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應不應該由市場決定?

臨風輕哼166


房價該不該由市場決定,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用是還是不是來回答,而必須依據條件來回應。

首先,房價要想由市場決定,就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讓房地產市場真正市場化。不真正市場化,而是一手放開市場,一手控制著地價,讓地價不停地漲,房價就不可能是真實的,就會出現房價無序上漲的現象。

其二,要有規範的市場做保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市場秩序必須規範,制度必須完善,監管能夠跟得上。缺乏這些條件,房價就不可能真正由市場決定。這些年房價上漲,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第三,要有完善的市場體系做保證。市場競爭必須有序,市場行為必須規範,多層次的住房制度必須建立。特別是住房租賃市場必須得到建設,沒有這方面的條件,房價無序上漲的問題就難以得到解決。

最後,對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問題,要有制度保障。有錢人買房,中產階級貸款買房,中低收入階層有租得起的房,才能確保房價的穩定。不然,會導致和引發許多社會矛盾。


譚浩俊


房價究竟應該由市場決定,還是要受到政策監控,這個問題吵了10多年了,一直是爭論不休。我們認為,房地產關乎國計民生,要是全都市場化了,都當投資品去炒作了,那老百姓的住房問題怎麼解決?縱觀全球樓市,房地產真的就不能完全市場化,就連人口眾多而擁擠不堪的香港,房地產也沒有完全市場化,香港政府對窮人推出了公租房或叫廉租房。

普天之下,任何事情都可以市場化,但唯獨房產、醫療、教育這三項東西,關乎民生福祉,絕不能完全市場化。如果政府把房產推向市場化,樓市就會被人惡意抄作,房價被炒上了天,真正要住房的人,卻沒房居住了。如果把藥療看病市場化,那麼窮人一生病就只能放棄治療,去等死。如果教育市場化,有錢人能上名校,窮人就算你想讀書,也只能放棄夢想。所以,關乎民生的東西不能市場化。

1998年是個分水嶺,在這之前房子是靠單位分配,而1998年後,我們國家把房子、教育、醫療都推向了市場化,就是房價、醫藥費、教育費都由市場來決定。這本身沒啥問題,但要對低收入群體進行有效的保障和託底。結果房價市場化了,房價竄上了天,但對低收入群體的託底工作,在前幾年才剛剛開始,現在保障房、共有產權房、長租房,還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房價是關乎民生,不是投機商品,不能由市場來決定,要由政府管控,更不應該濫加投機槓桿。事實上房地產從來沒有市場化過,土地市場每年供應多少量都捏在政府手中,地價不市場化,要樓市怎麼市場化呢?退一步講,就算要房地產市場化,也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打造商品房、共有產權房、租賃房等通過多渠道住房供給,滿足不同中低收入群體的需求,遏制房地產過度投機炒作,要多為咱低收入群體多考量,要兼顧他們的利益,要讓低收入群體“居者有其屋”。


不執著財經


價格是市場行為,這是自由主義標配,老一輩革命家從來都是以人民利益為中心,對價格實行控制,以保證人民生存權,所以才成立了物價局,現在改革卻不管價格,放任資本掠奪,致使人民生活壓力山大,先烈的血白流了


於明17327728622


房價就是房子的價格,如果房子是地方統一蓋的,房價就應該是地方統一定。如果房子是市場蓋的,房價就應該由市場定。

現在的情況是,房子是市場蓋的,價格地方要干預。可是人的力量比市場的力量大嗎?

決定房價的因素是房子的供應和需求,供不應求就價高,供大於求就會跌。這十幾年,房子的居住和金融屬性被無限放大,沒房子的要買房,有房子的要改善,有錢的人要炒房,沒錢的人借錢也要炒房,機構也大量囤房,上市公司就有1000多家上萬億資金死在房子上,這麼大的市場需求,幾次調控控住了嗎?市場需求在那裡,價格還在被市場無限推高。

現在漲不動了,為什麼?市場的供應量在天天增加,市場的需求在天天下降。買得起的都買了,買不起的夠不著了,炒房的房子都窩在手上,不敢出手了,機構也在拋房,很多上市公司不拋房自保,恐怕平倉了,股價跌得一塌糊塗,業績一落千丈,金融機構也不敢放水給它們了。

這些年,房價上漲摁不住,但房價上漲總得有個盡頭,現在漲不動,有點向下的意思,就有人坐不住了,下跌6000/平不允許,能託得住嗎?市場要漲的時候,人為摁不住,同樣,市場要跌,人為也託不住。我只想問,跌6000/平不讓他賣,將來跌到16000/平會有人補償他10000/平嗎?

本來現在是市場的供求關係發生了轉變,房子的供應大於需求。

中國內地現在有多少房子?住建部官員說人均1.1套,應該超過15億套。僅僅房屋的空置率就接近30%。房子多得還可住一箇中國的人,但就是不降價。炒房的不想降,囤著房子的居民也不想降,開發商不想降,比開發商更直接的受益者也不想降,所以,房子即使賣不動,也沒見價格大降。

但既然房子已把當作商品市場化了,房價最終還是會由市場決定。今天你託得住,明天房子越來越多,壓得你託不住了,手一鬆,砸下來了,暴跌!見過多少次千股跌停,賣盤象黑烏鴉在上面排隊,房子如果不降價消化,也會蜂擁而出的。

所以,房價是市場讓它漲上來的,還是應該由市場讓它跌下去。沒有漲跌,就不叫市場,就沒有交易,就是一潭死水。一個光棍節,價格一放,幾千上萬億的商品就銷出去了,房子如果也來個光棍節促銷呢?沒房的很多是光棍,憑光棍證優惠一半,是不是會搶房呢?

房子賣不動的根本原因是市場把房價推高了,現在市場要把房價降下來,就應該讓它降。房子既然是市場上的商品,房價就應該由市場決定,房價最終肯定還是由市場決定!


無語石1


2018年註定為不平凡的一年,先後霍金、金庸、李詠等多少才華權威人士撒手而去,在巨大的壓力下,稱為壓不垮的80後處於中美貿易戰狹路求生,看見天價房價,對未來充滿了惆悵!有報道引起了反思:

降價!這也不是什麼大新聞了,萬科、碧桂園、恆大等地產大佬們都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過購房打折活動,而且在大佬的示範效應下,不少地產商也都紛紛跟進。

維權業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降價”可不是萬能靈藥,這不就前有售樓處被砸了,後有被政府罰了的。可以說,“活下去”真的是不容易。“降價未遂”已經是很尷尬的事情了,而更尷尬的是,這次降價未遂成為了重點關注的對象,而且還吃了罰單:停止了某樓盤接下來幾個房地產預售證的辦理,合作的四家銀行也跟著吃了罰款。比如在安徽省,合肥的一個樓盤降價6000元/平方米。不久後,該樓盤迎來了主管部門的現場調研,並“深入瞭解商品住宅銷售市場的狀況及發生的變化,為穩定商品房市場做進一步分析研究”。這一出手,才知有沒有,這個項目更能領會調研的精神,項目房價的迅速回調,由原先的1.5萬/㎡特惠價調到2萬元/㎡,不少網友感概政府不應該過去幹預房價!如果房價太高那就回農村或者弄一個蝸居住,

取代房子屬性成為新市場,如同手機取代電腦

既然尊重市場規律,那就要明白房價有漲就有跌,如同股票一樣。

漲跌才叫市場

只是中國的房價兼顧了住的屬性,房價有漲就又跌,沒有隻漲的股票,當然也要明白沒有隻漲的房價。強制的管控只能讓房企無奈,負債累累,而購房者少甚少,出現的後過就是政府的地流拍了,因為不賺錢的買賣,開發商不去做了, 流拍進一步增加。

流拍成為新常態

土地流拍,顧名思義,就是說在土地在拍賣過程中,地塊無人出價或出價低於底價,導致交易無法進行,這和當前市場降溫有直接關係,一方面受限價政策影響,房企拿地在利潤方面的考核更為嚴苛,算不過來賬的生意自然無法成交;另一方面,樓市進入下行週期,成交量減少、價格下探,導致房企對未來的預期更為謹慎。周邊發達國家日本在日美貿易戰房價迅速下滑,我們應該引以為戒!

日本案例就在身邊

小編最近實際走訪了瀋陽的一家全國有名的一家運營商,位置在瀋陽的三環外,這個小區基本已經6年時間了,不過環境是不錯的,可是價格已經7500每平,有的肯定說7500每平不貴,那是你不懂東北,我們來算一筆賬看看三環外的7500元按照南方來說價格是多少?

三環外

120平的房子全款首付為90萬元,現在的房子的產權為70年,東北必須要繳取暖費,假設70年取暖費不漲,計算70年的房價價格為120平*26元*70元=21.84萬元,也就是0.93萬元/平,和昆明等旅遊城市價格還略貴。而房價過快的升高,必然加重居民的生活日常開支,原本日常消費都會緊一緊褲腰帶過日子,從而進一步讓東北缺乏活力,形成惡性循環,這也就是為什麼不讓吵房客去雄安新區的原因,只有本地及常駐居民生活在稅金基準調至5000元為前提,安居樂業為保障,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根本,才能點爆內需釋放。

昆明價格

房價既不能讓快速上漲,也不能快速暴跌,維持價格平穩,老百姓買的起房子才是硬道理,空心化的城鎮化永遠不是城鎮化那只是曇花一現。老百姓要的幸福的生活指數,不是要當房奴,也不要車奴更不要當卡奴,不做接盤俠從我做起!


尚思睿教


應該是,本來也是,本身更是。但天朝不行,為毛?中國特色呀。不懂,那你完了。


崑山金手指


在市場經濟國家,所有商品,包括生產要素和消費品都必須有市場定價。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這個道理。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手段是什麼?就是價格。

美日歐等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包括我國的香港地區,房價都是有市場決定的,政府一般是不會干預房價的。即使在房價一路上漲的香港,也不會出臺限價措施,或者限制購買人資格,他只會在採用打擊炒作、提高交易成本,增加土地供給等經濟和法律手段。

根據經濟學原理,政府定價是不能真實地反應商品的真實價格。價格不真實必然導致市場扭曲,即不是供不應求就是供過於求,達不到市場均衡。(商品房)

當然,對於面積狹小人口眾多的地區或者國家,市場決定房價一般都會導致房價很高。很多低收入的民眾就會買不起住房。這個時候,政府就要推出保障性住房,比如新加坡的組屋,我國的經濟適用房也是屬於保障性住房。

(新加坡組屋)

這個時候,對住房的有需求的民眾就會分成兩個層次。高收入群體在市場上購買住房,低收入群體購買政府保障性住房。兩個收入群體都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標。


紅谷新視界


既然是市場當然由市場定價

政府是監管者不是供需雙方

不過中國的土地是政府定價的

所以房價一半是市場價格一半是政府定價

是不是有一點不倫不類呢

改革還有空間


韌155676407


對老百姓來說有住的都行,可是現在這樣低的起點卻壓的他們透不過氣,試問一下:有幾個領導沒有房住?有幾個領導沒有幾套房?這是不是一種病態


用戶425254883755暈


房子價格是由政府國家控制的,還不明白嗎?樓房多了國家想法去庫存,但房子絕不能降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