

第四種“便便”

這種如光滑的香腸,跟蛇一樣的便便,它們成分科學,容易排洩,是最完美的便便。

第五種“便便”

軟軟的一團一團,雖然有鮮明的稜角,比較好拉出來啦。

第六種“便便”

吃辣過多明顯上火後的便便,像泥土一樣,稜角不規律,可能是腸道突然受了刺激。多吃點水果。

第七種“便便”

完完全全的流體,當腸胃受到細菌感染消化不良時你的便便就是這樣子的。

以上幾種形態,只需要你在離開廁所之前,輕輕回眸,看上一樣你將離開的便便,一切便了然。

醫生認為,觀察大便顏色,對胃腸道、肝膽等疾病的診斷有著重要意義。醫院大便檢驗報告單的第一項就是顏色,可見顏色在大便檢驗中的分量有多重。

一般情況下,大便呈淡黃色淡褐色。大便顏色深淺主要是由其中尿膽原含量決定的,色素含量高則顏色深,反之則淺。此外,大便的顏色還和食物種類有關,肉食多時顏色深,素食為主時淺。

一般來說,鮮紅色便常見於痔瘡、痢疾、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缺血性腸病等,提示病變位於結腸下部。攝入較大量的西瓜、西紅柿、紅辣椒時,大便也可呈淡粉紅色。吃莧菜可使大便呈黑紅色。黑色便便多見於潰瘍病、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破裂、胃癌、小腸腫瘤等病變的出血。

不止便便的顏色需要你密切關注,小便的顏色也能反映出諸多問題。

尿液顏色反映健康狀況

尿液檢查,是醫生最常用的檢測方式,而小便顏色是最直觀瞭解身體健康的一種辦法。其實觀察尿液顏色這事兒,我們自己也能做,只要你先掌握以下相關知識。

健康的尿液,應該是淺黃透亮的,不會有沉澱、混濁的現象,就像你沏的第一遍茶水。當然,喝水多的時候,尿液也可能像白開水一樣,是無色的。喝水少、出汗多的時候,尿液會像啤酒的黃色。但如果出現了其他顏色,你就得注意啦!

比如,出現乳白色的尿液,提示著胸導管阻塞,局部淋巴管炎症損害,若同時伴有尿急、尿頻、尿痛、排尿不暢等多種症狀,還可能是腎結核、腎積膿或因梗阻、異物引起的尿路感染等症。濃茶似的深黃色尿液可能提示著肝臟或膽囊的問題,如果是黃色混濁的膿尿,可能是泌尿器官化膿的表現。

除了以上兩大根本問題,在廁所中“不務正業”的也大有人在,玩手機、看書、打電話,甚至工作!但你們造嗎,在馬桶上做這些事兒風險大大滴!

馬桶蹲久了小心痔瘡!

習慣了在如廁時玩手機、看書的人,往往一蹲就是小半天兒,但是!蹲太久會讓盆腔靜脈血液迴流受阻,血管擴張,容易誘發痔瘡。。。

蹲在馬桶上玩手機,難免會分散排便時的注意力,想便便的感覺不留神就錯過了,這樣會導致便意遲緩或沒了便意,甚至失去了直腸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久而久之會引起便秘,嚴重還可能引發腸道癌。

如厕到底蹲还是坐?世界厕所日直面WC里那点事儿

△圖/視覺中國

馬桶蹲久了,容易使血液向下流,導致腦部供血不足,突然起立時容易感覺暈、腦漲。不僅如此,由於血液的循環受阻,時間一長細胞供氧久不足,而造成的後果便是腿發麻!此時,若是久病、體弱或年邁的老人起身,很容易發生意外。

所以,蹲馬桶的正確姿勢瞭解一下?

蹲坑還是坐便?這個姿勢更易排便

醫生建議,從生理結構上來說,蹲式的排便更符合人體生理,理論上來說排便應該更順暢。這主要是因為人在下蹲時,腹部的壓力比坐著時要大,這能減少腹部用力,對排便有幫助作用。當然,坐便可減少腿部壓力,但沒有了腹部朝下等重力作用,排空時間更長,腹部用力更多,更耗時。

從衛生角度看,如廁後水衝馬桶,會將糞便中的大腸桿菌等細菌飛揚起來,汙染空氣和馬桶坐墊,所以廁所採取蹲式更有利於乾淨衛生,每人一位,安全衛生,人與人之間哪怕是間接的接觸都不會發生,也不存在相互間傳染疾病的問題。

雖然在家如廁大部分人更願意選擇坐式的,但出門在外,恐怕大部分人都喜歡蹲式的,也是從衛生角度考慮。不過,在醫生看來,無論是蹲還是坐,正常情況下都不會有害健康,但建議大家便便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要控制在5分鐘以內

封面圖片 / 視覺中國

如厕到底蹲还是坐?世界厕所日直面WC里那点事儿如厕到底蹲还是坐?世界厕所日直面WC里那点事儿

冬季養生“滋補+治病”,服食膏方正當時

如厕到底蹲还是坐?世界厕所日直面WC里那点事儿

別再被“酸鹼體質理論”忽悠了,發明它的人被罰了1.5億!

如厕到底蹲还是坐?世界厕所日直面WC里那点事儿

雙11健康戰報:男性不僅愛囤套套,也愛買嬰兒電子溫度計

如厕到底蹲还是坐?世界厕所日直面WC里那点事儿

本文為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創內容

歡迎朋友圈分享

如厕到底蹲还是坐?世界厕所日直面WC里那点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