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介意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嗎?為什麼?

女妖精兒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因此,養老問題就成了一個人們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

怎樣養老更合適,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養老方式。但“居家養老”仍然是絕大多數家庭、尤其是農村鄉鎮家庭的主要選擇。現在各種養老機構不斷湧現,而民營企業佔養老機構的80%以上。誰辦誰都想掙錢,誰送老人去誰都得花錢。老人願不願意去不說,主要還得看兒女的經濟條件允不允許。

現在人的思想都很開放,如果條件好的話,送老人去好一點的養老院,要比在家裡享福。那裡人多,說話嘮嗑方便,玩玩樂樂也開心。只要子女隔三差五地去看看,每次去買點水果零食或日用品,老人是不會寂寞的。在我認識的人中,凡是送老人去養老院的,都是家裡兒女多的。一個人每月出多少錢,誰有空兒誰就去看看,其實也挺好的。而只有一個獨生子女的,卻很少有人把老人送養老院的。這可能跟經濟承受能力有一定的關係。

送老人去養老院,有的兒女不介意,可老人介意。老人會想,“我有兒有女的,去養老院,不是讓人笑話嗎”?持這種想法的老人是很多的。不過叫我來說,雖然“居家養老”是主要方式,但去養老院養老,仍然是很不錯的一種選擇。不管怎樣,只要是“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我們就支持吧!


秋之韻劉國才


我是題主,不知道怎麼形容現在的心情。婆婆腦出血住院二十幾天了,現在仍然癱瘓狀態,靠食管打流食。估計出院後也需要24小時專人照顧。老公起初想出院後接回家中照顧(老公有哥哥,負擔了絕大部分醫療費用,陪護主要是我倆,後來請了護工),後來醫院的護理人員和護工大姐,都建議找家養老院把老人送過去,這樣家屬負擔輕一些,也照顧得好一些。我知道老公很難受,一方面不想把老人推給外人照顧,另一方面我們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有一個人完全不上班在家照顧老人。年初我做了一個比較大的手術,醫生建議休息半年,我也只休息一個月就上班了。其實我從來沒有和他說,不能把老人接家裡這樣的話,一直說聽他的,想接回來就接。


女妖精兒


我來回答一下吧。媽媽重病不能吃喝只能在養老院性質的養護院裡住院輸營養液,我一直在身邊照顧差不多一個月了,一些感觸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養老院每天6:30早飯,10:30午飯,16:30晚飯的作息規律。因為照顧媽媽半夜要起來常聽見同屋阿姨肚子餓的咕咕叫。飯菜質量也不好,反正我一個不挑食的人覺得難以下嚥,早飯永遠有疙瘩鹹菜,偶爾一塊豆腐乳或者豆腐松花蛋就是最好的。午飯土地白菜清水煮茄子最常見,一週有一次魚卻是最便宜的那種。晚飯也是如此。想吃的營養吃得飽基本不要指望。

住的兩人一個房間,遇見愛乾淨生活能半自理的室友很難得,否則吃喝拉撒吐都在眼前,很崩潰!最重要的是不要遇到亂喊亂叫的鄰居,這還真由不得自己。養老院是集體生活,基本早上5點多就有人大聲擰開收音機大聲說話直到晚上10點多也有動靜,所以想睡個懶覺或者早覺基本上很難。

和醫院一樣,養老院也是見證人性冷暖的地方,不但是老人,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中年人也被家人送到這裡,相信80%以上的家屬屬於送來就不管的心態,暗地裡更希望接到老人壽終正寢的電話吧……

箇中滋味大家自己品味吧。

另外我在的城市屬於國內2-3線,普通2人間標準每月4000元,冬季每月250的採暖費。多數老人的退休金是不夠支付的,要兒女貼錢。即使這樣養老院營業部的人也總在催兒女交錢。

未完待續吧……


非典型性理工女


說實話,自已的父母送到養老院,心裡是介意的,因為父母從小就給我們在一起照顧、供養我們,現在他(她)們老了,有的生活不能自理了,送去養老院,做兒女的心裡總是有點彆扭的。但是社會是現實的,要供養好老人,就必須要有實力,就要工作,這就是現實社會的矛盾。

做老人的應該體諒兒女,能為兒女減輕點負擔,讓他(她)們安心工作,這樣家庭就會和睦,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也是有道理的。

做兒女的迫不得已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也要盡到自已的責任,按時把費用交清,有空常看望老人家,讓老人安享晚年。

筆者以後老了,也希望自已的兒女把我們送到養老院的。

謝謝。


福臨時刻


我是不會的,因為我也不允許這種事情在我的身上發生。我家姊妹四個,我兩個姐姐,一個哥哥。

2008年的時候,我堅決拒絕爸媽,姑姑,叔叔嬸嬸,算是半祈求的要求,讓我去當兵。就是怕有一天我的父母在家孤苦伶仃,形影相弔,顧影自憐。

我們村有一個是我爺爺輩的人,他只有一個兒子。兒子考上大學之後,紮根在了城市。把老兩口接到城裡去生活,老兩口根本無法融入到那個環境裡面。住了不到2個月,說什麼都要回到農村老家,種著一點地,養著一些雞。把雞蛋攢著,經常跟老伴揹著雞蛋去城裡看兒子。他們孤獨而又無助的背影,給我留下了很大的觸動。

我哥哥大學畢業以後,定居深圳,我大姐姐也嫁到了深圳,二姐姐雖說在一個省份,但是也挺遠的。

尤其2012年春節,我老媽說起我小時候的事情。我小時候老媽問我,等她將來和我爸老了,我怎麼孝敬他們二老,我說我給他們買花生豆豆吃(老家口語)。因為那時我正在吃老媽給我們買的花生,老媽說到那時候我都沒牙齒了,怎麼吃花生豆豆?小時候因為年少無知。當我聽再老媽重複我小時候,我們娘倆的對話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哥哥姐姐,姐夫,嫂子,還有老爸。他們聽著老媽重複當年的對話,笑呵呵的。我的內心確實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現在每次回家,看到那些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大伯大娘。兒女卻不在身邊,我的心實屬有說不出來的感覺!

還記得當年和老爸一起看,兒女和老母親對薄公堂的新聞。老爸說;以前一對爹媽可以養活10個兒女,現在10個兒女,卻養不活一對爹媽。這兒女是畜生變得?還是鐵石心腸啊?說著無心,聽著有意。我對我爸說,放心吧,您的四個子女不會這樣的。雖說哥哥姐姐遠在他鄉,但是我就在身邊。

我大姑姑兩個兒子都是是職業軍人,看見大姑姑和大姑父的背影我就感到心痛。每次回家去看大姑姑和大姑夫,他們對我總有說不完的話。如果在家呆的時間長,我就讓老爸開車把二老接到我家住些日子。好在我表姐和表姐夫也很孝順,離得很近,我爸媽和叔叔,二姑,三姑總去看望。

小姑姑兩個兒子,大兒子也是職業軍人,小兒子大學畢業,也紮根城裡了。才50歲的小姑姑說,養了兩個兒子,長大了個個出息。卻很難看到兒子了。我知道她和大姑姑一樣想兒子,她卻不敢總是打電話,因為怕讓他們牽掛!

其實很多父母在年輕的時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到年老體邁之時,兒女又不在身邊,他們又無法融入到兒女的生活中去。他們的內心多少也怨恨自己,當年把兒子培養的有出息了。

人不光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慾的肉體動物。同時人也是一個矛盾的載體。

一個人在學會爭取的同時,一定也要學會放棄和捨得,因為人的一生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


陝西憨厚娃


人常說“小一時,老一時”到老確實是跟小孩子似的,有的老人甚至連吃喝拉撒稀裡糊塗的也不知道了,讓孩子們一點辦法也沒有,而他們也正是家裡的頂樑柱,為了家庭生活必須的去奔波,所以只能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去,讓專業人員來照顧了。

不管是自己照顧老人還是送養老院,都是孝順父母的一種體現吧,我們儘量做到讓老人活的順心,過得舒心,讓他們愉快地安度晚年,才是最關鍵的。


平凡的我pfdw


介意不介意的根據情況而定,我媽病的時候,我已經70多歲了,身體也不好,我媽個子還大,他癱瘓在床,我沒有辦法搬動他,弟弟不管,我只好送他去敬老院,沒辦法,如果她在我這年輕一點的時候得到的病,我是會伺候她的,關於我自己老了,怎麼養老,也不能因為自己的意志,而決定的,是孩子們說了算!


老李說事666


我們60年代的人,響應國家號召,生一個,如果我老了,我就住養老院,不想拖累孩子,因為他們有他們的家,他們也要生活,他們面臨的是延遲退休,特別是癱瘓了,更不能拖累他們,到那時能安樂死最好。但我的父母不會送進養老院。


玲玲61164055


把父母送敬老院得有條件,社辦敬老院專門為農村五保護準備的,不花錢進住白吃白喝,還發個零花花花!有兒有女上敬老院得花錢呀,一年得幾萬,不是誰都有錢把父母送敬老院。父母只要能自立,本身就不願去敬老院。在村裡串串門,和老人們一起曬曬太陽,很自由的。但如果懶的做飯了,一般兒女近的話送飯給老人吃,說實話誰掙錢都不容易,把錢送敬老院不如輪流去送飯或父母搬家輪流住。省下這筆錢。


艾麗179041525


我還是比較介意的,從來沒有想過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如果老爸老媽身體不好了,就在小區裡再搞套房子住,這樣三餐也好照顧。送敬老院感覺就好像給送進隔離所了。其實如果有日託的敬老院倒也還可以,我老了倒是不介意被子女早上送到日託敬老院,晚上接回家吃晚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