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是天生的吗?

china-xxf



第一个问题:我和大家思路不太一样。性取向天生的又怎样?后天的又如何?


本质主义花了大量的时间企图从科学上解释性取向的本质,希望从本质上说明性取向是天生的,是基因的,是不可改变的。这个想法虽然很好很必要,但我认为万万不可太过作茧自缚,因为科学本身是为人类服务的主观性真理,而非客观性规律。


而建构主义认为性取向是社会学范畴的一种社会身份,它从纯社会逻辑的角度推导了性取向的稳定性——假如性取向是可以改变的,那这么多智商正常的社会人为什么不选择轻松的异性恋,而是要选择困难重重的其它性取向?


这样看来,你有没有发现,性取向很重要的特性是它的不可改变性,而不是它先天后天的性质。当然,本质主义推崇的科学研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能摆数据,绝对不会费劲口舌讲道理。


另外,性取向不是二元的,世界上的性取向远远不止有四种,它有近乎无数种。所以题主对女生有性幻想完全不是问题,别紧张。


第二个问题:这个按经验和事例来讲,年纪到了(二十岁左右)就知道了。


这个问题问得逼格高一点就是“如何性向觉醒”?承接上题答案,性取向不是二元的,所以我们性向觉醒的过程中总是先认知到自身的主要性取向,然后才会慢慢完善全部性取向。比如说我,我到高二的时候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性取向是男,然后到大学会慢慢发现对女生几乎没有想法(几乎没有不还是有吗⋯⋯),这就是性取向完善的一个过程。性取向不是直接印入你脑海的思维定式,它会随着你的成长慢慢完善。


说在最后,性取向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多阅读和思考可以有效地帮助自身的性向觉醒,恐惧来源于无知,试着了解性取向是什么后,就会发现没什么好紧张的,一切顺其自然。


柒晨先森的文字铺子


这个嘛,好难说的。


就比如我吧,其实我初中高中我也没说喜欢女的,不过也没谈恋爱,都怪学校不让,家里也不让,说等我大学随便谈。

等大学倒好了,我认识了一个学姐,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我交出了一血,再然后成功被她掰弯,现在我俩校外同居一起,过上了没羞没躁的生活。。。

现在我很喜欢她,我俩感情也特别好,我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就是不能公开秀恩爱。

毕竟没敢告诉家里,再就是同学们也不知道,导致我经常收到告白,被她吃醋。。

我长得挺好看的,身材也好,就是胸小,俗称对a,很难受。她是运动型的女生,很霸气。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天生啥性取向,不过大体还是喜欢男的,因为环境如此,不过因为家里,学校之类,大学之前一直没能谈恋爱。

大学还被她趁早下手了,我的初恋,初夜都是她,所以我可能是被掰弯的。

不过现在我特别喜欢她,略微排斥男的,所以我可能略微喜欢女的多一点吧。


拉拉情感


有的是天生的,也有的是后天形成,有些人在感情中遭受到失恋的打击,而性取向也随之发生改变。

在去一家酒店上班的时候,认识隔壁药店的一个长得挺漂亮的女孩子,听说她跟她男朋友分手后,就跟我们酒店的一个前台女孩子成了闺蜜,天天黏在一起,吃饭、睡觉、上班都一起。

后来我们酒店里的好几个男生都跑去追她,都被她一一地拒绝了,那时候她跟我们的关系也挺好的,每天一起吃宵夜逛街,周末去旅游、摘草莓、爬山、溜冰、KTV包厢喝酒唱歌🎤等等,她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有的时候也会拉拉手,楼楼抱抱一下,但我发觉她不羞不臊的并没有感觉!有一次晚上,我送她回租房,就说:阿芬,我们的关系那么好,不如手拉着手一起回去吧?她很随意地答应说,好呀!于是我们就手拉着手一起走路回去,但是发觉她对我就像待同性朋友一样,一点感觉都没有,脸不红心不跳也不害羞,我才感觉到她很有可能是个同性恋。

后来也证明了这一点,有一次她们两个闺蜜吵架了,然后她就叫我去帮她挽回她们之间的关系。她哭诉着说跟我说:前段时间,她每天早上起来还吻我的,但是现在她都不回来跟她一起睡了?她是不是不爱我了?……

这个时候,我才敢肯定了她们之间的关系。


泡妞36招


我有感情记忆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那时候我很胆小,反应也比较迟钝,经常被老师批评罚站甚至体罚,当时班里有一对双胞胎男孩,其中一个对我特别好,经常帮我出头,甚至老师打我的时候他也会阻止,罚站的时候他也会陪着我,当时我感觉自己特别喜欢他,不过那时还小,我们肯定是没什么后来的,他们也转学了,然后小学6年我暗恋的对象都是男生。

上了初中,初一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喜欢班里的一个女生,那个女生有个亲姐姐也在我们班,不过我只喜欢这个妹妹,每天放学回家脑子里幻想得就是跟这个女生在床上的缠绵,幻想她裸体的样子,但也只是暗恋不敢表白,这样过了一年上了初二,班里有个很可爱的男孩主动接近我,帮我买吃的,带我出去玩,别的女生给他买的吃的他都留给我,下雨天回家没伞,他先跑回家拿了伞给我,他自己却都淋湿了,还经常带我去他家吃饭,我感觉他肯定是喜欢我的,然后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跟他表白了,他说他没有那个意思对谁都这样,当时真的特别失落,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然后我们去了不同的学校就慢慢疏远了……

而我也彻底的喜欢男生,对女生一点感觉都没有了,有女生靠得我近些都会让我浑身不自在,说难听点会有一点恶心,我也不知道我是天生还是后天的


sYa灬ooО


其实我觉得是后天形成的吧。首先我是个1(gay都会知道啥意思的)。我从最开始的时候是喜欢女生的,也追过女孩子但是没有处的时间长的。我走上这条“不归路”是因为一个网友带上来的。初二的时候我骨折了所以不能去上课在家躺着,闲着没事玩手机,有个大哥加我QQ,然后也没多想就聊起来了,聊着聊着他就开始跟我说这些男男之间的事,当时好害羞。从来没听过男男之间啪啪啪的事。聊着聊着我就好奇了。再然后。。。。。。人生第一次泉涌,当时吓得要死,后来知道了正常现象。从那之后我就慢慢腐化了 ,哎,我男朋友现在就躺在我旁边。


此处没有字


我是滕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


前两天与机构的95后闲聊时,提到有关大学校园爱情时,触及到了一个敏感话题。她说校园里同性相爱的情况十分普遍,据说一个寝室里若有一个男同,到了毕业会将寝室里一些室友给“掰弯”,甚至那些哥们都是有女朋友的,性取向成了一个小“哥哥”。

当今社会,对于性的态度已经放开了。大家能够接受身边的同事、朋友是男同或者是拉拉。许多影视作品对此也不避讳,启用男星饰演男同取得了不错的票房。社会大环境解除了同性相爱的禁锢,甚至有大V为他们摇旗呐喊:为什么分手?因为性别不同。

主流文化是集体思维的产物,个人的思维又受到集体思维的影响。当社会默许同性相爱的情况存在时,个体对此也潜移默化地保持中立或肯定。


人是合群的物种,他通过圈子里其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支持或反对)来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宜,并与大多数人的态度保持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真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是很困难的,要经历内心的痛苦煎熬,需要坚定不移的意志。

性取向来自于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对配偶性别的认同。这种认同来自于他所处的环境,在他生活的圈子里人们的认识。所以,大多数性取向是受环境和文化决定的,先天性的微乎其微。

我是滕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精神动力学、接受与承诺ACT取向的心理咨询师。
致力于婚姻情感、两性关系与亲子关系方面的心理咨询活动。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现代神经科学的一个中心原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每一种行为上的差异,无论是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大脑的结构或功能肯定会有相应的差异。因此,同性恋者的大脑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与异性恋者的大脑不同。

人的生理机能和性取向之间的关系

许多研究已经提供的证据表明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生理上的不同:男同性恋者和女性异性恋者大脑半球的比例相当平均,女同性恋者和直男的右脑半球平均略大一些;与异性恋男性的大脑相比,男同性恋大脑中INAH 3区域的平均大小与女性大脑中INAH 3的大小大致相同,比直男的体积要小得多,但细胞密度也更高;男同性恋者的视交叉上核比直男大,也比女同性恋者大。当接触到性唤起物质时,男同性恋者的杏仁核比非男同性恋者更活跃;女同性恋和双性恋女性的内耳和中央听觉系统的功能更像男性;

平均而言,男同性恋者的阴茎比直男略长且粗。

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行为或大脑结构上的差异是出生时就存在,还是后天形成的。因为如果这些差异是先天的,那么许多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可能会改变。

就好像左撇子

从历史上看,许多社会文化对左撇子持怀疑态度,并且歧视左撇子,这种歧视被认为是传统的。然而,现代社会意识到左撇子没有什么坏处或值得歧视的地方。这只是部分人出生时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左撇子没有办法选择,无力让自己像大多数人一样,就像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眼睛颜色一样。

同性恋也类似吗

早期固定假说:对产前胎儿发育和控制大脑雄性化的环境因素的研究认为,产前激素暴露是决定性取向的主要因素。这一假设得到了同性恋和异性恋男性大脑结构和认知过程观察到的差异的支持。对这些差异的一种解释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子宫内激素水平的差异可能会改变同性恋男性大脑的雄性化。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被认为受到胎儿和母体免疫系统、药物和母体压力的影响。

最近的两项双胞胎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性取向明显受到遗传影响,并有力地论证了男性和女性同性恋是由不同的机制造成的。在研究中,都比较了一对同卵双胞胎或异卵双胞胎(同性或异性)的同性恋率,双胞胎既共享家庭环境,也共享影响神经发育的子宫环境,每一项研究都有几千名或几百对双胞胎,这使得他们在统计学上能够很好地分析基因或环境对性取向的影响。这两项研究对遗传基因影响的估计都很高。第一项研究发现,在性取向方面,遗传因素影响为48%。第二项研究估计,男同性恋遗传率是45%,女同性恋遗传率是50%。


科学闰土


有先天和后天,像我就是基因带的,天生的,我从小就排斥异性,我记得我四岁多开始就自己睡觉自己洗澡,一个人勾不到灶台就搭个椅子踩上去打水,一点一点的拖着有我差不多高的桶去浴室洗澡,我爸不在家我能自己做的事情不会让我妈做,我有洁癖,从我有记忆起我就很反感异性靠近我碰我的东西,这个洁癖一直到现在,以前是不加掩饰的反感异性现在是藏心里的反感异性,觉得很恶心,这是我心里的一个秘密,我妈妈也不知道,就有时候他们让我找女朋友结婚我烦了我就会说我讨厌女人,别跟我说女人听着就恶心,每个人都不同,我是这样的人别人不一定是这样,一件事情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看法,大致相同细致也会不同,而后天导致性取向偏向同性或者异性的,这就要说这个人处的环境和遇到的事情决定他的性向扭转,每个人都有自己都道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管别人那么多事干嘛是吧?自己过的好,问心无愧就好,喜欢异性或者同性,没有规定爱一定要是异性,永远不要和一个你不爱的人结婚,谁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下辈子让你后悔。


忧伤的傻乎乎


性取向是天生的,但是也不排除环境因素影响

近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不管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都是会遗传或隔代遗传的,性取向由基因决定。也就是说性取向就是天生的。(不排除环境因素影响)希望你不要由此而烦恼,你只要记得你喜欢的是他这个人!性别什么的并不重要!社会越来越包容开放、我们自己把心态放正就好。


豫东小年胡


性取向不是天生的。

每个人的性取向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后天才被自己发现。

异性恋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在家庭和社会里的正常性取向都是异性恋,无需培养,自己就会主动找到自己心仪的异性,结婚生子。

然而,同性恋的人,几乎都是后天培养所形成。或许是由于家庭的愿意,如果家庭里女多男少,更严重的说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女性的形象就会慢慢的灌入男孩子的心理,从而就会变得缺乏安全感,从而会寻找安全感,变成同性恋。女同的形成正好相反。

或许是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不管是否是异性还是同性,开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