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名门痞女”,如今在农村养鸡腌菜

她是“名门痞女”,如今在农村养鸡腌菜


01

皇城根下史家胡同往北50公里,北京市郊昌平区下苑村,华北平原星罗棋布的北方村庄中平平无奇的千万分之一。

洪晃,别人口中的“名门痞女”、“时尚教母”,已在此居住多年。

二十多年前,洪晃和两位朋友相中了这个村庄里一座废弃的柿子园,约定三户人家在这里盖房子住。一来二去,等她牵头和村里签完合同,朋友们却都爽了约。

于是只好“一家人住三家人的地方”,洪晃和她的设计师丈夫杨晓平一起,在此搭建起一座1200平方米的院落。从此,远离北京繁华市区,这里便成了洪晃最常居住的家。

在拥有1000多万粉丝的个人微博上,洪晃会亲切地向外人介绍这里为“我们村”。归属感来自她在下苑村感受到的“有爱、温暖”的氛围:家里装修时大门敞开仍能高枕无忧,村里的超市、饭店也可以赊账。更重要的,没有了在都市中的焦虑感。

她在宽敞的院子里养狗、喂鸡、种树、腌咸菜,认真过起“农家乐”的生活。

这种生活状态,必定令许多知道却不熟悉洪晃的人惊讶。毕竟在庸常的想象中,像这样身处上流社会、戴着“名门”光环的人物,他们的家应当摩登时尚,或者富丽堂皇。

满足这种猎奇想象的地方,比如,把目光拉回50公里内的北京城中心,洪晃曾经的另一个家——史家胡同51号。

曾经的另一个家——史家胡同51号。洪晃的朋友廖文曾这样描述这个二进的四合院:“庭院深深,雕梁画栋,红灯高悬,疑是一脚踏进了半个世纪前的故人家。”

1961年夏,洪晃在院子里出生。


她是“名门痞女”,如今在农村养鸡腌菜


家族三代人曾居住于此。外公章士钊,中国近现代政治文化名人;母亲章含之,毛泽东的英语老师;父亲洪君彦,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继父乔冠华,中国外交部前部长。

妈妈章含之聪明、漂亮、做外交工作,被称作“中国最后一个名媛”。从小洪晃就为有这样一位妈妈而骄傲,但16岁之后,“聪明漂亮的名人妈妈”却成为了她最大的挑战。

“我花了20年的时间向我妈妈证明我没有给她丢脸,也花了20年时间向我自己证明我能够走自己的路。”

1973年,洪晃去美国留学,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小留学生。85年回国后担任知名外企在中国的首席代表,据说当时月薪就有7000美元。而80年代,中国大部分城市居民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70元人民币。

90年代末,结束十年外企工作,办本土时尚杂志、做媒体人;00年后互联网兴起,又相继成为博客、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在公众视野内活跃至今。


她是“名门痞女”,如今在农村养鸡腌菜


“洪晃的成功超出了我的意料。”在章含之的回忆录《跨过厚厚的大红门》里,她这样评价女儿。彼时,洪晃做时尚刊物《世界都市iLOOK》正风生水起,章含之和知名报刊社长、主编们一起吃饭时,听到他们说“洪晃现在在出版界挺有名气的”,很是吃惊。

02

显赫的家世加上光鲜的履历,普通人求而不得的人生图景。

但洪晃却习惯与之疏离。

她曾在谈起家庭身世时说:“身世不是羁绊,是个话柄。总是被人提起。我不回避,但是有点乏味。”

2008年母亲去世后,外交部收回史家胡同的四合院,洪晃在微博写下一句“终于把史家胡同51号还给外交部了,彻底退出中国的特权阶层。值得庆祝一下。”

至于过去的履历,她则自嘲着总结“写过专栏,当过CEO,开过服装店,还演过两个电影、主持过两个电视节目。算是一个专业的不务正业人士。”


她是“名门痞女”,如今在农村养鸡腌菜


这位“专业的不务正业人士”,不仅要庆祝“退出特权阶层”,如今还要来戏谑一番。比如她的最新小说《张大小姐》,就嘲讽了中国上流社会的精英们。

“我挖苦这些表面上很光彩的人,生活中可能有很多龌龊和尴尬的现状。”

龌龊和尴尬,在小说开篇就展露无疑:女主角张大小姐赤条条躺在小县城的招待所里,“眼睛都没睁开,光靠嗅觉就知道她现在的物质环境已经远离了她那‘起码四星级’的底线。”

小说文风与她的杂文相似,嬉笑怒骂的字里行间,都是对上流社会名媛“失节”与“堕落”的明喻。

这是洪晃第一次写小说,平时在堵车路上就能写出一篇杂文的她,有那么几个月的时间里,“什么都不干”,只待在下苑村的家中写作。书中她把女主角安排住在纽约高档酒店,为了写出真实感,她就真的飞去纽约住那间总统套房。

结果“到了酒店,一看太贵了,5000多美金一晚上,实在住不起”,于是只好和酒店磨了好几天,终于碰到一位“有同情心的前台先生”,同意开门让她进去看一眼。“我就去看了一眼,在里面最多徘徊了也就半个钟头,他就把我轰出来了。”

上流社会,这个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极少涉及的题材,让洪晃来写再合适不过,因为这是她熟悉的场域,她身边好多人属于这个阶层。

“这是一个空档,没有太多人去真正描述这个阶层的纠结、困惑,以及有时候不太光彩的一面”,在洪晃看来,《张大小姐》这本书,是对这类题材的补充,“中国很少有人写上流社会的社会责任,大部分作家都写底层,(因为)比较安全,不会有得罪人的地方。”

一提到上流社会,不免让人有“批判”和“揭露”的联想,但洪晃无意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纳入更深的意涵。当被问到“小说是否揭露了精英阶层的虚伪”,她的回答是:

“我没有义务去揭露别人的虚伪性……我喜欢逗乐,不吹捧他们,也不揭发、斥怒他们,我只是想跟他们开一点小玩笑,讽刺挖苦一下。”

她是“名门痞女”,如今在农村养鸡腌菜

写通俗小说,但并不背负太多“文学的意义”,正如她自己对这本小说的定义:“不是自传体,更不是身体写作,主人翁很瘦、很时尚。是一个时尚悬念爱情侦探小说。”

毕竟,洪晃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也只是因为在华北平原上另一个平平无奇的村庄里的一次奇遇:

多年以前,洪晃和丈夫自驾游,车子在河北松山一个叫“半挂坡”的村子抛了锚。当地村民帮忙把车拉出来后,开始对他们连环“审问”:你们来干什么的?是不是来买这片地?买了想在上面种什么东西?

问了大概两个小时,最后才神神秘秘凑近他俩,谨慎地问:“你们是想来这儿种大烟吧?”原来,那个村子在解放前就是种大烟的,所以村民们总是很警觉,怕有坏人到他们村里再干这事。

“我说这也太逗了,必须写进小说里头。”就这样,半挂坡这个地名,成为了洪晃写《张大小姐》的缘起,也成为了书中首尾呼应的关键元素。

就像决定动笔写《张大小姐》的原因是如此随性,多年来被诸多光环和标签包围的洪晃,其实一直都是自由的。

以下是洪晃与十点人物志的部分对谈:

十点人物志:您之前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杂文,为什么这次想要写一部小说?

洪晃:因为老被人家挤兑、“贬低”,说你写杂文就写2000字,到2001个字我保证你写不出来,到那儿就卡住了,像个机器一样。所以心里就觉得,哼,你不就是写小说吗,有什么,我也要写。

身边写小说的朋友很多,大家开玩笑说,你写博客就行了,别想着写小说了,所以反而就挺想尝试一下写小说。

十点人物志:为什么选择写中国的精英阶层呢?

洪晃:因为我身边有好多人是属于这个阶层,我对他们比较了解,而且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空档,没有太多人去真正描述这个阶层纠结、困惑、以及有时候不算太光彩的一面。

很多媒体,一碰到精英就把他们说得很漂亮,也许这些精英也都比较会给自己做一些包装,让大家以为他们的生活光亮得一塌糊涂。但实际上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每一个人的生活,不管你是上流社会还是底层的,都有它非常尴尬的地方,以及不想让大家知道的地方。

十点人物志:写作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工作还是消遣?

洪晃:写作不是非常专业的人才能做的事,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尝试写作。写作是思考的过程,你有很多事情想得很美,但实际当你动笔去写的时候你就发现,怎么好像这个不符合逻辑?我觉得这事特好,我为什么就写不出来?

如果写不出来,第一,是实际上你对这个东西不了解,你不知道它的本意,第二个可能是你的表达能力有限。不管是格物致知,还是表达能力,都是需要锻炼的,而写作是锻炼这两个能力最好的方法。

十点人物志:会有第二本小说吗?写哪方面的内容?

洪晃:我想写一个女骗子。这个女骗子叱咤风云,是一个经常被别人、也自我标榜为名媛贵族的一个人,但实际上是个骗子。

她是“名门痞女”,如今在农村养鸡腌菜

十点人物志:您曾说过“中国没有贵族”,为什么?

洪晃:中国人对贵族向往得不得了,我就不知道贵族有什么好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追贵族这个概念。贵族其实是权力和责任同时的,必须是有担当的人才可以当贵族,你看英国查尔斯王子谈那么多女朋友,那么风流,就是没有担当的表现。

但我觉得中国对贵族的理解就是养尊处优,所有的责任感都没有了。那这就是一帮好吃好喝、挥霍的人,这有什么意义啊?但是中国人就特别追求这个,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很多人想要那种特别奢华的生活,但是其实那真的不是贵族。

十点人物志:您现在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是什么样的?

洪晃:我觉得爱情是全世界最大最大的正能量,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爱的话,就没有正能量了。婚姻是一个社会堡垒,一个社会机构,它是当代人决定家庭的一纸合同。

十点人物志:女性面临事业和婚姻的双重压力,您在生活中有感受到这种压力吗?以及您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应当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洪晃:首先这是社会给予中国女性各种各样的焦虑,比如有女性会问,“我是选择家庭还是事业呢?”这其实是一个伪话题,没人问马云这事,没人问王健林这事,没有人跑到马爸爸那儿去说,哎呀马爸爸,你的家庭和事业是怎么平衡的啊?

那为什么天天问女的呢?其内部含义就是说,女人的第一任务还是家庭,所以当你去发展事业的时候,就会有人问,你当妈妈当好了吗?老婆当好了吗?你出去做女CEO、女会计、女律师,那你的家庭怎么办呢?

那就说明我们的社会对男人出去做事和女人出去做事,是不平等地看待的。女人出去做事总是要遭到别人的质疑,因为大家认为女人的第一任务是待在家里。所以我觉得作为女人,你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然后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对女人的固有印象。

十点人物志:现在的生活状态您满意吗?您理想的生活是怎样的?

洪晃:我觉得谁要达到他的理想生活,差不多也是在棺材里头了。理想是一个特别怪的东西,永远有理想是最好的,所谓理想生活应该是一个达不到的生活,那样你的生活才有意思。你要是达到了理想生活,那你就没理想了,那就很悲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