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燃料耗尽后会坠毁伤人吗?设计之初早有措施,不必多虑

导弹燃料耗尽后会坠毁伤人吗?设计之初早有措施,不必多虑

资料图

防空导弹在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为了更加有效的拦截携带原子弹的轰炸机,除了研发高空高速的拦截机以外,防空导弹也成为许多国家取代高射炮的对空火力最佳选择。这个发展趋势不仅影响到地面防空需求,也逐渐延伸到水面舰艇的防空作战上。然而任何武器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有效,防空导弹也不是百发百中,那么就有一个疑问——加入错过目标的导弹燃料耗尽坠毁会不会伤及无辜?其实在防空导弹问世之初设计者就有考虑这一问题,大家其实不必多虑。

导弹燃料耗尽后会坠毁伤人吗?设计之初早有措施,不必多虑

资料图

战争历史上早期的防空火力主要为各种高射炮和高射机枪交替组成,防空部队普遍给炮弹装备了定时引信,飞达预计目标将飞过的空域引爆。相较于碰炸引信引爆的炮弹射击空中目标则要炮弹直接击中目标才能发挥效果。然而从以地面为参考系,空中的飞机体积细小,移动速度极快,命中是极之困难的事。只有对付低空低速目标的速射高炮使用撞击引信。

而历史上大部分的高射炮是使用定时引信引爆,炮弹破片的杀伤半径普遍有五十米左右,而且在战斗中无论是高射火炮还是地面火炮都是靠杀伤半径进行打击,而不是直接命中。所以对于更加难命中的空中目标,事先准确计算或预测目标的高度,使用高度或计时引爆炮弹,在目标可能经过的地方造成一个弹幕。在提高击杀比的同时杜绝了伤及无辜的可能,因为炮弹都在空中引爆。

二战末期美国开始在炮弹上加装了无线电近炸引信,即炮弹从目标旁边掠过也能触发引信,传统的炮弹结合的防空模式的效率达到了顶峰,同时基本上杜绝了炮弹伤及无辜的可能。使用近炸引信,在炮弹接近目标,二者距离低于信管内的设定限度时,炮弹便会自动引爆,此举提高对口射击命中效率,同时为了防止动能耗尽,未命中炮弹落下伤及无辜,同时也提高了炮弹的破片杀伤效率。

导弹燃料耗尽后会坠毁伤人吗?设计之初早有措施,不必多虑

资料图

二战末期的德国饱受空袭之苦,率先开始了防空导弹的研制,防空导弹和美国后期的防空弹原理一样,拥有双保险,只不过将定时引信换为了燃料耗尽后自毁的程序,而近炸引信继承了下来。德国的防空导弹方案在战后为美苏提供了极好的参考样本。

在现代空战中导弹的命中率越来越高,红外、雷达双重制导成为标配,加上近炸引信的加成,杀伤效率非常高。而就算导弹没有命中目标也会保持飞行状态,不会一头扎向地面造成平民伤亡,直到燃料耗尽在高空引爆导弹。所以,防空导弹如果打不到飞机只有一种处理方式——自毁,既保证了不伤及无辜,又保证了完整的导弹被敌方俘获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