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威复材: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者,军民融合的典范

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企业

光威复材: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者,军民融合的典范

碳纤维产业链完整布局

光威复材主要从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梁和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于2017年9月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登录A股市场的碳纤维企业。(来源:化工最有料;ID:XM-ZYL)

光威复材: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者,军民融合的典范

光威复材发展历程;来源:公司官网,最有料

公司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分军工和民用两大板块。军工包括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电子通讯等;民用板块包括风电叶片、船舶制造、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高端体育用品等领域。

公司现有碳纤维产能605吨,碳纤维织物产能60吨,碳纤维预浸料产能465.3万平米,玻璃纤维预浸料产能800万平米,制品碳梁产能288万米,是国内领先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主要客户包括航空航天领域的军工企业、风电领域巨头Vestas及各大渔具厂商等。

业绩稳步增长,企业盈利能力领先

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9.49亿元,同比增长49.9%,实现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

▶▷军品收入继续稳定增长,全年实现5.26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上年的75%下降至报告期内的56%,下降19%个百分点,业务结构更趋健康;

▶▷民品收入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61%。其中碳纤维预浸料同比实现49%的增长,由公司为维斯塔斯开发并生产的风电碳梁快速上量,全年实现2.6亿元销售,同比增长698%,成为碳纤维大规模工业应用的成功案例。

光威复材: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者,军民融合的典范

2014-2018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率;来源:公司公告,最有料

2018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6.51亿元,同比增长32.59%,其中军品业务稳定,销售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5.05%;民品收入增长迅速,同比增长82.70%,民品增长主要系公司为维斯塔斯开发生产的碳梁业务规模增大所致,销售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146%。

军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52.27%,同比下降13.30%,民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47.73%,同比增长13.30%,公司业务由军品为主逐渐转为军民业务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趋势;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40.37%。

公司核心业务是碳纤维及织物,其收入始终占公司营收总额的50%以上,主要因为国家航空航天领域的投入增加,对碳纤维及织物的需求不断增长。


碳纤维应用领域逐步成熟,发展潜力巨大

碳纤维应用广泛,国内发展相对滞后

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在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比密度以及耐腐蚀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光威复材: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者,军民融合的典范

常见材料性能对比;来源:公开资料,最有料

根据原丝种类,碳纤维主要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粘胶基碳纤维。其中,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占据主流地位,产量占碳纤维总量的90%以上,粘胶基碳纤维还不足1%,沥青基碳纤维约占8%。

在实际应用中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是衡量碳纤维性能的两大重要指标。由于日本东丽在全球碳纤维行业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国内一般采用日本东丽标准进行分类。

300/T800/T1100等为高强度产品,主要应用于民航飞机及军用飞机的结构件,伴随其性能提升,可应用领域更加广阔;M40J/M55J/M60J等为高模量产品,主要应用于昼夜温差大的太空环境,比如卫星的结构件等。

全球碳纤维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日本和美国是全球该行业的领跑者,前期主要用于军工和航天领域,2017年全球碳纤维在风电叶片、航空航天、体育休闲、汽车等领域作为结构件材料有着广泛应用。据CCeV数据,2017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约7万吨,CAGR(2012-2017)为10%。

光威复材: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者,军民融合的典范

2017全球碳纤维需求分布;来源:赛奥碳纤维

国内碳纤维市场由于供应受限(尤其是高端领域和产品),应用市场开发进展较慢,主要下游趋于低端,2017年51%需求来自于体育领域,航空航天市场仅占约 2%需求。

2017年我国碳纤维表观需求量约2.35万吨,同比增长20.1%,其中进口量仍占68%,国内产量0.74万吨, 同比增长106%。

光威复材: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者,军民融合的典范

2017年中国碳纤维需求分布;来源:赛奥碳纤维

全球碳纤维产能集中,国内高端依赖进口

全球主要的碳纤维生产商主要包括日本东丽、德国 SGL、 美国Zoltek(2014年被东丽收购)、日本三菱丽阳、 日本东邦、 台塑、 美国Hexcel、 美国 Cytec 等。

全球碳纤维市场依然由日美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国,世界碳纤维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公司手中,其生产的碳纤维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东丽更是世界上高性能碳纤维研究与生产的“领头羊”。

日本的三家企业:东丽、东邦、三菱丽阳目前拥有全球 PAN 基碳纤维50%以上的市场份额。碳纤维产业中,东丽株式会社是世界第一大碳纤维生产商,不仅产量和销量位居第一位,而且控着世界高端碳纤维需求市场份额。

2008年以来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稳步攀升,2017年为14.7万吨,主要增量来自三菱及东邦的扩产。从产能角度而言,2017年日本东丽和其收购的Zoltek占31%,是业内龙头企业。

光威复材: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者,军民融合的典范

2017年全球碳纤维产能分布;来源:CCev,最有料

我国碳纤维产业产能扩张迅速,陷入“有产能无产量” 困境。2017年根据理论产能数据,主要生产企业包括中复神鹰、江苏恒神、威海拓展(光威复材子公司)等,合计产能 2.6 万吨。

据赛奥碳纤维,2017年国内碳纤维企业产率仅28%,远低于全球平均约50%的产率,且产品在高端领域应用偏少。而在相对高端的T800、T1000及M50J以上级产品方面,由于涉及航空航天等高端军用领域, 国外企业仍然对国内实施封锁, 国内企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军民融合典范,碳纤维布局超前

公司在全产品线、多型号级别的产品上都实现了国际突破,是国内行业标准制定者。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研发,目前T300级碳纤维军品产品已稳定供货十年,军品供货量远远高于同行其他公司;T800级碳纤维正在配合下游新一代军机验证,未来产品定型后有望持续放量。

●2014年公司作为主要研发单位承担了国家863 计划“M55J 级”碳纤维制备项目;

●2015年公司开始T1000级高端碳纤维研制;

●2016年公司T700S级碳纤维进入试运行;

●2017年公司T800H一条龙项目进入工程化试验,M40J一条龙项目产品性能完全达标, M55J项目突破工程化关键技术,正在配合应用单位进行复材性能评价。T1000级碳纤维产品性能达国外同行水平。另外24K大丝束项目实现小批量生产,并通过下游风电碳梁项目的认证。


下游高端行业需求驱动碳纤维市场快速增长


航空航天领域

在民用航空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在机翼、机身等受力大、尺寸大的主承力结构中。

例如,目前世界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机身重量的2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机翼与机身主体结构连接处中央翼盒,仅此一项就比铝合金材料减重1.5吨,燃油经济性优于竞争机型约13%,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我国国产大型客机中国商飞C919的机尾和侧翼也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整机质量的12%。军用航空方面,碳纤维已应用在战绩机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及蒙皮等部位以起到减重作用,目前国内外也不断在先进战机中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

光威复材: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者,军民融合的典范

复合材料在军机占比逐渐提升;来源:unima新材料网,申万宏源证券,最有料

汽车轻量化领域

碳纤维具有比模量和比强度高、减重潜力大、安全性好等突出优点,在汽车领域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

2014年宝马i3全碳纤维车身电动车量产,成为第一个大批量使用碳纤维作为车身材料的整车厂商。宝马i3整车重量仅为1195公斤,相比传统电动车减轻250-350 公斤,同时具备最高性能的碰撞安全保护,电池容量仅20kwh,续航里程达160公里,比传统电动车续航里程提高52%。

据赛奥碳纤维统计,2016年汽车领域对碳纤维需求量约9000吨,预计2020年需求有

望达1.1万吨。

风机叶片大型化推动碳纤维需求增长

据测算,当风机叶片长度超过40米时,采用碳纤维将比目前主流材质玻璃钢更为经济,风电叶片已成为全球碳纤维需求量最大的细分市场,未来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全球最大的风电整机厂商是 Vestas(公司民用碳纤维重要客户),2016年以15.5%的市场份额连续位居第一,它也是业内应用碳纤维制造风电叶片的重要推动者,其他重要厂商还包括GEMESA、Nordex和GE等。

随着碳纤维成本的下降,民用市场将逐步进入爆发式扩容阶段,利用资本市场的先发优势扩产加码民用领域。 一直以来公司采用“军品优先战略”优先满足大量军品订单的产能需求,民用领域市场需求受到抑制而并未有所表现。

目前各民用细分领域碳纤维成本均已进入下降通道,民用市场将进入爆发式扩容阶段。公司抓住机会,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拟扩产千吨级民用市场, 加码布局民用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