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构辉煌-武汉归元寺及圆通阁设计

归元寺是武汉市著名的佛教寺院,初建于清顺治15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归元寺座西朝东,现有建筑主要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罗汉堂等。198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

木构辉煌-武汉归元寺及圆通阁设计

圆通阁位于现庙址西北面,是扩建工程的主体建筑,由基座、三层现有楼阁和环绕四周的环廊、门庑及角亭组成。建筑占地面积3916㎡,主体建筑面积2266㎡,周围环廊及角亭面积805㎡。本所负责楼阁、环廊等木结构部分设计。

圆通阁主体为一座复合式全木结构建筑,主建筑是一座正方形四面带抱厦的楼阁。但每层抱厦都不相同:一层的抱厦是檐面朝外,二层变成山面朝外,三层又变成了四角置四个亭子,最上层则是一个十字脊歇山。造型的变化决定了内部构造的复杂性,给木造结构设计带来很大难度,其复杂程度比北京故宫角楼有过之而无不及。

木构辉煌-武汉归元寺及圆通阁设计

圆通阁楼阁部分高42.3米,首层建筑面积1211平方米,是我国自清代中晚期以来建造的最大也是最复杂的木构建筑。

结合传统木结构榫卯工艺和现代技术,创造造型丰富的高层楼阁建筑。

设计构思取材于传统佛教建筑的典型形式金刚宝座塔,由主体建筑、四个角亭和基座共同构成金刚宝座塔的基本形式

圆通阁由主体建筑圆通阁和四周门庑、角亭和连廊共同组成的建筑群体。考虑到武汉地区炎热多雨,为便于游人观瞻、休息、躲避风雨烈日,在四面及入口处增添了门庑和环廊。主体建筑圆通阁为一座三层四滴水楼阁式建筑,各层平面均不相同,构架翼角各有特点,是一座造型奇特优美,构造复杂多变的大型复合式明清古典风格建筑。建筑构造遵从清代官式建筑则例,檐头翼角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点,色彩朴素典雅,雍容大方,体量宏伟,气势雄浑。

构造设计

根据圆通阁的体量、开间(进深)尺寸,本设计确定圆通阁斗拱斗口为90mm,并由此确定各梁枋构件的权衡尺寸。当遇到特殊构造要求时,以此斗口为基本模数进行调整。古建筑木结构的设计就是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以最经济的用材去搭建出符合法式要求和造型要求的木构骨架。

木构辉煌-武汉归元寺及圆通阁设计

本着这个原则,我们在圆通阁木构体系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适当减少柱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更好的满足平面使用功能。

合理设置柱子接头,保证在任何一个平面内都有一定数量的整柱。

采用现代技术制定结构补强措施预案,克服木结构的先天弱点

几个特殊部分(抱厦正脊、滴水、柱与攒尖宝顶等)都做了技术处理;本设计在处理类似矛盾方面还采取了许多特殊技术措施,仅举以上几例,余不赘述。

圆通阁外显三层的建筑形式,造成内部三层空间非常高大。这样高的空间,会使人有不舒服的感觉,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在一层次间外圈了一圈走马廊,将十几米的空间分为两段,并且在11.138米高度加了天花。适当限制了空间高度,使室内空间更加丰富。二层没有条件加走马廊子,采取了增设天花的方法限制高度,并在天花中心设了藻井。大大丰富了室内空间内容,也为佛像的安置创造了空间环境。

三层室内天花自外至内层层升高,空间比较丰实,大藻井是三层天花装饰的中心。根据功能需要,圆通阁室内将设置消防监控、照明等全套现代化设施。本设计在室内各层设置天花,不仅是为了限制空间高度,同时也为这些设施的进入创造了必要条件。

消防设计

木构辉煌-武汉归元寺及圆通阁设计

圆通阁这样一座大型木构建筑,防火问题十分关键。除应在管理方面有切实得力的措施并在室外设消防通道外,本设计还拟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 所有木构件均做涂刷防火涂料处理以增加防火等级;

2、 室内增设烟感,喷淋等消防设施;

3、 室内设楼梯两部,确保游人疏散,根据圆通阁室内空间的具体情况,这两部楼梯采用剪刀楼梯形式,并做全封闭处理;

4、 屋面作可靠的避雷设施,确保圆通阁不受雷击;

室内照明电线的敷设,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执行。

本工程大木构件采用进口菠罗格木材,材质十分优秀,色泽典雅庄重,故内外檐均采用木本色,涂刷天光透明漆或作烫蜡处理。屋面瓦件脊饰亦采用青筒瓦,不施琉璃。充分体现佛教建筑妙境庄严的环境气氛。

圆通阁立面造型之丰实,层面组合之复杂,在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圆通阁成为自清代重建天坛祈年殿(祈年殿于清光绪十六年焚毁重建)之后一百多年来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重新翻建建天安门城楼之后,在神州大地上建造的第一座大型高层木结构古典楼阁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将写下辉煌的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